●林豪慧
(广东工业大学 图书馆,广州 510090)
教育资源的形式多种多样,广义上指在教育活动全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资源,包括课程教案、课程设计、例题题集、试卷教材、教学录像、教学课件、教学心得、教学案例、教学模式、教学和研究性论文等。为便于研究,本文所指教育资源,重点为网络课程、课件以及教学和科研论文,教育资源的共享,主要探讨开放存取这种模式。
笔者针对某一理工科高校的师生做了关于教育资源共享及开放存取认知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校师生获取教育资源的方式和途径比较单一,通常是通过搜索引擎获取,存在获得的资源全面性不够、针对性不强、相关度不高、不符合自己需要、权限不足、下载全文障碍等问题,因而对教育资源的共享持非常欢迎和支持的态度,希望能有专门的、全面的、较权威的、免费或只需低廉费用的网站专门提供教育资源的共享服务。事实上,开放存取方式正符合师生这一需求,能够提供共享、免费、集中、全面的教育资源。虽然现在已经有不少开放课件资源和教学资料,但实际上未被广泛了解和使用。如何尽可能促进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本文尝试运用博弈方法进行探讨。
博弈论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般分析方法。任何博弈都由三个部分组成:一组参与人,参与人可以采取的行动,参与人可能得到的支付。每个参与人都会选择最佳的行动,以获取最大的支付,而且每个参与人总是认为,其他的参与人也在设法争取最好的支付。
在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博弈中,博弈参与者包括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和使用者,其中提供者可以是教育资源的原创者,可以是收集和整理教育资源的机构和个人,可以是建立开放存取网站的教育机构、教育管理机构和信息服务机构,使用者则可以是广大互联网用户,而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同时也可能是使用者。
在这个博弈中,参与者成千上万,他们可以自由从网络中选取教育资源。当他们中的大多数倾向于使用某些开放资源时,由于使用的人多,使得那些资源更受欢迎,越办越好,从而促使其他人也更愿意采用那些资源。这符合大规模协调博弈的特征。
大规模协调博弈是由成千上万人共同参与的协调博弈,在协调博弈中,参与人对不同策略组合有相同的偏好,如果其他人能够正确地预期,那么在多个纳什均衡中会存在唯一解,即均衡的选择依赖于参与人之间对博弈进行有充分相似的信念。大规模协调博弈往往会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这是由网络外部性引起的。网络外部性是指,连接到一个网络的价值取决于已经连接到该网络的其他人的数量,网络用户数量的增长将会带动用户总所得效用的平方级增长。网络外部性是传统经济学中的外部性在网络系统中的表现,是规模经济的源泉,是网络产业的一个典型特征。[1]
网络外部性的存在使得教育资源的共享处于这么一种情况:使用开放教育资源的效用受到使用相似的或兼容的资源的人数影响,使用的用户越多,用户就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共享、信息积累、信息沟通,这样用户的效用就越大,这种开放资源的价值就会变得越高,每个用户得到的效用也就越高。这又会促进更多的用户使用这种资源,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也因此,拥有更多用户的资源网站就会拥有越来越多的用户,与其他资源网站相比,会逐渐形成竞争优势,占据优势地位。
在网络产业中寻找网络外部性机会非常重要,网络行业的优势策略考虑的就是网络外部性,也就是采用共同的标准会给大多数消费者带来利益的机会。一般来说,网络外部性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一是网络规模的大小。这与网络中的节点数也即消费者的数量有关。二是网络关联度的强弱。如果网络中有很多节点,但是各个节点之间彼此不联系,这个网络的价值只表现为自有价值。三是网络标准。这与兼容度有关,这时网络的外部性取决于各产品之间的兼容度。
在教育资源的共享博弈中,要利用网络外部性带来的机会,可以考虑上述因素。一是扩大开放教育资源的规模。只要牵涉到网络外部性,规模不仅重要,更是首要的考虑因素。这就要求能扩大开放资源提供者的数量和规模,从而获得更多的开放资源。资源提供者要考虑到用户对网络外部性的反应,想办法让用户相信,开放资源不但优质免费,而且广受欢迎。在这方面,高校、教育管理机构、信息服务机构、各种学会协会均可以做出努力,提供资源,建设、管理、维护和推广网站,扩大影响力,使得更多人愿意创作教育资源并提交用作开放资源。这样,就相当于人为创造了网络外部性。二是加强开放资源网络的关联度。通过在网站中设立创作者和使用者相互之间的互动交流功能来实现。使用者可以提交观点、看法、意见和建议,积极发贴或意见被创作者采纳等均可获得奖励;提供者则依据其资源被浏览、下载、引用情况,获得奖励或荣誉。三是不同开放资源网站之间可以相互链接和推广,方便用户了解和使用更多同类网站。如果开放资源被各方广泛知晓、踊跃使用,其价值自然会获得提升。
在大规模协调博弈中,每个参与者都试图模仿其他买主的决定。因此,只要有一位有力的买主,便足以影响谁能赢得具有网络外部性的协调博弈。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大规模协调博弈中,虽然并不存在用户付费购买的问题,但存在用户是否选择资源、有多少用户愿意选择的问题。
当前提供开放教育资源的机构主要有高校、IT机构和其他机构。其中高校是开发和建设开放教育资源的主力军,已有46个国家的200多所高校加入了国际开放课件联盟,该联盟成员外的世界多所名校也在进行着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越来越多的IT机构也加入了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行列,如网易、新浪、凤凰网等相继推出了公共课等开放教育资源平台。其他还有协会联盟、政府教育部门、中等学校、版权组织等机构。[2]如果知名高校和网站、政府教育部门,作为有示范效应和话语权的机构,积极推广、主动引导用户使用开放资源,无疑能够吸引广大用户使用和效仿,为开放资源吸引包括创作者和使用者在内的更多用户。
消费者之间的协调博弈往往会使某家公司在市场上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一家公司一旦成为了主要的提供者,那么网络外部性就会长期保护它的市场地位,正如Google和百度占据了搜索引擎市场的绝对领先地位。同样道理,在教育资源共享的大规模协调博弈中,如果开放存取这一模式能成为获取教育资源家喻户晓的形式,当用户习惯于通过开放共享方式获取教育资源时,由于它的免费模式优于付费使用的教育资源,而它的集中性、可靠性又优于搜索引擎,那么众多用户就会对其产生依赖。基于这一特点,向用户推广教育资源的开放存取就是一个必要且有效的选择。
求解博弈的方法被称为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是一个不会令人后悔的结果,即给定其他人的选择后,没有人对自己的策略感到后悔。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博弈中,提供者和使用者都想通过共享获得好的收益。如果只有提供者选择开放共享,或者只有使用者选择开放共享,或者两者都不选择开放共享,都不是纳什均衡,只有当提供者和使用者都选择开放共享资源时,才是纳什均衡。
大规模协调博弈的均衡选择更多依赖于参与人之间对博弈如何进行有充分相似的信念,更关心信心和预期对博弈的影响,而非停留于参与人之间的冲突。通常如果要赢得大规模协调博弈,让人感觉受欢迎往往比让人认为好更重要。这就意味着,如果要提供者和使用者都选择开放共享,使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成为纳什均衡的解,就应该让博弈各方都认为使用开放共享资源是自己应对其他参与者的最优策略,并且能得到从各自角度来说最好的收益。各种参与者所采取的立场是有所不同的,因而对于提供开放共享资源获得的收益也会有着不同的理解。那么,如何让提供者和使用者都增强对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信心和预期,进而选择开放共享呢?
开放共享资源的提供者包括资源的创作者、收集者、管理者和维护者等。其中创作者是开放存取的内容来源,主要应考虑他们的行为及激励。对于创作者来说,是否选择开放共享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物质和精神收益、知识产权保护、是否有强制措施、提供成果的操作是否简便等。
从收益方面来说,如果成果收费,创作者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但也会因为收费而屏蔽掉部分用户,总体经济收益受用户数量的限制。如果成果采取开放共享模式,则不能直接获得经济收益,但是潜在的无穷用户可让其获得基于大规模用户而产生的更多更高的精神收益,比如,成就感的提升,在行业和专业领域内更高的认可度、知名度、美誉度等。曾有研究人员于2001年对计算机科学及相关学科的会议论文进行统计,指出开放存取出版可以显著提高论文的被引频次,[3]被引用较多而且发表时间较晚的论文有很多都是可在线获取的论文,没有上网的论文的平均引用次数是2.74,而上网论文的平均引用次数为7.03。
在知识产权方面,开放存取充分尊重作者的权益,基于开放存取传播的作品并没有要求作者放弃对作品的全部权利,作者可以基于不同法律文本和授权协议,对作品版权进行取舍。事实上,开放和共享是互联网的生命,作品一旦上载网络,就会被更多的网络使用者阅读获取,传播范围将很难确定,而无论其是否允许开放存取。对于创作者来说,采用开放存取并不意味着他的作品失去了版权保护,而是意味着扩大了作品的合理使用范围。
开放存取也提供着对创作者的激励,因为创作者同时也可能是其他开放成果的使用者。创作者和使用者的身份可以自由转换,使得这种激励具有普惠性质,是对于广泛大众的,提供的作品越多,受益者越多,受益者越多,对创作者的激励就会越大。基于平等理念,当使用者转换成创作者时,他也愿意接受开放存取,提供自己的作品用作共享。当创作者树立起这种观念,并且相信其他人也会遵循这种观念,建立起良性循环之时,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就会获得更大范围的认同与接受。
政府有关部门对开放存取的支持也能对创作者起激励作用。比如,2006年我国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对由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的课题实行强制性存取政策,规定课题承担人结题前应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站的首发论文栏目发布2篇及以上论文,或者在《中国科技论文》期刊上发表1篇及以上论文。2010年中科院推出了强有力的扶持政策,鼓励研究人员将发表的、公共资助项目产出的论文存储到所在研究机构知识库中,并积极提供开放获取,支持该院作者在重要开放出版期刊发表论文。[4]这些举措既带强制作用,又提升了开放存取网站的信誉度,无疑能够激励创作者采用开放方式发表自己的作品。
向网络提交教学成果的技术操作问题也不是一个大的障碍,以现阶段的信息和网络技术,操作便捷、技术完善的开放存取平台完全可能实现,所涉及的存储、互动、评价等各种技术问题,政府有关机构已有相应的支持和激励措施,其解决应是指日可待。比如,为推动科技论文快速共享,更好地规范和发展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这一科研环境建设平台,2007年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首次开始发布“网络时代的科技论文快速共享研究”专项研究课题,至今已涉及对开放存取的平台建设、数据提取与存储、反恶意批量爬取及防盗链、论文评价与计量、用户行为与习惯、学术交流模式和版权管理等研究方向,用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教育部的技术支持和经费资助,无疑会激励广大用户对开放存取的认知和使用。
开放共享资源的使用者是指所有使用它的网络用户,包括教师和学生,也包括一般社会用户。使用者对教育资源需求的共同点可以用人们对信息需求的共性来表达,包括优质、可靠、准确、全面、集中、新颖、免费或低费用等。开放资源具有上述这些特征,在现实中,只是因为它还不被广大用户充分了解,才导致其利用率不高。因此,有必要让更多用户都了解、使用开放共享资源,将开放共享资源看作一个好的选择,并让现有用户通过一定的方式,增加开放资源的价值。
开放存取具有网络外部性,其对使用者的价值随着其他用户的增加而呈指数式增长,网络用户的持续增长必将带来网络价值的飞涨。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方面,当有更多人使用开放资源时,开放资源就变得更有价值,无论是对于使用者还是对于提供者均是如此。使用者可以获得及时新颖的教育资源,可以与更多用户交流,获得更多信息,也可以获得来自创作者的交流机会。如果使用者能够积极反馈和评价作品,创作者就会获得更多对其作品的认同,其作品与思想可以传播得更远,因而将会愿意提供更多更好的开放作品,使用者仍将持续获益。具体操作上,可以重点关注使用者的参与行为,激励使用者对开放存取持更积极的态度,更积极的行为模式,通过调查、评价、回馈、权限、积分等方式,允许使用者对资源进行创建、修改或编辑等,能形成个性化知识库,在合理使用的基础上,更多与教学成果提供者、其他使用者进行互动和交流,促进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使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增长用户,提升价值,加快发展。
[1]张保胜.网络外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的周期性波动[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8.
[2]晏磊.国内外开放教育资源的分布及特点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2(1):56-61.
[3] Lawrence S.Onlineor Invisible [J].Nature,2001,411(6837) :521.
[4]陈晋.基于OA视角的学术论文网络发表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1(3):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