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长效阅读推广机制的建立——“唤醒沉睡的借阅卡”活动实践与反思

2014-02-12 08:09吕晓妍
图书馆学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通识图书图书馆

吕晓妍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085)

1 引言

近年来阅读的重要性以及不容乐观的阅读现状已得到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和重视。2013年参加全国两会的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委员提交了一份《关于制定实施国家全民阅读战略的提案》,将阅读推广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作为倡导阅读的主力军,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蓬勃开展起来。笔者所讨论的“唤醒沉睡的借阅卡”便是其中一项颇受读者欢迎的活动,该活动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图书馆免收归还图书的超期滞纳金,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收回滞留在读者手中的图书,促进馆藏图书的流通,更重要的是期望借助这样的活动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使参与活动的读者能重新走进图书馆,进而掀起广泛读书的热潮。笔者结合活动实践探讨图书馆如何建立长效的阅读推广机制,以达到真正唤醒“沉睡”的借阅卡之目的。

2 活动实践与反思

南京大学图书馆是开展“唤醒沉睡的借阅卡”活动较早的图书馆,2006年在其首届读书节中推出该项活动,保留至今。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图书馆借鉴其做法,于2009年起在每年4月举办的校园读书节中开展了该项活动,活动为期一周,每次活动约有300册过期图书回归图书馆、免收近百名读者的超期图书滞纳金,读书节期间入馆读者明显增多,随之而来的是借阅量的增加,由此可见,该项活动在短期内对于促进图书流通和鼓励阅读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图书流通工作中我们发现,读者借书逾期不还有多方面原因,有客观因素造成的,也有主观故意的,但恶意为之的只是极个别现象。免收超期图书滞纳金可以彰显出图书馆对借书人的宽容和理解,体现图书馆对读者的人文关怀和鼓励阅读的良苦用心,但是这种活动有明显的局限性,偶尔为之尚可,长期开展会使借阅规章制度失去权威,甚至会使有些读者产生不良的依赖心理,对于唤醒沉睡的借阅意识也是治“标”不治“本”,因此,单纯依靠这类活动无法真正改变目前高校读者的阅读状况。

3 借阅卡“沉睡”现象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阅读现状令人堪忧已是不争的事实,在举办“唤醒沉睡的借阅卡”活动的同时,笔者对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学生阅读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调查数据进一步证实当前大学生读者的借阅证实有被“唤醒”的必要。

3.1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0份,2010级、2011级、2012级本科学生各500份,问卷回收率为95%,问卷共涉及读者阅读状况、阅读行为的变化、阅读的困惑等29个问题。

主要统计结果有:①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的占74%;②课余时间主要用于上网的学生占75%,每天用于上网的时间超过1小时的占70%以上;③从阅读内容上看,与专业考试、等级考试相关的参考书是学生的首选,其次是流行时尚类报刊、职场类和网络热门小说,只有10.6%的学生阅读经典名著;④从阅读载体上看,大学生纸质图书阅读率为48.7%,电脑网络阅读率为30.4%,手机等其他电子设备阅读率为20.9%;⑤学生在阅读中主要的困惑是“不知道读什么书”的占43.2%,“不知道怎么读”的占33.8%。

3.2 图书馆管理系统统计结果

笔者通过“汇文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统计模块作进一步调查发现:①2010~2012年学校本科生生均借书量(总借书量与本科生总人数之比)分别是 10.2、9.5、8.7;②2010~2012年本科生借阅比例(借阅人次与有效读者人数之比)分别为45.69%、55.36%、58.17%;③2012年本科生借阅图书 2~10册的占50.2%,11~20册的占41.5%,大于20册的占3.4%,零借阅的人数占3.3%。

3.3 统计结果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和新兴媒体的成熟,以及电子阅读的便捷性、丰富性和多样性等特点,传统的纸质阅读受到严重冲击,数字化阅读方式越来越受到学生青睐;网络已成为大多数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内容,使得他们在有限的课余时间里对纸媒的阅读时间减少;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激烈的就业竞争也使得大学生的读书目的越来越实际,与择业、社会生存相关的实用技能、外语、计算机等类图书成为大学生阅读的重点,功利性阅读明显;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以及快节奏的学习生活,大学生没有精力或能力从中去粗取精,找到适合自己的读物,因此浅阅读、快餐式阅读充斥着大学生的阅读生活;大学生阅读习惯和需求的变化对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4 建立长效阅读推广机制的建议

唤醒“沉睡”的借阅卡是一项具有短期效应的读者活动,从长远来看,要想真正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对于图书馆来说应制订系统而全面的规划,建立阅读推广的长效机制,将倡导阅读的职责和理念渗透到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中,使之成为日常工作且需常抓不懈。

4.1 将阅读推广渗透到大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生活中

大学生在不同阶段的阅读需求会有所不同,图书馆应抓住几个重点阶段,对其在不同时期的阅读需求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

4.1.1 新生入学伊始是学生对图书馆的认识以及接受阅读教育的关键时期,图书馆应抓住新生求知欲、好奇心强等特点,重视新生入馆培训工作,在介绍图书馆资源分布、网上图书馆使用方法、规章制度等常规性内容的同时,着力强调阅读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制订阅读规划。新生阅读指导不应局限于开学时的新生入馆培训,而是应贯穿于其大一整个学年。

4.1.2 在大学生见习、实习或择业阶段,希望他们经常到图书馆借阅是不现实的。图书馆则应在这一时期采取灵活的方式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可以利用手机图书馆的功能进行读者借阅、逾期、催还、预约等方面的信息推送。还可以利用E-mail、微信、微博、RSS等现代通讯手段向他们推送简短书评、好书推荐、网上专业学术资源等。

4.1.3 在学生临近毕业阶段,图书馆可以开展毕业季主题活动,搜集整理有关就业方面的专题文献,建立专题数据库,内容涉及礼仪规范、心理调适、面试技巧、行业介绍、成功企业家、创业典范等,或通过图书馆网页建立就业信息专栏,及时发布职业发展趋势、社会需求动态、自我推荐方案、面试技巧、就业成功个案等信息。

4.2 将阅读推广渗透到节假日之中

据统计,对四年制本科生来说,周末、节假日、寒暑假等假日加起来共计一年有余,占大学时光的1/4,大学生若能把这些时间加以有效利用,对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将事半功倍[1]。因此图书馆应树立“阅读无假期”理念,制订节假日、周末的阅读推广计划。

4.2.1 世界读书日是图书馆应着力渲染的节日,国内外众多图书馆都纷纷以此为契机,将世界读书日拓展成“读书节”或“读书月”。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图书馆在每年4月的读书节期间,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搭建校园阅读文化传播平台,在春意盎然的4月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话书”“爱心漂流”“开辟你我的交流园”“走进图书馆的知识讲堂”“搜书技能大比拼”等活动深受学生欢迎。通过活动实践与总结,图书馆认为读书节活动应常办常新,注重活动品质,拉动广泛的读者参与,切不可流于形式,要将其打造成校园文化建设的精品和特色活动。

4.2.2 开展寒暑假阅读推广十分重要。每到放假之前图书馆通常会出现借阅小高峰,图书馆应抓住这一时期学生的阅读热情,制定寒暑假大学生阅读推广策略,搭建阅读推介网络平台,利用先进的传媒技术与手段使假期阅读活动持续开展。放假前图书馆可以邀请专家、教师、馆员推荐,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好书信息,拟定假期专题阅读书目;假期中图书馆应加强网上阅读资源的补充和阅读跟踪指导,可通过豆瓣网等社会性网络形成读书社区,开展师生阅读交流与互动;开学后图书馆可围绕假期推荐书目开展读书征文、主题演讲、阅读沙龙、知识竞赛等活动以检验阅读成果。

此外,图书馆可与学生社团联合,在周末邀请社会名人、高校名师开设经典讲坛,亦可定期播放名著经典影片等。在母亲节、教师节、国庆节、新年等节日中举办富有创意的主题阅读活动。

4.3 将阅读推广渗透到学校教学环节中

图书馆根据学校的办学方针、教师的研究方向、学生的学习生活等不同层次的需求,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对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

4.3.1 开展阅读课程教育,能有针对性地解决一部分大学生如何选择读物、如何有效阅读的困惑,阅读课程采取的学分制也可以保障阅读推广的长效性。图书馆应利用自身资源和专业优势,将阅读指导提升到系统的阅读教育层次。国内很多高校图书馆已牵头组织设立阅读课程,并取得较好成效。如山东科技大学图书馆独立或配合学校开设的《中国文学经典阅读》《多媒体影像文化阅读》《专业文献阅读》等选修课程,对促进大学生阅读很有帮助[2]。

4.3.2 通识教育现已发展成为现代大学的一种教育理念,各个高校都在不同程度地实施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通识教育理念下的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加入通识教育体系,按通识教育的需要开展资源建设和阅读指导工作,以文献检索课教学为基础,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使学生在学术探究过程中获得专业信息人员的引导。学生需求与馆员指导相融合的过程也是图书馆进行阅读推广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已开展有益的尝试,如复旦大学图书馆2009年开设《信息素养与科学发现》通识教育课,且被列为核心课程[3]。2007年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图书馆推行的“南国学子成才创新读书工程”也是图书馆参与通识教育的成功案例,该工程由专业教师根据通识教育的需要开列参考书目,由图书馆开列中外经典名著目录,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并多次组织读书报告会、交流会[4],对于激励学生阅读和提高学生人文修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4.3.3 以学生为中心的PBL(Problem based-learning)教学法已在国内很多高校推行。它要求学生通过在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信息资源中查找信息来探究某一专题,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探索中获取知识、创造知识。PBL教学法的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完成课程所需的信息素质能力,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利用图书馆,同时对图书馆服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可与学校教学部门沟通,介入到PBL教学课程,参与课程设计,为课程提供更加专业、深入的信息素质指导,使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尽快获取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

4.4 将阅读推广渗透到图书馆日常管理细节中

高校图书馆倡导阅读,应从管理的细微处入手,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使学生感受到阅读就在身边,并乐在其中。在这个阅读空间里,读者的视线中应有充满生机的绿植,有柔和而明亮的光线,有通风而整洁的环境;有适于分组讨论的小型讨论间或可移动的桌椅以便于阅读体验的交流和学习;有能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的馆藏资源;有流畅的网速方便读者查找电子文献信息和上网检索;有网络接口和无线网络信号覆盖,读者可自带电脑和手机进行网络阅读;有熟知馆藏文献而又热心的专业馆员对读者进行阅读指导,并能聆听读者的心声;有以人为本的图书馆读者管理制度等,相信读者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会逐渐由“阅”读走向“悦”读。

总之,高校图书馆应将阅读推广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在人员、经费、资源等方面作全面规划,并联合学校团委、学工、教务等多个部门共同倡导阅读,才能真正有效地唤醒当代大学生的阅读意识。

[1]陈艳春,南爱峰.阅读没有假期——基于大学生假日利用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战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5):25-27.

[2] 王慧秋.高校图书馆建立阅读教育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2):84-86.

[3] 王宇芳,等.通识教育视野下的本科生信息素养教学改革[J].图书情报工作,2011(11):86-89.

[4] 朱建亮.当前大学生的阅读问题及其解决办法[J].图书馆论坛,2010(6):248-253.

猜你喜欢
通识图书图书馆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