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

2014-02-12 01:08涛郑云天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自由主义苏联民主

汪 涛郑云天

(1.中共铜陵市委党校,安徽 铜陵 244000;2.清华大学,北京 10008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当代中国国情有机结合的产物,在与当今世界其他社会制度的比较中不断凸显出自身优势,正如邓小平所指出:“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①。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社会主义的制度异同

苏联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显著区别的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两种主要制度模式,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脉相承,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包括 “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一党高度集权、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文化的一元主义。”②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苏联的大力援助下,中国曾将其视为“最好的先生”,在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号召下,全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在此过程中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出现不少失误。特别是在经济政治体制构建和文化制度建设上,都不同程度存在照搬照抄的倾向,对此毛泽东曾指出:“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特别是在重工业方面,几乎一切都抄苏联,自己的创造很少。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③苏共二十大以后,苏联模式在苏联和中国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1956到1957年,毛泽先后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标志着中国从学习苏联到“以苏为鉴”的战略性转变,是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发展经验教训、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起点。“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也进行了深入反思,他认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④因此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一定要吸取苏联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在突破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得以确立的。相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首先,在经济制度方面,其共同性在于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但与苏联的公有制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鼓励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二者都强调宏观调控在经济运行的重要作用,但苏联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⑤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没动摇,但把在特殊的工业化道路上形成和二战中强化的计划经济体制、重工业优先和粗放型发展战略绝对化,在时代主题、世界经济形势和国内社会经济条件起了变化时仍然不予改变,从而导致苏联经济建设模式僵化,⑥而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优势,为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服务;二者都以按劳分配为主要分配方式,但苏联采取的是单纯的按劳分配,中国则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其次,在政治制度方面,二者虽然都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但苏联政治制度的特征是高度集权,以党代政,主要体现为三点:“一是长期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包揽国家和社会事务,党陷入日常管理事务之中,客观上削弱了党对国家和社会的政治领导;二是最高权力机关形同虚设;三是党内高度集权的官僚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进程”。⑦而中国则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二者都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但与苏联的政党制度不同,中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挥其他党派参政议政的功能;二者都保护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但苏联实行的是享有一定主权的加盟共和国制度,中国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国家的团结统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制度差异

民主社会主义“也称社会民主主义,是西方国家社会民主党(包括社会党、工党)思想体系的总称,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改良主义的思想主张”。⑧民主社会主义首先从根本上否认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只是将其看成是一种道义上的需要和道德抗议;其次它以所谓的“自由、公正、互助”为价值出发点,拒绝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社会主义理想纳入资产阶级民主框架中;再次它不认为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关系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民主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基本功能只是充当资本主义 “病床边的医生和护士”。一些人主张中国实行民主社会主义,依据是它超越了传统意义的社会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代表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不加甄别地崇尚社民党或社会党的高福利政策,将其视为包治百病的“社会良药”,这种认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十分不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民主社会主义制度,从表面来看具有一些共同特征,但却有着根本区别。“如何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不同政治道路之间一条根本性的原则界限”,⑨所不同的是,民主社会主义利用执政的条件,把伯恩施坦的主张付诸了实践,是实践的伯恩施坦主义。⑩民主社会主义制度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建立在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庸俗化的理解之上,本质上不属于社会主义的制度范畴。从根本上来讲,民主社会主义主张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民主社会主义逐渐把世界观中立、指导思想多元化奉为自己的思想纲领。为此,它们时而把马克思主义同宗教原则并列为自己的信仰基础,时而把马克思主义从自己的纲领中完全排除出去,时而又重新提到马克思主义。但无论发生什么变化,“它的指导思想都不是马克思主义”。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则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体现在经济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民主社会主义制度虽然都允许多种所有制的存在,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强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而民主社会主义则主张建立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制经济,否定公有制存在的意义,造成了在非公有制经济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体现在政治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议行合一的国家机构运行方式,民主社会主义反对无产阶级专政,主张多党轮流执政,实行议会民主、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试图用抽象的民主掩盖现实经济政治生活中的不平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调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在保证社会发展活力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全体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在不改变私有制的前提下,在保证资产阶级基本利益的同时,以劳动和资本的妥协为基础,实行全民保障和全民福利制度,这一制度缓和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但并不能在根本上拯救资本主义制度。

作为开放性的制度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借鉴民主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和发展经验,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大旗决不能动摇,因为科学社会主义在理论上比民主社会主义更周密、更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不可调和的矛盾,在世界观、价值观和奋斗目标等方面都领先于民主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既包含科学,又富有民主。科学只有以民主为基础,才能百花争妍,繁荣世界;民主必须以科学为指导,才能硕果满园,造福人群。”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新自由主义的本质区别

新自由主义(亦即“华盛顿共识”)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最终目的的现代资产阶级右翼思潮,由其衍生出的制度设计被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和跨国企业等作为推行全球霸权战略的重要工具而加以推广。一般地说,新自由主义制度属于资本主义的制度范畴,维持市场经济固有的秩序,个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以及“私有化、非调控化和市场化是新自由主义的核心内容”。新自由主义崇尚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以利润最大化为动力,推行有利于资本家的政策,新自由主义的全球蔓延造成了诸多全球化的矛盾和危机。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流行”的社会思潮风靡全球,在向全球传播的过程中逐步通过调整,形成了“新的”或“修订版的”新自由主义,“通常被称做‘第二代’‘华盛顿共识’的改革内容包括:拥有强有力的司法机构、高效率的公共服务、有效而审慎的金融监管、独立的中央银行、反腐败机构和社会安全网络”,“‘华盛顿共识’的修订版,尤其是那些制度上的要求,并没有反映出一种更加成熟的共识,而只是不顾一切抓住其他新的可选择方案。此外,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寻求发展的国家而言,那些五花八门的制度要素造成了不切实际的困难”。在很多国内外学者看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得益于汲取了新自由主义的核心要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确实发生在新自由主义不断扩大影响的背景下,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新自由主义制度有着鲜明的区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新自由主义制度模式之间存在以下本质区别。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则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在完善制度的过程中坚持为人们谋福祉,新自由主义鲜明地代表金融资本家阶层的利益,“反对对金融资本的严格监管,主张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推动金融自由化”。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公有制为基础,新自由主义则否定公有制,强调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实行全面的私有化。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与国家必要的宏观调控相结合,新自由主义制度则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避免沦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新自由主义则主张服从西方发达国家利益的经济全球化,抹杀民族国家经济存在的必要性,主张绝对的自由化。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则否定社会主义,主张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一统天下,认为自由资本主义是“历史的终结”。第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追求生产资料公有基础上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新自由主义制度则以私有制基础上的自由为目标,实质上强调的是资本的自由。

从实践的结果看,新自由主义政策最初能够缓解一些国家高通胀和利润下降的问题,并且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和资本的全球性流动。但新自由主义给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后果,包括经济发展波动性大、周期型经济社会危机、两极分化、金融资本市场风险扩大化等。而原苏联东欧国家转型后的经济持续萎靡不振、拉丁美洲“新自由主义神话”的破产和2008年以来的全球性国际金融经济危机都是新自由主义种下的恶果。这一切都表明新自由主义理论和制度框架无力解决自身固有的缺陷。相比之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转折,经济社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北京共识”、“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中国案例”以及“中国制度”都逐渐受到全世界日益广泛的认可和高度关注,在应对全球金融经济危机冲击及各种风险挑战的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了考验,彰显了独特优势,虽然在制度发展中必定会有各种波折,但从根本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不完善到相对完善的探索必将经历长期复杂的过程,这就要求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改革制约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制度、体制和机制,通过加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不断增强制度吸引力和感召力,相信“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也能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但还不能说服人家相信社会主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时,我们就可以放胆地说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

注: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7页。

②黄宗良:《从苏联模式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第7期。

③《毛泽东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31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9页。

⑤有学者将苏联发展方式归结为“八重八轻”:重政治轻经济,重工轻农,重重工业、轻轻工业,重军工轻民用,重计划轻市场,重速度轻效益,重积累轻消费,重国家和集体利益、轻个人利益。参见黄宗良:《从苏联模式到中国特色社会义》,《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第7期。

⑥程又中:《21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需要借鉴“斯大林模式”的历史经验》,《社会主义研究》2000年第5期。

⑦汤德森:《对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的评析》,《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第4期。

⑧芮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党建研究》2007年第6期。

⑨徐崇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是两股道上跑的车》,《求是》2007年第13期。

⑩汪亭友:《中国为什么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对主张民主社会主义的几个重要观点的分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自由主义苏联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对非理性者的排斥
必须宣布新自由主义已完结。下一步何去何从?
反对自由主义
严明党的纪律,克服自由主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导读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选举年的民主危机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