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生
(韩山师范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提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由此可见中央对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新形势下高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任务。大学生党支部是高校中党的基层组织,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学习型党组织的基础环节。加强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能够夯实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基础,促进学生成长成材,不断提高学生培养的质量。
所谓学习型党组织,是指党组织全体成员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注意学习、传播、创新知识,具有持久创新能力去创造未来的党组织。学习型党组织是一种组织发展模式,是一种更适合人发展的组织模式,强调学习团队的建设,以创新学习方法方式为推动力,重点是全面提高党员的能力素质,增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学习型党组织要求全党学习、全员学习,强调学习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把学习制度化、机制化。更强调学习的先进性、创新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使党组织在“学习”中不断转化升级、创新发展。
学习型大学生党组织的主要特征:首先是一个共同学习的团队。以学生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引导支部所有党员进行学习,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等内容,不断提高学生党员政治理论水平,营造支部良好的学习氛围,党员在相互学习和交流中共同促进、共同进步。其次是一种适合人性的组织模式,最终培养学生党员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的成员不再是被动地学习,而是主动地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精神追求、生活方式,自觉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最后是持久的学习目标,共同追求人生理想。党支部中党员之间具有共同的价值和共同愿景,并且每位党员有着各自的具体目标,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保持一致,使整个党支部不断地提高和进步。
学习型党支部强调学习应成为全体党员的一种内需,即从内心深处意识到学习对人生发展来说是一个长期的、必要的过程。在社会发展进步飞快和信息网络发达的今天,一个人若想站住脚,有立身之处,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作为优秀青年的学生党员就更要具备这种意识,重视学习,时刻抓紧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但现在高校部分学生党员往往被动接受学习,把学习当做完成组织任务,学习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化。更有甚者,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端正,入党只是为毕业时成功就业增加一块敲门砖,党员意识淡薄,学习功利性较强,只关注对自己就业有帮助的学习内容。通过建设学习型党支部,使学习成为全体党员的共同任务,要求支部每位党员主动加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做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精心组织者、积极促进者、自觉实践者。
新形势下为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发展学生党员数量应严格控制,发展党员工作程序要更加规范化。发展的学生党员不仅成绩良好,而且在某方面表现突出,或学生工作表现好,或专业技能水平高,或热心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使他们在促进优良学风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发挥模范作用。但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前,争取表现,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入党后便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学习主动性下降了,学习成了应付组织的任务;部分党员认为自己政治理论水平已达到要求,不用再花时间精力去学习,只要把专业知识学好就行;部分党员思想觉悟不够高,认为只要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就行,对于身边需要帮助的同学很少伸出援助之手,对于身边出现的不良现象无动于衷,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通过建设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立团体学习、终身学习等全新学习理念发展模式,大力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影响和感染身边的每位同学。
高校在大规模扩招后,学生数和学生党员数迅速增长,这也增加了学生工作和党建工作的难度,而高校党建工作人员却没有相应增加,基层党建工作力量单薄,学生党建工作主要落在辅导员身上。现在大部分学生党支部书记由辅导员担任,而辅导员往往身兼多职,忙于各种学生事务,投入支部建设和支部活动的时间精力有限。加上现在支部学习活动还是以报告会和交流会为主,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党员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学习效果一般。另外,因资源有限和资金不足等问题,导致党支部很难创新性地开展学习活动,学习型党支部建设停滞不前。通过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建设学习型党支部,为支部注入新鲜活力,创新党员学习形式,最终提高支部的创造力和党员的学习力。
学生党员应在高校学习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充分认识到学习是人生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并在不断进取中强化素质,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广大学生党员要转变观念,认识到主动学习的重要性,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由“学会”逐渐向“会学”转变,不断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把自身学习和学校发展、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进而要扎实推进支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考虑和尊重学生党员的实际需要,科学合理设置学习内容和安排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好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支部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组织生活中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让党员们能够很好地交流意见和看法,互相关心、互相学习,达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效果。
学生党员是支部的主体,在建设学习型党支部中选择的学习载体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满足学生的诉求。充分利用好高校现有的教育资源,紧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采取学生喜见乐闻和易于使用的活动载体进行开展。创新载体,丰富学习平台,不断拓展支部的学习阵地。除了传统的讲座、座谈会、专题培训等学习方式外,还必须使用新媒体技术,开通网上党校和网上党支部,利用QQ群、飞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建立学生支部新的交流学习渠道,发布学习目标,设计学习内容,检验学习效果,并及时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使党支部和党员、党员之间沟通更快捷,学习更便捷。党员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分享学习成果,推广学习经验,进而提高整个支部的学习能力,推进支部向学习型党组织发展。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创建学习型党支部中,应注重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大力倡导结合学校特点和专业特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党员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建立起综合机制。必须走出校园,贴近群众生活,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党员们有机会将在学校学习的文化科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并培养学生党员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精神,向群众学习,向相关专业人才学习。广大学生党员应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加强学习锻炼,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群众。
建设学习型党支部必须有严格的制度体系来保障,才能使各项工作正常有效地运行。必须建立和健全各项制度,形成长效机制,才能保障学生党员的学习成效。首先要建立责任机制。学生党支部书记是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直接负责人。在开展学习活动中,要周密安排工作,明确分工内容,保证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同时要定期检查支部党员的学习情况,确保各项学习任务的完成。其次要建立学习计划制度。支部全体党员要参与确定支部的年度学习计划,确立共同认可的学习愿景。支部书记和成员要坚持不折不扣地执行学习计划,并接受上级党组织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年度计划的有效落实。最后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建立考核激励制度,能够激发学生党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党员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实效性,保证学生党员整体的学习质量。通过对优秀党员、党务工作者等学习典型进行表彰和宣传,促使广大学生党员学习先进、加强学习、积极工作、创先争优。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9-9-28(1-2).
[2]陈春燕,郑艳娟.学习型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建设与实践研究[J].青春岁月,2011(11 下):87-88.
[3]吴光蔚.推动高校学生党支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研究[J].传承,2013(8):96-97.
[4]杨灏,高得伦,杨猛.创建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实践研究[J].科教导刊,2013(6 上):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