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视障群体服务现状及深化发展研究

2014-02-11 19:48刘玮
图书馆学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盲文书屋盲人

刘玮

(大连市残疾人康复文体活动中心,辽宁 大连 116015)

公共图书馆视障群体服务现状及深化发展研究

刘玮

(大连市残疾人康复文体活动中心,辽宁 大连 116015)

大连市盲人求索书屋的建设与发展以满足残疾人教育、信息和个人发展的需求为宗旨,不断强化自身功能,完善角色定位,提供便捷服务,打造文化传播的平台、终身教育的平台、文明和谐的平台、文化娱乐的平台和社区康复的平台,成为残疾人的精神家园。

公共图书馆 视障群体 平台

1989年,大连市盲人求索书屋(以下简称求索书屋)对外开放。它是大连唯一一家盲人图书馆,面积50多平方米,拥有盲文书刊和磁带式有声读物300多册(盘),配置了放大镜、盲文纸笔、录音机和电视机等设备,解决了盲人买书难、看书难和藏书难的问题。服务对象不仅包括辖区296名盲人,全市盲人都已开始享受求索书屋提供的特殊服务。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求索书屋集图书、培训、信息、网络、文化活动于一体,通过不断完善自身角色,强化自身功能,提供就近就便服务,满足了残疾人(盲人占82%)在教育、信息和个人发展等方面的需求,现已成为残疾人的精神家园。

大连市“一卡通”工程开通后,求索书屋以特色资源、特色服务成为大连市中山区图书馆盲人分馆。

1 强化基本功能,打造文化传播的平台

求索书屋核心业务就是借阅。特色馆藏建设是满足盲人读者需求的前提,是资源共享的基础,也是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内因。

盲人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生存,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是文献资源建设的原则。在此框架下,社区专职委员逐户走访、调研,摸清每一位盲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并建立读者档案,将信息需求细分化,确立中医按摩、音乐和文学艺术为文献资源建设的主体;定期召开读者座谈会,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呼声,收集反馈意见,对读者的文献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将资金集中于读者普遍需求之上,以维护藏与用的动态平衡,始终保持对盲人的吸引力。

由于盲文图书品种少,通过采购、捐赠和馆际互借都无法满足盲人阅读需求。自制是补充后续资源的主要途径。一方面源自原始文献的自制。通过录音机、光盘刻录机制作有声读物,现拥有馆藏盲文图书2314册,有声读物8000多盘,图书18000多册,保证了资料的丰富性和新颖性。编印盲文和中文对照的《盲文目录》《有声读物目录》《医学荟萃》等二次文献,开展书刊推介、精品书评等服务,推广阅读风气。

人性化的借阅制度。盲人凭身份证和残疾证就可“零门槛、无障碍”办理读者证,书屋对不能到馆的56名重症和老年盲人采取送书上门服务,并定期更换图书;根据文献的利用率和借阅设置弹性借阅册数和期限,读者借阅图书一次最多已达12件,最少也可借5件,时间可长可短,年人均借阅量已经达到7.2册(件),“无墙”和“越墙”的借阅服务相结合,满足了全年的阅读需求。

资源共享注入活力。求索书屋被纳入图书馆网络化和一体化管理后,配备了盲用电脑和盲文点显器、盲文刻印机、电子助视器、听书机、大屏幕投影器材等现代化设备,拥有综合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和电子阅览室。一方面通过统一检索平台使馆藏的盲文图书和有声读物成为共享资源;另一方面连接“大连网络图书馆”海量数字资源和“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和纸本资源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使盲人得到更称心、更方便的借阅服务。

2 弥补教育缺失,搭建终身教育的平台

残疾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上学时间要晚,在校率和升学率较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贫困国家在各年龄组里都存在更低的教育成就[1],致使他们以自然人的方式生活在社区。求索书屋以公益性的向心力、就近就便的亲和力、丰富资源的凝聚力,成为弥补学校教育不足的大课堂。

2.1 弥补义务教育的缺失

没有文化,谈何有到图书馆阅读的兴趣?不懂盲文,又何以利用图书馆?[2]将扫盲纳入战略规划,其内容可分为4个层次:一是识字教育。后天致盲者和不会盲文者,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从一个个盲文拼音认读开始,经过两年左右的盲文学习,盲人便可阅读简单的文章。二是阅读顾问。指导盲人如何选书,培养其阅读兴趣,学会制定计划和学习目标。三是写作指导。指导盲人摘抄和写作,帮助盲人消化和运用知识,达到交流知识的目的。四是文化传播。20多年来持之以恒的经典诵读,深受盲人的喜欢,也提升了盲人的精神气度。

2.2 技能培训助力就业

无论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如何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如何完善,残疾人由社会的被救济者转向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自己命运的主宰者,拥有社会认可的专业技能是唯一的通行证,也是盲人孜孜以求的目标。通过区、街道二级联动,整合劳动、医院、教育、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等相关机构,组织按摩职业技能培训,以盲人按摩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为中心,举办初级、中级和高级培训班,进行职业规划、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为盲人就业架起一座桥梁。

2.3 “授之以渔”文化自立

2002年,书屋启动了“信息技术为您插上一双翅膀”行动,通过爱心募捐为盲人配置电脑86台,电脑普及率由原来的33.4%上升到62%,激发了盲人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一方面采取“走出去”的模式。①分批分期地送盲人到残联职业培训机构进行免费电脑培训;②将电脑知识普及到家庭、按摩诊所。盲人通过申请,即可享受预约的上门服务。另一方面采取“请进来”的模式。将电脑培训教师请进来,讲解软件、工具的使用和电脑维护等方面的知识。“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通过“北极星”文献检索培训,一对一地讲解文献检索的技巧、数据库资源和使用方法,培养盲人获取知识、交流知识和生成知识的能力。

3 多元参与共建,体现文明和谐的平台

3.1 多元的先进理念彰显核心价值

理念是求索书屋服务的根本,理念决定求索书屋能走多远。契合“以人为本”“终身教育”“全民阅读”等先进理念,坚持“无偿、公益、利他”的基本原则,使盲人能够公平地享受社会的文化资源和文明成果。大连市委宣传部、市政协等单位机构多次到求索书屋调研,大力宣传推广求索书屋的成功经验,推动残疾人的阅读风气,强化终身学习,提高盲人文化生活质量。

3.2 多元的投资体系促进文明共建

在共同的理念下,政府、残联和文化部门与社会各界携手共建,形成灵活多样、长久开放的机制。共建的模式主要有资源赠予模式、文化活动模式、教育培训模式、优化人力资源模式、无障碍环境建设模式等。如市建设学习型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读书活动月组委会联合中国统一教育网、新华书店北方书城大连店向盲人求索书屋捐赠了价值10万元的图书[4];中国狮子会大连(382区)会员管理委员会对求索书屋内外环境进行无障碍改造,设立公共汽车站点,并为社区生活设施安装全方位电子智能导盲系统,成为“大连狮爱一条街”,是全国首创视障人士服务示范街区[5]。来自各方面的支持,保障了求索书屋的运营和为盲人提供最佳服务;显著的社会效益更坚定了投资者的信心,其资源投入保持着长期性和持续性。

3.3 多元的智力支持优化人力资源

依托街道组织和残联组织,建立以街道文化干事为主,以社区工作者社区残协专职委员为辅,以优秀残疾人和社区居民为补充的馆员队伍。馆员是文化传播者,是信息导航员。提供专业品质的服务,多元的智力支持是优化人力资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立馆员培训和进修机制,发挥大连图书馆和辽宁师范大学专家指导优势;引入志愿者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建立一支传递爱心、素质良好、相互协作的团队,使求索书屋的服务得以顺利地开展。

4 引导文明休闲,提供文化娱乐的平台

4.1 组建乐团乐在参与

盲人求索书屋以“热心社会公益,追求健康快乐,提高生活质量”为宗旨,于2003年成立了阳光艺术团。10年来,自编自导和自创的各种小节目表达了盲人对美好生活的赞美,阳光艺术团共演出600多场,两次走进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5],展示了残疾人文化所蕴含的人道主义思想和自强不息的精神,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思想上的启迪和精神上的激励,已经成为求索书屋的特色品牌。

4.2 活动纷呈重在参与

求索书屋是盲人的第二起居室。首先,扮演分享补缺的角色,积极参与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学校和残联等机构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提升了盲人的发展空间。其次,充分利用物理空间,举办配乐朗诵、妙手回春沙龙、节日聚会、观看无障碍电影等盲人喜闻乐见的活动。第三,发挥盲人专长,奉献社会。以《共架音乐桥共奏和风曲》为主题的拜师会上[6],9对残疾人与福利院的孩子结成师徒对子,定期无偿指导孤儿学习乐器,使盲人感受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

5 促进身心协调,共建社区康复的平台

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世界残疾报告》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残疾人的健康状况低于普通人群,他们面临更加不健康的结局。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将社区康复作为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的服务”的基础。求索书屋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心理治疗支持、知识普及以及康复咨询、转介、信息等多种常规服务,将协助和支持纳入残疾人康复行动计划。

5.1 创建专题数据库

社区照顾是残疾人回归社会的典型模式,也是信息提供的理想模式。通过搜集整理,编制了《社区服务指南和机构名录》,提供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维权、福利等相关信息和相应机构的情况与联系电话,且定期更新,成为日常生活信息的“百宝箱”。针对残疾人康复需求,建立特色数据库:①建立残疾人康复档案。将康复计划、康复项目、康复评估等信息录入数据库,为残疾人提供连续跟踪服务。②建立机构数据库。为残疾人就医、治疗、康复、教育和配备有关生活辅助器具等提供指南。③建立康复内容信息库,收集整理各种康复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提供聋儿康复语训信息资源库、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信息资源库等,目前数据库已达30G。通过自助、辅助、互助和援助等方式,解决了盲人在社区生活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使残疾人各种基本生活权利得到落实,最大限度地共享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成果。

5.2 阅读疗法

美国精神病专家高尔特指出:“图书馆是一座心智的药房,存储着为各类情绪失常病人的‘药物’[7]。”书屋配合医生、心理咨询师的治疗方案,提供个性化的文献资料,将“我阅读,我健康”项目纳入阳光家园(智障人士的日间照料站)的“4+1”工作模式[8]。温馨的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的支持服务,使社会上的残疾人在自己的生活上获得最大的独立性和自我掌控。

5.3 咨询服务

针对社区残疾人属心理问题高发人群的现实状况,成立残疾人及亲友心理服务指导中心[9],为残疾人及其亲友提供生理、心理、情绪、行为等辅导与咨询,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观念。

21世纪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就是重视社区服务、重视普通民众服务、重视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弱势群体服务。求索书屋是社区图书馆为残疾人提供人文服务的一个缩影,也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生力军。

[1]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发布的《世界残疾报告》[EB/ OL].[2011-12-07].http://www.who.int/disabilities/world_report/2011/accessible_ch.pdf.

[2]淳姣,赵媛,薛小婕.有声读物图书馆及其构建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23):106-110.

[3]书香大连·爱心捐书助学活动举行[N].大连日报,2010-05-16.

[4]武昌街的残障人幸福[N].大连日报,2011-05-31.

[5]阳光艺术团两次走进《星光大道》[N].大连晚报,2011-04-11.

[6]师徒结队让“残疾人艺术团”优化[N].大连晚报,2011-10-16.

[7]陈红英.高校图书馆应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多元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11(S2):218-220.

[8]残疾人的“托儿所”[N].大连晚报,2011-12-20.

[9]残疾人心理咨询机构揭牌了[N].大连晚报,2011-05-12.

刘 玮女,1968年生,副研究馆员。

G252

2014-02-20;责编:杨新宽。)

猜你喜欢
盲文书屋盲人
基于盲文摸读效率因子评测盲文方案的研究初探
制作盲文书籍,点亮黑暗世界
篽箖·上野书屋
Making Braille children
随声附和的盲人
自首的盲人
梦幻书屋
盲人节
一种新盲文输入法的设计与实现
盲人分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