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新疆旅游中心地体系分形研究

2014-02-09 02:29杨宏伟马腾
关键词:分维维数分形

杨宏伟,马腾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新疆 五家渠 831300)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新疆旅游中心地体系分形研究

杨宏伟,马腾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新疆 五家渠 831300)

旅游中心地体系优化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下新疆旅游业高水平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该文运用分形理论模型对新疆旅游中心地体系结构状态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疆旅游中心地体系中一级旅游中心地首位度严重偏高,等级规模结构松散,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以乌鲁木齐都市圈为一级中心地的分布密度向地州腹地区域快速衰减,集聚强度很高,但是各地州级旅游中心地之间作用力较弱。根据研究结果,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下的国际经济地缘关系演变趋势考虑,提出以打造伊犁、喀什两个高水平二级旅游中心地为重点的战略构想和优化对策。

新疆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分形理论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开启中亚之旅,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建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充分考虑到中国与邻邦的地理优势,更注意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区域经济深度融合才能发挥更大的群体效应。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全新的多边区域经济重大战略谋划,必将再次复兴新疆作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繁盛商道的区位角色,开创21世纪的新疆商贸旅游经济大时代。

毗邻中西南亚八国的新疆作为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位于古丝绸之路最核心地带。丝绸之路不仅是新疆旅游的重要特色,而且是新疆旅游产业重点打造的核心品牌。多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推进旅游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特别是2011年5月召开的新疆首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把新疆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为了促进新疆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的优化升级,新疆“十二五”规划制定了培育三大旅游产业带的战略目标。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则将为新疆旅游产业开发打开更加广阔的国际视野,它意味着新疆必须立足于新兴的欧亚经济板块推进“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着眼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视野优化升级新疆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

“旅长游短”这一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意味着新疆旅游中心地体系尚不成熟,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是新疆旅游产业空间结构优化的瓶颈问题。在区域旅游产业空间结构问题中,旅游中心地被认为是提供核心旅游产品的产业聚集地,是区域旅游产业空间结构布局优化的关键和重点。优良的中心地体系结构在一个区域中必须是均衡分布、层级梯次合理、相互支撑关系紧密的系统。“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三大旅游产业带正是优化新疆旅游中心地体系的重要战略举措,当下需要从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新的战略高度思考新疆旅游产业空间结构的优化,大力推进高水平旅游中心地体系的创建。

一、文献述评

中心地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之一,1933年由德国经济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W· Christaller)提出,现已广泛应用于区域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分析经济空间结构问题的基础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来,旅游服务业首先在发达国家出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旅游空间结构问题日益凸显,旅游中心地研究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和稳定器,近年来又快速上升为世界旅游大国。旅游业已逐渐成长为中国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区域性的主导产业,因此包括旅游中心地问题在内的旅游空间结构研究也变得日益重要。国内已有一批学者从城市发展、区域规划与旅游开发等多领域展开了有关旅游中心地问题的研究,对旅游中心地的概念内涵与演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1][2][3],代表人物包括吴必虎(2001)、柴彦威(2003)、何调霞(2013)等。同时还开展了比较丰富的实证案例分析,代表性的如黄静波(2008)、李晓东(2011)分别以湖南和新疆为实例进行省域旅游中心地体系结构分析,运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对两省域旅游中心地的中心性和等级体系进行了定量测度以及优化对策的研究[4][5]。而分形工具被用于旅游中心地研究则是比较新的一个情况,近几年成果水平较高的如陈建设(2012)对湖南省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进行的分形测度分析,展现了旅游中心地分形研究的重要价值[6]。

分形(fractal)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数学理论与方法的一个重大突破,由著名的美籍法裔数学家曼德尔布罗特(B·B·Mandelbrot)先生创立。分形理论突破了传统数学工具线性思维方法在分析碎片状空间结构问题上的局限性,揭示出碎片状空间结构自相似性和无标度性的混沌状态特征与规律。分形理论是研究和揭示复杂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中所隐藏的规律性、层次性与标度不变性的有效理论。20世纪80年代,S·L·Arlinghaus研究了克里斯泰勒(W·Christaller)的中心地体系,首次发现中心地模型具有分形几何结构[7]。

本文从分形理论出发,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背景下的新疆旅游中心地体系优化问题展开研究,解析新疆旅游中心地体系空间结构在规模、分布与集聚三个方面的分形状态,以相应的量化数据透析关键性的问题,提出新疆“十二五”三大旅游产业带规划格局下如何有效优化旅游中心地体系的分形理论依据与对策方案。

二、测度旅游中心地体系空间结构的分形维数模型

依据分形理论,本研究认为旅游中心地体系空间结构的分形状态可以从中心地体系的规模结构、分布结构和空间集聚结构三方面进行测度评价,分别用规模分布维数、空间关联维数和空间集聚维数值表达。为便于表述,本文对这三个分维数统一用符号D来表示,并参照有关文献对三个分维数求解模型的基本内容概括和阐述如下。

(一)测度旅游中心地体系规模结构的分维数模型

由于一般多以旅游接待人次作为衡量旅游中心地水平的主要指标,因此本文按常规以旅游接待总人次来衡量区域旅游中心地规模。在分形理论模型中,主要用Zipf位序—规模法则来研究不同区域等级规模结构,针对旅游中心地体系的Zipf位序—规模法则便可表述如下[8]:

设在某区域内,当改变旅游接待总人次尺度r时,区域旅游中心地数目N(r)就会随之改变。如果r由小变大时N(r)不断减小,那么区域旅游中心地的规模分布在一定时空条件下便具有分形性质并且满足Zipf位序—规模法则。于是在某个标度范围内,N(r)与r满足关系式(1):

即旅游中心地累积数与旅游接待人次尺度成负幂律分布时,可以认为旅游中心地规模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式(1)是一个分形模型,类比于Hausdorff维数公式,那么D在该式中便是区域旅游中心地规模分布的分维数,它在一定时期内为常数,表征的是旅游中心地规模分布特征。

式(1)经变换可得Zipf公式:

Zipf公式服从幂定律,具有分形意义[9]。式(2)中的r为旅游中心地序号(r=1,2,…,N;N为系统中旅游中心地总数),Pr是序号为r的旅游中心地的旅游接待总人次,P1为首位旅游中心地的旅游接待总人次,q为Zipf指数,q与中心地规模结构维数D互为倒数,即D=1/q。D值的大小有明确的地理意义,直接反映了区域旅游中心地规模结构。

D值的大小反映了区域旅游中心地体系规模结构的不同形态特征[10]:

①当D<1时,表明不同中心地旅游接待人次分布差异较大,首位旅游中心地有较强的垄断性,次级旅游中心地的中心性强度较弱。此时区域旅游接待人次高度集中于首位中心地,中心地体系位序规模结构失衡。

②当D=1时,表明首位旅游中心地与最小旅游中心地的旅游接待人次之比,恰好是区域内整个旅游中心地体系的旅游中心地数目,为约束型位序规模分布。此时区域旅游接待人次在各中心地分布呈现梯度有序的理想状态,中心地体系位序规模结构形态极佳。

(二)测度旅游中心地分布结构的关联维数模型

假设区域内有N个旅游中心地,那么构建旅游中心地体系空间分布结构模型可用关联维数模型方法,由关联维数D推断旅游中心地体系空间分布结构的均衡状态。模型公示如下式(3):

式中,Cr称为“关联函数”,表示满足一定条件的旅游中心地的数目;r为给定的尺度;dij为第i个旅游中心地与第j个旅游中心地之间的距离,dij可取直线距离(又称“乌鸦距离”),dij也可以取实际交通里程(又称“乳牛距离”),由此也表明关联维数D实际是对旅游中心地之间交通网络连通性的刻画;H为Heaviside函数,其基本性质为:

而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为了计算方便,通常将Cr计算公式改为:

如果(5)式中所得关联函数Cr与给定尺度r满足关系式:

D在该式中是旅游中心地体系空间分形的关联维数,满足该式则表明旅游中心地体系的空间分布结构具有分形特征。一般情况下点列(Cr,r)并不是完全呈对数线性分布,而是存在相应的无标度区间。

关联维数D的值一般在区间(0,2)之间变化,其中较极端的两种情况:一是当D→2时,表示该区域内旅游中心地之间的空间作用力小,旅游中心地体系的空间分布比较均匀,各旅游中心地之间处于弱相关的均衡态,即区域旅游中心地体系的一体化发展水平并不高;二是当D→0时,表示该区域内各旅游中心地之间空间作用力很强,联系十分紧密,分布高度集中于某一地区,这表明区域旅游中心地具有高度极化性,空间分布不均匀,虽然一体化关系显著但是由于分布过于集中而使空间失衡;那么当关联维数D位于0与2之间较为中间的值时,表示该区域内旅游中心地之间的空间作用力相对较强,同时各旅游中心地在地域空间分布上也相对均匀,于是区域旅游中心地体系在一体化关联性和空间分布上都具有相对较优的均衡性。

(三)测度旅游中心地体系的集聚维数模型

空间集聚维数是判断旅游中心地体系分形水平的第三个关键参数。根据分形理论,假定旅游中心地系统各旅游中心地按照某种自相似规则围绕中心旅游中心地(级别较高的旅游中心地)呈凝聚态分布,且分形体是各向均匀变化的,同时不考虑边界效应,且系统不是一个几何上的多重分形,则可确定作为旅游中心地点“(粒子”)数目N的函数与回转半径R(N)的关系为:

如果上述假设正确,则用回转半径法测算旅游中心地系统空间聚集的分维数。为避免半径R的单位取值的影响,可转化为平均半径:

RN即为平均半径,ri是第i个旅游中心地到中心旅游中心地的欧氏距离,N为旅游中心地个数,符号“<>”表示平均,于是得到分维关系式:

聚集维数D反映了旅游中心地体系分布从核心旅游中心地向周围腹地的密度衰减特征,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结构上讲,集聚维数反映了结构的紧凑性特征。那么从集聚维数D的值判断,集聚特征总体表现为三种状态值:一是当D<2时,表示旅游中心地体系空间分布从核心向四周是密度衰减的,即体系结构层次紧凑,核极的中心性强,旅游中心地体系为高紧致度的结构体,是良好的分形演化;二是当D=2时,表示旅游中心地体系空间分布在半径方向上是均匀变化的,其分形性质已退化,无凝聚态结构体系,体系结构是平庸的;三是当D>2时,表示旅游中心地的空间分布从核心旅游中心地向四周是密度递增的,中心旅游中心地不具备中心性作用,这是一种非正常的情况。

三、新疆旅游中心地体系分形状态测度与评价

(一)新疆旅游经济区位概况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架中,新疆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与地理区位优势。从地理板块看,新疆恰位于亚欧大陆中部,不仅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而且是我国向西开放的新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作为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拥有166.49万平方公里辖域,长达5 600多公里的边境线占到中国陆地边境线的1/4,形成了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和阿富汗8个国家相接壤的地缘经济与区位关系。行政区划包括2个地级市、7个地区、5个自治州、11个市辖区、22个县级市、62个县和6个自治县,构成了新疆旅游中心地体系的行政区划系统。

目前,新疆旅游产业已取得长足发展,有力促进了省域范围旅游中心地体系的成长发育。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新疆作为我国旅游资源的富集区完整拥有《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所列的六大类型旅游资源,在68种基本类型中拥有56种,占全国实体旅游资源类型数量的83%,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前列。特别是喀什地区的泽普金湖杨国家森林公园建成5A景区,扭转了南疆旅游板块长期没有5A级景区的困境。与高品质景区产品开发相应的是新疆旅游经济出现的高速增长。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统计报告,2010年以来新疆旅游增长已连续多年位于各省区市前列。新疆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新疆接待国内外游客5 201万人次,同比增长了7.1%;旅游收入673.24亿元,同比增长了16.88%,占全疆GDP的比重提高到7.9%,直接旅游从业者人数达到32万人。新疆旅游产业所取得的成果,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所要求的区域旅游中心地体系优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发展动力。

(二)新疆旅游中心地体系框架的界定

学术界关于旅游中心地内涵的界定目前仍存在争议,我国学者中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北京大学吴必虎教授的“旅游中心地是中心吸引物职能的供给地”[1];二是北京大学柴彦威教授的“旅游中心地就是指旅游中心性达到某一强度的城镇中心,即具有一定强度的对外旅游服务功能的城镇中心”[2]。前者强调旅游中心吸引物所在地空间,后者强调提供旅游服务功能的城镇空间。而现实中这两种空间可能是统一的也可能是分离的,若简单强调旅游服务功能的城镇中心,则可能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

本文依据新疆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新思路确定实证框架,即选择规划中的三大集散中心(乌鲁木齐市、喀什市、伊宁市)与八座旅游中心城市中七城市(阿勒泰市、博乐市、哈密市、和田市、库尔勒市、阿克苏市、克拉玛依市),另加塔城市构成新疆旅游中心地体系模型。以塔城市替换了规划中的吐鲁番市,缘由是吐鲁番市与昌吉、石河子等新疆主要城市已紧密融入乌鲁木齐都市旅游圈,可以视为乌鲁木齐市的范畴。而塔城市是环准噶尔旅游产业带中规划的边境绿洲草原特色旅游区域的中心城市,具有一定代表性。

(三)新疆旅游中心地体系的空间分形水平

1.空间规模分维数测度分析

依据旅游中心地体系的Zipf位序—规模法则,对新疆旅游中心地体系的空间规模分维数做测度分析。利用Arcgis工具对新疆交通图矢量化,然后测算得新疆11个旅游中心地测量基点两两间的乳牛距离,即两地间的最近交通里程,构成11×11矩阵(表1)。

表1 新疆旅游中心地的距离矩阵(千米)

选用新疆旅游局较完整发布的2012年各地州接待旅游总人次统计值作为分析数据,对11个旅游中心地旅游总人次规模从大到小排序,得到旅游中心地位序—规模表(如表2)。

表2 新疆旅游中心地位序—规模表

(1)中心地首位指数计算。根据马克·杰斐逊(M.Jeffersong)的首位律,由表1数据可以计算出旅游中心地首位指数,一般认为中心地首位指数应该包括2中心地指数、4中心地指数和11中心地指数[11](Pn表示按旅游接待规模排在第n位的中心地旅游接待人次)。

按照Zipf位序—规模法则,首位度2中心地指数为2,4中心地指数和11中心地指数为1是中心地体系规模结构的理想状态。而从以上计算结果看,新疆旅游中心地体系规模的首位度指数严重偏离了理想数值,2中心指数远高于2,4中心地指数高于1,11中心地指数略低于1。

(2)中心地空间规模分维值计算。依据空间规模分维模型,幂函数关系等价于对数线性关系,只要双对数坐标图上的位序—规模数据点呈直线关系或者部分呈直线关系,即可判定分形的存在。直线上点的范围即为无标度区,以lnPr为纵坐标,lnr为横坐标做出散点图,然后进行线性回归模拟(见图1)。

由图1模拟得结果,q=1.313,分维数D=0.7616,R2=0.9329,相关性较好。分维值D<1,可推断该旅游中心地体系模型的位序—规模分布缺乏有序的梯度关系,各中心地旅游接待人次分布差异程度较大,首位中心地乌鲁木齐都市圈垄断性显著,二级中心不明显,故旅游中心地体系位序规模结构明显失衡。

图1 新疆旅游中心地规模分布双对数坐标图

2.空间关联维数测度分析

从空间关联维数角度对11个旅游中心地较分散的空间分布状态作进一步解析。根据新疆旅游中心地的交通距离情况,测度时以步长Δr=50km取尺度r的值,那么各旅游中心地两两间距离在尺度r的每次取值范围内的点数Cr随r值变化而变化。由计算公式(5)与(6)得到一个点对(r,Cr)系列(如表3)。

表3 标度r及其相对应的关联函数Cr

以lnr为横坐标、lnCr为纵坐标做出散点图(见图2)。

图2 新疆旅游中心地空间分布双对数坐标图

由图2可知,空间关联维数D=1.8686,测定系数R2=0.939,相关性良好。分维值D→2,由空间关联维数的含义便得如下判断:所界定的11个旅游中心地之间的空间作用力确实不强,旅游中心地体系的地理空间分布较均匀,即各旅游中心地之间处于弱相关的均衡态,说明区域旅游中心地体系的一体化水平总体上还较弱。该结果对空间规模分维数的测度结论相吻合,并给予了进一步的解释。

3.空间集聚维数测度分析

作为首位度极高的乌鲁木齐都市圈一级旅游中心地,其空间集聚的分形水平如何?本节以乌鲁木齐市为测量中心对集聚维数作测算,所得相关数据如表4所示,以(RN,N)绘成双对数坐标图(见图3),通过OLS求出11个旅游中心地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集聚维数值。

图3 新疆旅游中心地系统集聚分形维数双对数图

表4 新疆旅游中心地系统随机集聚特征以乌鲁木齐市为中心

由图3可知,空间集聚维数D=0.7737,测定系数R2=0.9318,相关性良好。所测值D<2,由空间集聚维数的含义便得如下判断:11个旅游中心地形成的体系结构从一级中心地乌鲁木齐都市圈向全疆辐射的空间分布呈密度衰减态势,表明核极的中心性是较强的,使该体系的整体结构层次达到了一定的紧凑度。因此,旅游中心地体系以乌鲁木齐都市圈为中心的结构体总体是紧致的,可初步确定为是良性的分形演化体。

但是图3的回归线也显示了相应的缺陷。图中尽管存在有一定宽度的无标度区间,但是回归线却有较明显的突变点,表明该集聚结构体是不稳定的。不稳定性结构的存在显然与整个体系缺失理想的二级旅游中心地以及次级旅游中心地之间作用力不强均有密切关系。

4.基本结论与评价

从上述三项分维数模型测评结果至少印证出以下重要认识。虽然新疆旅游中心地体系结构发育具有一定的分形特征,并且在某些方面达到了优良状态,但是总体上仍存在十分突出的结构失衡问题。

(1)位序规模分维测度基本结论是位序规模结构失衡显著。现实情况是二级中心地喀什市和伊宁市的游客接待人次规模水平远未达到“十二五“规划的定位要求,目前尚未有效担当起二级旅游中心地的角色,旅游集散辐射能力与其他八个三级中心地相比并未脱颖而出。因而,缓解“旅长游短”表现在位序规模结构方面的重点便是壮大二级中心地。

(2)关联分维测度结论是11个中心地呈均匀分布关系,空间利用水平相对较高,但公路交通联络呈弱相关,中心地体系缺乏层次梯度,中心梯度结构失衡。这表明11个中心地的空间分布将难以达到联通效率较优的点—轴式线性结构,其优化方向应是重点提升二级旅游中心地水平,完善中心梯度结构并大力增强交通能力构建网络式中心地体系结构。因此,缓解“旅长游短”关键在于提升二级旅游中心地的中心强度,重点是交通网络化发展。

(3)集聚分维测度结论是次级中心地以乌鲁木齐都市圈为核心形成了相对良好的凝聚态分形结构,总体为缓解“旅长游短”的有效结构形态,首位主导作用显著。现实情况是乌昌都市圈在新疆地理空间的优势地位突出,以乌鲁木齐市为中心的公路交通辐射网达到了优良水平,驾驭着全疆旅游中心地体系结构的空间伸展。

综合三个分维结构实证结果,可推断实证假设,即新疆“十二五”规划确立的旅游中心地体系结构布局的首位中心体系具有强中心性、强垄断性的凝聚结构形态;而作为优化重点的两个二级中心地效能尚未凸显;整个体系在全疆的空间分布上表现为首位度偏高、梯度断层和空间分散,中心地体系的交通网建设依然是结构优化最基础的问题,对新疆绿洲旅游中心地体系建设和“旅长游短”问题破解的作用尤为关键。

四、优化新疆旅游中心地体系结构的对策分析

构建新疆旅游中心地新体系战略一定要立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要求,从联通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的空间关系来勾画,所以就要清楚地看到传统的空间区位将发生的根本性转变,充分认识到沿边地州将扮演的关键性区位角色。进一步讲,就是要看清将会持续增长的国内国际资本在相关沿边地州开放区的集聚,从而成为区域交通资源、人力资源和产业资源的高集聚区,因此必将会形成相关地州旅游发展的绝对优势条件。

伊犁州和阿勒泰地区明显是北疆旅游板块上最主要的两大旅游产品供给地,游客规模合计近千万人次,二者在北疆旅游板块上构成了乌鲁木齐都市圈一级中心地的南北两翼,形成北疆旅游板块的三角形结构体系。这样,伊犁州与阿勒泰地区担当起二级旅游中心地的角色。

同样地,在南疆板块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旅游圈和喀什旅游圈便是相应的两个二级旅游中心地。如此确定的全疆4个二级旅游中心地相对于一级中心地却都明显分量不足,所以必须从中跃升出更强的旅游中心地才能有效提升新疆旅游中心地体系的整体水平。由此看来,北疆的伊犁和南疆的喀什两地区将更适合扮演新疆高水平二级旅游中心地的角色。

把伊犁和喀什打造成高水平的二级旅游中心地,应该发挥好以下几个关键作用:

(一)地方政府要充分有效地把两地区开发所带来的各类资源要素投入转化为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产生借势发展效应。

(二)在政策上应从旅游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上给予伊犁和喀什两地区更多的5A级高水平景区为代表的产品开发优先条件,促进两地区形成更具世界影响力的旅游吸引物产品。

(三)通过旅游营销等多种手段积极开拓围绕伊犁与喀什两地州的国内国际旅游精品线路,凝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品牌。

(四)各个旅游中心地之间要加强交流与合作。

总之,通过对伊犁与喀什两大旅游中心地的高水平开发,创建两个水平更高的旅游产业集聚区,是优化改善新疆旅游中心地体系的关键,也是适应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基本要求。

[1]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322-363.

[2]柴彦威,林涛,刘志林,等.旅游中心地研究及其规划利用[J].地理科学,2003,23(5):547-553.

[3]何调霞.旅游中心地的内涵及成长机制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2):27-30.

[4]黄静波.湖南省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系统的构建与优化[J].旅游学刊,2008,23(2):51-55.

[5]李晓东,孟令娟,白洋,等.新疆旅游中心地等级体系初构[J].干旱区地理,2011,34(2):331-336.

[6]陈建设,朱翔,徐美.基于分形理论的区域旅游中心地规模与空间结构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旅游学刊,2012,27 (9):34-39.

[7]S.L.Arlinghaus.Fractalstakeacentralplace[J].Geografiska Annaler,1985,67B:83-88.

[8]刘继生,陈彦光.城镇体系等级结构的分形维数及其测算方法[J].地理研究,1998,17(1):82-89.

[9]李传武,张小林,吴威.基于分形理论的江苏沿江城镇体系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1):1-6.

[10]贺晓慧,白凯,卫海燕,等.西安特殊时段旅游流规模分形结构特征研究——以“十一”黄金周为例[J].干旱区地理, 2011,34(5):858-865.

[11]强海洋,张小雷,雷军.基于分形理论的新疆干旱区绿洲城镇体系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0,33(5):802-808.

(责任编辑:李平)

Fractal Study on Xinjiang Tourist Center System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YANG Hong-wei,MA Teng
(1.School of Business,Shihezi University,Wujiaqu 831300,Xinjiang,China)

The optimization of tourism centre system is a key issue for the highly development of Xinjiang tourism under the strategy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This paper uses the fractal theory model to measure and analyze the architecture and the state of Xinjiang tourism center.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Level 1 tourist center series are higher than other centers,the rating scale structure of centre system is loose and at a low level equilibrium;the distribution density from Urumqi city circle as the level 1 center to other provincial hinterlands decays fast and the cluster strength is very high.Bu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rovince-level tourist centers is weak.In view of the strategy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considering the evolution trend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geopolitical relations,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c conception and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of building Ili and Kashgar into the medium-sized tourism centres.

Xinjiang tourist centre;spatial structure;fractal theory

F592.7

A

1671-0304(2014)06-0026-08

10.13880/j.cnki.cn65-1210/c.2014.06.013

2014-05-22

时间]2014-11-21 15:5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新疆旅游资源战略性开发对缓解绿洲城镇孤岛效应的作用机理研究”(11XMZ048)。

杨宏伟(1967-),男,河南滑县人,石河子大学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绿洲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URI:http://www.cnki.net/kcms/detail/65.1210.C.20141121.1555.013.html

猜你喜欢
分维维数分形
β-变换中一致丢番图逼近问题的维数理论
感受分形
一类齐次Moran集的上盒维数
改进的投影覆盖方法对辽河河道粗糙床面分维量化研究
分形之美
关于一维Moran集Hausdorff维数的一个新证明和一个新结果
分形——2018芳草地艺术节
分形空间上广义凸函数的新Simpson型不等式及应用
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与分维数的关系分析
基于分形渗流模型的导电沥青混凝土的分维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