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娟 张莉蓉 赵 坤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发生率25%~42%[1]。由于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因此胃肠营养成为维持昏迷患者生命的重要途径之一[2]。由于患者意识不清,吞咽反射迟钝或消失、舌后坠、痰液积聚,置入胃管时的体位和行动上也不能配合护理人员操作[3],增加了插鼻胃管过程中的难度。置管时易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导致插管失败,还会引起患者颅压增高,因此,置入鼻胃管时必须尽量降低对咽喉部神经的刺激[4]。现就昏迷患者胃管不同的置入方法综述如下。
此法适用于没有自主意识且吞咽功能极差的患者[5]。患者取平卧位,护士站在患者右侧,测量胃管长度,润滑胃管前端,将其头部后仰经鼻孔插入,当胃管插入10~15cm时左手托起患者头部,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右手将胃管沿咽喉部后壁滑行插入至预定长度。此方法在插管过程中由于体位的改变使插管动作出现短暂的停顿,致使胃管对咽后壁的机械刺激时间延长,易导致插管失败。姚仲红等[6]提出双人托头置管法,即常规测量胃管插入长度,胃管测量的长度(45~55cm)完全浸泡在石蜡油碗内,护士甲站在患者右边,护士乙将患者头部抬起使下颌抵住胸骨柄,护士甲将胃管经鼻孔快速插入至预定长度。由于胃管在石蜡油里的充分浸泡,胃管光滑减少了置管阻力。
闫玉鲜[7]将高枕置于患者的头下,使其下颌尽量贴近胸骨柄,待脉搏和呼吸趋于平稳时,从一侧鼻孔缓缓插入胃管,胃管尖端通过鼻腔后,双手交替快速插管,动作轻柔。同时,双手向同一方向稍作捻转胃管,使胃管沿着咽喉壁滑行至胃内。此方法加大了对咽喉部刺激的强度,但缩短了刺激时间。
此法用于吞咽反射存在、意识障碍的患者。对于浅昏迷且有吞咽功能的患者,吴永珍[8]通过触摸皮肤咽喉处形成条件反射,引发吞咽动作有效提高置管的成功率。巩尊科[9]将注射器前部轻轻碰触刺激前后腭弓,软腭弓咽后和舌后部,强化吞咽反射;对于舌后坠的患者,用注射器前部压住舌根亦有打开食管的作用,有利于胃管的置入。为了增加患者的安全系数,注射器可改为压舌板。此方法适用于有一些意识和浅昏迷的患者。叶柳莺[10]将胃管轻插至14~16cm处停住,待患者不适症状消失后,用干棉签(4根或5根)蘸温开水,轻擦患者口唇及舌面,患者出现吞咽动作时,即将胃管向前推进,缓慢进入食管、胃部。此方法适用于浅昏迷有吞咽功能的患者。郑雯等[11]将胃管插入10~12cm时略作停留,由另1名护士利用冷生理盐水(冷刺激)加注射器喷射(压力刺激)舌咽部,促进吞咽反射。右手顺势将胃管迅速向下推进,当感觉顺利、无阻碍感、胃管超过14~16cm时停止喷射,抽吸口腔内液体,将余胃管送至所需长度。操作过程中喷射液体时间超过5s即启用吸引器,吸出口咽部和可能误入气管的液体;如在5s内没通过狭窄处,继续喷射液体,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适当延长液体停留的时间再予抽吸。
适用于气道阻力高的患者。由于昏迷患者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插管时不能配合吞咽。直视下食管入口为一凸面向背侧的新月形裂隙,此部为食管最狭窄处,如果没有吞咽动作,向食管内插管会遇到阻力[12],食道阻力增加,同时呼吸循环功能受累,机体缺氧。插入时,胃管随着患者呼吸的频率慢慢插入,在患者吸气呼吸道内阻力减少时,可插入约5~7cm长度的胃管;在患者呼气呼吸道内阻力增大时,暂停操作。动作要轻柔,同时要观察患者的呼吸状态。
此类方法适用于肥胖伴有舌后坠的患者。刘梅枝[13]将患者置于右侧卧位,插管前让助手用舌钳将患者舌头向外上方牵引,以免后坠的舌根堵住咽喉口,再用左手托起患者枕部后插入鼻饲管。刘晓玲[14]将患者置于左侧卧位,头颈稍向前倾。将胃管沿鼻腔紧贴咽喉壁向后下方插入12~14cm;如此时无阻力,可继续顺利插入至标记处;如遇伴有舌后坠的患者,需用舌钳将舌头提起,或用压舌板下压舌根部,然后推进胃管。左侧卧位时,可使纵隔下垂,牵拉食管避开气管的直接压迫,使食管处于相对松弛的状态,上提舌体,使咽喉部通道增大,便于胃管顺利插入。
适用于昏迷舌根后坠的患者。董玉兰[15]让患者取仰卧位,操作者位于患者右侧,左手持胃管末端,右手持胃管前端,从选择好的鼻尖插入10~15cm,即口咽部。同时,助手位于患者左侧,双手食指、中指勾住下颌角并向上提、向前拉,环指略微弯曲托起下颌的舌根部,拇指扶下颏向下压,以患者的鼻尖为参照物,使下齿槽超过上齿槽1~1.5cm,此时操作者感觉胃管前端阻力消失,右手轻轻旋转胃管,向下快速插入胃内。该方法简单、安全、实用,但需要两名护士密切协调配合才能完成。
适用于昏迷舌后坠的患者。徐爱华[16]将床头抬高30°,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98.3%;顾桐语[17]等取抬高床头70~80°角,头正位,操作者面向患者,经鼻腔插管时,根据鼻腔解剖结构结合患者体位,其插管方向先向上,而后平行向后下,使胃管经鼻前庭沿总鼻道下壁靠内侧滑行。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4.4%。由于抬高床头70~80°角,头正位插管,食管和气管近似于纵轴平衡,使胃管置入时能顺利通过口咽部。
适用于内置有导丝的胃管。患者取半卧位30~45°,通过引导钢丝的手柄向管道内注入25~50mL无菌生理盐水;用液体石蜡油润滑鼻胃管前段约30cm;量好耳垂至鼻尖至剑突下测得长度加10cm,左手持胃管,右手持胃管前端,此时胃管及引导钢丝仍保持一定的盘旋弯曲度,使鼻胃管前端弯向下,前端的弧形顺鼻道解剖弧形往下插至14~16cm(约咽喉部)时,将胃管向内旋转90~180°使鼻胃管前端由朝向前转为朝向咽后壁,沿后壁滑行,插至所需刻度,确认胃管在胃内后固定并缓慢退出引导钢丝[18]。此操作方法不需要患者特殊配合和特殊体位,但需采用内置有导丝、柔韧性好的胃管,因内有导丝引导不会打折。
由于脑卒中昏迷患者胃管置入的操作难度相对较大,护士必须熟练掌握胃管置入的操作和适应证,并在临床实践中努力探讨不断学习,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情况,及时调整置管速度和方向,有利于护士快速有效地完成插管,减轻繁重的操作负担,还可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置管的成功率。
〔1〕李诚.一种新型外固定复合式胃管的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0,23(5):429.
〔2〕徐美.脑血管意外鼻饲患者的临床护理[J].吉林医学,2010,31(2):5.
〔3〕居兴云.两种鼻饲法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1,10(2):170-171.
〔4〕叶燕平.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留置鼻胃管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27):5810-5811.
〔5〕吴钟琪.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师分册[M].第4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51-252.
〔6〕姚仲红,魏进莲,余秀萍.昏迷患者两种插胃管方法效果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0):96-97.
〔7〕闫玉鲜.高枕平卧位快速胃管插入法在昏迷病人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9):1127-1128.
〔8〕吴永珍.触摸皮肤咽喉处置胃管的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4):651-653.
〔9〕巩尊科,陈伟,孙洁.神经肌肉电刺激加吞咽训练治疗急性脑卒中吞咽患者的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21):65.
〔10〕叶柳莺,韩丽娟,张爱凤.诱导吞咽插胃管法在脑卒中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7,21(6):1470.
〔11〕郑雯,席明霞,莫文娟,等.刺激吞咽留置胃管法在意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20-21.
〔12〕白晓红,袁淑霞.脑卒中患者插胃管失败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保健,2008,16(30):1553.
〔13〕刘梅枝.脑卒中患者鼻饲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0):94-95.
〔14〕刘晓玲.脑外伤昏迷患者胃管插入操作与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3):91-92.
〔15〕董玉兰,杨永清,张晓华,等.改良留置胃管方法在昏迷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4):1306-1308.
〔16〕徐爱华.脑卒中吞咽障碍鼻饲患者留置鼻胃管的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4):460-461.
〔17〕顾桐语,杨春燕.老年患者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2012,(9):141-142.
〔18〕江发英,黄浩,黎彩云.旋转胃管90°~180°在鼻胃管置入中的临床应用[J].当代护士,2011,(2):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