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玲华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东阳 322100)
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根本,高职教育在教学中需要针对社会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需求,突出核心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素养,高职院校在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体系的构建方面应突出专业适应性,与社会职业需求有效地接轨,构建以就业为导向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
本文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为例,研究构建该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
我院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自2005年开始设置至今已有九年,每年的毕业生均有一百多人,学校每年都针对专业进行调研,不断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我们通过近两年对毕业学生就业情况的回访及企业走访,发现我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施工现场岗位中如施工员、监理员等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相比没有专业优势,在工程管理岗位中与建筑经济管理、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相比优势也不明显。通过调研发现,全国的高职院校设置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与其相近专业相比并不具有明显差异性的核心特色,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个性不够明显,削弱了市场竞争力。鉴于此,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重新进行特色定位,结合市场需求,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为了使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一致,就必须要清楚地了解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所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为此,本专业组织教师通过广泛的企业调研、召开专家座谈会、毕业生及实习生座谈会等形式,全面了解现阶段建筑业企业的基层岗位设置状况、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了解我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在企业的工作情况、专业知识应用情况,了解社会及企业的需求状况。经过分析,进一步调整和修订专业设置方向,从而确定了“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主线,具备施工管理技能,能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项目管理员(中小型项目经理助理)为核心岗位,土建资料员、施工员、造价员、安全员、合同管理员、招(投)标员等为相近岗位群,使专业方向与岗位对接。
从职业岗位群出发,分析各岗位的工作内容,明确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我们将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分解为三大专业核心能力,即:建筑施工管理能力、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能力、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能力。
专业教师根据专业调研报告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三大专业核心能力,为了达到培养目标,重新整合专业课程内容,使其与职业岗位考试内容相结合,并进行模块划分,构建了全新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即建筑施工管理模块、建筑工程投标与合同管理模块、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模块,三大模块。针对三大课程模块确定核心课程,再由核心能力对应的核心课程辐射到各个相关课程,在培养各门专业课程基本能力的同时促进了专业核心能力的养成,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的对接。
围绕三大专业核心能力,采用螺旋递进式的专业技能培养思路,构建基于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实践项目设置由单项技能训练到综合技能训练再到职业能力训练,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引入“双证制”,要求学生获得本专业核心岗位证书,如项目管理员、招投标员、造价员、施工员等。
在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教学中,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对一个实际工程项目进行改造。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均围绕这个改造升级后的项目展开教学,以项目教学为主线,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探索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中采用角色扮演、分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分组扮演招标方、投标方、咨询方等,将实际工作搬到课堂中,将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于各课程的教学中。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院1:1建筑模型,该模型的展示内容与我们专业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生可以在模型上进行模拟施工工艺流程、开展质量检测操作、寻找安全隐患等功能,并设置了智能查询系统。该系统将各分部分项工程从图纸到施工等各个环节的内容集合到一起,并全天候向学生开放,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把课堂搬到工地上,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
在做好课程整合的同时,应重视教学的过程考核、综合评价,因此我们创新了一种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相结合的“驾证式”考核。考核课程教学中要突出理论和技能两个方面的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如我们的核心课程《建筑识图与构造》——楼梯识图项目考核实例:学生分小组,教师提供楼梯施工图,学生从楼梯识图开始,测绘楼梯细部构造尺寸,制作楼梯模型,最后完成楼梯设计。每一个步骤都进行考核,达到了楼梯识图的目的,既强调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又确保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和基础知识必需够用。
在课程内容与工作内容对接的同时,课程考核评价也应有企业参与,因此我们应在专业实践技能考核中加入企业评价因素,检验课程教学效果在实际工作岗位中的作用,做到课程建设与职业需求有效接轨。
本专业培养懂施工、会管理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因而综合素质的教育在本专业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将三个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贯穿始终。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一些核心课程如《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技术》等,通过校企合作,围绕施工项目,以真实项目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实际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整合改造课程内容,并将职业岗位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开发了五门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特色课程,其中四本教材被列为省重点教材建设项目,并已正式出版。
通过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改革深入,教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课程考核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任务对接,学生从感性认知(具体的工作任务)入手,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了学习兴趣和动力,实现了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的零距离,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1]许华春.民办高校“四轮驱动”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2]宋小杰,张佳.从职业教育系统论看职业院校的管理模式[EB/OL][2012-09-20].http://www.doc88.com/2012.9.20.
[3]孙文学.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5(4).
[4]张全福,张忠福.高等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基本取向[J].职教论坛,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