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视角下统计调查无回答问题探析

2014-02-12 06:09胡顺奇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回答者调查者被调查者

胡顺奇

(枣庄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枣庄277160)

一、引 言

作为认识客观现实世界的重要工具,统计在如何测定、收集和分析客观总体数据领域,给人们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方法论。应用统计手段的前提是数据的收集,在对数据收集方法进行理论及实务的探讨过程中,减少调查数据误差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调查无回答造成的非抽样误差是其中的一个重点。一定程度的无回答将导致样本的严重偏倚,使其失去代表性,由此进行的统计推断也就失去价值。针对统计调查实务中存在无回答的客观现实问题,众多学者就无回答产生的原因,预防、降低或补救措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对调查实务非常有帮助的洞见。但众多文献把无回答的主要原因几乎无一例外地归咎于被调查者,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造成无回答的原因除被调查者外,还有一个常被忽视的伦理因素对调查无回答来说非常重要,它在统计调查的各个环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影响无回答的三种有悖伦理道德表现

(一)隐瞒调查真相,误导被调查者

一项社会统计调查只要有它正当的目的,有明确的组织机构和允许开展调查活动的正式批复,有社会责任感的民众大多还是愿意敞开心扉,提供调查数据的。有些调查组织者无视被调查者的知情权,不加说明非常唐突生硬地进行数据收集,极易引起被调查者的不满,怀疑调查的真伪,失去合作意向。有时即使被调查者主动询问调查背景,某些调查者也是含糊其辞模棱两可简单地应对,潜在的回答者自然也不会主动配合调查。出现这些情况很大程度是某些非法调查机构处于非正当理由为某些利益集团提供调查数据,害怕民众了解真相,从而编造调查谎言欺骗蒙蔽被调查者,有的机构以入户调查为由进行商品推介,电话调查实为非法促销,人们逐渐看清其本来面目,也就不再相信一般的所谓社会经济统计调查,对各类调查产生厌烦,以至于敷衍或拒绝调查,从而出现回答率逐渐下滑的趋势,这给政府统计部门或学术机构处于正当之需开展的统计数据收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二)泄露被调查者个人隐私

在某种意义上向被调查者收集调查数据是具有侵入性的,当被调查者提供问题数据时其隐私权就会受到侵犯。作为调查组织者意识到被调查者的个人隐私权是非常重要的。在现今大数据时代,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信息传播异常便捷,人们总是担心个人隐私外露,心理防线越筑越高。目前社会上确有一些不法调查者,以各种手法打探收集甚至盗窃个人信息向商家出卖。另有一些官方统计机构存在保密制度不健全、措施有疏漏等问题,在数据收集、记录及分析过程出现被调查者隐私外泄的现象,给积极参与调查的回答人带来了一定的伤害,于是被调查者在不能确认提供的回答不被泄露时,他的回答就可能是有偏的、不完整的甚至不提供回答。

(三)诱导或胁迫被调查者

人们参与调查提供数据是完全自愿,是处于对调查机构、调查目的、调查问题的认可;任何物质金钱的诱惑或花言巧语的诱导,只能引起个别人的兴趣。有些带有商业目的的调查为达到组织者的企图,通过小恩小惠或恭维言辞来“拉关系”和“假扮友谊”使个别参与者就犯,对潜在的众多回答者来说是不屑一顾的,只能引起越来越大的反感,以至于对类似的调查唯恐避之不及。另一类调查组织者采取相反的手段,以所谓的“红头文件”为尚方宝剑,以蛮横粗暴的态度让被调查者提供数据,大有胁迫之意。殊不知这种自以为是随心所欲的心态更容易失去潜在的回答者,使本来对有公信力的政府统计调查有很好认可度的心态变成有抵触情绪。

三、提高调查回答率的伦理原则

(一)知情同意原则

所谓知情同意是指被充分告知足够信息的情况下做出的同意。该原则在合乎伦理的统计调查实践中占有核心地位,这项伦理要求的评价标准通常与提供要求的信息或参与调查的回答人被伤害的风险有关。怎样做到“知情”是问题的核心,首要的是开诚布公,任何隐瞒调查信息,无视被调查者知情权的调研活动都不可能顺利进行。知情同意也包括回答者能够提供多少信息、什么时候提供信息的问题,调查者要主动回答被调查者的各种疑惑,以消除回答者感到受骗的想法。为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知情同意,潜在回答者必须对调查有足够的认识,一个有效的衡量方式是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尽管知情同意书在有些场合会带来尴尬和误解而显得非必要。但对提问与回答双方来说都是一种保护措施,同时这样做会促使调查者能更好地内化调查中所涉及的伦理问题,促使改进调查活动。

(二)隐私保密原则

参与调查的回答人拥有隐私权以及要求对其身份保密而不被泄露的权利。保密的含义就是要求对回答者的标识性个人资料严格保密不得对外泄露,保密性对于数据提供者来说是绝对的要求。调查者在调查之初就应向回答人做出郑重保密承诺,出示并解释调查机构相应的保密制度措施文档,以保证参与者个人会以不被辨认的匿名身份提供回答。要使匿名方式有效,回答人必须相信调查者做出的匿名保证,回答者一旦确认自己处在匿名状态便会坦然客观地回答问题。作为一种责任调查者要帮助回答者在调查之中和调查之后都感到自己是被保护的,处于令人放心的安全状态;当回答者在回答问题时就把自己暴露在你面前,把部分的自我寄托于你的保护之下,调查后会有一种脆弱感,有一种被揭穿的不舒服感,调查者有责任准确把握好这方面的情感影响。

在调查实务中针对个人隐私或敏感问题常采用随机化回答技术,这种方法尽管理论上可行,但现实中由于存在解释操作不便、耗时较长、回答者心存疑虑等问题而难于实施。通常在集体场合中实施的自填式问答是最有效的匿名方式。

(三)信任尊重原则

潜在回答者能否给出回答的另一个重要伦理因素是调查者能否信任尊重被调查者,只有在信任尊重原则下被调查者才会形成积极参与社会与他人分享个人信息的意愿。调查者要求回答者诚实开放敞开心扉,互惠性原则要求自身也应真实客观地袒露自己,以回答者可以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来表明你是谁,以此激发一种信任感和坦诚双向的共同关系。信任是参与者可能提供最准确信息的基础,由此在调查现场要营造一种信任和谐的氛围,促使被调查者自由自愿地参与调查。建立在信任尊重原则下的调查过程,要准确记录背景迥异回答人的回答内容,遵守为调查而许下的所有诺言,不能诱导胁迫或执意调查回答人不愿意讨论的话题,不应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回答者身上,调查不应为收集数据而不顾回答人的痛苦;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在调查中提出敏感的禁忌问题,除非回答对调查问题十分重要。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有些调查情境中不同的调查者存在着权利上的差异,权利的滥用会导致扭曲的调查结果。

为了预防回答者歪曲、隐匿、伪造或增减数据,要让回答者了解到他们提供回答不是必须的,你也不打算揭穿他们的谎言,所以他们没有撒谎的必要。统计调查不同于审讯,不论是暗示回答有隐瞒或撒谎,都是有违伦理的。要让回答者意识到自己是因为足够重要而被选入调查名单,自己是调研过程的一份子,接受调查可以确认他的地位。尊重回答人也体现在对待方式中,要时刻保持礼貌温和,及时向回答人表达感谢,不欺骗调查对象,不假扮他人。

四、统计随机对照试验中的伦理问题

由现代统计学之父费希尔(R.A.Fisher)创立的统计随机对照试验开启了一扇统计检验的新大门,不但推进和改变了科学哲学,更彻底地改变了认知领域所能涵盖的范围。但在以人类自身为研究对象的试验过程中,在随机化原则下统计数据的收集就要考虑到伦理因素。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就不能进行数据的收集:其一,因随机化而造成的状况,使全部或一部分被调查者面临明显危害或有很大可能带来危害;其二,虽无明显危害,但在事前就已确知对一方不公平。在这两种情况下若刻意进行统计随机对照试验,那么必将跨越伦理所允许的底线,即使后一种情况被调查者在不充分了解试验进程和潜在风险的情况下,也可拒绝参与,不提供数据。尽管在有些时候收集准确数据和不伤害回答者之间存在着张力,但任何有悖于伦理的以隐瞒欺骗行径收集数据的方式都应受到禁止。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统计调查无回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人们普遍关注被调查者的主客观原因,寻求降低无回答率,从理论上构造模型补救缺失数据,试图减小无回答影响时,伦理道德问题一直没能得到很好的关注,其实这才是影响无回答的根本原因,因为统计调查并不是通向回答者信息的透明窗户,而是调查者和回答者之间动态互动共同产生调查数据的过程。在中国现行的统计调查制度中,伦理原则少有提及,在实际调查工作中更是常被忽视,这是导致回答率不高的深层原因。

伦理问题考虑的是人类行为的道德,不仅涉及统计调查所使用的方法,同时也涉及统计调查的结果,是整个统计调研活动中道德上的考虑、选择和责任。除国际组织外,许多国家针对统计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利用也制定了许多包含伦理道德要求的规范性规章,如英、美等国家在政府研究机构和大学普遍设有调查研究伦理审查委员会,以确保调研者从研究主题的确定、问题设计、调查方法到数据保存、统计分析、结论报告等各环节遵循潜在的伦理要求。由此建议中国政府统计部门在规范调查制度的同时,积极借鉴国外现行规章(如欧洲经济委员会的《欧洲统计业务守则》、《官方统计基本原则》,国际统计学会的《职业道德申明》,美国民意研究机构的《调查质量准则》等),尽快出台适合中国国情的统计调研伦理道德准则,确保统计数据调查的规范、科学和高效。

(原文7 600余字)

猜你喜欢
回答者调查者被调查者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慢性肾衰竭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高校经营性健身房的作用与现状调查
接梦话
00后阅读偏好的三大特点
分答与知识共享
九成人认为作风有改进
多个行业维权成本分项调查显示
——食品餐饮 医疗卫生 互联网金融维权成本最高
留学贴吧
留学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