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基础护理干预

2014-02-12 00:50李丽萍
糖尿病新世界 2014年12期
关键词:血糖糖尿病心理

李丽萍

白城中医院,吉林白城 137000

糖尿病患者的基础护理干预

李丽萍

白城中医院,吉林白城 137000

目的要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和运动护理,通过相关基础护理干预,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身心状况,达到控制疾病、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糖尿病;基础护理;护理干预

糖尿病是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和(或)作用的缺陷造成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一种有一定遗传倾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促使该病发病率逐年提高,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护理尤其是基础护理干预是通过强化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达到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发生的目的,是提高疾病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为更好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身状况,控制疾病发展以及预防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笔者总结分析糖尿病患者的基础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 心理护理干预

确诊患者往往表现有焦虑恐惧、悲观、逃避等心态,护士应告知患者糖尿病是可防可治的疾病,消除其负性心理。同时要告诫患者不要以为从前体健而不遵从医嘱,要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依从性。要通过护理评估及早发现患者的异常心理行为,鼓励、安慰和关心患者,灵活展示成功的病例给患者,帮助患者及家属正确对待疾病,在良好基础护理干预的基础上,根据个体化特点选择降糖药物并积极配合药物治疗,调动患者的正性心理,建立适合康复的社会和家庭环境。应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给予相应心理护理干预。

1.1 初患或新入院患者的心理护理

此类患者一般缺乏了解糖尿病知识,可表现为消极、恐惧、悲观等负性心态,但程度各不不同。入院教育时,护士要用运用沟通技巧和艺术取得患者的信任,向患者主动诚恳地解释其提出的任何疑问,建立朋友式的护患关系,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恰当说明病情,介绍糖尿病的知识,逐步提高自我调摄的能力。

1.2 拒绝治疗患者的心理护理

这类患者认为糖尿病具有“难治好,死不了”的特点,根本不注意饮食治疗和护理,不遵医嘱服药,生活规律无常,即使治疗方法正确及时不能达到预想效果。护士要关心、照顾、鼓励患者,闹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和抱怨,针对其心理变化特点做针对性疏导安抚,讲解高血糖的危害和不重视治疗出现并发症甚或由此死亡的病例。指导饮食的正确选择和控制,帮助患者制定作息时间表,使其积极进行有氧运动,树立正确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

1.3 长期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

病情较重患者系要住院治疗,而长期住院的生活单调,原有的生活节奏被打破,缺少正常的人际交往,久之会产生轻生的念头和行为或情绪烦闷。所以,护士要运用各种方式调整好患者的情绪,以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充分的信任,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重新树立治疗的信心,与疾病做抗争。

2 饮食护理

糖尿病患者的三大供热营养素和水电解质代谢出现紊乱,通过合理调整供热营养素的数量和比例,控制摄入糖类,对治疗疾病有基础性的作用。根据患者护理评估结果确定每日所需总能量,合理安排每餐食谱,即合理选择食物种类及其合理搭配,保证各类营养素满足机体需求,维持正常的体质量指数,有助血糖控制。指导病人计算每日食物交换份,主食类食物通常占50%或以上。每日三餐热量要根据患者实际合理分配,一般为1/5、2/5、2/5或各为1/3,要养成良好的膳食制度。

2.1 甜食的合理控制

为避免血糖急速升高,患者应不吃蜂蜜、干鲜果脯等含糖指数高的纯糖类食品。但轻者可吃梨、菠萝、草莓、杨梅、枇杷等含糖量少的水果,苹果和香蕉尽量少食用。

2.2 油腻辛辣食物的控制

油炸油煎食物和辣椒、花椒、芥末、胡椒等辛辣食物可“助热生火”,无助患者康复。

2.3 钠盐的合理控制

每天钠盐摄入量应在6 g以下,避免血容量增加所致心脑血管和肾脏负担增加,避免餐后血糖升高。所以炒菜时少放盐,少食腌制食品,控制含有钠盐的调味品等的摄入量。

2.4 饮酒和忌烟控制

酒精可致低血糖的发生,应控制饮酒。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损害血管,引起或加重胰岛素抵抗,影响神经和呼吸系统功能,降低机体抵抗力。

3 其他基础护理

3.1 疾病教育

掌握疾病防治知识的程度,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和糖尿病的治疗。要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使之正确认识和理解自己的病情、治疗和转归,自觉自愿地配合和参与治疗过程,提高治疗效果。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高质量治疗取决于糖尿病教育[1]。只有长期综合治疗才能很好控制糖尿病病情,这需要通过护患双方的努力,不断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自我护理能力以及自我维护和自我管理技能。实践表明,健康教育能改善代谢紊乱,降低疾病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

3.2 运动护理

运动可以促进脂肪和糖的代谢,降低体质量,改善血脂水平,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有利于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根据患者的机体状况选择运动时机、方式、运动量和时间。运动要长期而有规律,一般于餐后1~2 h为宜,选择散步、慢跑、骑自行车、健身操、打球等有氧运动,活动应循序渐进,活动时间在15~30 min之间。为防止低血糖发生,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作用最强时应避免活动。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其危害在于高血糖及由此而引发的三大营养素代谢紊乱和没有得到良好治疗引起的急慢性并发症,严重者可致死亡。该病与患者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需要长期、规律、坚持用药和自我保健。所以加强基础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使之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可以充分发挥其提高遵医行为、控制血糖、延缓疾病病情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作用[3]。

[1]周瑾,王仲迪.老年糖尿病用药依从性差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12-14.

[2]蔡君贤,李素琳.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护理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20):101-102.

[3]郑爱英,纪文英,陈慎仁,等.糖尿病教育对提高社区患者遵医行为效果的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5):352-354.

R473

A

1672-4062(2014)06(b)-0063-01

2014-03-15)

猜你喜欢
血糖糖尿病心理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心理感受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