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林
19世纪末,在西方影响下,一部分中国人,对传统的“妻妾制婚姻”有了新的认识。
20世纪初期,知识分子组团反妾,最早有所行动的是梁启超与谭嗣同,他们创立了一个“一夫一妻世界会”,提倡一夫一妻制。留学生知识分子群体形成以后,他们由于有西方社会生活的体验,更加痛恨传统婚姻制度,对其批判的也更为彻底。
1900年,蔡元培在续弦时公开提出:男子不娶妾、男子死后女子可改嫁、夫妇不合可离婚等征婚条件。辛亥革命胜利后,他又和宋教仁等二十多位政府要员及社会名流创立了“社会改良会”,提出36种改革社会恶习的办法,其中就包括“不狎妓、不置婢妾、实行男女平等”内容。
1913年,一些人发起成立“中华民国家庭改良会”,其章程是“厉行一夫一妻制”,并规定“置纳婢妾者不得为本会会员”。该会得到了孙中山、蔡元培、袁世凯、黎元洪等一些大人物的支持。
然而,上演了千年的纳妾戏码并没那么容易谢幕。民国初年,在北平还曾出现过一个由达官显贵们的媵妾组成的“姨太太团”,这个姨太太团虽是媵妾为争夺名义上的地位而创办,但它反映出纳妾已经在当时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直接推动民国纳妾风盛兴的是军阀官僚。袁世凯就有一妻九妾,军阀张宗昌据考证至少有23房姨太太。当时奔走于各系军阀门下的一批官僚政客,纳妾的劲头也不亚于军阀。这其中的许多人四处奔走投靠,纳妾对他们就有了多重作用:台面上解决不了的争端,可以由“如夫人”协助斡旋;自己不便于公开插手的捞财机会,由“如夫人”出面就会冠冕堂皇……
明知纳妾不该为而为之的有识之士其实也大有人在。提倡“一夫一妻”的梁启超也曾纳有小妾。为了香火旺盛,1903年,梁启超在元配的准许下纳元配的丫鬟为妾,她后来一连给梁启超生下了六个子女。大概是考虑到有悖于“一夫一妻”制的主張,梁启超尽量避讳。他在信中提到她时,多称“王姑娘”“王姨”或称“来喜”。只是在1924年,梁启超在写给好友的信中,首用“小妾”之称。
经济学大家马寅初也纳有小妾。他对两人都很好,他外出度假总是让两人同往,在家闲暇时,也常携两人在庭院小路花丛中散步。妻妾之间也相处得非常融洽,这在当时类似家庭中,实属少见。被誉为中国画家中“五百年来第一人”的张大千,听说一家报纸说他有八位夫人时哈哈大笑,说:“要打对折!要打对折!”虽然名义上,他“只”有四位夫人,但是他还有四、五位婚外情人。
一些巨富大贾也广置姬妾。当时广东盛行多妻制,社会上常以妻妾之多少,来衡量其人财产之丰啬,因此往往有纳妾以为虚撑门面者。某富豪家有胡椒树108株,每年收入极丰,竟然娶了108个妾,每妾各收一株树的利益作为饮食服饰之费。至于拥有三妻四妾者不可胜数,不少人认为只有如此才足以维持中等人家的体面。真正的一夫一妻制,到1949年之后才全面实现。
编辑/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