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琼英,曾波
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
陈琼英1,曾波2, 3
(1. 华中科技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4;2. 湖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3.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0)
原先由专科层次升格而来的新建本科院校中,具有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背景和依靠行业和企业办学的高校适合走应用技术大学之路,也符合国家将1999年以来新升本院校转变为应用技术大学的大政方针。但另一部分老牌本科院校和并不具备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条件的高校,还是应该继续走教学服务型大学的路径。我国现阶段对于应用型技术大学的建设路径尚不清楚,在高等教育领域业已展开的教学服务型大学转型发展路径就成为此次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重要借鉴。
应用技术大学;教学服务型大学;地方本科院校;战略选择
2013年4月11日,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地方高等学校转型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职业教育是教育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在未来的高等教育体系中,除了保留一两百所研究型大学之外,一大批高校都将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
由于对应用技术大学的解读还不是很充分,社会上出现了对应用技术大学的误读,甚至有观点认为地方本科院校都应该转为应用技术大学,这种观点是极端错误的。发起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研究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孙诚研究员,在带领其课题组历时近一年考察后发布研究报告指出:在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系中,研究型大学和高职(专科)院校的定位相对明确,而地方普通高校作为夹心层,定位常有“高不成,低不就”的困惑,其中尤以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最为典型。这其实说明地方本科院校在当前存在着战略定位与战略选择的问题。在现有的四分法高校分类体系中,地方本科院校对于教学型大学的定位不满意,但是又没有达到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高度,处于一种纠结的地位。一种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驱动力促使它们开始寻找新方向,而此时国家层面大力主张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变,为其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但是应用技术大学不是一种办学类型,也算不上一种办学定位,它只能归类于学者提出的教学服务型大学中的一种。因而新建本科院校可坚持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无须追逐学术型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数据表明,截至2012年,我国共有新建本科学校646所,超过普通本科高校总数的50%,2012年培养的毕业生占全国非“985”“211”普通本科高校的45%,新建本科院校已成为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新建本科院校是1999年后从专科升格成本科的一批地方本科院校,这些高校原本就有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优势,但是升本后一味追求学术型人才的培养让其心力不足,更重要的是培养的学生没有特色和竞争力,致使学生在就业时遇到很多困难和阻力。国家引导地方本科院校转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道路,是非常及时的,也符合国家需要大批技能型人才的国情和社会现实。因此,推动这类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将极大地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推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华中科技大学刘献君教授认为,应用型是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学服务型是学校的战略定位。在谈到应用型技术大学与教学服务型大学之间关系时,他认为应用型技术大学的提法与教学服务型大学并不矛盾。笔者跟随刘献君教授带领的团队围绕教学服务型大学进行了系列调研,认为两者具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典型之处在于两者的人才培养方式在以服务学生就业为导向的作用上没有任何差别,只是一个指人才培养方式,一个指办学定位。应用技术大学可以作为教学服务型大学中的一个成分,坚持走职能型而非走学术型人才培养道路,而一些老牌本科院校和具有一定科研实力和办学特色的高校,还是应该围绕教学服务型大学来做文章,即通过服务型机关建设带动校内活力,通过服务学生带动学生就业,通过服务社会促进高校校区与社区、产业区的融合。
我国现阶段对于应用型技术大学的发展模式、面貌、建设路径尚不清楚,在不确定国外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路径是否符合中国国情的情况下,在高等教育领域业已展开的教学服务型大学转型发展路径,就成为此次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重要借鉴。
地方本科院校兴起于19世纪。19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通过赠地运动,推动了一些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结合的学校的发展,这一举措为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也对构建美国高等教育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各地城市工商业的蓬勃发展,英国在19世纪开始了新大学运动,拉开了区域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序幕。德国为了解决区域发展差距问题,采取了鼓励地方高等教育发展的改革措施,高校与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了更紧密的结合。法国通过《高等教育法》,规定大学要向社区开放,继而各大学广泛设立了跨学科、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联系的教学和研究机构。20世纪60年代以来,印度、泰国、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在进行高等教育改革时也十分注重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强调发展与区域经济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可以说,19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大众化是与高等教育的区域化、地方化发展相伴而成、同步实现的。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浪潮,大学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得日益紧密,高等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区域化、地方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发展时期,地方本科院校在这种转型中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地方本科院校迫切需要打破现有的高等教育体制,以适应特色化发展的需要。地方本科院校需要围绕培养目标,选择合理的办学定位,遵循适切的办学理论,围绕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加大改革力度,建设更具地方区域特色的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地方本科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换言之,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主要由地方院校来承担,即地方院校承担着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主体责任,承担着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的重任,从而也满足着人民群众接受不同层次高等教育的需求。
据原教育部副部长陈希《关于中西部地方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报告》中的数据表明,全国普通高校由1998年的1022所增加到2008年的2263所,其中,地方高校由1998年的759所增加到2008年的2152所,增加了184%,地方高校占全国高校总数的比例由1998年的74%上升到目前的95%。从在校生规模看,地方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数由1998年的225.8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1850.5万,由占全国本专科在校生数的70%上升到93.2%。因此,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主力军,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承担着主体任务,功不可没。
地方本科院校承担着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更直接,服务面更广泛,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本科院校已经成为当地科技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一些办学历史较长且基础较好的地方本科院校,经过资源整合调整和多年的重点建设,目前已具有一定的办学特色,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在当地高等教育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中华民族有重视教育的良好传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接受不同层次高等教育的需求和愿望也越来越强烈,而地方本科院校不仅丰富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类型,拓宽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层次,在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不同层次高等教育愿望的过程中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国家在《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突出应用服务、支持区域急需、强化特色发展、发挥主题作用、注重分类指导”的五大指导原则。在获得资金支持的100所地方大学的选择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教育部也明确提出“学科专业设置与区域发展需求、地方产业结构特点高度契合,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以及“学科优势特色突出,在专业领域具有较大影响”等要求。这些政策和指导原则,给地方本科院校选择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打了一剂强心针,也是地方本科院校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历史机遇。
教学服务型大学作为一种新的大学形态,其理论提出源于两大需要:办学定位需要和高校本科评估需要。经实践证明,发展教学服务型大学符合教育基本规律的外部关系规律和“主动适应”规律,高度契合地方本科院校的内外部发展诉求,成为地方本科院校的新选择。它既是地方本科院校的战略选择,也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历史选择和实践选择。
教学服务型大学作为一种新的大学形态,其概念最早由华中科技大学刘献君教授提出,其内涵指的是:教学服务型大学是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借鉴教育服务理念和现代服务科学原理,在资源配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等方面,全面贯彻服务教学、师生和社会的要求,强化服务理念,凸显服务特色,提升办学质量,创新管理模式的现代大学[1]。在浙江宁波全国教学服务型大学会议的专题报告中,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教授指出:国外高校分类目标主要是出于统计的需要,国内高校分类目标主要是出于研究的方便;高等教育的分类从越来越细到越来越粗,呈现越来越简化的趋势;教学服务型大学受重视的目的在于从战略层面解决学校定位问题,从战术层面迎接本科教学评估。
1. 高校评估需要
在现有的分类体系中,一些地方本科院校无法找到自己合适的分类,出现无所适从的现象。在高校教学质量评估中,很多高校在现有体系下无法找到自己的坐标,难以找到适合的评价标准。教学服务型大学这一新的办学类型的提出为原有体系中无所适从的一些高校带来福音,也便于国家在进行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时制定更加科学的评价标准。
2. 办学定位需要
邬大光教授指出,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办学定位适宜于新建本科院校、独立院校、民办院校,这几类高校都属于具有地方特色和地域特征的地方本科院校。这些具有地方区域特色的高校根据自身条件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认为教学服务型大学可能更加适合自身在某一阶段或某一时期的发展定位,可以作为其策略性甚至战略性定位选择。在探求学校新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时,办学定位往往作为各高校发展战略与发展规划的重要部分写进学校纲领性的规划文件。
1. 符合教育外部关系规律
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奠基人潘懋元先生曾在《教育基本规律及其在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中的运用》一文中指出,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如果把社会作为一个大系统,那么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教育发展必须符合并且服务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教育规律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相适应[2]。地方本科院校选择教学服务型大学符合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它能够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可通过为社会服务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的针对性,同时获得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
2. 符合高等教育“主动适应”规律
教学服务型大学理论是针对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与国外基于威斯康星思想而建立的服务型大学组织模式相近。笔者认为教学服务型大学是国外“服务型大学”和“创业型大学”两种组织模式在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背景之下融合后的一种变体,是新兴的产物,它同时具备这两种大学组织模式的特征,是两种模式的综合,是高等教育寻找自身发展规律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相适应的产物,并很好地切合了中国高等学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张大良司长提出“高校要全方位开展社会服务,要搞好教育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文化服务”,也即是要求地方高校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需要全方位为社会提供服务。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地方本科院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外部出现生存与发展的双重动力,内部则呈现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与教育经费紧缺的双重压力。从地方本科院校所处的外部环境来看,教学服务型大学可以满足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就地方本科院校所需的内部变革来说,从令人诟病的行政化走向服务型成为必然,地方本科院校内部教育资源也将按现代服务业的理念来进行优化配置。
1. 教学服务型大学是地方本科院校内部变革的战略之选
教学服务型大学理念得到了武汉纺织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浙江树人大学、宁波大红鹰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等地方本科院校的实践与探索。当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发展期,高校应该如何转型是摆在决策者和办学者面前的难题,如果一刀切强制转型必然会带来不良后果,但是如果借鉴现有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成功经验和办学模式,其转型路径和发展模式对于其他想要转型为教学服务型大学的高校将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2. 教学服务型大学是地方本科院校外部突围的发展方向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完成量的突破、追求质的提升之际,地方本科院校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一些在科学研究实力、学科综合程度、地理位置上与教学研究型大学存在差距,但不满足于“教学型大学”办学定位的高校,有定位于教学服务型大学的迫切需求[3]。这些地方本科院校急需寻找突破方向,选择好自己的战略定位,提前进行战略布局与规划。这样,教学服务型大学开始走入地方本科院校的视野。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办学理念,是基于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这一历史背景提出的,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发展教学服务型大学,能够满足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寻求应有位置的迫切需要,也能满足地方本科院校确定科学办学理念和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质量评价的需要。
综上,教学服务型大学是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经济社会所需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战略性办学定位。
笔者从2012年开始参与刘献君教授的教学服务型大学研究团队,先后对黑龙江科技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宁波大红鹰学院等多所地方本科院校进行了专项考察或专题调研,实地考察了这些院校的办学模式。我们的前期研究成果引起了相关院校的兴趣,并给有转型要求的地方本科院校提供了参考。
原黑龙江科技大学校长赵国刚教授在《中国高等教育》和《中国教育报》上撰文,认为教学服务型大学办学定位的本质思想就是由单纯教学型向教学服务型转变,突出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通过服务功能的发挥,从根本上解决地方高校“两个不适应”的问题,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无缝对接,增强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两个不适应”即高等教育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4]。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地方化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普遍趋势。从各国高等教育发展与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潮流来看,地方本科院校选择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发展路径符合高等教育区域化、地方化的刚性需求。
一些行业特色鲜明的地方本科院校,如黑龙江科技大学,能够根据自身条件,把教学服务型大学作为其策略性办学定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校的快速发展问题,在就业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和较大突破。定位于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战略让该校有了更好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黑龙江科技大学从就业这个出口倒逼课程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狠抓工程教育,目前毕业生就业率排名居全国前50位。黑龙江科技大学的发展思路可总结为:教学对接就业,所学与所用结合,社会服务与企业需求结合;科研与企业结合,课题源于企业,其成果用于企业;实现“生命教育、生活教育与就业教育”三结合。
武汉纺织大学经历几次更名,根据自身特点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把教学服务型大学作为其战略性办学定位,明确办学特色,找准学校定位,解决了学校的发展方向问题,在人才引进和科研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武汉纺织大学在人才引进方面,瞄准国际产业转型发展,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二级学院院长、“团队”式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以才引才”的团队建设模式等多项举措,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长得快”。作为“湖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该校遵循“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原则,强调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强调分配制度向教师倾斜。武汉纺织大学在科研成果方面位居湖北省属高校榜首,产生了一批对纺织产业具有革命性影响的重大成果,获得了多项国家科技成果奖,一些科研成果通过拍卖成功地转化为生产力。尚钢书记结合该校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成功经验,提出高校需要转变发展方式,适应社会需求,服务和满足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对高校的诉求。
海南师范大学起初虽然没有明确定位于教学服务型大学,但在自身的办学实践中围绕教学服务型大学的理论进行了探索,遵循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发展思路,以服务海南省基础教育为己任,开展“播种希望”行动计划、周末流动学院、顶岗支教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海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林北平教授认为,该校正是基于海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迫切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师教育和科学研究的优势开展社会服务,找到了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的突破口。海南师范大学服务海南基础教育得到上级及社会的高度认可,刘延东同志曾在光明日报《情况反映》第101期上肯定了海南师范大学确立“服务型大学”的办学宗旨,并亲笔批示将海南师范大学的“服务型大学”建设经验在教育系统进行推广。
浙江树人大学、宁波大红鹰学院按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发展思路进行学科专业资源配置、组织模式变革和人才培养方式变革,紧紧围绕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这一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做文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浙江树人大学徐绪卿校长认为,该校通过教学服务型大学建设,大大提升教学内涵,全面实施“教学质量工程”,成效明显。据宁波大红鹰学院党委书记孙慧敏教授介绍,该校根据地方需要开办大宗商品学院、动画学院,把学院办学定位于教学服务型大学,并把服务中小企业作为办学目标,学院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的系列举措获得了宁波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构建服务型机关,院长刘献君教授提出教学科研是目的性活动,行政管理是手段性活动,行政管理是服务教学和科研的。该校聘用潜能导师服务学生成长,提倡个性化教育,给学生创造发展空间,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实行周日晚点评制度、潜能导师制度及“个性化教育”,获得了很好的办学经验。
湖北理工学院、呼伦贝尔学院基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把自身的发展与地方、行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融入地方、行业的发展之中,选择与地方、行业发展同步的道路,取得了显著成绩和良好的社会效益。湖北理工学院结合黄石的矿业资源开展服务,得到了矿业企业的大力支持与反哺。呼伦贝尔学院地处内蒙古草原,借助地缘优势,与俄罗斯、蒙古等国高校合作办学,在办学特色上始终坚持突出民族特色、地区特色,成为该地区师资、旅游、外经贸、采矿、煤化工、建筑业、信息产业等人才培养的基地。
以上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实践中围绕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这一主题,进行了一系列有益尝试,并成功转型或正在转型为教学服务型大学。结合各自办学实际,相当多的地方本科院校,特别是一些新建本科院校、独立学院、民办本科院校,都希望借鉴现有转型成功高校的发展思路与办学模式,转型为教学服务型大学。上述高校的实践表明,地方本科院校选择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发展思路,需要在高校组织内部进行改革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以适应新时期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因此教学服务型大学成为很多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首选。
对于我国地方本科高校来说,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切合高等教育改革与转型的契机,符合高等教育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5]。武汉纺织大学尚钢书记认为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动力,就是解决地方本科院校办学中培养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配套的难题。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急需转型,最突出的问题就在于解决大学生就业与用人单位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切实培养出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不管是从战略层面还是历史层面,抑或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实践层面来说,2007年提出并经多所高校成功实践的教学服务型大学无疑会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在新建本科院校中,首批35所高校已经着手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15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加入了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目前,对于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路径还有待于理论界的大胆探索和各地方本科院校的积极实践,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努力,我们必定能找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转型发展之路。
致谢:本文要特别感谢刘献君、张应强、余东升、赵炬明四位老师的启发!
[1]刘献君.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兼论高等学校分类[J].教育研究,2007(7):31―35.
[2]潘懋元.潘懋元论高等教育[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143―135.
[3]陈琼英.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发展路径与策略初探——基于高等学校的职能与办学定位角度[C].第四届湖北青年学者论文集,2013:100―104.
[4]赵国刚.教学服务型大学转型发展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2010(24):14―15.
[5]陈琼英.全国教学服务型大学建设研讨会综述[J].高等教育研究,2013(7):107―109.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Technology Or Teaching-oriented University —— Strategic Choice for Local University
CHEN Qiong-ying1, ZENG Bo2, 3
(1.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4, China; 2. Hubei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62, China; 3. Jing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ngzhou Hubei 434020, China)
Among the newly built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hose who are upgraded from junior level and have the applied technology talents training background or rely on the cooperation with industry and enterprise are suitable for the path of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y,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national policies in 1999. But another part of the ol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those who do not have the cultivation conditions of application technology should continue taking the teaching-oriented path. At present, there is not a clear path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ies. The exploration of teaching-oriented university in the field of higher education offered the reference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technology; teaching-oriented university; local university; strategic choice
2014-04-26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13JZDW004);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2013A002)
陈琼英(1982―),女,湖北荆州人,讲师,博士研究生。
G640
A
1006−5261(2014)06−0123−05
〔责任编辑 朱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