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2014-02-12 07:28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求助者测验李某

(天津广播影视职业学院,天津 300112)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李某,男,19岁,汉族,共青团员,青海省某某县人,身高170cm左右,大学二年级学生,家中的小儿子,有一个姐姐,无躯体疾病史。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家族无精神病史。

该生是一个来自山沟的孩子,父母以种地和打零工的方式供两个孩子上大学,家中经济状况较差。李某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上大学以前,一直在父母身边,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生活非常节俭,学习从来不让父母操心,并且一直在班里担任班长一职。考入大学以来,李某平时穿着朴素节俭,长着一张质朴的脸,经常有同学和他开玩笑。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外勤工俭学。到了这个年龄的学生都爱漂亮,爱打扮自己。可是,李某一直都是保持着质朴的风格,这也得到很多老师的赞许。李某在进入大学二年级后,经观察发现他情绪突然变得低落,总是独来独往,少言寡语,有时表现得很羞涩,且与同学之间沟通也少了,学习的积极性也降低了。乡土气息浓厚的李某与身边同学的关系始终保持着距离。如:当其在校外找兼职工作面试时,用人单位都会因其外在形象而将其拒绝。在校内,同学之间也有人说他“长得不好看”等,使李某产生了通过整容手术来改变自己形象、找回自信的想法。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一)主诉

2012年9月28日求助者初次来访,得知李某近1个月内,情绪低落,不自信,内心受挫,想做面部整容手术。

(二)求助者个人陈述

最近心情特别不好。我都不想去上课了。宁可在网吧包夜,也不想回宿舍。有时和同学一起去找兼职工作,可面试时他们都会被录用,而我都会因为我长得不好看而遭到拒绝。能够录用我的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工作,比如扮玩偶、发传单之类的。平时,同学们除了拿我开玩笑以外都很少跟我说话。我不想回宿舍、也不想上课。感觉每天活得特别没意思。老师,能不能借我3万块钱,我想做一个整形手术,想把鼻子、下巴和眼睛变得漂亮点,具体细节的问题我都打听过了,绝对安全的。

三、咨询师的观察及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肤色较黑,暗淡无光泽。着装整洁,情绪低落,意识清楚。陈述时自始至终低着头,面带羞怯的神情,语速较慢,声音不大,语言表达清楚,双手一直捏、搓着。

(一)心理状态:

情绪低落、内心受挫、自卑、抑郁和焦虑。

(二)生理状态:

失眠。

(三)社会功能状态:

社交退缩、学习积极性降低。

四、心理测评结果

按照学院对新生入校统一安排,全体新生进行了入学体检。李某的体检报告反映出他各项指标为正常。为更进一步了解该生心理状况,咨询老师给他做了SDS和SAS心理测试量表,测试结果如下:

1.他的焦虑自评量表测验原始分为45分;标准分为为56分,属轻度焦虑。

2.他的抑郁自评量表测验原始分为44分;标准分为为55分,属轻度抑郁。

五、鉴别诊断

综合上述情况,我们对该生的初步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求助生的苦恼是由现实刺激引起的,不良情绪持续了1个月,且不能自行化解,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可归为心理不健康状态。

(一)诊断依据

在与李某的接触中,依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个基本原则(即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可以判断李某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统一,知情意感悟是协调和一致的,其个性稳定,具有自知力。该生在求助的整个过程中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属于精神病的症状,可以排除是精神疾病。从该生的咨询表现看,他虽然呈现出情绪低落和抑郁、兴趣减退,并伴有失眠的症状,但他的SDS、SAS的评分程度显示为轻度;从病程、求助者的精神痛苦程度、社会功能方面来看,该生的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相关联,从心理学角度讲应为常形,也不归属神经症。因此,综合分析学生李某的情况,可以排除其器质性病变。

对学生李某的问题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原因为两点:一是由于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比较短;二是目前该生自身情绪反应仍在理智控制之下,不具有破坏社会功能的倾向,其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由此说,李某还未达到严重的心理问题。求助者由于现实生活事件产生的内心冲突,本人感到痛苦,症状在心理方面表现为抑郁、烦恼;生理方面表现为失眠,病程为一个月,社会功能较正常,情绪未泛化。

(二)产生问题原因

经过对该求助生相关资料的收集、梳理、分析,从生理、社会、心理三个因素进行判断,学生李某产生问题的原因是:

1.生理因素:没有呈现出明显的生理原因。

2.社会因素:(1)求助生人际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使他无法承受;(2)求助者特殊的生长环境,折射出城镇文化和都市文化冲突或为不相融合。

3.心理因素:(1)求助生在认知上有偏差。由于该生出生在青海的、朴实的农民家庭,对大城市及大学校园的环境和人际关系缺乏理性的思考与正确、客观的认识;(2)求助者性格内向、敏感、不自信。

六、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对学生李某以上情况的鉴别与诊断,经与该生沟通协商,确定了以下咨询目标。

首先,确定了他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即振奋起精神,缓解抑郁情绪和焦虑心态,发泄不良情绪,改善睡眠状况,转移比较对象,改善错误的自我认识、评价,化解自己不良认知产生的悲观与失望情绪。采取具体行动,制定相应的学习应对措施,提高学习效率。其次,确定了他的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即学会与室友、同学、老师等沟通的能力,在主动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提高自信心,增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采取新的行为方式,提高挫折承受力,逐步走向成功的自我。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咨询方法

作为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必须贴近高职生的思想、心理、学习,乃至家庭的实际情况。故在实践中主要采取的是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CT)和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疗法(CBT)。

认知行为疗法具有四个特点,一是在校生求助者和心理咨询老师是平等、互信、互为尊重、合作的关系;二是心理咨询老师要疏导求助学生抑郁情绪,用贴近学生的语言与其沟通,以降低其心理痛苦;三是引领求助生逐步的改变自我认知,进而使其在情感和行为方面有所改变;四是这种方法一般是针对具体的、结构性的目标问题予以短期治疗,或是具有较强教育性的治疗。

经过与求助学生的初期接触,结合他作为大学生已具有的认知水平、目前的心理状态、与师生交往的能力等相关资料,咨询老师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认定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比较适合该生。针对来访学生的状况,学院心理咨询老师首先是采取亲和的态度让前来寻求帮助的学生吐露他心结和不良情绪;然后和求助学生一起,对该生谈出的问题予以梳理、分析,并及时给予认知和行为上的辅导,引导该生能够比较客观的认知自己,增强自信;在此基础上,帮助该生制定相应的计划,使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快乐的学习。

(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在求助咨询时,承担心理咨询的老师首先要对求助生明确其权利和义务。清晰地告诉他具有向咨询老师如实沟通本人心理等方面真实想法、积极主动和咨询老师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完成双方商定的解决心理问题的作业的权利;还具有了解接待他的咨询老师受训的背景、对他予以帮助的方法、可以提出选择自己信任的咨询老师、或提出中止咨询等权利。咨询老师还要向求助生讲明他具有自觉遵守心理咨询与求助的相关程序和规定、遵守师生双方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尊重接待自己的咨询老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老师)的义务。

在接待求助学生咨询过程中,作为学院担任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老师,应承担真诚帮助求助生解决其心理和思想等问题、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保密原则、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责任。本着对求助学生认真、尊重、负责的态度,把握好求助生心理等问题的个人资料,必要时可提出转介或中止对该生的求助咨询的权利。

(三)咨询时间与收费

经过实践,在高职院校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其接受求助生的咨询时间,一般为每周一次,每次掌握在60分钟左右。

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是各高校按照国家教育部和天津市教委的有关文件要求,必须开展的工作,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接受学生求助者的咨询,进行心理测验是免费的。

八、咨询过程

在高校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诊断阶段;咨询阶段;巩固和结束阶段。其过程主要为:

(一)热情接待。

咨询老师要热情接待学生求助者。首先向求助学生强调保密原则;其次介绍咨询中有关事项和师生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专注倾听求助生的叙述,并表示理解;鼓励求助学生尽情倾诉,宣泄出不良情绪。

(二)进行专业检测。

咨询老师要请求助学生配合完成SDS和SAS测验,并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生;通过摄入性会谈,收集相关资料,探求求助生的心理困扰及改变意愿。

(三)予以分析。

咨询老师要结合对求助学生心理测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梳理其存在的问题,做出初步的判断。在此基础上,与求助学生共同协商要实现的咨询目标。

(四)布置作业。

咨询老师运用“作业”这个环节,让求助生记录自己目前的学习、思想、生活的感受,并把每一个想法和认识都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为下次咨询作参考。

如案例:

第一次(2012年9月28日)咨询过程:

1.目的:(1)了解求助生思想、心理、学习等方面的基本情况;(2)咨询老师要主动的与求助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3)鼓励来访学生平静情绪、放松心情,尽情倾诉;(4)通过耐心交谈,予以分析和确定求助生主要问题;(5)进行入情入理的、将大道理化为小道理的、引领性的咨询帮助。

2.方法:鉴于求助生的情况,此次采去的是会谈法和心理测验法。

3.咨询片段:略。

第二次(2012年10月5日)咨询过程:

1.目的:(1)加深咨询关系;(2)分析求助生问题行为的错误认知,并帮助和指导求助生建立良好的认知。(3)针对求助生认识的转变,采取温和的、贴近性谈话方式,帮助求助生理清大学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具体困难。

2.方法:鉴于该求助生的情况,采取了会谈法和认知行为疗法。

3.过程:(1)再次重申保密原则后部署咨询作业,与求助生共同客观地分析自己与他人,重新审视周围的环境与人际关系,帮助求助生对自己及他人形成正确的认知。(2)在求助生认识转变后,帮助其梳理目前存在的思想和心理问题及具体的困难,并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加以克服和改进。在咨询过程中,帮助该生寻找和指明自身优点,树立自信心,客服并改正自身的不足。咨询老师用举例和对比的方法引导该生明白“不光外在美,内在美更重要”的意义所在。

4.咨询片断:略。

第三次(2012年10月12日)咨询过程:

1.目的:(1)巩固咨询效果;(2)结束咨询。

2.方法:会谈法。

3.过程:(1)指出求助者继续努力的方向,建议积极参加学院各种活动,养成某一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生活,进一步提高心理素质。(2)回顾咨询过程,澄清要点,结束心理咨询,解除咨询关系。

4.咨询片断:略。

九、对咨询效果的评估

一般情况下,对咨询效果的评估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求助生的自我评估。如:“通过这几次的咨询,我感觉心情好多了,睡眠也好了”;“我和同学们相处得也很融洽,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我在学习上找到了差距,我会和同学一起努力的,并注重提升自己的内在气质”等。二是咨询老师的评估。咨询老师通过回访与跟踪,发现求助生已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他的情绪状态良好,已有了较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与室友和师生的交往能力有了提升,取得了进步。三是心理测验结果。心理测验结果是在咨询前对求助生做的SAS和SDS测量,结果为SDS56分、SAS55分,为轻度焦虑和轻度抑郁。咨询结束后,再次进行SAS、SDS测验,结果为SDS50分、SAS48分,都达到正常水平,这些都说明了咨询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M].北京: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求助者测验李某
同居男友去世, 女友能否继承遗产
为了讨还债务而绑架、扣押债务人,构成什么犯罪
10年被抓8次的惯偷又栽了
家长管教不力少年犯数罪被判刑
《新年大测验》大揭榜
拒绝的正确方式
两个处理t测验与F测验的数学关系
都是生日礼物惹的祸
倪萍不厌其烦的一句话
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