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与挑战:对未来高校图书馆职能与角色的重新思考
高校图书馆;职能;角色
随着社会信息环境的变化,用户的信息需求和行为发生了很大改变,高校图书馆需重新思考其职能和角色以应对这种变革和挑战。未来,高校图书馆应是高校数字化信息系统的设计者和服务提供者,高校教学实践的直接参与者与高校科研人员的合作伙伴。
图书馆是高等院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是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服务。如何更加有力、有效地服务于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一直是高校图书馆长期思考的问题。[1]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高校图书馆所处的信息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学术研究对物理图书馆作为重要信息源的依赖减弱了,科研人员逐步转向复杂的有多种获取水平、权威性和深度的网络数字化信息资源。[2]当代的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和计算机长大的,他们对图书馆的认知和需求有很大变化,他们也没有将图书馆作为获取信息资源的唯一工具和场所。信息环境的变化,用户信息需求和行为的变化对高校图书馆是一个挑战,给图书馆带来不断变革与创新的压力,但同时又是一种机遇,高校图书馆如何从传统的服务范式中解脱出来,走向更广阔、更有活力的发展空间,需要我们重新思考未来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与角色。
由印本信息资源与数字化信息资源混合构成的复合图书馆将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高校图书馆的主导模式。[3]如何将传统的印刷版文献服务和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网络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为用户在一种复杂的信息世界中创建“一站式”集成的信息获取和利用环境是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服务主要以提供数据库检索和利用为主,不能满足用户对数字化资源的多样化、高层次的需求。[1]未来高校图书馆应如何应对呢?首先,在信息获取方面,随着信息服务商数量的不断增长,数字信息的渠道日趋纷繁复杂,内容质量参差不齐。虚拟图书馆功能将是未来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它能保证用户随时随地获取相关信息。虚拟图书馆的主要角色是对信息内容进行审核许可的中间人,它能确保信息质量、可信度和准确性,为用户提供有判断力的数字化资源和信息。高校图书馆发挥信息过滤系统作用。其次,在信息呈现方面,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电子通信设备或在类似网络游戏之类的虚拟平台上与学生互动。所有学生都配备可用来实时通信的电子阅读器,学生可以在其屏幕上直接阅读,也可将其内容投射到任何平面上,还可以通过触屏将内容输出到打印机或个人电脑上。学生、科研人员和教师在桌面上就可以获得教学和科研所需用的资源。最后,为了获得广泛的数字资源,高校图书馆需与数字化信息资源供应商或其他图书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馆际共享合作,让读者能够使用其他校外服务,查询参考书或在线读取全文并访问所需资源。如今,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减少了纸质书籍的收藏量和传统服务项目,与国家大型学术机构建立合作机制,方便读者进行馆际互借和阅读下载电子书籍。在强调图书馆作为信息系统设计者和服务提供者的环境中,图书馆将为读者轻松获取所需信息和数据提供保障。
虚拟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管理纸质书籍将不再是图书馆的主业。学生和教职员工需要一个在线平台,以便随时随地能使用图书馆的资料。此外,人们也希望能优化宝贵的校园(图书馆)空间,使之能够更直接地支持课堂教学,并缓解校园里空间不足的窘境。借助互联网进行内容传递的远程教育和成人教育也可以从中获益。未来高校图书馆用户将实体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合二为一”为其所用,无论在哪里,都希望图书馆资源服务无处不在,无所不在。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大大推动高校图书馆教育使命的履行。如前文所述,由于纸质馆藏电子化和数据文献网络化,高校图书馆节约出的空间可为教学活动提供场所支持。高校图书馆可利用其配有高科技设备和环境舒适宜人等优势开辟出若干专业教室,以支持对环境要求较高的课程教学。例如,支持数据库使用、学术写作、统计分析、毕业设计等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研究方法类课程的教学,在良好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术灵感。
高校图书馆参与教学不仅应体现在上述对教学空间的支持方面,更应参与教学内容的设计、实施与评价。为构建这一角色,图书馆需拥有一批专业人士,他们擅长教学法,能与任课老师一道教授知识并训练学生的信息素养。他们能与学校的其他支持单位通力合作,作为校级学习评价机制的一员,评价学生论文、毕业设计、项目成果和参加各种活动取得的学习成果,为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支持和反馈。为此,图书馆的员工不再只是在某个课堂上提供针对课堂学习活动的单独指导,而是需要作为联合研究团队的一部分深入参与教研项目。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采取用Skype软件接打办公电话的方式,或亲临宿舍和食堂对学生进行访问。为了避免被边缘化,高校图书馆需嵌入到教研一线的地方提供资源和服务。嵌入式服务打破了图书馆的物理空间、时间、内容的限制,打造功能强大的学科服务平台,真正将服务前移到一线。[4]这一发展方向意味着图书馆在教研中的地位将会加强,以便更好地实现学校的教研理想,达成学校的目标愿景。图书馆能更好地唤起和保持学生们的专业学习兴趣,辅助教师教学。要使上述设想顺利进行,图书馆必须有一批专业不同的高学历人才。
在大学课堂以外,图书馆也可以利用新兴网络媒体方式提供有深度和广度的学术活动。新类型的社会性网络站点的出现正改变着网络的结构和文化,超过一半的大学生正在利用社交网络站点,他们更愿意在社交网络站点上分享个人信息。大学图书馆可以在社交网站上提供图书俱乐部等社交网络服务。以社交网站的形式建立舒适、动态的空间,引导用户之间基于问题的学习、讨论和互动。[5]为了适应这样的服务角色,图书馆将进一步把与管理藏书有关的工作外包出去,并取消传统做法,例如不再提供人工咨询这样的服务。[6]学生和其他需要此类服务的人员可以通过预约,向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进行咨询,或直接向图书馆在线提问。
3.1 高校图书馆需成为科研工作的主体
高校图书馆对科研的支持不仅仅体现在基础设施以及学术信息和数据的服务提供上,还应作为科研工作的主体积极参与高校的科研工作。[6]图书馆与各院系教职员工建立了分部门、跨学科、跨部门的合作关系,共同参与跨学科的大型基金研究项目的申请,对科研工作提供嵌入式支持,为研究项目提供选题咨询、文献信息服务、可行性分析和数据调查等。图书馆如同一个高效孵化器,支持并推动着教育机构生产新知识。事实上,随着知识创新和使用的本质不断发生改变,图书馆如今已经成为研究项目不可或缺的积极推动者,这一职责超越了组织、地理和国别的界限。图书馆是学术机构下属的一部分,但这并不是说它是被动存在的。即便是嵌入式存在,图书馆也必须发挥积极作用。未来大学图书馆将变成各种研究小组的聚集地。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术研究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于高校图书馆提供的内容、服务、技术及空间。
3.2 图书馆在研究活动中承担传播和存储信息的职责
为使更多人能获取研究成果和数据。作为研究团队的成员,图书管理员负责储存数据以供更多研究群体使用。提高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管理和利用能力,对科研数据进行全流程管理和永续管理。大量的研究数据以数字形态存在,这一宝贵的资源应长期保存,并提供应用得到公认。在一个“研究密集型”机构中,知识产生和使用方式在不断改变。由于政府和其他赞助机构希望看到学术机构保留其赞助产生的数据集和论文集,以便其他个人和机构也能借鉴使用,完成这一任务对于图书管理员的专业素养和他们在研究团队中的角色要求都越来越高。[5]
3.3 图书馆作为校级学术交流的发布者
为了打造和维持超越校园范围的虚拟社区、帮助信息的流通、组织和再包装,图书馆基于数字技术和共享信息,提供以服务为导向的基础设施。同时,图书馆也将学术信息(开展研究和分享成果的过程,也就是为了教学、研究和学术项目而进行的知识创造、传播和存储的过程)视为其核心任务的一部分,并代表学术部门、教职员工和研究生积极参与电子出版。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图书馆独立投资购置出版所需要的设备,并为成为一个在线出版商而不断完善硬件设施、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图书馆将开创鼓励跨机构合作的新型商业模式。这样一来,图书馆将身兼多职,它既是大学出版社和书刊杂志储藏室,又要进行知识产权管理和信息(电子和纸质信息)发布。同时,图书馆还要参与技术转让,并就国际技术转让向校方提出意见。[5]因此,图书馆可能需要增加专业人员的数量。推动图书馆向这个方向转变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大学能够有效地进行学术交流,帮助其转换出版模式,并保护知识产权不受侵害。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作为教学和研究伙伴将承担如下四种新职责。第一,作为嵌入式专家,为教学研究团队和项目提供支持,开发系统平台在线保存其研究成果,建设并优化图书馆的电子馆藏,并使得其他个人和机构能够在线访问这些资源。此外,他们也可以将教职员工的研究笔记和视频资料转化为在线资源,并帮助教职员工通过在线平台与其他学术机构的同事进行资源共享。第二,作为数字化中心的工作人员,图书管理员的职责是为学校日常教学和研究项目制作数字化资源,提供数字化环境下的资源、技术以及应用的集成服务,并为承担数字化项目的学术单位提供咨询服务。第三,作为嵌入式指导设计人员,图书管理员与教学研究人员密切合作,共同探讨、制定学生学习目标,并在此过程中为教学提供帮助,尤其是在线课程的教学方面。在指导学生从事的各种学术项目时,图书管理员将培养参与者的信息素养,以帮助高校达到通才教育的目的。此时,图书馆的作用将不再局限于某一门课程,而是上升到某一项目的高度,服务于一种教育理念。最后,图书管理员可以参与某些特殊项目。例如,与专家和教研设计人员一起开发数字向导,为需要的用户提供帮助。高校数字化社区是学校发布相关信息、校内人员相互交流的良好平台。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化校园的学术功能构建上应有所作为。
未来高校图书馆的主要用户都是在数字化网络信息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如何学习和使用信息将从根本上影响未来高校图书馆的各项服务。他们将在开放的“数据集成化智能网络”中利用复杂的语义进行知识推理和学习。图书馆的重要意义在于将突破现有的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藩篱,真正实现信息服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将打破人们对图书馆的传统认识,真正从用户及其需求出发,将图书馆服务融入用户科研和学习过程中。
[1]田景梅.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5):75-76.
[2]初景利,吴冬曼.图书馆发展趋势调研报告(一):环境分析与主要战略[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1):3-11.
[3]初景利,吴冬曼.图书馆发展趋势调研报告(二):总体发展趋势[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2):21-31.
[4]姜丽丽,周玉霞.图书馆发展趋势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33):27-29.
[5]Peter Hernon,Joseph R Mattews.Reflecting on the Future of Academic and Public Libraries[M].Chicago:ALA Editions,2013:2-13.
[6]袁红军.知识管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J].图书馆学研究,2004(5):30-35.
宁夏图书馆开办“‘东方娃娃’大型绘本交流公益论坛”
(本刊讯)11月1~6日,“‘东方娃娃’大型绘本交流公益论坛”在宁夏图书馆隆重开幕。本届绘本交流论坛集合绘本拓展形式展览、音乐故事剧场、交流论坛与工作坊的形式,聚焦儿童的动态阅读与体验阅读;邀请台湾、香港与大陆等海内外阅读界、戏剧界、音乐界、美术界等专家学者共同出席研讨儿童阅读与绘本的发展,从而拓展平面书籍更多元化的阅读样式,为儿童阅读经验的成长助力,为中国阅读生态加油。
(王清丽/文)
G258.6
A
1005-8214(2014)11-0013-03
李淑敏(1967-),女,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组织行为学、知识管理;闫孟昭(1993-),男,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在读研究生。
2014-05-20[责任编辑]闫东芳
本文系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高等院校教师的胜任特征研究”(项目编号:11YJA630048)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项目编号:200901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