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松良
摘 要:对秦功利文化,六国民众难以认同;被矮化、妖魔化的秦,六国民众无法接受。文化对立是秦帝国大厦轰然倒塌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草原文化;功利;矮化妖;魔化;文化对立
贾宜的《过秦论》将秦灭亡的主要原因归结为“暴秦,仁义不施”,这一史学观点流传至今,现行教科书也认同这一观点。然历代王朝都难免有“暴政”之时,为何单单强大、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国的大厦却会在短短15年内就轰然倒塌呢?所以秦“暴”,充其量是秦灭亡的原因之一,并非主要原因。我认为主要原因是:
一、秦文化和六国文化的巨大差异,使六国民众难以认同
1.两者的文化特质完全不同
秦文化是单一的草原文化。秦以养马立国,牧业是其主要产业。至公元前623年,秦穆公37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秦与西部的少数民族西戎的融合不断增强,戎人在秦国人口中的比例也不断上升,这给秦人的文化注入了更多简单粗犷的草原元素,所以,在七国中秦国文化是非常独特的。它与中原地区的礼乐文明有很大的区别,更与蒸蒸日上的儒家文化大相径庭。它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草原文化。“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百姓淳朴忠厚而又粗犷,尚武而又团结。
六国文化是农耕文化:多元、宽厚、繁荣是他们的主要特点。山东六国的文化底蕴和秦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六国文化比秦更加多元:六国学术的开放,百家爭鸣大家并起,各种学派在六国交流频繁,六国文化繁盛,兼容并蓄。六国文化比秦文化更加宽仁:六国多半是西周的早年封国,礼乐文明源远流长。孔子周游列国,却西不入秦,说明在孔子眼中秦国是一个蛮夷之地,不可能实行帝道、王道。六国文化也比秦更加灿烂:秦地处西部边陲,起步较晚,加之秦处四塞之地,相对与中原文化交流甚少,所以,从整体上看,秦地文化气息不浓,本土鲜有杰出文人。
在战国晚期频繁的征战中,六国用“从亲”应对“虎狼之秦”,使我们更加明显地看到了六国的农耕文化和秦的草原文化的对垒。
2.两者的文化价值取向大相径庭
法家思想是在弱肉强食的战国时代兴起的一股全新的思潮,与秦国的简单、质朴的草原文化一拍即合,颇富功利主义色彩。法家文化残酷、简单、精确,其出发点和归宿是他们自身的功名和君主的利益。《汉书·刑法志》这样描述秦国:“其生民也狭隘,其使民也酷烈。”而商鞅变法“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在这种政治下,秦人社会形成了十分浓重的功利主义色彩。
六国先有悠远的礼乐文明的涤荡,又经百家争鸣的洗礼,学术相对开放,文化交流繁盛,学术大家、各派人才辈出。先有晋的广纳学士,后有齐的稷下学宫,更有鲁国儒风绵长而不失春风化雨般的教化,所以,六国文化宽厚仁义的价值取向更加明显,影响深远。文化价值取向的巨大差异,让六国民众难以认同秦的法家色彩。
二、被妖魔化而崛起的秦,六国民众无法接受
秦被妖魔化由来已久,具体表现为:第一阶段表现为六国自大而鄙视秦,第二阶段六国恐惧而仇视秦,其界限是商鞅变法。
“秦之先……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有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难,东迁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为其地……襄公於是始国,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
这段记载,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两个信息,一是秦人嬴氏祖先西迁而久居西戎,地处西部边陲,长期与西戎各族杂居,经济文化远落后于山东诸国;二是与六国相比,嬴氏秦人立国很晚,他们没有荣耀的先祖,从平民起家,襄公时才与诸侯们“平起平坐”。
商鞅变法彻底改变了秦国。国家鼓励开垦土地,设立军功爵,实行重小农和什伍连坐制等等。这些“利出一孔,驱农归战”的改革,使秦在短短的几十年内经济、军事实力大增。往日被六国鄙视的西秦,如今已成为令六国生畏的大秦。六国从鄙视秦转而仇视秦。这种恐惧仇视随着战国后期兼并进程的推进,六国自上而下,开始了对秦的另一种更可怕的妖魔化:“虎狼之国”“虎狼之秦”。“秦,虎狼之国也,无礼义之心。”这些字词在各种史书中随处可见,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六国在“从亲”的不断失利中,对秦的妖魔化不断加深,如妖、如魔虎狼之秦的印象在六国国民心中根深蒂固。
这种妖魔化对统一后的大秦王朝产生了极其严重的不利影响。六国在军事上的抵抗随着秦统一而告终,但东方六国与秦在文化上的冲突和对抗,并没有随着秦灭六国而消解。相反,原六国国民开始了对秦帝国政治、思想、文化的全面对抗。秦实施的各项制度、政策,在原六国看来,都事实上造成了对东方的文化压制和征服。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律令,对社会的发展十分有利,然而因为有六国对秦上百年的妖魔化,使得这些措施被视为是以秦的文字作六国的文字,以秦的度量衡作六国的度量衡,以秦的货币作为六国的货币,以秦律作为六国的律令。这些变革难以被原六国民众所接受。
大国的崛起不仅仅是经济、军事的崛起,更是文化的崛起与认同。文化的认同,是维系民族凝聚力、维护国家统一的无形而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孙方一.秦王朝灭亡的行政管理四大弊端[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誗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