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钢
摘 要: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数量明显偏少,在内容和作者的选择上又有诸多值得商榷之处。从小说的重要性着眼,结合以上三方面问题,试探讨小说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应有地位及取舍标准。
关键词:重要性;数量;风格流派;国别
从2005年秋季学期开始,作为第二批参加全国高中课程改革的省份,江苏省高中课程改革在全省推开,全省845所高中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苏教版新教材也就应运而生。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的五本教材之中,按题材归类,散文79篇(包含古代散文和现代散文),诗歌23篇(包括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小说8篇,戏剧2篇。江苏高考自2008年改革以来,现代文阅读一题6年间竟有5次考到小说,但如此高密度的考查和如此低密度的编排让人不得不对苏教版高中版语文教材的编排产生疑问。究竟是别出心裁还是失于疏漏?
本文试从文体地位、小说类型、作家国别三个方面对苏教版小说类文本的选材做粗浅的探讨。
一、关于小说在近现代文学中的地位
从文学的分类看,小说的表现手法最为丰富,表现手法也最为灵活,自文艺复兴以来,小说成为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文体。
事实上,小说在中国的发展较之其他文学体裁而言,也经历过类似爆发式增长的时期。20世纪初,小说被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梁启超提倡“小说革命”。在1901年的《新民说》和另一篇重要文章《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他明确地提出“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他把小说提高到了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高度。到了五四时代的作家更看重的是小说的社会启蒙功能。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里,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以及新时期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新写实文学、知青文学等等一系列文学流派无一不以小说创作为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由此可见,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在现当代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的确,从体裁和传播上说,没有比小说更合适担当社会启蒙任务的了。小说不需要戏剧所需要的舞台和道具,一本书即可。所以,相对于上文所述的小说的重要性而言,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小说类文本不足7%的比例,选材者的安排让人难以琢磨,是什么理由让教材的编写者们在对文学题材的遴选上忽视了小说这一极为重要的文学形式呢?
二、关于现有教材中小说类篇目的风格特征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选入的《最后的常春藤叶》《一个人的遭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品质》《祝福》《边城》《林黛玉进贾府》《巴黎圣母院》八篇小说中,前七篇都是现实主义代表作家的代表作或者是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只有《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作品。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阶段,各种文学流派不断涌现。所以,让高中阶段的学生接触了解现代主义风格的文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实证明,现在高中阶段的学生早已不满足于循规蹈矩的传统现实主义风格的文学样式,但在日常生活中又缺乏有效的推荐与指导,以至于很多学生为了求新求异转而投向流行的魔幻类、穿越类小说的怀抱之中,甚至因为不懂而失去了鉴赏现代主义经典作品的兴趣和能力。如果教材可以提供若干篇不同于以往的现实主义的现代主义作品,必定能让学生拓宽视野,进而提升对现代主义风格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不至于在升入高等学校后被琳琅满目的概念冲昏头脑。
三、关于现有教材中小说类文本的作者
在所入选的外国作家中,除了雨果和欧·亨利两人由于年代等因素的影响之外,其他都是历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高尔斯华绥、肖洛霍夫、海因里希.伯尔分别于1932年、1965年、197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是,须知,诺贝尔奖的宗旨是:“奖给一年以来对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诺贝尔文学奖自创立以来,获此奖项的人数不下百人,我们绝不能否认这些当选作家的优秀,但是,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时间非常宝贵,这就要求教材编写者们好中选优,眼光是否应该更多地投向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身上。拿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来说,高中阶段的学生读不到巴尔扎克、狄更斯、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马克·吐温这些文学巨人的经典之作恐怕是一种遗憾,用经典之作来构建学生的阅读背景是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不二法门。
在入选的八篇小说中,国内的作品仅占三篇。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的作家在2012年之前的百年间和诺贝尔文学奖无缘,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作品成为世界的经典,拿新课程实施后江苏省的高考来说,近年来被选中的三篇小说也都是国内作家的作品,教材编写者们能否在提高小说所占比例的同时更多地考虑国内优秀作家的作品呢?这里特别要呼吁的是,入选高中课本的仅有的三篇中国作家作品中,公开发表时间离我们最近的是发表于1934年的沈从文先生的《边城》,离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80年,随着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们更有理由把目光由国外转向国内,由近代转向当代。更多地向高中学生推荐当代小说名作,一则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二则可以让即将更深程度接触社会的他们了解时代和社会的特征,从而为踏入社会做好必要的热身。
对于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小说部分的这些看法,还只是一孔之见,是在教学实际中的有感而发,把它写下来,绝不是对苏教版语文教材的全盘否定,而是希望这套教材能够不断完善,日臻成熟。
參考文献:
[1]伊恩.P.瓦特.小说的兴起[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04.
[2]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1989.
?誗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