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4-02-09 15:11曹文泉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4年12期
关键词:教材文章语文

曹文泉

阅读是通过大量了解内容或获取信息为中心的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要通过受到高尚情操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着眼于社会发展对阅读提出的新要求,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能力中学生《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判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本质不是技能训练,而是要通过大量了解内容或获取信息为中心的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要通过受到高尚情操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么如何着眼于社会发展对阅读提出的新要求,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倡导多读书

叶圣陶说:“多读的目的在于丰富语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读书不仅能够学习别人的语言运用,更重要的是学习别人认识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阅读能力,仅靠课堂阅读远远不够,必须调动学生自觉参与课外阅读。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倾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该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当个体有了某种兴趣时,就会对该事物或该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情绪态度,所以只有当学生对阅读表现出肯定的态度,乐于读时,他们才会去积极主动地阅读,才能在课外阅读广阔天地里汲取更丰富的营养,叶圣陶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古今中外的名著,曹雪芹、高尔基、鲁迅、巴尔扎克……以及现在的网络美文,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浓厚的阅读兴趣使他们静心攻读,并动脑去发现、思考解决问题,他们的理解能力、领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都会得到训练,得到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顺理成章地得到了提高。

二、重视朗读、背诵,做到以声传情

朗诵是把准了文本情感的脉搏,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交流是情感的流动,是人性的共鸣。朗读法就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领会和理解文章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听一个人朗读文章,往往可以看出他对文章的理解、领会的程度。读得流畅、自然、有节奏、抑扬顿挫、富有感情,这说明他理解了文章的内容,而且领会了文章的语言特点,这样他阅读的收获是多方面的;如果读起来结结巴巴,停顿不当,语气不对,这就很难说他对文章有了正确的理解。因此反复朗读是理解文章的好方法。此外,我还要求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以便发现用词不当、句式不对、语言不通、思路不清等毛病,并设法纠正。教师还要在语文课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在指导课外阅读中多多朗读,增强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背诵法是指定一些篇目去背诵,识记学习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技巧的一种阅读方法。如朱自清的《春》,就是一篇优秀的散文,要求学生背下来后,对于指导学生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作文就大有好处。还可以在课本中划出一些精彩的段落和句子背诵,特别是古代文学中的名句。背诵的过程中,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背诵。我在语文教学中,强调长时记忆,这是前人学习的有效方法,古人说的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的多了,熟了,就能增强语感,逐步理顺文章内容,掌握知识的有关规律,对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无疑大有裨益。

三、善于挖掘教材,整合教材

教材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利用教材中的学习资源,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学习价值。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把其变为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的内容。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可以对教材内容作如下筛选、整合:

材料一: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春》)

材料二:(花园)长满了绿茸茸的青草,美丽的鲜花随处可见,多得像天上的星星。草地上还长着十二棵桃树,一到春天就开放出粉扑扑的团团花朵……(《巨人和孩子》)

让学生分小组从修辞、表现手法等角度赏析并讨论这两则材料,教师作出适当点评、小结后,让学生选取夏、秋、冬的任一季节,作一段景物描写,尽可能抓住该季节的景物特点,写出新意。这样把教材中相对零散的学习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使之更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对学生学习、积累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四、语文教学加强同自然、社会的联系,扩大阅读教学的时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学习离不开家庭、社会、自然知识。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学生学习语文不应该只局限于教室、校园内,走出学校来到广阔的自然天地去寻找生活的真谛,这是学习语文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如讲授《春天》一课后,我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攀登离学校不远处的乱石山,阳春三月柳树发新芽,小草显露行迹,星星点点的野花,我们一起寻找春天的足迹,自然生活拓展了阅读内容,丰富了阅读形式,也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1.以一些课文为基点,向课外相关文章拓展。拓展的方式是多样的:①以某篇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拓展。②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部著作拓展。③以某位作家的某一作品為基点,向该作家的其他作品拓展。

2.我在教学中善于引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生活中的素材性资源,可以赋予课文新的时代色彩和生命力。例如,在《桃花源记》教学的最后环节,向学生介绍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桃花源”。阅读下面材料(略),结合课文内容思考:我们昌邑的绿博园被很多游人喻为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但游人对绿博园的向往与陶渊明对桃花源的向往有什么不同吗?同样是人间仙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该材料的引入,唤醒了学生对自身和社会现实生活一些现象的联想、反思。与课文内容进行对比,很自然地联想到古今社会制度、背景的不同,使学生能更深地领悟作品所要表达的厌恶乱世,想摆脱压迫、摆脱剥削,向往和平幸福生活的主题思想。这样由文本联系到生活,又由生活回到文本的领悟,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重视学生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的新理念。

时代发展得越来越快,知识更新也越来越快,书刊出版更是越来越多,如何使学生适应新形势全面发展,阅读能力越来越显示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学生自觉扩大阅读面,扩大学生视野,开阔其知识面,不断提高阅读能力,逐步增强运用能力,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猜你喜欢
教材文章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