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第九届全国电视小品大赛中,吉林省吉剧院的参赛作品《非诚“误”扰》不畏强手,出人意料地获得第六名的好成绩,使东北地方戏重新进入主流视野,本文力图从该剧的成功解析其原因。
关键词:吉剧;非诚“误”扰;文化特性
中图分类号:J8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018-01
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在黄金时段现场直播了第九届全国电视小品大赛决赛盛况。本届大赛从全国各地报名的400余部作品中初评选出100部作品,吉林省有《非诚“误”扰》[1]、《雨伞下》[2]和《撞车》[3]三部作品入选。通过话剧导演、表演艺术家、剧作家、高校艺术教授组成的业界专家的复评,《非诚“误“扰》获得了现场创作组和表演组评委的一致好评,挺进六强。
吉剧小品《非诚“误”扰》表现的是东北农村的情感生活,演员中没有老戏骨,也没有热播电视剧明星,之所以取得成功,正是因为兼顾了戏剧性和喜剧性,也得益于吉剧优美的唱腔和演员深厚的吉剧基本功。
吉剧小品《非诚“误”扰》获得成功有以下原因:
一、剧本有完整的起承转合结构,矛盾冲突设置合理——具有戏剧性
《戏剧文学》杂志慧眼识珠,吉剧小品《非诚误扰》剧本发表在2011年第11期。剧本不足四页,称得上短小精悍。文字精练,惜墨如金。
剧本设置的矛盾冲突是误会,为使误会合理,剧本在李书和李叔的谐音上做文章,还把李书和亚薇设计成师生恋,且李书长相老成,比三十五岁的实际年龄显老,“别人都说我像五十三”。母亲守寡多年,“如今这生活越来越好了,我这心里还长草了,女儿希望我先改嫁,我希望女儿先出嫁”。
亚薇把李书领来见母亲时,由于怕母亲嫌李书年龄大,故意含糊其辞:“妈,我把人给你领回来了,你看看吧!” 母亲认为李书是女儿给自己介绍的对象,故事启动,伏笔埋下,“包袱”形成。
出自女儿口中的“我老师”,“(开玩笑)五十三”,使母亲坚信不疑。弄清了李书未结过婚,也没病,母亲想和李书独处。先是使眼色,又让出去买烟来支开亚薇,在行为上总是千方百计靠近李书,吓得李书东躲西躲。
承接开始的剧情,逐步推进,冲突展开,走向高潮。
母亲表明“我确实把你当成心动男生了,你是啥态度也应该发表发表,最好是非诚勿扰”。李书表明“婚事定了,那就白头偕老”,母亲和女儿分别认为李书和自己配对成功,冲突达到极致,剧情达到高潮。
亚薇说:“什么师生,他是我对象!”母亲:“你不是管他叫李叔吗?” 亚薇:“他名字叫李书,书本的书。”
母亲从极度兴奋转为梦想破灭,又丢面子又后悔,“一时间天旋地转南北分不出,真想钻进那耗子洞嚎啕大哭!” 母女俩的关系变成情敌关系,矛盾彻底爆发,如何化解?剧情进入收尾阶段。
李书对母亲说,这是个误会。亚薇提出想和李书登记结婚,母亲说:“他都五十三了,跟我年龄造个平杵。” “要说我们俩还差不多……(打了自己一嘴巴)这咋还回不过神来了呢?” 亚薇把最后一个“包袱”抖开,“李书他今年才三十五,就是长得成熟。”
最后母亲终于同意了女儿的婚事,误会解除,一个完整的起承转合的戏剧结构形成,矛盾冲突化解。
二、从吉剧到小品——千锤百炼,精益求精
《非诚“误”扰》是吉林省吉剧团2011年新创节目,曾获吉林省第五届二人转戏剧小品艺术节大奖。虽然诞生才两年多,但已演过百余场,在演出中不断修改完善。
从最初的吉剧表演到登上吉林卫视《好戏登场》栏目,最后到央视小品大赛作为小品表演,作品有了很大变化:
原吉剧表演时间超过18分钟,现压缩为14分钟;
原有四个唱段(亚薇与李书出场,母亲出场,误会时展示各自心理活动的三人唱段,误会解除后母亲唱段),现删去第四个唱段。
总而言之,本次大赛是成功的,形式上有创新,佳作频出。但仍暴露了创作格调不高,以及笑果不佳等弊端。小品的创作有其特定的规律,希望借着大赛成功举办的契机,能使小品这个已经式微的艺术样式重新焕发光彩。
参考文献:
[1]张庆东,李文国.拉场戏《非诚误扰》[J].戏剧文学,2011,(11):16.
[2]汤艳庭.话剧小品《雨伞下》[J].戏剧文学,2011,(11):19.
[3]凤鸣.让人回味,实现“流淌”——我看戏剧小品《撞车》[J].戏剧文学,2013,(1):37.
作者简介:
张翼飞(1982.7-),男,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吉林工商学院,副教授,博士,影视艺术理论。
基金项目:本文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东北地域文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