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电影《钢琴家》是一部以战争为主题,以钢琴音乐为线索的经典电影,在肖邦钢琴音乐的萦绕衬托下,德军铁蹄下的波兰社会、主人公颠沛流离境况、战争的野蛮残酷,以及人性光辉的散发,真实展现在世人面前。肖邦钢琴音乐的魅力使这部电影的艺术氛围更加浓烈,主题衬托得更加深刻,是一部音画结合完美的电影佳作。
关键词:钢琴家;电影音乐;肖邦;音画结合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052-01
一、电影《钢琴家》与音乐的艺术情节
在《钢琴家》这部电影中,虽然战争阴云贯穿始终,但导演并没有一味突出战争场面的血腥残酷,而是在音乐背景中以波兰钢琴家肖邦的音乐作品,随着情节展开而贯穿始终。《钢琴家》是导演罗曼.波兰斯基根据波兰犹太钢琴家瓦迪斯瓦夫·什皮尔曼的自传改编完成的。《钢琴家》这部电影在音乐选择上,选取了同样有着苦难经历的波兰著名钢琴曲作家肖邦的音乐为背景。因肖邦的人生处境与电影主人公相似,在这种境界下创作出的音乐作品才能贴合《钢琴家》的音乐表现。在这部电影中,共有11首钢琴曲,其中10首曲目出自肖邦。[1]
二、《钢琴师》中的音画结合所体现的艺术境界
在电影《钢琴家》的开头,导演以1939年真实的黑白记录片为起点,描绘着当时无辜百姓在战争来临之前仅有的平静悠闲时光。此时奏响的是肖邦《#C小调夜曲》,这首曲子创作于1833年,是小夜曲题材,宁静的生活场景加之《#C小调夜曲》的音乐烘托,一幅宁静祥和的生活场景,在不经刻意安排下呈现出来。同时《#C小调夜曲》的曲调深缓的同时也表现出一种倾诉,同时又透出些许伤感和无奈之情,在衬托画面的同时,也在向人们暗示着一些不安定因素的形成。写实的黑白画面在钢琴曲调逐渐转变过程中,开始由黑白转为彩色。由远景逐渐拉到室内,在一架钢琴上,一双上下翻飞的手指正在弹奏着背景音乐,这样的画面效果处理,使得音乐与画面完美衔接。此时出现的人就是电影中的主人公,一位才华横溢的钢琴演奏家,他正在电台进行钢琴弹奏录音。清秀的脸庞、忧郁迷人的眼神、考究的服饰、高超的弹奏技巧,使音乐家从内而外散发出艺术的高贵。正当优美的音乐让人陶醉之时,德军的炮弹爆炸产生的声浪打破了这种唯美的场景,安逸的生活就此被打破,钢琴家被迫停止弹奏,开始了与市民一道躲避战火的噩梦。华沙被攻陷,德军开始对犹太人的血腥屠戮。一次次的惊魂落魄、一次次的虎口余生,让钢琴家身心倍感煎熬。在一间废弃的屋内,钢琴师发现了一架钢琴,在掀开琴盖之时,肖邦的《降E大调华丽的大型波罗乃兹舞曲作品22号》开始回荡在观众耳边。这是一首充满豪迈之情的音乐,奔放的音符如流水一般涌入观众脑海,沉闷的心情在此也逐渐平静。此时镜头也由钢琴家消瘦的脸庞逐渐下移,直到他的手和键盘。这时观众会发现,钢琴家的手指根本没有触碰键盘,只是在凌空于键盘上飞舞。钢琴家此时是多么渴望能畅快的弹奏一曲,可在这被占领地区,这是无法做到的,此时他只能以心灵来弹奏心爱的乐曲。这来自心灵之音和画面的完美绝配,让所有观众心灵得到震撼。[2]
钢琴家亡命奔波于废墟中,饥饿寒冷让他备受煎熬,当我们的钢琴家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一个食品罐头之时,出现在罐头跟前的是一双锃亮的战靴,但剧情的魅力就在于大起大落和出乎意料。德国军官得知我们的男主角是一位钢琴家时,没有对他做出处决,而是将它带到钢琴旁,让钢琴家弹奏一曲。电影开始之初那个风度翩翩的钢琴家,此时以经衣衫褴褛,饥寒交迫,在冷漠目光注视下,钢琴家以枯瘦的手指触动键盘。肖邦《g小调叙事曲》(作品23号)就在这样低沉忧郁的音调中响起。音调舒缓忧郁如同一位暮年的老人在诉说命运的挫折。此时城市的上空只有这首钢琴音乐在回荡,这种情景转换,既表达了钢琴师的精湛技艺,也以音乐传递出德国军官的鉴赏力和他对钢琴师的帮助,同时音乐也表达了波兰民族的顽强与不屈。[3]
在影片结尾部分,钢琴家在德国军官的帮助下终于等到波兰的解放。与最初进入画面相同,钢琴家再次来到华沙电台,仍是那间钢琴房间。在破败的背景下,轻轻弹起同样的《#C小调夜曲》。此时随着音乐响起,电影画面也逐渐移动,从钢琴室转移到前来探望的几位好友,这些人都是在这场战争中幸存下来的。随着音乐悲情的加重,钢琴家内心的伤痛被深深触动,在颠沛流离中没有屈服的钢琴家,此时已经潸然泪下。[4]在《钢琴师》这部电影中,选取肖邦的音乐作品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电影里面主人公钢琴家是波兰人,同时背景音乐曲作者肖邦也是波兰人。他们有着同样的遭遇和命运,他们的人生价值都从音乐中得以体现。肖邦的音乐作品包含民族思想,又具有深刻内涵。这与这部电影主题相吻合,正是肖邦音乐作品的引用,推动了整个剧情发展,为电影人物塑造和主题的强化,起到关键作用。[5]
参考文献:
[1]吴晓娜,王健.钢琴音乐教程[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2]A·索洛甫差夫.肖邦的创作[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3]李俊梅.电影音乐三题[J].现代传播,2003(3).
[4]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北京: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5]蔡良玉.西方音乐文化[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张永恒(1979-),集宁师范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