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的涵义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14-02-11 00:08陈奇玲
关键词:绿色资源指标

丁 刚,陈奇玲

(福州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一、引言

20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在经济发展进程中亦出现了资源的极大消耗和浪费、环境的严重破坏及生态系统的失衡等问题。人类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一种不同于以往褐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健康、平稳、可持续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从1962年开始至今,世界性的绿色浪潮不断涌现,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1)第一次绿色浪潮——环境主义浪潮。这一浪潮对过去追求无限增长的经济模式提出了批评,同时也强调从末端治理的角度消除经济增长的负面环境影响,具有先污染后治理的特征。(2)第二次绿色浪潮——弱可持续浪潮。这一浪潮基于弱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思想,强调经济、社会、环境等总和意义上的非减,人们普遍认为经济增长成果能充抵资源环境退化,发展仍然是可持续的。相较于第一次环境主义浪潮,弱可持续浪潮不仅强调末端治理,而且从生产环节入手治理污染问题,提出了经济增长绿化改进的重点是提高资源环境的生产效率。(3)第三次绿色浪潮——强可持续浪潮。这一浪潮基于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思想,强调地球关键自然资源的非减发展,人们必须充分认识地球边界和自然承受能力,提出在提高人造资本的资源生产率的同时,要将投资从传统的消耗自然资本向维护和扩展自然资本转变,通过教育、学习等方式积累和提高人力资本。

从世界性绿色浪潮中可以看出,人们逐步认识到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本质,并尝试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针对我国依靠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资本积累所带动的经济增长,社会各界和学者也在反思其增长方式的可行性,先后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等理念。对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已经有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并形成了不同观点,而针对绿色经济这一概念,虽已有学者从不同视角出发对其进行了阐释,但并没有达成基本的共识,亦尚未建立一套权威的、系统的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拟在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对绿色经济的内涵加以诠释,并据此建立相应的绿色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二、绿色经济的内涵

“绿色经济”这一概念首先由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提出,他主张从社会和生态条件出发,建立一种“可承受的经济”,即不会因为盲目追求生产增长而造成社会分裂和生态危机,不会因为自然资源耗竭而使经济无法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2]。随后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绿色经济的内涵进行了阐释,其观点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阐释绿色经济

此种观点将绿色经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等同起来,强调生态、资源、环境等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保持平稳、平衡。西方在绿色经济概念提出之前便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考虑提出了“浅绿色”和“深绿色”思想[3]。前者认为人类能够通过科技进步找到新的能源和替代资源,并可望通过技术手段克服现有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使得经济社会获得可持续发展。后者则认为科技进步解决的只是个别的、具体的问题,而不能克服地球物质系统本身的极限性,因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如,刘国光认为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是一致的,狭义上讲是建立在可再生、可更新的生态资源特别是绿色植物资源基础上的经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可循环利用资源,不产生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生态和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之上的经济[4]。刘思华则指出绿色经济是以生态经济为基础,知识经济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形态和形象体现,是环境保护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物质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代名词[5]。

(二)基于绿色产业的视角阐释绿色经济

此种观点认为,绿色经济的实现途径是发展绿色产业,绿色产业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具体体现,可通过建立并完善绿色产业来实现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经济效益的目标。从狭义的角度考虑,绿色产业主要指直接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一些产业,包括提供各种环保产品的产业和对废弃物进行处置的产业;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绿色产业指各种对环境友好的产业,即在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产业[6]。绿色经济的发展是通过绿色产业来实现和构筑起来的,有力推动了经济生产、流通、交换和消费过程的转化,要求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和绿色化,促进了绿色产业的培育和壮大[7]。邹进泰等指出,绿色经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市场竞争和生态竞争中形成的,能够发挥比较优势且占有较大国内外市场份额,并成为国民经济主导或支柱的绿色产业和绿色产品[8]。高玉枝认为绿色经济要以绿色产业为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活动的全面绿色化、生态化,从而实现环境友好型经济,提升绿色经济效益[9]。夏光亦认为绿色经济不仅要求经济活动不损害环境或有利于保护环境,而且要从环境保护活动中获取经济效益。因而一方面要对原有经济系统进行“绿化”或生态化改造,另一方面要发展对环境影响小或有利于改善环境的产业[10]。

(三)基于技术创新的视角阐释绿色经济

此种观点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发展对于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绿色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技术创新。如,李向前等指出绿色经济要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大投入生物资源创新工程,大力开发具有比较优势的绿色资源,巩固提高有利于维护良好生态的少污染、无污染产业,通过技术创新来加强环境保护,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1]。赵斌认为绿色经济是以高科技产业为手段,一方面通过科技力量使人们在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过程中不损害环境与人的健康,使高科技的绿色产品极大地占有市场,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导部分,不仅让广大低收入者都能够买得起绿色产品,而且要创造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动态平衡;另一方面要在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范围内,在生态环境的非减性条件下,把技术进步限定在有利于人类和人与大自然相互关系的轨道上,保证技术能造福人类[12]。

(四)基于资本形态和配置的视角阐释绿色经济

此种观点从生态资本、知识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出发,提出合理配置资本是绿色经济得以更好发展的前提。如,张兵生认为绿色经济应该是以生态资本为前提和基础、知识资本为主导和关键、物质资本为支撑和杠杆、社会资本为保障和助力,在良性互动和相互协调的过程中转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并以整体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可持续经济形态[13]。诸大建也指出绿色经济和传统褐色经济的本质区别在于资本配置的不同。在褐色经济中,经济发展的资本被重点配置在消耗自然资本以及减少就业机会(人力资本)的领域,而绿色经济是通过投资于自然资本来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增加人力资本和减少自然资本消耗来实现经济发展[14]。

(五)基于绿色经济追求的目标视角阐释绿色经济

此种观点侧重于从绿色经济追求的目标视角入手阐释绿色经济的内涵,多认为绿色经济是一种旨在提高人类福祉,使最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有经济发展成果,同时又能显著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不良影响的经济模式。如,余春祥认为经济和环境资源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绿色经济发展的表现形式,追求人类社会福利最大化是绿色经济发展和增长的根本动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是绿色经济的根本目标[15]。张小刚在总结了经济学界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绿色经济是以改善生态环境、节约自然资源为必要内容,以经济、社会、自然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落脚点,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兼得为目标的一种发展模式[16]。

通过对相关绿色经济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绿色经济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且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若单独从某个角度出发可能很难对其作出准确界定。因此,本文比较赞同从绿色经济的追求目标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绿色经济的涵义做出解释。即绿色经济是在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全球气候逐渐恶化、自然资源严重消耗,以及社会发展极度不平衡的背景下提出的,旨在通过建设环境友好型及资源节约型社会,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人民生活质量全面提高,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1)经济发展。倡导绿色经济发展方式和绿色新政理念,以此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拓宽就业渠道并形成新的产业结构,促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资源节约。绿色经济必须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有效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对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以满足资源的承载能力。(3)环境保护。绿色经济要降低环境污染程度,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并对已经造成或不可避免的环境破坏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理,为人类创造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三、绿色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一)构建原则

为了对绿色经济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区域环境条件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作出客观评定,笔者在充分考虑绿色经济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较为完备的评价指标体系。体系的构建主要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动态性和可比性五大原则:科学性原则使得评价指标体系能够科学客观地反映各地绿色经济的发展水平;系统性和层次性原则使得评价指标体系能够逻辑清晰、全面完整地反映绿色经济的内涵;动态性和可比性原则使得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切实可行地反映绿色经济发展发展的动态过程。

(二)框架体系

基于前文对绿色经济涵义的总结和梳理,依据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借鉴已有的绿色经济指标体系研究成果,构建了由经济发展、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三个一级指标组成的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1.目标层。为了定量评价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设计了“绿色经济发展指数”这一总目标,该目标值用于反映绿色经济的综合发展态势。

2.一级指标层。为进一步反映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子体系对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总目标值的影响,设计了经济发展、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三个一级指标。

3.二级指标层。二级指标层是对应于一级指标层的具体体现。经济发展层面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效益;环境友好层面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层面包括资源消耗、资源利用与资源禀赋。这些二级指标综合反映与其相对应的一级指标。

4.三级指标层。三级指标层是反映绿色经济发展情况的一组基础性指标,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在二级指标的框架下确定了56个具体指标。

经济增长包括人均GDP、GDP增长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财政收入5个三级指标;经济结构包括城市化率、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3个三级指标;发展效益包括人均受教育年限、社会保障覆盖率、每千人拥有医生数、每万人刑事案件数、失业率、城乡消费水平对比6个三级指标。

环境污染包括万元GDP固体废弃物处置量、万元GDP废水排放量、万元GDP废气排放量、万元GDP化学需养量排放量、大气总悬浮物年平均值、二氧化硫年平均值、氮氧化物年平均值、水土流失率、万元GDP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量、高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比重、年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12个三级指标;环境保护包括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水土流失治理率、人均环境保护支出经费、环保投资占GDP比重13个三级指标。

资源消耗包括万元GDP能耗、万元GDP电耗、万元GDP水耗、万元农业GDP土地消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单位耕地化肥使用量、人均用水量、能源消费弹性系数8个三级指标;资源利用包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农村每万户沼气拥有量3个三级指标;资源禀赋包括人均国土面积、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人均能源占有量、人均林地5个三级指标。

5.部分三级指标计算说明。人均受教育年限在计算时以现行学制年数(小学6年、初中9年、高中12年、大专以上16年)为系数进行折算;刑事案件立案数除以常住人口得到每万人刑事案件数指标;失业人数除以劳动力总人数得到失业率指标;建成区植被垂直投影面积除以城市建成区用地总面积得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指标;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总量除以当年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与往年贮存量总和得到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指标。

四、结语

绿色经济目前在国内外都是一个较新的理念,其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是在当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下,现行的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文在回顾三次世界性绿色浪潮的基础上,基于可持续发展、绿色产业、技术创新、资本形态和配置、绿色经济追求的目标等多个视角对绿色经济的涵义进行了阐释;并从绿色经济的追求目标出发,给出了一个涵盖经济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三个层面内涵的绿色经济定义;与此同时,还构建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绿色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但其可操作性仍有待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1]诸大建.从里约+20看绿色经济新理念和新趋势[J].世界环境,2008,22(5):41-42.

[2]皮尔斯.绿色经济的蓝图[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89-115.

[3]Harold J.Barnett,Chandler Morse.Scarcity and growth[M].Baltimor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63:39-58.

[4]刘国光.云南建设经济强省的几点思考[J].生态经济,2000(2):56-76.

[5]刘思华.绿色经济导论[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4:38-42.

[6]David William Pearce,Seema Puroshothaman[D].Chicap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uroshanlan.Protecting Biologial Diversic:the economit Value of Pharmaceutical Plonts,1992:92-127.

[7]余春祥.绿色经济与云南绿色产业战略选择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3.

[8]邹进泰,熊维明.绿色经济[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3:65-78.

[9]高玉枝.浅谈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对策[J].网友世界,2012(13):26-27.

[10]夏 光.“绿色经济”新解[J].环境保护,2010(7):9-10.

[11]李向前,曾 莺.绿色经济[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55-76.

[12]赵 斌.关于绿色经济理论的新思维[J].生产力研究,2006(5):5-6.

[13]张兵生.绿色经济学探索[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46-76.

[14]诸大建.绿色经济新理念及中国开展绿色经济研究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5):41-42.

[15]余春祥.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若干理论探讨[J].经济问题探讨,2003(12):92-95.

[16]张小刚.长株潭绿色经济发展现状及评价研究[J].特区经济,2010(9):184-185.

猜你喜欢
绿色资源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绿色低碳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