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智源
(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09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0〕48号)中明确指出要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探索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学分银行作为开放大学建设的核心部分,近年来对它的研究越来越多。其实早在2004年《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0号)中就已经提出“探索和建立职业学校学分累积与转换信息系统(“学分银行”)”。那么,历时十年后,国内学分银行的研究现状是怎么样的?研究成果如何?今后的研究走向又是如何?经过十年的探索,笔者认为应当对近十年来针对学分银行的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以厘清学分银行当前的研究现状,并查找所存在的不足,以方便众多研究者在此基础上明晰今后的研究方向。
(一)样本采集。本研究样本采集于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net)。具体采集方法为:在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学分银行”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匹配精度选择“精确”,时间选择2004-2013年。共检索期刊记录338项,进行人工数据清洗,剔除非学术论文、重复记录、国外学者发表论文,得到有效记录285项,并导出为知网EndNote格式数据库和execl数据表。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基于近十年关于“学分银行”期刊学术论文,运用共词分析、社会网络分析、词频分析、信息可视化等科学计算学方法和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挖掘技术,对论文发表的主要作者、年份、期刊分布、机构分布、地域分布、关键词分布等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和可视化识别。在研究过程中,借助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挖掘技术软件SATI和NetDraw来进行具体的文献数据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国内对学分银行的研究,从2004年到2009年间一直处于时多时少的波动状态,2010年开始急剧增多,2011年一年的论文数量比之前五年论文数量总和还多。这个变化情况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情况是基本相对应的,2004年《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教职成 [2004]10号)中第一次提到“学分银行”,但仅是以“意见”的形式下发。直到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0〕48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则明确提出要办好开放大学,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这也对应到自2010年起关于“学分银行”的研究急剧增多,国家的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极有力地促进了国内对“学分银行”的研究发展。
根据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对研究样本的来源期刊进行分类汇总。研究表明:2004-2013年间发表的论文中,仅87篇来源于核心期刊,占比30.53%。根据《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2011年)》对研究样本来源期刊进行分类汇总,研究表明:285篇论文中,仅三篇来源于第三类重要核心期刊,第一、二类均无来源。由此可见,国内对“学分银行”的研究水平还有提高空间,当前高水平研究论文很少。
通过对研究样本来源期刊进行分类汇总,研究表明:285篇文章,共来源于119种不同的期刊,其中样本来源十篇以上的期刊仅六种,样本来源五篇以上的期刊十四种,见表1。样本来源仅一篇的期刊有74种,占比达62.18%。
表1 样本来源较多的期刊
从表1可以看出,样本来源较多的期刊中,绝大多数是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继续教育类的期刊。对所有样本来源期刊按期刊类别进行分类汇总后表明,来源期刊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远程开放教育类、继续教育类期刊,如《中国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研究》《继续教育》等,这类期刊样本来源占比达29.47%。这也表明,在当前教育资源特别是高等教育资源日益增多的形势下,开放教育、远程教育、继续教育等教育模式渴望利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契机进行自我改革和发展。第二种是高等职业教育类期刊,如《职教论坛》《职业技术教育》《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等,这类期刊样本来源占比16.14%。这表明学分银行不仅仅是远程开放教育、继续教育的改革利器,也被高等职业教育所重视,可见学分银行的实际应用范围应该是跨越各种教育模式的。第三种是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学报类期刊,如《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云南电大学报》等,这类期刊的样本来源占比13%。这表明随着开放大学在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内的试点,学分银行越来越受重视,但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作为开放大学试点的中央广东电视大学和北京、上海、江苏、广东、云南五省广播电视大学的学报中样本来源仅十六篇,占比仅5.6%,这说明作为六所试点电大对“学分银行”的研究力度还不够。
对论文作者及合作者进行频次统计研究,发现共有作者及合作者355位,其中仅三人发表了五篇以上的论文,有291人只发表了一篇论文,占作者总数81.97%之多。只对论文第一作者进行频次统计,表明:共有作者222位,其中十三人发表了三篇以上的论文,有181人只发表了一篇论文,占作者总数81.53%,占论文总数63.51%。
从整体上看,研究学分银行的人员较多,研究者来源也较广泛,但专业化研究程度不高,研究专注度不高,多数是来源于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及开放大学试点单位所在地区的远程开放教育一线工作人员。表2表明,对学分银行研究专注度较高的作者来源主要有两个。第一是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和从事远程开放教育研究的研究者,这说明学分银行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在远程开放教育系统内被充分重视。第二是普通师范类高校的研究人员,这说明师范类高校作为培养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基地,也在关注国家对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
根据论文第一作者所在的机构进行研究,经分类汇总后发现,样本来源五篇以上的机构仅十个,详见表3。这十个机构中,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系统的机构占了一半。此外,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远程教育集团等远程开放教育类机构也占了较大的比例。这个情况与论文作者分布的基本情况是一致的,这也更加说明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远程开放教育类机构渴望利用学分银行的建设来实现转型改革。
研究样本中,论文合著的情况很普遍,属于合著论文的有102篇,占比35.79%。进一步研究发现,合著论文中属于同机构内合著的有43篇,不同机构内合著59篇,其中不同机构且不同地域合著的仅四篇,即合著论文中属于同区域内合著的占比达96.08%。因此,在进行论文地域分布分析时,为便于统计,仅取第一作者所在地域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数据分类汇总发现,关于学分银行的研究在地域分布上十分广泛,包括了香港、澳门在内的全国25个省级行政区域。
表2 发表论文3篇及以上的作者(仅考虑第一作者)
参照郑刚、朱凌、陈悦等人在对我国创新管理研究力量分布研究中提出的地域分层框架,对我国学分银行研究力量进行层次分布,详见表4。
表3 发表论文5篇以上的机构列表
表4 我国学分银行研究力量按地区层次分布表
绝对优势层次地区的论文量占比在10%以上,北京、浙江、上海属于这一层次,这三个地区合计占并达49.47%,接近全国的一半,可见这三个地区对学分银行研究的重视力度很大。
相对优势层次地区的论文量占比在5%到10%之间,江苏、福建、广东三省处于这一地区,合计占比为18.60%。
潜力层次地区的论文量占比在2%到5%之间,天津、云南、黑龙江、广西、湖南、陕西、四川等七个地区处于这一层次,合计占比20.70%。
相对劣势地区的论文量占比在0.5%到2%之间,湖北、辽宁、重庆、吉林、南京、内蒙古、山东、安徽、澳门等九个地区处于这一层次,合计占比10.18%。
劣势地区的论文量占比是0.5%以下,安徽、澳门、河北、河南、香港五个地域处于这一层次,合计占比1.05%。此外,还有九个地区在本次研究样本中没有一篇论文,因而没有纳入表4的统计中,但从全国范围的地区层次分布分析来说,也应处于劣势层次。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全国范围内各省级行政区域对学分银行的研究力度极不均衡,处于绝对优势、相对优势层次的六个地区占全国研究论文占比达到近七成。这也说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北京、上海、江苏、广东、云南五省广播电视大学被列入“开办开放大学,建立学分银行制度”试点对学分银行的研究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几个试点单位所在地区的论文占比合计达到50.87%。
针对研究样本的基金来源进行分类汇总发现:来源于课题研究成果的论文共109篇,在样本总量中占比38.25%,应该说课题研究基金对学分银行研究的支持力度较大,但仍有加大支持的空间。对有基金来源论文进行细化分析表明:来源于如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基金的论文34篇,占比25%。来源于各省级课题基金的论文72篇,占比52.94%。来源于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基金、开放大学建设专项基金的论文17篇,占比12.50%。来源于普通高校课题基金论文12篇,占比8.82%。可以看出,各类省级课题基金对学分银行研究的支持力度较大,而作为学分银行主要试点建设的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开放大学系统课题基金对学分银行研究的支持力度反而较小。
通过提取研究样本每篇论文的关键词并进行频次统计表明:285篇论文中,共有640个不同的关键词,关键词总频次为1346次。其中频次为十次以上的关键词十七个(详见表5),合计频次445次,频次占比为33.06%。从表5中还可以发现,关于学分银行的研究,教育层次相对集中在终身教育、开放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中,研究的重点则侧重于学分互认、学分转换等学分银行的机制研究。
为了深入了解学分银行研究内容的内在联系,我们将表5中所列出的频次十次及以上的关键词及其频次导入到可视化研究软件Netdraw中,并生成如图2所示的关键词共视图。
表5 频次10次及以上的关键词列表
观察图2可以发现,近十年来关于学分银行的研究围绕着终身教育、社区教育、继续教育、开放大学等多种教育模式,如何将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进行学分互认、学分转换。可见,近十年来对学分银行的研究仍处于宏观角度,如对不同教育模式间学习成果的学分制认定,不同模式学分间的转换、互认等,属于对学分银行体制机制的研究。此外,我们通过节点“韩国”,发现近十年来国内研究者对学分银行的另一个研究方向是对国外成熟的学分银行体制进行研究,以期从中借鉴其成熟的机制进行本土化转换。
图2 频次10次以上关键词共现图
综上研究,近十年国内对学分银行的研究有以下几点特征:
(1)随着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0〕48号)的发布,关于学分银行研究论文的数量一改过去几年来时多时少的波动情况,于2010年起出现急剧增多的现象。但与此同时,研究论文的质量却仍不乐观,高质量研究论文较少。
(2)研究机构多为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远程开放教育系统机构,研究人员也多为这类机构的一线教学科研人员。研究人员多具有远程开放教育实践经验,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前提下,自发地进行研究,研究方向缺乏引导,随意性较高,研究专业性也不够高。从地域分布上看,研究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分布不均匀,北京、浙江、上海、江苏、福建、广东六个优势地区研究论文占比达68.07%,但与此同时,有九个省级行政区域一篇研究论文都没有。
(3)从研究内容上看,主要还集中于宏观的学分银行机制体制研究上,应用型研究较少。对于不同教育模式的研究成果如何实现学分转换、学分互认仍没有一个系统的、全面可行的研究成果。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逐步深入贯彻,以及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试点的进行,设立学分银行作为开放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核心内容,相信对其研究的支持力度会越来越大。在研究方向上,未来会越来越趋于系统性、实际应用性、深入性,会由宏观的机制体制研究向实际应用过程机制研究转变。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0〕48号)[EB/OL].[2011-1-12].http://www.gov.cn/zwgk/2011-01/12/content_1783332.htm.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0号)[EB/OL].[2004-8-2].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956/201001/xxgk_79106.html.
[3]范笑仙,汤建民.近十年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轨迹、特征和未来走向——基于高教研究类核心期刊和CSSCI数据库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0(10):22-27.
[4]刘启元,叶鹰.文献题录信息挖掘技术方法及其软件SATI的实现——以中外图书情报学为例[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2(1):50-58.
[5]郑刚,朱凌,陈悦.中国创新地图——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创新管理研究力量分布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2):222-228.
[6]杨继龙.近十年国内开放大学的研究轨迹、特征和未来走向——基于2002-2011年研究论文的计量分析和可视化识别[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2):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