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鹿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厦门,361000)
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陈鹿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厦门,361000)
文章旨在从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视角出发,结合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分析跨文化因素对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影响,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如何得体地处理翻译过程中的商用文化障碍的可行策略,以促进高职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跨文化意识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以开发促改革,更是进一步助力于经济全球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商务英语翻译在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的作用日趋重要,培养具有优秀的商务英语翻译能力同时具有跨文化交流素养的实践型人才尤为重要。本文拟对当前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重点探讨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探索得体处理翻译过程中的商用文化障碍的可行策略。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商务英语(Business English)是在专门用途英语理论下发展起来的,是指在商务领域和经贸活动中使用的一个英语分支。商务英语的教学应包括语言知识、交际职能、专业知识、管理职能以及文化背景等核心内容。商务英语翻译是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在商务环境下的一种跨语际的信息传播。与其他语言翻译相同,其核心在于沟通,在于能否使用属于源语和译语特定文化的语言准确、清晰地进行理解沟通[1]。
20世纪以来的西方翻译理论广泛运用于商务英语翻译领域,例如德国的功能派理论,美国翻译学家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观。而翻译中的社会文化性也日益受到重视。商务英语中的文化因素主要体现在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个体及其生活方式、人们的社会意识、历史常识、社会机构以及文学、艺术六个方面[2]。可见,文化性是翻译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广义而言,文化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胡文仲认为,文化是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的遗产。文化既包括信念、价值观念、习俗、知识等,也包括实物和器具[3]。文化是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包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制度、组织形式、宗教信仰、风俗、思维方式。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的发展深刻影响着语言。例如,对亲属的称谓正体现出一个民族的血缘观、长幼观、价值观,反映出社会制度和组织结构,这正是语言反映文化的例证。同时,语言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在西方,以巴斯奈特为代表的翻译研究者们把文化的制约因素看成了翻译的本质[4]。无论何种语言,只有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下,才能透彻地传递出语言的内涵,从而全面准确地达到语用的目的。因此,翻译除了转换语言,还要传递语言所承载的信息。成功的翻译不仅仅是进行语言符号的转换,还是文化内涵的转换,以达到交流沟通。翻译从某种程度而言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
商务英语的翻译材料有多种类型:名片、商业广告、企业介绍、商务信函、产品说明书、日常办公文本、商务庆典与发布、合同与协议、保险与仲裁等。以此为例,跨文化意识体现出重要的作用。
其一,在汉英广告题材的翻译中,汉英词汇的内涵意义往往大不相同。如果直接按字面翻译而不考虑到文化因素,常会产生贻笑大方的译文,甚至引起反感和误解。例如,上海产的“白翎”钢笔,如果英译为“White Feather”,在英语国家就会无人问津,因为英语中习语“toshowthe white feather”意思是临阵脱逃。
其二,在中英文企业宣传材料上,英汉思维的差异十分明显。汉语宣传用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强意修饰语,例如“最好”、“最快”、“国内一流”、“国际领先”。而英语表达趋向于“白”,国外消费者倾向于接受那些经过国际权威机构标准认证的产品。如果国内宣传广告译文中原封不动地照搬中国的价值观,往往会让那国外消费者认为夸大不实,令人反感。
其三,商务信函是商务信息书面交流与沟通的主要手段,具有用词简洁明了、行文准确规范、专业性较强的特点。翻译时要注意重纪实少文饰的特点,以国际商务信函写作的规范和要求进行改译。例如汉语中四字成语或四字结构的短语,往往容易给人以冗余反复的消极印象,因此要注意适当删除那些过于文饰的浮夸之词。
其四,如今商用标识语被普遍地应用于各种商务活动的重要场所,作为公示语,商用标识语的文化差异性很大。汉语标识语随处可见“严令”、“严禁”、“禁止”等语气强硬的用词,而相比之下,英语的标识语语气比较和缓。例如“禁止吸烟”英译是NoSmoking,“闲人免进”英语则用Staff Only。标识语是社会文化长期影响形成的,因此翻译时绝不能根据字面意思生硬表达,而应当遵循英语国家的习惯,从不同的着眼点加以考虑。
1.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薄弱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生源复杂。除了全国统考的高中毕业生外,还有职业高中、各类中专、技术学校等生源,入学起点比较低,他们在英语和其他科目基础较为薄弱。大多数高职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不懂自我制定学习计划,又缺少解决难题克服难关的信心和毅力,加上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影响,对英语具有一定的习惯性挫折感,导致他们无心于英语学习,跨文化交际能力差,提高缓慢。
2.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文化内涵建设的缺乏
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内容主要强调实用为主,培养英语应用型人才,部分院校设置专科英语教学走的是本科教育压缩型的路子,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注入”式的教学方法长期统治课堂。教师重点讲解语法规则、解释单词、操练句型、批改作业;学生的任务是听讲解、记笔记、完成作业。只重视语言的应用,对教材背后的文化性、思想性没有挖掘拓展。第二,外语课堂以通过A、B级应用英语等级考试为目标,学生为受动方,积极性和创造性无法充分调动起来。在师资培养方面,高职院校大多强调理论基础扎实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因此,教师发展都偏向于懂理论懂技能。结果在外语课堂上往往是重语言基础,重实训操作,忽视了文化素质的提高。
3.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材文化内涵的忽视
高职商务英语翻译的教材众多,但大多数侧重翻译理论,章节内容信息过旧,或者侧重商务实训,偏重商务信函、商务合同、商务说明书等语篇的翻译,甚至模板化翻译。还有一部分高职院校使用自考教材、本科教材等,与学生实际水平不符。总体而言,大多数教材缺少跨文化交际知识点的解释,相关阅读拓展材料或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练习也没有。
1.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传授文化知识和进行中西文化的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指导学生多阅读有关的书籍、欣赏多媒体作品、开设相关讲座等等,积极调动、提高学生对文化的兴趣。同时,学校应积极开展英语角、英语艺术节、外语沙龙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并且积极开拓创造学校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平台的对接,增加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机会。
2.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问卷、座谈等方式深入调查,了解学生,加强对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研究,努力探索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成功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文化层面的内容拓展。教师还可以编写补充负载跨文化交际内容的讲义,把知识性和应用性融于一体。学校应加强对商务英语教师的文化培训,可以派送教师到相关高校进修学习,也可以邀请高校知名跨文化交际专家前来授课并指导教学。此外,鼓励和支持教师到相关企业和公司进行实践锻炼,真正在实际操作中发展跨文化翻译的意识和能力。
3.加强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研究和改革
对于商务英语翻译课程,高职院校应加大改革力度,包括专业建设、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选择等各个方面。提高教材中相关文化内容的比例,注重加强文化素质的积淀。在人才培养计划中,高职院校和英语专业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确立适合本校学生商务英语跨文化能力发展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目标,设置相关的文化课程,如西方文化入门、跨国企业文化对比等。
文化因素是翻译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因此,在翻译课堂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跨文化因素的重要影响,以及随之提出的对译者翻译能力的具体要求。培养高职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有利于他们个人素养的提升,使学生们在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商务工作的同时,更好地把握翻译的内涵,实现顺利有效的商务沟通。
[1]陈小慰.商务语篇翻译[J].中国翻译,2004,(5):89.
[2]章爱民.商务英语中的文化因素及其翻译策略[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9,8(1):106-110.
[3]房玉靖,姚颖.跨文化交际实训[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11).
[4]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10).
编辑 朱荣华
G712
A
2095-8528(2014)03-019-03
2014-10-08
陈鹿(1983-),女,福建漳平人,本科,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英语教研室助教,研究方向为英语翻译与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