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策略*

2014-02-11 19:48汤妙吉
图书馆学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图书馆资源

汤妙吉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925)

村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策略*

汤妙吉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925)

目前,我国尚无农村与高校信息资源建设的专项合作,地方上、跨系统的村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正逐步展开,但缺乏长效理论支撑、整合机制、服务与培训体系、共享平台,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参与农村信息资源建设,构建村校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信息资源库,组建村校信息服务志愿队,建立村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信息资源共享 农村信息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 社会服务 城乡一体化

1 研究背景

农村信息资源建设是指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建立符合农村人口需求的网络服务、远程教育、培训指导、信息咨询的系统工程[1]。加强农村信息资源建设不仅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还促进了文化传承,提升了居民科学素质。高校图书馆历来承担着开发文献信息资源、传播先进生产技术、提高人类科学素质等重要责任[2]。以高校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为基础,搭建农村与高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平台,高校图书馆以帮扶的角色参与农村信息资源建设工作,这是社会赋予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责任,也是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职能的体现。

2 我国农村信息资源建设特点

2.1 政府主导,3种农村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共存

20世纪80年代,信息化概念首先出现在了农业领域第一批有关农业方面的数据库在80年代末被创建出来。1996年,农村信息化建设被提上了日程,农村信息资源建设成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打造农业软实力的一项重要政府工作[3]。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整合关于农业、农村建设的信息资源,建设一批有示范作用、适用性强、标准严格的开放型农业数据库;加强农村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农业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加工、发布系列规范;创新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4]。”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农村信息资源建设呈现出良好势头,出现了中国农业信息网、农村电子商务、农业寻呼热线、远程养殖视频系统等项目,中国农村的信息资源建设也在30多年里扮演着从“完全拷贝他人信息资源系统”到“远程访问他人资源”再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角色[5]。由专业人员负责搜寻拷贝的第一代农村信息资源系统因其可不依赖网络的独立运行方式,在偏远山区农村具有一定的教学推动作用;第二代远程信息教育模式让农村中小学九年制义务教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当地某项信息共享工程为依托的第三代农村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在促进城乡信息交流的层面上出现了“一对多”的网络“云信息”雏形[6]。3种农村信息资源的建设模式因每个村的地理环境和资源设施不同,在不同地区都还在使用,其中以第三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最受欢迎,也成为农村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

2.2 高校图书馆参与农村信息资源建设以开发数据库为主

高校图书馆是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主力军,由其开发的农村信息资源具有浓厚的教育特色和专业特色。厦门大学图书馆、湖北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等高校图书馆均设立了地方农业经济建设数据库;广州大学图书馆、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图书馆、中南大学图书馆等在农村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方面也自成体系;具有地区优势的四川、新疆等地的地方高校图书馆紧跟地方经济和学校发展步伐,也逐步开展了具有本馆特色的农村信息资源服务[7]。

由于农村信息资源是一种能够支持农村教育工作顺利开展、达到培训目的、实现农民有一技之长目标的各种类型资源的混合体,具有信息内容全面、知识传递直观、交流互动自然、特色个性培养等特点,并非所有高校图书馆都能进行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加上高校自身专业建设、学科发展方向的制约,导致高校图书馆参与农村信息资源建设受到限制。重点高校图书馆凭借硬件设施、政府资金补贴、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较早地参与到了农村信息资源建设工作中,并在农村信息化进程中承担着资源中心的角色,是农村信息资源建设体系的重要成员。

普通高校图书馆(特别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与重点高校图书馆相比,在资金来源、人力成本、设备投入、社会服务定位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农村信息资源建设应立足于为地方经济服务,着眼于当地群众所需,面向新农村搭建农村与高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平台,以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3 村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进展

村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实践是在国内信息资源高速增长、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用户需求全面提升的环境中产生的。随着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及数据库建设水平的提高,以高校图书馆为中心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工作越来越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农村信息资源的建设者们已经明确认识到信息资源共享在农村信息资源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优势资源才能流入农村。而选择信息资源特别集中的高等院校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的提供者,则又为农村信息资源的教育属性加了一道坚实保障。

目前,我国尚无农村与高校信息资源建设的专项合作,地方上跨系统的村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正逐步展开,但缺乏长效理论支撑、整合机制、服务与培训体系、共享平台,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

3.1 村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无正确舆论引导和长效理论支撑

翻阅中国近几年关于农村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各种报告、文章,大多是建议政府加大农村网络基层设施投入、放宽农村人口入网要求、提高对农信息化补贴、降低通讯行业进村门框等。在舆论界,普遍认为中国农村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力度不够是因为政府投资不到位造成的。但实际上,政府投资不到位是因为地方单位在开展农村信息资源共享建设项目中热衷于“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认为投入几台电脑、安装几台触摸屏就符合了农村信息化工程要求。身在最基层的农民完全感觉不到信息化带来的好处。因此,健全科学、长效的关于农村与高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理论是首要任务。

3.2 村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缺乏整合机制

目前中国大多数农村采用的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方案是由对口帮扶单位定制的,这让中国农村信息化工作呈现出块状分离、多层制约的现象。各行各业、各部门各单位、国有的私营的、政府的民间的等,似乎都在参与农村信息化工程,但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各自为营、各自规划、各自立项、各自实施。有的村出现了移动、广宽、电信三网并存,而有的村则是光纤都未到路口。每个项目都推出自己的信息共享平台,每项工程都使用自己的标准规范,导致在同一个村里信息和信息之间都无法互通,信息传递失去真实性,信息的有效性也大打折扣。农民群众无法从信息化建设中感觉到方便,自然无法改变他们信息索取的方式,也就无法顺利推进资源共享。高校与农村信息资源共享建设需要整合机制。

3.3 村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缺乏与之相应的服务与培训体系

农民的信息意识决定了农村施行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工程的深度,农民的信息素质决定了农村推行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工程的效果。单向的、填鸭式的信息灌输是目前农村信息资源服务最常用的方式。生活在偏远地区、劳动在田间的农民,他们需要的是针对自己家乡特色的信息服务,他们是有个性需求、农时需求、层次需求的信息服务对象。3G通讯时代的到来和无线网络的普及,让远在山区的农民也想从手机、电视、电脑等移动终端上获得视频、音频、图像等非简单文字类的信息资源。利用现代化手段,大力普及有针对性的农村信息资源服务与培训,提高农村群众的信息素质,在当地建立与信息化进程相适应的服务与培训体系,成为农村与高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3.4 村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缺乏共享平台

目前我国农村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正处于教育者、执政者们热烈探讨的阶段,许许多多的农村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方案或制度被提了出来。这些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大多是从政府层面出发,从上而下,从顶层设计要求下面对口单位使用同样的信息资源平台,或是由政府统一采购分配到下级单位。强制要求所有的单位使用统一的信息资源平台是不现实的,而且一个平台能否满足众多受众还是一件特别让人担心的事情。要提倡一种新的农村信息资源平台的使用,对于现在处于环境完全不同、经济差距相当大的中国农村来说只是一个美好理想和愿景。另一方面,目前已发表、内容涉及农村信息资源共享的论文绝大部分是探讨优势资源的分配形式、利用新技术提高平台运作性能、小范围农村信息资源建设的整体规划。但在目前中国国情下,多数地方政府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地方政府对农村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视程度偏低,基本靠通讯部门投入资金建设,有相关专业能力的人才大量缺乏,把希望寄托在完全靠相关单位全局部署解决方案来克服困难是镜中花、水中月。新技术在农村信息资源建设中起到的作用也只能满足用户对平台操作性质的需求,农民实际存在的对富裕生活的渴望、对新技术的渴求等这些需求无法满足。

4 村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总体设计方案

村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总体设计方案为:以移动通讯网络为信号传输方式,以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移动多媒体设备为终端,在云计算服务器上搭建村校资源共享平台;设计一款基于云计算的村校资源共享平台,从技术架构上把面对终端用户的应用服务与信息资源数据处理分开,搭建云计算中心和移动终端服务器,二者通过专用光纤连接,形成一个小型的数据交互网络,以一个服务器群的物理方式共同服务于农村移动终端用户的信息需求。农村无需再建立任何形式的信息资源库、服务器或工作站,农民通过自己熟悉的手机就可以查阅信息资源,在手机终端上接收全国各地图书馆参考咨询员提供的云参考咨询服务。基于云计算的农村与高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以实现农村居民能随时随地查询所需资源、简单灵活地获取信息为建设目标。

5 村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策略——以广州北部山区为例

村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方案选择在广州北部山区以一个农村、一所高职院校图书馆、一间云计算机房为实验对象进行小范围的验证。

广州北部山区属于欠发达地区,山区农村普遍存在着信息资源“零”的现象:无任何数字化形式的信息资源在广州北部山区的233个农村推行使用,信息资源建设为“零”;大半的农村无光纤、无广播、零学校,信息资源载体为“零”;条件稍微好点的农村拥有的几十台电脑绝大部分是脱机状态,信息资源更新率基本为“零”;极小部分农村建有资料室或农家书屋,但基本没有正常开放,成堆的纸质图书或打包或散乱地置放于房间角落,资源利用率接近于“零”;各种形式的下乡知识宣传、科普活动大多就在村委举行,服务人群以村委干部、村干部家属亲戚、条件相对好的农村家庭为主,信息服务覆盖率以全村人口为基数则趋近于“零”;形式单一、走走过场、完成任务式的农村信息资源培训,让信息资源的优势降为“零”。这些村地理位置远离城镇、交通不便、基础设施陈旧,村民们对信息交流的渴望极其强烈:他们需要有价值的信息,他们追求先进的生产技术,他们希望有经验的专家学者进村指导。农村信息资源建设效果与农民信息资源的实际需求存在着很大差距。广州北部山区农村适合推行村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方案。

5.1 村校信息资源网络构建策略

根据广州北部山区农村条件,可采取“一个中心、两个基点、三个对接”的策略,逐步搭建完善的村校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一个中心是指自然村或行政村,两个基点是指高校图书馆和村校信息资源网络服务中心,三个对接是指信息资源供应商、基础网络提供商、移动通讯运营商三方的对接。

第一步:选取一个地处偏远山区的农村作为村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服务对象,该村村民也是村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终端用户;第二步:选取一所高校图书馆作为村校信息资源共享网络服务的提供方,整合该馆内与当地农村需求相关的信息资源,为共享区域内的村民提供强有力的网络资源、信息服务和技术力量;第三步:建设具有先进性的村校信息资源网络服务中心,运行村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解决信息资源访问安全性、稳定性的问题;第四步:实现信息资源供应商、基础网络提供商、移动通讯运营商三方与高校图书馆和村校资源网络服务中心两个基点的工作全面对接。信息资源供应商提供信息资源数据库,基础网络提供商负责技术实施环境,移动通讯运营商规划农村市场的移动终端设备推广方案[8]。

按照以上4步搭建好的村校信息资源网络,可利用广泛普及的手机、iPad等移动多媒体终端随时随地使用村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达到将优势资源合理分配到信息资源匮乏地区的共享目的,让农民获取信息资源的方法变得简单又方便。

5.2 村校信息资源建设策略

针对广州北部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和村民的信息需求,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农村信息资源是推行共享建设的坚实基础。方法有如下几种:①整合高校图书馆内部的各种资源和分散在系部处室的相关资源,形成具有特色的资源库。②收集、整理、开发适合广州北部山区农村使用、满足村民需求的信息资源,如当地经济作物数据库、农产品销售信息平台、电子商务培训课件、实用生产(种植)技术等。③与全国各个知名的信息资源供应商进行合作,挑选适合在农村使用的信息资源提供共享服务,确定信息资源以符合农民使用习惯的导航检索词语提供远程包库使用。④根据当地村民实际需求,建立主动推送带有行业性、实操性、时效性的信息资源服务机制。

5.3 村校信息资源服务队伍建设策略

培养村校信息资源服务队伍的根本目的是建立农村与高校信息资源共享的长效服务机制:①通过制定校内推行的相关制度、措施和方案,调动高校内部力量,发挥学院人才资源优势,吸收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等各类型人才加入服务队伍,组织一支村校信息资源服务志愿者队伍。②在当地农村开展相关培训,培养符合农村发展的信息服务人员,确保信息服务工作的落实。③联合学院各协会、社团、工会等群众组织,通过举办报告会、讲座、科技咨询、科普培训、科普影视放映和读书活动等,协同创新,共同开展信息资源服务。

5.4 村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开发策略

采用JAVA语言开发平台、MVC系统分层结构,架构一款能够适用于农村信息资源建设的高校与农村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以移动通讯网络为信号传输方式,以整合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自动化系统平台和数字化信息资源为基础,通过服务器端特殊的平台架构和软件设计把信息资源格式转换成自动适应用户移动多媒体终端设备的型号及屏幕显示,在移动多媒体终端上实现信息资源的统一检索和全文阅读。这样,所有的计算都由移动多媒体终端的服务器和村校资源共享基础的云计算中心完成,无需再在农村建立任何形式的信息资源库、服务器或工作站。农民需要的信息资源将通过农民自己熟悉的手机被呈现;农村使用者也可以通过手机或其他移动多媒体终端查找、阅读自己喜欢的资源;信息资源服务人员也可在任何地方通过移动多媒体终端(如手机)跟农民进行交流,解答农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5.5 村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推进策略

我国地大物博,由于地理环境差距、政策优势导向、产业发展定位等原因,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由此出现了区域经济。这使得经济发达地区在信息资源建设上投入非常大,而经济落后地区则基本不建设信息资源。这些缺乏信息资源的欠发达地区反而更加需要有价值的信息,更有信息需求。农村信息资源建设的天平严重倾向了经济发达地区。

广州北部山区农村属于欠发达地区,它的地区特点决定了村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选择示范点、试验推进,以效果带动整个地区的信息资源建设。如选择有前期信息化建设的行政村作为示范点,依托村委会、行业协会或政府部门设立村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服务推进工作组,以当地种植大户、养殖专家为信息服务的主要对象,规范示范点建设,完善相关规章制度,通过示范效应辐射周边地区。

6 结语

农村人与城市人相比,他们缺乏获得信息资源的同等地位,缺少展示自己的优良平台。读书开视野,交流增见闻。一个人的视野和见闻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他的工作方法、做事态度、情况判断、事情取舍。村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在农村与代表知识是第一生产力的高等学校之间搭建了一个无障碍交流平台。让村里人不用出家门就可方便、及时地接触到各种新鲜出炉的资讯、最有价值的信息,可以自由选择来自高校的专家学者对自己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貌似分散、实质协同合作的村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架构,以极小的成本取得了极大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成果,满足了现代农村社会的信息需求。村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策略针对广州北部山区五丰村、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图书馆、广宽云计算机房组成的实验对象进行了验证,得到了来自基层农民的使用体验及良好反馈。

[1]张艳婷.农民对信息资本占有的马太效应分析[J].情报科学,2010(4):575-578.

[2]张力,侯婷.基于图书馆联盟的我国地区性合作储存库建设研究[J].现代情报,2010(3):42-44.

[3]暨群霞.我国农村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37-139.

[4]王绍光.大转型: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双向运动[J].中国社会科学,2008(1):129-148.

[5]张兆伦.中外著名图书馆联盟合作项目的比较分析[J].情报科学,2012(3):352-356.

[6]吴慰慈,李富玲.区域性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5(6):16-21.

[7]葛艳,等.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比较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6):60-62.

[8]汤妙吉“.云”上建移动图书馆[J].中国教育网络,2012(2):76-77.

汤妙吉女,1980年生。硕士,馆员,馆长。研究方向:农村与高校信息资源共享、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

G258.6

2014-01-06;责编:王天泥。)

*本文系2012年广东省图书馆科研课题“基于云计算的高校与农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设计、实现”(项目编号:GDTK1234)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图书馆资源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工程造价信息的资源共享
资源回收
图书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