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晶姝
(苏州科技学院 日语系,江苏 苏州 215000)
日汉使役结构中对人关系的直接性和间接性考察
顾晶姝
(苏州科技学院 日语系,江苏 苏州 215000)
语言是用来表现“变化”和“状态”的载体,各种语言都有其不同的构造形态。在某种语言中应该使用何种构造形态,以及在使用时的限制,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这对于语言间的对照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将着眼于日语和汉语中的使役表现,从对人关系的直接性和间接性角度分析两种语言的异同。
使役表现 对人关系 直接性 间接性
堀江(1990)提出了认知语言学——机能主义语言学的假说之一,即“语言类型论”,对“直接(direct)——直接性(directness)”、“间接(indirect)——间接性(indirectness)”方面的认知概念、区别,以及其对语法构造的影响做出了详尽的阐释。另外,神尾(1987)提出了“信息领域理论”,解释如下:
(1)a.John isa linguist.
b.ジョンは言語学者だ/です。
(2)a.Ithink/imagine/guess John isa linguist.
John isa linguist,isn’the?
b.ジョンは言語学者だろう/でしょう/だって/らしい/みたいだ。
ジャンは言語学者じゃない/でしょう?
在(1)和(2)两组句子中,信息的提示方式有所不同。(1)的两句话无论是英语还是日语,都采用了“约翰是语言学家”的直接判断的语气。这种所要表达的信息直接的,断定式的传递给对方的语言构造形态被称作“直接性(directness)”。与此对应,(2)的两句话都采用了“我认为/我猜想约翰是语言学家吧”的语气,将信息的判断权留给听话者,这种语言构造形态被称为“间接性(indirect)”。
“直接性”和“间接性”的语言形态还可以下分为“认识论的直接性和间接性(epistemic directness/indirectness)”和“对人关系的直接性和间接性 (interpersonal directness/indirectness)”等。堀江(1990)提出,“对人关系的直接性和间接性”体现为“使役表现”与“依赖表现”两方面。本文将从使役表现角度,对日语和汉语的直接性与间接性进行考察。
1.日语使役结构中对人关系的直接性和间接性
从使役结构的角度了解对人关系的直接性和间接性,首先我们对几个日语例子进行考察。
日语a .太郎は煎餅を習いに嫌がる次郎を行かせた。强制使役b .太郎は煎餅を習いに学校から放課した次郎に行かせた。非强制使役c .太郎は煎餅を習いに嫌がる/学校から放課した次郎に行ってもらった。依赖
上表中的三句分别译成:“a:太郎叫讨厌的次郎去买了仙贝。”“b:太郎让刚从学校下课的次郎去买了仙贝。”“c:太郎请了/麻烦了讨厌的/刚从学校下课的次郎帮他去买了仙贝。”从a句到c句,对人关系由“叫”、“让”到“请”、“麻烦”,即从明确表达自己的目标,要求对方执行某事的直接性,向间接表达自己的愿望,希望对方执行某事的间接性发生了转变。a句中对人关系的直接性最强,为强制使役,直接要求对方去做某事。b句对人关系的直接性渐弱,虽然要求对方去做某事,但没有强制的意味,故为非强制使役。c句对人关系的直接性最弱,是拜托对方为自己做某事的“依赖”关系。进而,对人关系的直接性和间接性变化,以使役和依赖的发出者、对使役和依赖的对象,即被使役者和被依赖者的构文的各种因素为指标。例如,使役的发出者所使用的使役构文的格表示是“を”格还是“に”格这一指标;从使役构文到授受构文的转移这一指标;依赖表现的精细化程度这一指标。
堀江(2009)指出了使役的发出者所使用的使役构文的格表示和被使役者自我驾驭程度(self-controllability)的关系。即直接使役所使用的对格助词一般为“を”,被使役者的自我驾驭程度弱;间接使役/依赖构文所使用的使用的对格助词一般为“に”,被使役者的自我驾驭程度强。如下,被使役者自我驾驭程度(self-controllability)与格表示的关系为:
(自我驾驭程度强)具格>与格>対格(自我驾驭程度弱)
此外,Haiman(1983)指出,对人关系的直接性和间接性与构文表现的长短和精细程度有关。直接性的构文,在表现形式上采用相对简练、简短(reduced)的形式;间接性的构文,在表现形式上采用相对详尽、精细(elaborate)的形式,这种现象被定义为“类像性”。
2.汉语使役结构中对人关系的直接性和间接性
将上节中讨论的日语使役结构的例子翻译成中文,如下:
日语 汉语译a .太郎は煎餅を習いに嫌がる次郎を行かせた。 太郎叫讨厌的次郎去买了仙贝。强制使役b .太郎は煎餅を習いに学校から放課した次郎に行かせた。太郎让刚从学校下课的次郎去买了仙贝。非强制使役c .太郎は煎餅を習いに嫌がる/学校から放課した次郎に行ってもらった。太郎请了/麻烦了讨厌的/刚从学校下课的次郎帮他去买了仙贝。依赖
从上表不难看出三个倾向:(1)根据构文形式的长短和精细程度,强制使役使用了较简短的句式,非强制使役和依赖的句式次第精细化,从构文长短上看,由强制使役到依赖次第变长,反映出“类像性”的特征。(2)使役表现使用了“叫”、“让”等词汇,从语气上看“叫”更具有强制、强迫的意味,语气强,所以为强制使役。而“让”不具有强制性,语气较弱,强迫的意味较弱,所以为非强制使役。依赖表现使用“请”、“麻烦”、“帮”等词汇,用委婉的方式拜托别人帮自己执行某事。(3)被使役者自我驾驭程度(self-controllability)与使役表现相关词汇的关系为:
(自我驾驭程度强)叫>让>请、麻烦(自我驾驭程度弱)
如上所述,日语的使役构文中通过“に格”和“を格”区别使役表现的直接性与间接性。而汉语的使役构文,通过“叫”、“让”、“请”、“麻烦”等词汇区别使役表现的直接性和间接性。
迄今为止,已经有很多关于日语使役构文的“に格”和“を格”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于使役构文中所体现的对人关系的直接性和间接性的研究却寥寥无几。使役构文的直接性和间接性不仅受到使役主体的支配和意志的影响,还受到被使役对象的主动性,以及使役主体对被使役者的重视性的影响。将汉语和日语的使役构文进行比较,仅停留在“に格”、“を格”,使役表现相关词汇等的研究上是不够的,今后应该从更多层面对两种语言进行更深入细致的比较研究。
[1]堀江薫.『言语のタイポロジー』研究社,2009.
[2]池上嘉彦.『「する」と「なる」の言语学――言语と文化のタイポロジーへの试论』大修馆书店,1981.
[3]神尾昭雄.『情报のなわ张り理论』大修馆书店,1990.
[4]神尾昭雄.「PROXIMALANDDISTALINFORMATION:A THEORY OF TERRITORY OF INFORMATION IN ENGLISH AND JAPANESE(近情报と远情报:英语及び日本语における情报のなわばりの理论)」筑波大学博士论文书誌D. Lit.(B),1987,no.356,1987.2.28.
[5]森田良行.「日本语使役文の研究」早稲田大学日本语研究教育センター纪要,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