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玲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泉州经贸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外实训
潘春玲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对应用电子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广大职业院校的最终任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以泉州经贸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例,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力求为高职教育搭建起一个多功能平台。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训基地
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另外,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指出,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可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广大职业院校的一种必然选择。然而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中,如何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论文以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例,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力求为高职教育搭建起一个多功能平台。
“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孟子《尽心上》),意思是说,要培养制作马车或轿子的木工,师傅能够教会徒弟规矩法则,但不能够教会徒弟巧。这就告诉我们,要学习和掌握一门技能,光靠理论不能解决全部问题,还需要动手实践,关键看学习者在主观能动性下的实践实战功夫能否到位。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较新的一个专业,自2007年创办以来,仅有六年的办学历史,并且是首次在泉州财经类院校创办理工类专业,在办学模式上缺少经验。现就该专业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1)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有脱节,大多数课程的开发还不能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高职院校应该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2)该专业的教师大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企业的工作经验和技能,上课往往以课堂教学为主,无法真正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3)由于是在财经类院校创办理工类专业,招收的学生录取分数一般都比其他专业来得低,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4)实训基础条件不足。目前,我校已经建成电工电子实验室,电子工艺实验室,数字/模拟电路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等校内实训基地,虽然能够承担毕业设计和各种电子竞赛的辅导,但是仍无法满足生产性实训的需要。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们迫切需要探索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泉州是福建省经济发展最快、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异军突起,已经成为全省具有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笔者所在的学院地处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有着开展校外实训基地活动的地理优势。我院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了有效的校企合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探索出了许多新路子。
(一)走出去。领导带头深入企业实地调研,依托企业调整课程设置,为校企合作奠定基础。调查发现,大部分企业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实践技能,特别是电子技术行业必须的基本技能,如能熟练使用电烙铁、焊锡、万用表等基本设备的能力和查看图纸、进行线路分析、绘制印制电路板等专业能力。为了满足电子技术行业的需求,我们开设了《电子工艺实训》《Protel电路设计》等课程,同时增加了专业基础课程的课时,如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的课时由原来的一周四课时调整到六课时。同时,组织教师进入企业参加该专业的实践,保证专业课教师在一年内必须至少有两个月企业工作经历,并把教师到企业一线生产实践作为年度考核和职称评聘的一项要求。
在教师走出去的同时,我们也让学生走出校园,具体做法是:(1)新生入学稳定后就把学生带到企业去参观,请企业主管给学生介绍,让学生及早了解电子行业发展的动态,明确今后发展的方向。(2)大一下学期安排两周到企业顶岗实习,企业选派主管、工程技术人员给学生上课,进行技术岗位技能的培训。学生针对岗位技术进行现场的技能训练,完成一定的岗位工作。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要撰写实习日记,而不再是简单的“以工代学”“放羊式”的顶岗实习。(3)大二下学期和大三下学期由学校派出教师亲自带队到企业,参与科技研发,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企业就业,达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
(二)请进来。自2006年泉州市政府大力支持校企合作以来,我院已经和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的泉州市桑川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泉州市文创科技电子有限公司、泉州隆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泉州恒讯电子有限公司、泉州强力巨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我院积极引进企业的能工巧匠来充实教师队伍,聘请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及高层管理人员为学生授课,参与学校的课程设置,同时担认学生顶岗实习的辅导老师。目前已聘请的企业工程师有七名,定期来我院开展讲座,每个学期至少一次,内容有新型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发展趋势、企业对人才的期望和要求等。此外,学院积极与企业联办技能培训班。对企业员工而言,他们通过培训之后可以取得相应等级的技能资格;对学校而言,能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更高技能的人才,从而取得双方共赢的有利局面。
(三)做项目,促发展。高职院校是应用型高级知识分子的会聚场所,智力资源无可比拟。在校企合作中,我院积极与多家企业合作,获取真实企业项目,依托校外实训基地平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被分配到不同岗位实践,体验不同岗位程序及经验,在各类训练平台上完成项目任务。例如:有的同学被分配在流水线上,参与焊接、插件、包装等基础性的工作,这个环节看起来简单,似乎也没什么技术含量,但这些基础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比如焊接焊得好不好,直接决定着产品的性能能否实现。有的同学被分配在研发岗位,与企业工程师一起全程参与产品的研发过程,进一步熟悉了电子开发软件——Protel 99se的使用方法。还有的同学参与测试和维修,能正确使用仪器仪表,读懂电学参数,适当调整相关器件参数等,能理论与实践结合分析可能的故障,并注意积累常见的故障,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项目,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性知识水平显著提高。近两年,有多位学生在省技能竞赛中获奖。在做项目过程中,我们还抽取一部分经费作为学生的报酬,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企业还承诺,表现优秀的学生毕业时到该企业就业可直接晋级,这就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就业的信心。实现毕业与就业“零距离”。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应用电子专业的就业率每年都达到98%以上,大大高于学院平均就业率。
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已取得初步成效。在今后的几年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打造一片更加符合高职教育要求的实训基地。(1)拓展校外实训基地范围。调查显示,泉州的光伏电子产业、汽车电子产业地位正日益凸显,我们考虑今后电子专业也可以朝这个方向发展,计划和汽车4S店、汽车维修维护企业进行合作。(2)以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带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例如,我们可以引进企业淘汰的设备,既缓解了学院资金相对紧张的问题,又可以实现教室与车间的零距离;(3)加强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希望教师在学校既是教授,又像师傅,实现教师与师傅的零距离。(4)积极争取更多校企合作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熟,把自己培养成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实现学生与员工的零距离。
[1]李斯杰.工学结合促发展: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G718.5
A
1673-0046(2014)2-00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