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环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经济的进一步提升,英语在中国的运用也越来越普及。不仅小学开设课程,连幼儿园也进行一些简单教学。再等学生到高中可想而知,学生的单词量、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及考试的难度等方面的要求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高考也正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在题型上有很大调整。其中单项选择题的句子长度由较长变成较短,信息量明显减少,加大了理解的难度。阅读理解的长度明显变长,文中长句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尤其是D篇六个选择题的状况。任务型阅读也是更加扑朔迷离,很难再像以前轻松从文中找出现成单词或进行词性转换,增加了同义句转换和归纳总结类别的数量。书面表达则是在文章的概括能力及思维的扩展上大做文章。总体看来难度是稳中求变,不会再有下降的可能。
然而学生的表现又如何呢?近几年来有相当数量的高中生对英语有畏难甚至厌恶的情绪。而基础相对优秀的学生,也会因考场发挥失常而名落孙山。针对这两种情况,无论是学生本人还是老师都很头疼。
如何应对这些情况呢?光着急没有用,只有采取科学的心理分析及辅导。
在高一年级阶段,学生刚从初中进入高中时,针对教材和试题类型的变化,部分学生对之不适应,如果不加以心理辅导,学生易产生厭学情绪,从而导致应付式的学习甚至弃之不学。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在此时应该采取引导型的心理教学模式,而不该采取“填鸭式”的强制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分析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因材施教。针对教材变化,难易度变化而产生厌学情绪的学生,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搭建“梯子”,让学生有个心理凭借,逐层适应。针对本来初中底子就薄,对英语原本就不感兴趣的学生,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趣味性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比如,在课前播放学生爱听的英语歌曲;在课堂上使用图片、音像、趣味问答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课后适当时间播放英语电影,让枯燥学习模式变得生动起来,学生在心理上就会逐步从厌恶到感兴趣再到喜欢甚至
热爱。
在高二年级阶段,学生则进入两极分化的阶段。如果进行及时的心理分析和指导,教师完全可以将走得“越来越远”的学生“拉回来”。从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看出,失去信心是放弃英语学习的根源所在。上文提到的高一年级阶段,若教师没有从兴趣导入,而是一味地灌输、枯燥地训练,总会有一部分学生落伍。他们不是不想学,而是不会学或学不会。一到高二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加深更是雪上加霜。针对这种心理状况,首先应该让学生知道教者没有放弃他们。在上课时,应该选择适当的题目提问他们以鼓励信心。考试后要分析他们的得失,帮助他们更正,弥补他们的缺陷,从而健全他们的知识体系。并在他们有起色的时候适时地表扬或给他们一定的展示机会。
在高三年级阶段,学生则面临学习压力、心理压力的双重压迫。家庭、学校、社会的压力也会随之而来。此时若在以上两个阶段均未获得心理分析及指导的学生很有可能进入心理崩溃期。他们极易放弃英语学习,不听课,不背单词,不做作业,考试也是瞎做。要打动他们“顽固”的心,只有下“猛药”。首先应该适当地进行人文关怀。首先分析他们的心理状态,比如是从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原因放弃英语学习的。其次从英语学习的要求及规律上提醒他们,时间还来得及。经过高三的系统性一轮复习,二轮复习乃至三轮复习,只要他们投入,就一定能赶上“末班车”的。再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时提醒和督促,并适时进行鼓励。
综上所述,针对高中英语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教师要多分析研究,并采取及时和相应的补救措施,那么这些问题就真的不再是问题了。
?誗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