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约评论员 张怀君
学校治理的能力建设,是学校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建设的重点在于依法治校理念的树立,在于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在于教育规范的执行能力和执行的创新能力。
学校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是学校管理体制机制的革新,需要一个不断改革、不断完善的过程。就当前或长远来讲,提高学校教育规范的执行力是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工作。
认清学校在执行教育规范方面的问题和危害,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治理能力。我们应该承认依法治校工作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但是在学校法制化建设过程中,法律体系不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学校常规教育教学的规范性文件,在执行上不规范的问题依然严重。主要表现是:在执行课程标准上,随意提高或降低。如在小学低年级,有的学校认为学生很容易达标,就随意提高及格标准或提高考试难度;有的学校不开设非考试科目,因此更谈不上达标。在执行课程方案上,不开齐开足课程一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一校多套课表的现象也成了见怪不怪的问题。在执行教学行政历上,存在随意打乱授课、复习、综合实践、考试等安排,随意加课、补课、减课、停课等现象。
课程标准、课程方案、教学行政历等都是规范性文件,具有强制性,但由于执行不力,给教育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主要是:由于随意提高课程标准,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压力过大,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由于不能全面执行课程方案,造成教育功能缺失,学生的多元智能得不到培养,特长得不到发展;由于学校执行教学行政历的随意性,致使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现象多有发生;由于学校执行教育规范不力,影响了依法治校的效能,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加强学校的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亟需提高学校教育规范的执行力。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是有机的整体,相辅相成,只有具有科学的治理体系,才能有高水平的治理能力;只有不断提升治理能力,才能使治理体系发挥应有的效能。教育规范的执行力是学校治理能力建设的基础能力。提高学校教育规范的执行力,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依法治校的理念。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是建立新型的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系,施行管、办、评三者功能的分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学校依法独立办学。学校拥有独立的法人地位,行使独立的办学自主权,法人有权有责,更有规范,其本质是法制治理,权责是统一的。一方面自主权大了,另一方面法律责任也大了。学校现代治理的核心是政府、学校和社会等多元要素依法参与学校治理。学校的依法治校意识、执行教育规范的能力,是学校独立行使办学自主权的最基本的要求。
二是政府要还权给学校。政府是教育的管理者,应负责学校的宏观管理,提供优质的办学资源,提供政策服务,做好国家政策法规落实情况的监管,为学校协调好治理要素的关系,把权力范围内的事情管好。同时,要将办学的自主权还给学校,使学校有权独立履行职责。如学校发展规划权,教师、财务、学生的管理权,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权等。改变政府对学校管理的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
三是以督导促进学校教育规范的执行力。政府要把学校依法治校、执行教育规范的能效,列入督学的重要内容,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严肃认真的措施,对学校执行教育规范的情况进行有效督导。要建立学校执行规范的奖励和问责机制,也要建立监管的问责机制。要把学校执行教育规范的情况,纳入办学水平评价的重要内容,向社会公示,逐步使学校执行教育规范成为一种自觉。
四是要以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提升学校执行教育规范的效能。数字化校园建设给学校现代化管理创造了条件。随着国家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国家和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应将学校执行教育规范的情况植入管理平台之中,使学校日常执行教育规范的情况,随时在教育管理服务平台上生成,通过大数据提升学校依法治校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