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生命教育素质提升策略探究

2014-02-12 01:08:06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素质生命

陈 勇 林 记

(阜阳师范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一、问题的提出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提出生命教育思想,受到普遍关注,尤其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对于生命教育问题世界各国愈加重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生命教育”登陆中国,但是当时大家更多的是将其等同于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等,没有正确把握“生命教育”的科学内涵,没有深刻领会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以及高校扩招、制度僵化等因素,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由此容易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人际关系紧张、心理紧张烦躁,部分学生甚至由此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产生困惑,再加上感情纠葛、学业紧张、教育缺失等原因,使得近年来大学生自杀自残、暴力倾向、杀害他人(动物)等漠视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

与此同时,国家、社会对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尤其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要重视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使得“生命教育”首次纳入国民教育的重大主题。但是另一方面,相关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对于培养、教育这些大学生的主体——教师的生命教育研究却是鲜有涉及。马克思说:“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教师无论是作为从事具体工作的个人,还是作为一种具体、规范的职业,他们的教育对象包括其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首要前提就是教师的生命存在,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我们应该知道,教师“是一种绝对存在的有意识、有价值、有趣味、有尊严、有烦恼、有问题也有希望的人。”所以,关注高校教师的生命成长,培养高校教师的生命意识,提升高校教师的生命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教师提升生命教育素质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学生生命健康成长

学生生命发展的前提是教师生命的发展,因为“一个老师能走多远,学生才能走多远”。教育作为一种心灵与心灵、生命与生命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如果没有教师生命的加入,教师与学生之间就无法形成“对话”和“交流”,学生也就不可能获得良好的生命教育。

马克思曾说过:“我们假定人就是人,而人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合乎人性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用爱交换爱,用信任交换信任。”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发展和趋于成熟的阶段,教师作为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作为高教改革的提出者和实践者,作为学生成长道路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对于大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需要大力提升高校教师的生命教育素质,夯实学生生命成长的基座,“学生生命的成长离不开教师,很难想象不关注教师生命的教育能营造出有利于学生生命茁壮成长的生态环境。”

2.有利于反映教师自身发展要求

现代社会中一说起教师,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们像辛勤的园丁一样培育照料着祖国的花朵,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像春蚕一样用生命吐尽最后一根丝,教师职业还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光荣称号。正是这样,使得越来越多的教师被架上神坛,但所谓高处不胜寒,随着教师被化身为无私、勤劳、只知付出、不求回报的“完人”、“超人”和“圣人”的同时,也忽略了其作为一个有着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个体,有着具体、完整、丰富的生命情感,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生命质量,甚至导致教师生命的陨落,如此又何谈教师的发展呢?

“教师不是神,而是一个普通的人,同样需要社会的关爱,同样存在自身价值实现的渴望。所以,无论是从教师所处的社会地位还是现实教师利益的分配来看,还是从人性发展及从平等的角度进行分析,社会没有权利也不可能把教师打造成完人,教师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成为道德的符号或者道德的奴隶。社会各界应该以一份宽容之心真诚地搀扶我们的教师走下神坛”。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帮助教师挣脱掉束缚在他们身上的无形的道德枷锁,使得其能够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社会需要相对自由地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有利于早日实现教育本质回归

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促进生命——让它自由地发展、展开——这便是教育家的首要任务。教育家必须能被对生命的深刻崇拜所激发,必须通过这种崇拜,尊重儿童生命发展。因此,教育的第一要义就是生命。然而当下的高等教育,仍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沿袭着教育的经济功能,忽视人文教育,着力宣传培养了多少多少杰出校友和人才,申报了多少多少重大项目和课题,发表了多少多少专著和论文,但却忽视了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关注和生命意义的提升,导致大学生将生命视作“鸿毛”,没有给予足够充分的认识和全面深入的审视,生命教育成了高校一项“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务虚工程。

正如诺丁斯所言,“身体对我们是如此重要,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学校对其几乎毫不重视。”“死亡问题在学校里也基本上不被重视,除非有悲剧事故发生了。”因此,为了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捍卫生命,端正生命态度,建立起对人生的崇高追求和对生命的正确态度,培养具有生命情怀和生命意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重要的保证,也是回归教育本质的必然选择。

4.有利于加快推进和谐社会构建

杜威说:“教师不是简单地从事于训练一个人,而是从事于适当的社会生活的形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前提和基础是人的生命的存在,只有实现了人的生命的和谐,才有可能实现社会的整体和谐,否则和谐社会的构建只能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而已。

生命和谐与社会和谐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决定了学校的生命教育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内在统一的,只有通过加强学生生命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生命科学的素养,构建学生生命教育的体系,搭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才能够不断地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爱惜生命、尊重生命。因此,培养具有全面的高层次的生命教育素质的高校教师,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提升高校教师生命教育素质的策略

1.社会:宣传引导改善环境

教师作为个体性、社会性的统一体,他的成长离不开一个适宜的大环境,为了能够培养教师积极、健康的生命观,社会应尽可能地去营造爱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氛围和环境。

首先,社会应该充分认识和理解教师职业的特点和角色,并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进行宣传,扭转和改变家长、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合常理的观点和看法,例如有些家长认为只要把孩子送进学校,他们就可以不管不顾,其它的一切都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了。与此同时,社会舆论还应该通过正面宣传、树立典型等方式,积极塑造高校教师刻苦专研、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创设尊重教师生命的文化氛围。

其次,社会不断改善和提高教师待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但是这一政策和要求大多没有被严格的执行。高校教师普遍经过数十年的寒窗苦读,拥有较高的知识背景和良好的专业素质,承担着培养祖国未来栋梁之才的重任,因此他们应该获得比一般劳动更高的报酬。

再次,社会还可以成立相关的生命教育指导机构,以便于加强教师生命教育研究的开展,指导教师生命教育素质的提升,督察教师生命教育培养的效果,促进教师生命教育素质稳步提高。

2.学校:多管齐下殊途同归

第一,学校应该采用人性化管理。随着高校办学市场化倾向愈来愈浓,学校管理方式上普遍缺少人性化,作为学校考虑更多的是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扩大学校的招生规模等方面,没有能够考虑教师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因此,学校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学校人事处、工会、后勤服务集团等部门的作用,设身处地地去想办法解决教师住房、子女入学、夫妻两地分居、职称评聘和身体锻炼等实际问题,使其能够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和爱护,感受到家的温暖与温馨,从而让教师更好地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去。

第二,学校应该加强人文主义教育。为了提升高校教师的生命教育素质,学校应当加强人文主义教育,大力弘扬和培养人文主义精神。学校应该对于教师的角色有一个正确合理的认识,理解教师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也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和更高价值追求的个体,帮助教师摆脱和摒弃以往那种狭隘的职业素质观念,开拓更为广阔的人文教育领域,使其在受到良好人文精神熏陶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生命教育素质。

第三,学校应该加强生命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众所周知,一方面,教师是生命教育理念的传播者和传递者,在生命教育过程中掌握着课堂的话语权,教师对生命教育的理解、课程的组织实施、课堂效果的评价等都直接影响着生命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甚至可以说教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质量和发展,然而另一方面,生命教育对于我国来说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设置专门的生命教育专业,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更没有现成的师资队伍,所以学校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生命教育素质。

3.教师:完善自身关爱自我

首先,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只有在教师对生命有了一个正确、充分、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之后,才有可能去更好地点化、润泽学生的生命,因为“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不可能慷慨解囊。”

其次,教师教学中的关注点应该多元化。不可否认,学生到校主要是学习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但是不能仅仅将学生看作是储物柜或复读机,因为学生老师之间的交流是人与人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是情感与情感的交流,如果教师教学过程中只是关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那么培养出的大学生就会“缺乏理智和情感,没有兴趣和爱好,生活态度冷漠,精神生活贫乏。”

最后,教师应该关爱自我。作为教师,不仅仅需要突出其对学生的热爱、关怀,对社会的奉献、付出,对自已也应该关心和爱护。从实际出发,“如果他们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一贯的帮助,他们就必须关注自己的成就、成长和心理健康,一个精疲力竭、行将崩溃的教师能够给予学生的关爱是有限的。”

生命教育作为一种人性回归的教育,从成全教育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群体的生命开始是非常有必要的,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为此,社会、学校和教师应该三方联手,不断适应新形势,提升教师生命教育素质,为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稳步推进保驾护航。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3.

[2]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45.

[3]窦桂梅.做一名专业尊严的教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2.

[4]樊 浩,田海平.教育伦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36.

[5]叶 澜.中国教育学科年度发展报告2003[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38.

[6]赵宪宇.教育的痛和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08,209.

[7]杜 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3.

[8][美]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于天龙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97-98,105.

[9][美」杜威.学校与生活·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7.

[10][德]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袁一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4.

[11]王建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74.

[12][美]克里夫·贝克.优化学校教育——一种价值的观点[M].戚万学,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7.

[13]叶 斓.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素质生命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30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8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珍爱自我,珍爱生命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