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古今形同义异双音节词探析

2014-02-12 05:31马丹丹
铜仁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单音节同义古代汉语

马丹丹

( 铜仁学院 宣传部,贵州 铜仁 554300 )

【语言学研究】

《论语》中古今形同义异双音节词探析

马丹丹

( 铜仁学院 宣传部,贵州 铜仁 554300 )

研究《论语》古今形同义异双音节词,有利于了解先秦时期的语言风貌,对探寻古今词义演变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论语》; 词义演变; 构成方式; 成因; 特点

一、古今词语构成方式相同

古今形同义异双音节词构成方式相同,产生异义的途径主要表现在词义演变方式,即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和感情色彩不同,某个语素意义或者语法功能发生了变化。略举数条如下:

【朋友】 今指彼此有交情的人或恋爱中的对象。古义“朋”指一同接受某师教育的人,“友”指志同道合的人。古谓“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朋”与“友”可分开使用。析指的时候“朋”与“友”可以区分,泛指的时候无区别。古义与今义相比,词义范围扩大。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大夫】 今指医生。古代是一种官名,如,御史大夫,多系中央要职和顾问,但都不是医官。到了宋代,我国的医务制度和医学管理,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当时负责管理医疗行政的官职很多,翰林医官院医官就分为七级,官职有22多种,官阶如大夫、郎中、医救等。后来,人们以“大夫”是医官中最崇高的职位,才把“大夫”作为医生的尊称。现代汉语中的“大夫”不再是一种官称。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乡党》

【丈人】 今指妻子的父亲。魏晋以前,妻子的父亲被称做“舅”或“妇翁”。唐朝以降,丈人专指妻子的父亲,又称泰山;妻子的母亲称丈母或泰水。文中“丈人”则是对上了岁数的男子的尊称。在这里表示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词义外延缩小。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微子》

【野人】 古义常谓居国城之郊野的人,与“国人”相对,后来引申后常用来指粗野之人,即缺乏教养,没有礼貌,蛮不讲理的人;或者指未开化的人。文中“野人”指的是平民, 刘宝楠《论语正义》:“野人者,凡民未有爵禄之称也。”古今相较词义发生了转移。

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先进》

【所以】 今作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常与“因为”连用。在古代,“所以”的用法比较复杂,作名词,原因,情由;可与形容词或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仍表示原因、情由;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如下两个例句中,第一个应解为“……的方法”;第二个可以翻译成“所作,所为”。古今相比词义范围缩小。

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公冶长》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为政》

【小子】 今表示轻蔑的称呼,多用于男性。如“这小子真坏”。文中指老师对学生的称呼,并无谩骂之嫌。古今词义相比,词义的感情色彩由中性词变成贬义词。

子曰:“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先进》

【不去/说】 “去”今表示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反。上古“去”表示离开某个地方,古今表示相反方向,如去国怀乡;在《论语》中表示废除,去除。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的改变,词义的演变,很多单音节词内涵发生了变化,即便修饰语词汇意义未发生变化,中心语含义的变化带动了整个词语意义演变。如不/无+v/n形式,“不”和“无”为否定副词,古今词义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后面修饰的词语意义不同,随之,整个词组意义发生了改变。“说” 今指用话来表达意思。文中“说”为通假字,通悦。“不说”即“不悦”,不愉快,不高兴。

贫与贱,……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里仁》

公山弗扰……子欲往,子路不说。《阳货》

【出书】 今表示图书出版的过程。文中“出书”源自“河图洛书”,“洛书”古称龟书,传说有神龟出于洛水,其甲壳上有此图象,结构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数。古今词义差异,仅仅因“书”在文中有特定的含义。

子曰:“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子罕》

【颜色】 现常指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古义指表情、神色。《说文》:“颜,眉目之间也”。 《说文》:“色,颜气也”。古今相较,两个单音词词汇意义都发生了变化。

正颜色,斯近信矣;《泰伯》

【成人】 今义有两种意思,一种与“小孩”相对,就是成年人礼龄上的成人;一种是在父母心中孩子有能力独自生活甚至可以养父母了,这是生理上的成人。“成”即成长。而文中的“成”乃成就之义。成人之美,即成全别人的好事。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下学】 现多指未完成学业,中途退学;或“上学”的反义词。文中指向不如自己的人学习,“下”作为“学”的修饰语,即方位名词作状语。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宪问》

二、古今词语构成方式相异

古今形同义异双音节词构成方式不同,引起异义的途径,主要表现在古代两个单音节词经常放在一起,位置逐渐稳定,形式逐渐固定,而导致旧词形式产生新词义。

【夫人】 “夫人”作为单纯词,古今相较,词语的构成方式没有变化,上古多指古代诸侯的妻子,明清时一二品官的妻子封“夫人”,后来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属于词义范围扩大。但文中“夫人”,为两个单音节词,“夫”指示代词,修饰后面中心语“人”,“夫人”即这个人,与现代汉语称谓词“夫人”意义相差较远。

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先进》

【至于】 今作副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常常做状语,如他不至于不来吧;作介词,表示另提一事,如至于今天的事情,改天再说。古代汉语中“至”作动词,表示到达,常与介词“于”组合,后引起处所对象。古今词语相比,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现代是一个复音词。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雍也》

【天生】 今作为复音词,即天然生成,不为人为控制。文中“天生”为两个单音节词,组成主谓短语,译作“上天降临”

“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述而》

【于是】 现在作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文中为两个单音词,“于”为介词,下二句中,第一句可译作“在”,第二句可译作“比”。“是”作为指示代词。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述而》

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微子》

【法语】 现在指一种国家的语言。文中是两个单音词,“法”指礼仪规则,“法语”指以礼法规则正言规劝。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子罕》

【以为】 现在表示认为。古义“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句,省略了宾语。下二句中,第一句中的“以”是介词,可译作“把”,“为”是动词,作为。第二句中的“以”是介词,用来做什么。

君子不以绀诹饰,红紫不以为亵服。《乡党》

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

【从而】 现在是副词,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用于后一句开头,沿用前一句的主语。文中为两个单音词“从”做动词,跟随之义,“而”连词,连接“从”与“后”两个动词,“从”动词作状语。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微子》

【讨论】 在现在汉语中为一个复音词,即就某一个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文中为两个单音词谓探讨研究并加以评论,与今义相比,词义转移。

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宪问》

【南面】 现在表示一个方向,“面”作为方位词的助词,轻声。文中“南”在这里是方位词作状语表示“向南”,“面”是动词,表示“面向”。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雍也》

【与其】 今作连词,比较两件事而决定取舍的时候,“与其”用在放弃的一面,后面常用“毋宁”、“不如”等呼应。文中“与”作介词,相当于“和”。“其”作为第三人称指示代词。

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述而》

【斯文】 今指文人或文化,如假充斯文。文中“斯”作指示代词,表示近指。“文”指礼乐制度。古今相比,由原来的两个单音词变为现在的复音词。

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子罕》

【下流】 今形容人卑鄙龌龊,也可以指河流的下游与“上流”对应。文中指地位低下的人,由河流的下游引申而来,并无贬义。形容人时候,古今词语构成方式发生了变化,文中为两个单音词。

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阳货》

【达人】 现在为网络用语,最早从台湾开始流行,源于日语中的 Kanai 达人,意思是在某方面比较擅长的专家,即某方面的高手,如音乐达人。后来这个称呼被越来越多的网友接受和喜爱,成为流行用语。文中“达”作动词,指通达。

己欲达而达人。《雍也》

【反之】 今为连词,从相反的方面说。古代汉语中“反”与“返”构成一组古今词,如《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载: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而文中“反”为动词,重复,再来一遍。“之”,指示代词。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述而》

【爱人】 今指恋爱中男女的一方,未婚的恋人;丈夫或妻子——在跟第三者说话时,夫妻一方对另一方的昵称,表现出更加恩爱的感情,两个语素不独立使用。文中形成动宾短语,两个单音词,即“爱护人民”。

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学而》

三、形同义异双音节的特点及成因

(一)形同义异双音节词的特点

1.旧词新义。旧词大多数是单义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赋予词语新的含义和感情色彩,词的旧义慢慢为新的文化所掩盖。如“达人”最早见于《左传˙昭公七年》:“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含义为“通达事理”。现在的“达人”指经过多年的锻炼,积累了较多的丰富经验,在某个领域非常专业,出类拔萃,一般都是“x达人”,如舞蹈达人、音乐达人等。

2.义项增减。词义扩大和缩小,即词语所包含的义项数目增减。旧词大多是单义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的提高,词语的兼职现象愈发普遍,词语所指的内容愈加丰富,随之义项会有所增加。由于语言是反映社会的一种符号,社会文化的发展与消退,定会在词语内涵中有所呈现。如文中提到的 “丈人”,现代汉语常用义就是“妻子的父亲”。

3.词语粘合能力变强。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两个单音词经常在一起使用,形式逐渐固定下来,形成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古今双音节词相较,现代汉语双音词的粘合能力较强。如“以为”,古代汉语中可以分开使用“以……为”。“朋友”,可以单独使用,如“有朋自远方来”、“ 君子以文会友”。现代汉语中“朋友”不分开使用。

(二)形同义异双音节词形成的原因

1.外部原因。包含社会客观原因和个人主观原因。词语在反映社会的变化最为灵敏,但又不能无限制的创造新词,旧词就承担更多的义项。如“丈人”现代汉语中基本义就是形容妻子的父亲。很少再指“成年男子”。同时,人们习惯对词语注入一定的主观色彩,如“小子”,文中就是老师对学生的称呼,现代汉语中为污蔑语。

2.内部原因。包含两个单音节词向复音词转变、词性变化和词义变化等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汉语单音词容纳不了更多的义项,双音节词的出现可以转移单音词的部分义项,同时表达词义更为精准。如古代汉语中“以为”作为两个单音节词,义项不只一个,现代汉语中义项就只有“认为”一个义项;有些是词性发生改变造成意义的变化,如文中出现的“南面;词义的变化是造成形同异义双音节主要手段,而这种现象也占多数。

[1]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 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 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5] 张欢.《论语》复音词相关问题[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1).

[6] 赵莹.从社会发展看汉语词汇变化[J].济宁学院学报,2011,(5).

A Study on Ancient and Modern Homonymy Disyllabic Words in " Analects "

MA Dandan
( Propaganda Department,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Guizhou 554300, China )

To research on homonymy disyllabic words in “Analects” is beneficial to understanding the language style of pre-Qin period, which has significance in exploring the evolution of ancient and modern words.

“Analects”, semantic change, structural form, cause, characteristic

(责任编辑 白俊骞)

(责任校对 黎 帅)

H111

A

1673-9639 (2014) 05-0089-04

《论语》是我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成书于战国时期,书中保留了大量古今形同义异双音节词。研究《论语》中形同义异双音节词,不仅有利于精确理解儒家文化,更有利于窥视先秦时期语言概况,把握古今词义演变发展历程。

所谓形同义异,即形式相同而意义不同的一组词。与古代汉语双音节词相比,现代汉语中大量的双音节词的词汇意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从古今词语构成方式有无变化角度出发,将其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古今词语构成方式相同,仅词义演变方式或某个语素表达的含义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古今词汇意义改变,如下文提及的“大夫”;另一类是古今词语构成方式发生了些许变化,如词性的改变、两个单音节词逐渐固定下来形成复音词而引起意义变化。如下文提及的“讨论”等。

2014-3-20

马丹丹(1985-),女,汉族,河南太康人,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上古、中古汉语。

猜你喜欢
单音节同义古代汉语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语文单音节词教学初探
until用法巩固精练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西夏文《同义》重复字研究
在农村小学语音教学中提升学生认读拼读能力初探
西夏文《同义》考释三则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
古代汉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穆斯林的葬礼》中单音节动词重叠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