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通泉
学校拟定什么样的校风、学风、教风及校训等,并且用确定的文字对内对外进行宣示,这是学校教育宣传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常规工作。对于相当多数的学校来说,这类“三风一训”的表述传承多年,其内容及教育导向既明确且正确,大家都熟悉至极。对它再进行什么样的创意改进和改变,极少校长会这样去想,去做,而实际情况确实有相当部分的学校是不需要立即改变的。至于新办学校,对这“三风一训”的选择和确定,也不以为是难事,因为可供参照和借鉴的经验比比皆是,只要注意与其他学校不相雷同即可。尤其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来说,大凡做校长的,一般不会对它有太多的讲究,因为在大家潜意识里,一所小学的施教区毕竟范围有限,影响力不大,受教育者还是孩童,所以对“三风一训”的设定,极少会十分在意和用心的。而且学校客观上所拥有的教育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一般都逊于中学,即便是同样程度的投入,其效果也有所欠缺。再说了,俗话“听其言,观其行”,办学行动及其实绩是决定一切的,谁也不该舍本逐末吧?
我们对学校“三风一训”的设计思路需要反思,需要树立严肃认真的态度,再也不可有丝毫的随意了,因为它毕竟属于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最显眼、最有号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办学宣示,是呈现学校教育文化精神品位的核心部分。笔者故撰写本文,与大家切磋并共勉。
笔者认为,以“三风一训”等设定为其核心内容的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应坚持精确、精致和精炼三个原则。
精确性原则
精确性原则,说白了,就是要贴近小学教育服务的对象,用小学生当前成长中最重要的、最迫切需求、也最能够做得到的学习生活场景作引导,作勉励。比如笔者所在学校的“学风”拟定为“勤学好问,快乐成长”,它书写于每间教室中。对它的精确性特点,这里不敢自诩,也无须赘言。当然,更不敢盲目自尊,因为除此之外,还应该有很多选择,而且可能比它更贴近小学生学风养成教育的规律。但是,这里必须提出的忠告是:小学学风的设定中出现诸如“博学”、“善学”、“乐群”、“立志”、“拼搏”、“奋斗”、“团结”、“诚实”、“虚心”等文字,确实有违“精确”的原则。它们或者大而无当,不接“地气”;或者成人化语言太重,缺乏“童心”、“意趣”;或者威严有加,亲和不足。虽然上述未必适合小学生励志的词语举例,其教育的导向和要求看似并不为错,但用“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考量,它们的教育科学性是要打折扣的,是不很精确的。
在精确性原则下,本校校风设定为“和谐,上进”。对“上进”的选择,是在与“奋进”、“卓越”、“奋发”、“奋斗”、“争先”、“图强”等比较中确定的。“上进”更具口语化,更接小学生的“地气”,且与“和谐”的目标要求相契合,它们连贯得体。再一点,作为校风,它应该适用于全校师生。立足于小学教育的社会功能、职能和文化定位,其校风设计选用的词语尤应重视它必须具有教育的平易性、亲和性,在此基础上,追求它的时代性、科学性和教育文化高度及传播的辨识度。
再以本校设定的办学目标“办社区居民满意的好学校”来说,我们也可以用办什么样的名校和品牌学校来宣传,来鼓舞人心。但是,作为小学,是实行学生就近入学原则的,是直接服务于社区居民的,为什么要那么“好高骛远”地过度张扬,造成哗众取宠之嫌呢?实际一点,朴实一点才对。而且,能够让社区居民满意,这个办学目标低么?
精致性原则
所谓精致性,即艺术性。以“三风一训”为核心部分的学校文化建设,在上面所说的教育性特点,即讲究教育精确性的同时,这里要阐述的是它的教育艺术性特点。教育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尤其从教育文化建设角度考量,教育的艺术性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用精致性原则的眼光看过去,学校文化建设在校园口号的宣示中,应该避免诸如“高标准、高起点,严管理,严要求”和“严字当头,爱在其中”之类的过度威严、强硬和直白的表述。我校所确定的“教风”是“专心致志,勤勉高效”,“校训”则为“教学相长,永不言弃”,而全校遵循的“办学理念”是“爱字当头,严在其中;全员育人,全心树人”。就其所坚持的精致性原则,即教育的艺术性而言,我们设定之初的想法是,教育本质上是关怀,是爱护,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而且它还必须以教育文化的形态呈现,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感染性和愉悦性等特点。
我们在这个研究中还发现,小学“三风一训”的设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比如学校常规管理中必有的检查评比公示板报,以及“表扬栏”、“批评栏”等设计,其名称大可改变为柔性的、温馨式的和鼓励性的,如改换成“向他们学习”、“看看哪个班最讲卫生”、“帮帮他(她)”,等等,这样营造的校园文化氛围会更有感染力、更具亲和性和更有教育成效。由此想到“和谐”的校风建设,它就落到了实处,渗透在学校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再仅仅是口号宣传而已。
精炼性原则
要将校园文化建设上升到精炼的层面,需要经历一段认真学习、潜心研究的艰苦过程。换一个角度说,它是主持办学的校长和学校全体教师提升自身教育认知水平和办学思想认识的艰苦而快乐的工作投入。因为,学校文化建设不仅仅表现在学校教育口号的设定和办学方面的文字表述水平,它还要求学校文化精神面貌在有形环境和无形环境建设的诸多方面、诸多细节上都能够得到体现。这样看,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追求中,我们任重道远,必须与时俱进。毕竟,在科研强教和兴校之上,是文化立校,这是毋庸置疑的道理和事实。
回到精炼性原则的话题上来,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精确性和教育精致性有失水准的症结,又都表现在教育精炼性有所缺失的问题上。
首先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从事实际管理工作的人员,往往并没有真正地了解自身究竟需要建立什么样的教育文化和学校教育精神,也不是很了解自己需要着力倡导建立什么样的校园文化环境品位。于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来个兼收并蓄,包罗万象,什么样的口号、箴言、图画、雕塑和色彩,都可以信手拈来,全都张挂上墙,到处涂抹和陈设。结果弄得校园里的墙壁甭想见到一块是“留白”的,哪怕楼梯的每级台阶立面,建筑承重梁柱的小小空白处,都写上教育宣传的文字,都涂抹上斑斓的图画和色彩,真可谓“琳琅满目”。也许这里面有一种“油多不坏菜,礼多人不怪”的市俗文化心理影响吧。
其次是过度放大了校园文化的宣传功能,在其中渗入了过多的不切实际的形式主义的成分。即从学校墙面公共用字用语及其制作特点这样微观方面看,很多是成人化的用语,极少儿童常用语;很多是镏金制作和近于豪华做派的风格,极少见到童体字和接近儿童审美趣味的字体色彩。
再就是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办学特色追求之间的偏离,仅就学校“三风一训”的设计来看,其辨识度很低,而校与校之间的同质性很高,这是校园文化精炼性研究不够的又一表现。
以“三风一训”为核心标示和起到引领作用的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政府及教育业内检验学校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从学校教育所具有的功能、职能及主流社会对中小学教育的审美心理意识的角度看,学校文化内涵建设的形态及其形象呈现,即人们常说的“校容校貌”,也具有对外显示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再从我们学校自身的几乎所有教育管理运作、教育教学实施及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行为取向上,让人们获得最初始、最直接的感受,也无一不联系着校园文化、教育文化的精神秉持和追求,其品位之高低、目光之长短、思想之深浅、情怀之厚薄,决定了学校办学水平的当下层次及今后的可能发展趋势。
缘于此,让我们一起来认真反思并创新小学的校园文化内涵建设。
本栏责任编辑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