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满楼
甲午战争后期,素有文化名流之称的湖南巡抚吴大潋率湘军出战,结果丧师丧地,大败而归。回到任所后,吴大潋本就羞愧难当,听到马关和谈失利、中国将要赔款两亿两白银的消息后,更是如坐针毡,寝食难安。
思来想去,吴大潋给顶头上司、湖广总督张之洞发去一封电报:“倭寇索款甚巨,如今国库紧张,作为大臣,理应毁家纾难。我历年所得薪俸都用来买古玩了,所以愿拿所有的古玩抵去1/20的赔款……”
电报发出后,一直未见回音,十天后,心急如焚的吴大潋又发电报和信函各一,以明心迹。这次,张之洞派专人送复信到湖南,并严厉训斥:“你毁家纾难,忠心可嘉,但以古玩抵赔款,未免太奇葩了!再者,你那些古玩也不过值十万两白银,你却说价值一千万两,岂不荒唐?所以,我不会代奏。”信件末尾,张之洞还半劝告半警告地说:“当下是非常时期,你不要再搞什么动作了,安静地待着吧!”
张之洞大光其火并非没有原因,客观地说,吴大潋的举动确实有些迂腐,而这与他的“清流党”出身不无关系。光绪初年,“清流党”锋芒正盛时,吴大潋也曾风光一时;但在中法战争中,风头最健的“清流党”人张佩纶受命保护福建海疆,却惨败而归,受此牵连,“清流党”一时折戟沉沙,陷于低潮。在此期间,吴大潋、张之洞涉险过关,继而成为名重一时的封疆大吏。但吴大潋似乎没有从中吸取“教训”,甲午年间,全国督抚官员不下二三十人,无人敢前赴敌阵,唯独他挺身而出。
吴大潋领着数万大军奔赴前線后,朝中言官也曾警告清廷决策者,吴大潋并无军事经验,恐手下将领不听约束,但并未引起清廷的重视。
清廷委派吴大潋为“东征军务”帮办并率老湘军出关作战,可能是因为吴大潋之前曾在东北编练过东北防军并处理过边境事务,但这一切与真正意义上的战争相差甚远。而且,吴大潋为人称道的既非军事,也非政务,而是金石考古、书法字画等文化方面的造诣,其中尤以篆书及古文字考释最为著名。
如此,吴大潋实为学者型官僚,倘若天下太平无事,自可亦学亦官,安安稳稳地终其一生。但生逢乱世,让他这样一个毫无经验的文官统兵作战,结局可想而知。相比而言,同样出身清流的张之洞则要老练许多,他虽也一心主战,却绝不贸然请战。
事后,吴大潋被撤去帮办军务,赴京听候议处。看在其“愤然请缨”的分上,清廷只将他革职留任而未予深究。奉旨后,吴大潋赶紧上书谢恩,承认自己不自量力,并且表示只要自己一息尚存,就要勉力将功补过。
光表态不行,还得拿出实际行动。《马关条约》签订后,深知闯了大祸的吴大潋焦急万分,觉得自己应该为战争的失败承担一份责任。因此,才有了那戏剧性的一幕。只是,吴大潋的赤子之心固然可敬可佩,但国与国之间的争夺并非儿戏,其“古玩救国”的想法未免太过天真。
甲午事毕,在言官们的不断弹劾下,清廷最终将吴大潋彻底革职。戊戌年(1898年),仍存“复官”念头的吴大潋被清廷宣布永不叙用。至此,吴大潋官途尽断,四年后郁郁而终。
编辑/子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