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昌平
(浙江浙大网新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杭州 310007)
地铁信号系统CBTC模式的临时限速由ATS实现,iATP模式因车地不能双向通信,信号系统无法实现临时限速,只能通过转换驾驶模式人工实现临时限速。iATP模式临时限速方案的设计,因业主需求的不同有所不同。本文将对安萨尔多(ASTS)信号系统iATP模式临时限速方案与同仁进行探讨。
临时限速(TSR)是指低于运营线路上固定允许速度、对行车速度具有时效性的速度限制。包括施工、维修作业引起的计划性限速和自然灾害、线路设备故障引起的突发性限速。临时限速的区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其限速区域的信息有始端和末端,施加的限速值。
1)CBTC模式的临时限速由ATS提供,ATS为CBTC区域内任何区段上的所有CBTC列车建立、修改和取消临时限速。TSR功能按照起始公里标数据设置,用于降低指定区域内的ATP速度,对于一个需要设置临时限速的区域,系统通过区域控制中心(ZC)对TSR实施管理并通知CBTC子系统,临时限速设置后直到被ATS或车站值班调度员取消前一直保持有效。
2)点式iATP模式临时限速的管辖范围一般都是以站间区间为一个限速区域(出站信号机到出站信号机)。ASTS的点式iATP模式因车地不能实现双向通信,也就没有临时限速功能,其所说的临时限速就是限制点式iATP模式驾驶,通过对信号系统和驾驶模式降级实现人工限速。
iATP模式的临时限速方案,一般都是通过切断与限速区域相关联的信号机动态信标,地面不再为车载控制器(CC)提供响应信息,车载无法建立点式移动授权,迫使列车转为限制的人工驾驶(RM)或非限制的人工驾驶(NRM)模式行车,车载ATP提供最低级的超速防护或人工按规定的速度控车实现限速。
车站值班员通过按压IBP盘TSR按钮,利用其继电器接点切断其限速区域的动态信标电源,联锁不需采集TSR信息,限速区域的信号机可以正常开放,司机在临时限速区域需将iATP驾驶模式转换到RM或NRM模式,按地面信号机的显示行车。如果列车的驾驶模式仍处于iATP模式,当列车经过动态信标时,因车地失去通信,车载会立即施加EB使列车停车。
此方案联锁可提供全功能的进路防护,并且有两种驾驶模式可供选择。一种RM驾驶模式,当车载ATP可用时,提供25 km/h超速防护;另一种NRM驾驶模式,由于不受车载ATP限速保护,可按不同的限速等级行车,实现临时限速。
在实施临时限速的区域,车站值班员同样按压IBP盘TSR按钮,通过联锁计算机采集TSR信息,不允许防护限速区域的信号机开放。由于信号机处于关闭状态,无法为动态信标提供电源,不能按点式iATP模式驾车,司机需将iATP驾驶模式转为NRM模式,按地面开放的引导信号行车。如果司机未转换模式,仍以iATP模式运行,车载ATP因接收不到动态信标信息,将在信号机前对列车施加紧急制动。
开放引导信号方案,列车的驾驶模式只能选择NRM驾驶模式,联锁不能提供全功能的进路防护。其原因:一是引导信号为故障信号,且具有速度含义。《技规》规定引导信号不超过20 km/h速度运行并准备随时停车。RM驾驶模式车载ATP可提供25 km/h超速防护,车载ATP的防护速度超出引导信号速度限值,从规章上限制了RM驾驶模式,既降低了行车效率,也失去了车载ATP的防护功能;二是ASTS联锁设备引导信号开放是有条件的,并不是随机开放的。开放引导信号必须占用其接近区段(紧邻信号机前的一个区段,引导信号的接近区段不同于正常信号),并且进路内方有故障区段才能开放引导信号。否则办理引导信号,联锁系统判断设备正常仍将开放正常的绿灯或黄灯显示信号。由于引导信号的接近区段一般都很短,开放引导信号将不可避免的出现停车现象,降低行车效率。
依据业主的需求,IBP盘不设TSR按钮,既不切断动态信标,也不关闭信号机。虽然通过转换驾驶模式也能人工实现临时限速,但由于系统没有切断动态信标,车地点式通信正常,如果司机未转换驾驶模式,仍可按点式iATP模式行车。
这种方案的使用并不多见,原因是存在缺陷,缺乏对信号设备的防范措施,排除不了按正常速度行驶的可能,存在行车安全隐患。
点式iATP临时限速方案一,既能保证行车安全,也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运营效率,并且驾驶模式和限速值都具有可选性,是一种比较合理的限速方案。临时限速的目的是保证行车安全,由于地铁信号系统在技术上自成体系,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在设计适合系统限速方案的同时,运营部门也有必要制定相应的运营操作规章和制度来加强管理,确保行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