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涝的原因与建议

2014-02-10 22:50王迪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年5期
关键词:城市内涝暴雨

王迪

摘 要:城市内涝越来越成为我国现代大城市经常出现的城市病,一场暴雨就可以检验一座城市规划建设中排水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寻找解决的办法。文章通过分析形成城市内涝的原因、危害,介绍一些中外的解决内涝的办法,提出解决城市内涝新的思路。

关键词:城市内涝;暴雨;城市硬化

1城市内涝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2 城市内涝的数据

2008年-2010年间,随着极端天气多发频发,部分城市频繁遭遇强暴雨袭击,引发严重城市内涝。发生内涝的城市中,最大积水深度超过50厘米的占74.6%,积水深度超过15厘米(可能淹没小轿车排气管的水深)的多达90%,发生内涝城市中积水时间超过半小时的城市占到78.9%,其中57个城市的最大积水时间超过12小时。

2011 年六月,国内普降大雨,二十余大中城市相继发生严重内涝;2012年7月21日,北京又遭遇61年来特大暴雨,城区内涝造成37人死亡,经济损失拭目以待。

据国家住建部对全国351个城市进行的专项调查,此前三年时间里,有62%的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内涝,积水深度超过半米的占74.6%,积水时间超过半小时的占78.9%。

3 城市内涝的原因

笔者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一线的建设系统职工,粗浅认为,城市内涝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极端天气增多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气气流季节性异常,我国极端天气频发,很多地方出现特大暴雨,甚至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造成城市排水系统瘫痪。

3.2 城市硬化阻隔雨水就地渗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许多城市在建设中大量采用花岗岩、大理石、釉面砖、水泥和柏油等不透水材质铺设地面。硬化地面完全阻隔了雨水直接渗透入地,使城市地下水位难以回升,直接影响植被的健康。地面“硬质化”了,水根本渗透不到地下,地下徑流减少了,地表径流增多了。城区面积的大范围增加,让更多的雨水顺着硬化路面汇流到城市低洼地区,从而导致这些区域积水问题的加重。

3.3 管道堵塞导致排水不畅

城市排水管道一般均位于城市主干道路,各类污泥、垃圾等很容易渗入其中,日积月累后,如果不及时疏通清淤,便会严重堵塞管道,造成积水。此外,部分市民和单位保护城市排水设施的意识极差,甚至人为破坏排水设施,占压损毁排水设施的现象屡屡发生,影响了排水。

3.4 雨污分流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各个城市在新区规划建设时,都能充分考虑并建设实施雨污水分流。但在旧城改造和单位内部雨污管道改建上,明显存在滞后,导致好多城市目前都是雨污合流,也就是直接将雨水排入污水管道,而新建雨水管道形同虚设。

4 古代城市和别国城市内涝解决办法

下水道发展的历史概况:下水道是一种城市公共设施,早在古罗马时期就有该设备出现。近代下水道的雏形源于法国巴黎,至今巴黎仍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下水道系统。

在德国汉堡,城市有容量很大的地下调蓄库,在洪水期有很强的调度水量能力。这种大规模的城市地下蓄水,既保证汛期排水通畅,又实现了雨水的合理利用。德国推广的新型雨水处理系统——“洼地-渗渠系统”,是包括各个就地设置的洼地、渗渠等组成的设施。这些设施与带有孔洞的排水管道连接,形成一个分散的雨水处理系统。

通过雨水在低洼草地中短期储存和在渗渠中的长期储存,保证尽可能多的雨水得以下渗,不仅大大减少了雨洪暴雨径流,同时由于及时补充了地下水,可以防止地面沉降,从而使城市水文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

在当代中国,有两个城市的排水系统还算“先进”。一个是青岛;另一个是千年不涝的江西古城赣州。有城建专家说,青岛市老城区的排水系统是全中国最好的,而这最好的排水系统却是100多年前由德国人修建的。只是可惜,我们没有学会德国人修下水道的技术,就匆匆忙忙地修建起了水泥化的森林。而宋代老祖宗的东西,我们也没有学会。

150多年前,雨果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这句名言至今仍对我们有现实的意义。

巴黎、德国等城市地下排水系统是高效的“地下公共廊道”,赣州建于宋代的城市排水系统能使城市千年不涝,都值得借鉴。

5防治城市内涝的建议

发达国家的许多城市开始注重利用雨水资源补充地下水,对雨水的处理方式总体思路是变“排水”为“留水”。这与古代中国筑城、造园或建宅时力求留住雨水资源的设计思想完全一致。

5.1 城市地面透透气

城市要留住雨水并不是什么难题:将人行道和公共硬化地面改为透水地面,使降水透过透水地面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由于透水地面通透“地气”,使地面冬暖夏凉,还能降低噪音,减少扬尘污染。此外,它还可减少强降雨后地面积水量,减少城市排涝站的排涝容量和排涝时间。

应该多铺透水地面,使降雨直接渗入地下。铺地方法有使用高承载无砂混凝土铺地、孔型铺地、砾石铺地、砖块或石块留缝式铺地、透水砖铺地、网格铺地等。透水地面能过滤地表污染物,净化水质,让雨水直接补充地下水。城市中可改造为透水地面的区域包括易发生积水的机动车道路地段、步行道、广场、停车场、工地、社区、学校、运动场等。

5.2 雨水就近蓄存

雨水是甘露,是老天爷给大地的水资源,应当设法留住。在中国古代的院子和村庄中,几乎都有人工挖掘的水池或池塘,下雨时能接纳地表径流,池满后,水再流向外周的河道里,这是排涝和收集雨水资源的好办法。

如果城市有野生植被地带,应当让雨水排入这些区域,利用野生植被发达的根系将雨水输送入地。野生植被区地表的生态十分活跃,能很好地分解或去除地表径流中所含的各类污染物。人工绿地也是吸收地表径流的好地方,只要将绿地的高度降到低于道路路面,成为下凹式绿地,就能使绿地充分接纳地表径流,获得足够的雨水,减少浇水需求。

5.3 建立调蓄水系统

制定雨水利用和处理规范。将雨水利用起来,地势低洼处建立蓄水池,在雨量大的时候能蓄水,雨停后能排放,又能提高地下水水位,立交桥附近建立储水池不仅可用于可以给立交桥排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还可绿化带的浇灌,雨水这是最好的资源,尤其是缺水的城市。如果能够调蓄,实现自我循环,不但能够改善城市小气候,还可以实现中水回用、生态水循环等等。

6 结束语

雨水不是人类面临的自然灾害,而是上天赐予人类的宝贵资源。开展雨水利用就是尊重城市原有地理和生态因素,缓解人、水争地矛盾推动城市协调。以前我国城市没有发生如此普遍和严重的内涝,很大因素是因为暴雨被自然吸收和消化了而人类没有感觉到。世界发达城市在发展进程中同样遭遇过城市内涝问题的困扰,他们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将人与洪水、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充分纳入到城市建设体系中有效解决了城市内涝问题。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积极应对雨洪水灾害的同时科学开展雨水利用,恢复雨水的生态功能是城市雨水的回归之路。随着社会的发展又引发关于雨水新的课题,需要我们用新的思路对待大自然赐予的甘霖,让雨水造福人类。以上观点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参考文献

[1]冯佐海,张桂林.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王宝山,黄廷林,程海涛.小区域雨水径流污染物输送研究.给水排水2010,3:128-131.

[3]胡爱兵,李子富,张书函.城市道路雨水水质研究进展.给水排水,2010,3:128-131.

[4]张亚东,车伍,刘燕.北京城区道路雨水径流污染指标相关性分析.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猜你喜欢
城市内涝暴雨
“80年未遇暴雨”袭首尔
暴雨
当暴雨突临
暴雨来临(下)
暴雨袭击
黄土高原地形地貌研究与海绵城市建设
建设“海绵城市”标本兼治“内涝病”
城市内涝问题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试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抗涝工程
暴雨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