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承灏
《昭明文选》中载,南朝时,东海士族王源家世显赫,祖父任内侍参与机要,父亲也是清显之辈。王源经常出入同辈府邸,与他们关系密切。但在联姻方面,王源却唯利是图。王源经常将媒人唤到府上探问,媒人说吴郡的满璋之是高平旧族、宠臣后代,家财雄厚,正在托人为自己的儿子找对象。王源经过查证,得知满璋之是吴郡的一名中级官员,其子也官居主簿。于是王源父子决定与满家结为姻亲,满璋之下聘礼五万钱。此时王源夫人刚死,便用聘礼中余下的一部分纳了个妾。
大臣沈约知道这事后,社会责任感爆棚的他觉得其中有问题,便考察了一下满璋之的家谱,结果发现满璋之不是真正的士族。在那个年代,士族与庶族之间的界限泾渭分明,跨族联姻被认为是败坏人伦的丑事,于是沈约用优美的骈体文起草了一份处理意见:王源自降身份门第,其行为玷污了祖宗,侮辱了亲族,性质恶劣至极。如果不刹住这种歪风邪气,败坏人伦的联姻将比比皆是。对于王源的这种可耻行为,应该旗帜鲜明地予以重惩,把他开除出士族队伍。这样一来,那些已经干了同样勾当的士人将无比羞愧,那些正在策划干同样勾当的士人将悬崖勒马。所以建议把王源就地免职,永不起用。
一桩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让王源落得如此下场,让人唏嘘不已,但也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门阀制度,以及士族与庶族之间的等级差别。社会和婚姻的隔绝使士族成为一个排他性的小团体,其内部彼此联姻,时间一长,就成了一个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
东晋后期,随着北府兵集团的兴起,出现了宋、齐、梁、陈的王朝更替,这四个王朝是由东晋时代不入流的军功家族建立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寒门”“寒贱”的庶族取代了士族,国家政权仍由士族把持,只是不如东晋初期士族拥立东晋皇室那般“王与马共天下”的盛况,出身较低的皇族仍需要依靠盘根错节的士族来统治社会。皇族都如此,庶族、寒族就更不用说了,虽然可以做官,却得不到士族的尊重,没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可言。
王宏是宋武帝最亲信的大臣,但属于庶族,宋武帝曾告诉他:“你如果想做士大夫,必须让王球(宰相)允许你跟他共坐才行。你不妨说奉我的命令,前去试试。”然而,当王宏前去试探时,王球用手中的扇子阻止了他,王宏狼狈而逃。事后,宋武帝对他说:“这件事我也没办法。”
齐武帝最宠信的大臣纪僧真曾向他请求:“我的出身不过是本县武官,请陛下准许我当士大夫。”齐武帝说:“这事由江斅(时任都官尚书)做主,求我没用,你去找他吧。”纪僧真前去拜访,刚要坐下,江斅立刻命仆人把自己的座位移开。纪僧真向齐武帝诉苦,齐武帝说:“士大夫不是皇帝可以任命的。”
到了唐朝,这些名门望族甚至张狂到了不屑与李氏皇族通婚的地步,害得皇帝的女儿也为嫁人发愁,唐太宗一怒之下下诏修《氏族志》。为抑制山东士族地主,其诸子的王妃、公主的选婿,要求一律不与山东士族联姻。但魏征、房玄龄等高官仍与山东士族地主通婚。由此可以看出,旧时的门第威望还未减。
唐高宗時,宰相李义府想为儿子讨个山东大户的女儿做媳妇,可那些山东大户根本不拿他当回事,李义府就劝高宗整制山东士族,于是高宗下诏:山东士族崔、卢、郑、王、李等大姓之间不许通婚。然而,这些门阀显贵有的虽然表面上不再张扬,可私底下仍然暗通婚姻,有的宁可把女儿养到老,也不与寒门异姓通婚。
编辑/子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