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艳,申 丹, 雷 云, 许海玉, 李忠意, 李德凤, 张 毅, 杨洪军, 唐仕欢△
(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 100700; 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3.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23)
延胡索系罂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yanhusuoW.T. Wang)的块茎,始载于唐·《本草拾遗》,其性辛、苦、温,归肝、胃、心、肺、脾经,具有活血散瘀、行气止痛之功效,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脘腹疼痛及妇科血瘀经闭、痛经等症。正如《雷公炮炙论》中所记载:“心痛欲死,速觅延胡。”《开宝本草》中有云:“主破血,产后诸病……妇人月经不调,腹中结块,崩中淋露。”又如《医学启源》中提到“治脾胃气结滞不散,主虚劳冷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概括其“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本课题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1]建立的《中药成方制剂》的结构化数据库,收录中药成方制剂4000余首,其中含延胡索方剂182首,在临床病证治疗中应用广泛。因此,本研究选取延胡索深入分析其在《中药成方制剂》中的组方规律,以期为延胡索的临床研究和新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本课题组已收集整理《中药成方制剂》中明确含有“延胡索”的方剂,其中“元胡”、“延胡”、“玄胡索”、“元胡索”均视为药物“延胡索”,将上述筛选的方剂由专人整理审核后,导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数据分析”模块中“方剂分析”功能,利用系统“数据查询”功能,以关键词“延胡索”提取系统数据库中方剂共182首。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包括药物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分析(包括聚类分析、提取组合、网络化展示等)。统计分析方法为该软件自带的挖掘算法,包括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2]等。
2.1.1 中医疾病与证候 表1显示,182个含有延胡索的成方制剂涉及78种主治疾病,其中使用频率较高(频率≥5)的有18种疾病;表2显示,对应63种证候类型,其中频次较高(频次≥10)的证型有9种。
表1 含延胡索方剂中常用的主治疾病
2.1.2 常用药物频次分析 表3显示,在182首方剂中共涉及435味中药,频率较高(频率≥30)的药物23味。大体结果显示,延胡索常与补血、理气活血、平肝柔肝等药物配伍使用,如当归、香附、白芍等,这与延胡索在脘腹疼痛及妇科血瘀经闭、痛经等疾病中的实际应用相一致[3]。
表2 含延胡索方剂证候分析
表3 含延胡索方剂常用药物使用频次
2.1.3 含延胡索方剂的中药归经分析 图1显示,对182首含延胡索方剂进行了中药的归经。大体结果显示,延胡索归肝、胃、心、肺、脾经,而含延胡索方剂的中药归经具有广泛性,主要归肝、脾经。肝主疏泄,故肝病失职则疏泄失常、气机阻滞、气不行血;脾主统血,故脾运失健则统摄无力、血运失职、气血运行无力。
图1 归经统计
2.2.1 含延胡索方剂的用药高频核心组合分析 表4图2显示,用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将支持度设置为25%(表示该数据出现的频次至少占总处方数的25%),得到常用核心药物组合共22组,其中含2~3味药的药对共22组。药物之间关联的“网络化展示”。依据组合分析的有效支持度参考,设置支持度分别为20%、25%、30%,提取延胡索配伍用药的核心组合发现,其多与补血活血类药物配伍,如当归、红花等偏于活血行血之功效;与理气类药物配伍,如香附、川芎、木香等偏于行气舒郁之功效。
图2 含有延胡索常用药物组合网络
2.2.2 含延胡索方剂核心药物组合深度分析 表4显示,延胡索核心药物组合。本研究选取代表性的药物组合进行深入分析,纵横比较分析药物组合的用药规律。延胡索与理气药联用,如延胡索-香附(见图3);延胡索与补血药联用,如延胡索-当归(见图4);延胡索与平肝理气药联用,如白芍-香附-延胡索(见图5)。图3~5显示,横向分析发现,支持度为20%时,药物数量较多,充分显示该类药物组合的临床应用状况;当支持度升至40%~50%,核心组合更明确。纵向分析延胡索-香附、延胡索-当归、延胡索-白芍-香附这3组组合的联用规律,将其支持度分别设置为20%、20%、30%时,外围药物差别较大;当支持度分别设置为40%、40%、50%时,外围药物显著减少,三者联用的核心药物组合基本一致,即与理气药、滋阴药组合,如木香、熟地黄等。
图3 含“延胡索—香附”方剂常用药物组合网络
图4 含“延胡索—当归”方剂常用药物组合网络
图5 含“白芍-香附-延胡索”方剂常用药物组合网络
图6 延胡索治疗胃痛常用药物组合网络
图6显示,对含延胡索方剂主治疾病进行分析时发现,其在胃痛疾病中的应用最广泛。古有云“心痛欲死,速觅延胡”(这里的“心”实际上指的是“胃”)。鉴于以上分析结果和古文献研究,笔者选择“胃痛”为范例,深入分析含延胡索方剂在胃痛疾病治疗中的用药规律。分析发现,支持度设置为≥20%,置信度≥0.9。支持度设置为30%,核心组合分别为配伍行气温中类药物,如香附、木香、砂仁等;配伍养血柔肝类药物,如白芍等;配伍收敛制酸类药物,如海螵蛸等。此类药物常应用于寒邪袭胃、肝气犯胃、瘀血停胃、胃酸失和引起的各种胃痛,如良附丸[4]、柴胡疏肝散[5]等。此外,将支持度设置为20%,可见延胡索常配伍沉香、柴胡等升阳之品,具有和胃降逆、调和肝脾之功效。
延胡索独行力速,《本草正义》有云:“通滞散结,主一切肝胃胸腹诸痛,盖攻破通导中之冲和品也。”与他药合用可相得益彰。延胡索与当归、红花等活血药配伍,偏于活血行血;与香附、木香等理气药配伍,偏于行气舒郁。延胡索活血兼能行气,故卢不远谓之“血中之气药,气中之血药”。 延胡索与川楝子配伍,偏于疏肝解热;与砂仁配伍,偏温中行气,故气病、血病、寒证、热证均可配伍延胡索。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延胡索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镇痛作用[6]。梁鑫淼等在中药延胡索中发现并合成新的有效镇痛成分——脱氢紫堇鳞茎碱。研究显示,该成分并未出现吗啡样耐药性[7],备受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除此之外,延胡索在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疾病治疗中亦占有重要地位[8],广泛应用于头痛、胃痛、妇科经行腹痛等病症的治疗。
表4 含延胡索方剂用药高频核心组合分析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以频次为核心,分析《中药成方制剂》中含延胡索方剂的组方规律,明确含有“延胡索”的方剂共182首涉及435味中药,汇集78种主要中医疾病治疗。选取应用频次最高的中医疾病——“胃痛”作为该药物病症研究的范例。分析结果表明,除与行气养血药、柔肝平肝药等配伍治疗胃脘痛外,延胡索还可与制酸和胃之品合用。分析延胡索配伍药物发现,与活血理气、疏肝柔肝、补血益气、滋阴健脾类药物配伍频次较高。进一步分析含有延胡索的核心药物组合,选取代表性药对进行深入研究,采用纵横比较的方法分析药物组合规律。图3~4显示,选取20%、30%、40%这3种支持度,逐级提取常用的核心组合,既体现不同药物组合的个性特征,又抓住不同组合中延胡索药对共性的核心组合.
综上,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分析了《中药成方制剂》中含延胡索方剂的组方规律,真实而全面地反映了当前延胡索在上市成方制剂中的应用实际,为延胡索的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含延胡索成方制剂的新药研发[9]提供了新的思路。
[1] 杨洪军,唐仕欢,卢朋.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开发与应用[M].福建: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 杨洪军,赵亚丽,唐仕欢,等.基于熵方法分析中风病方剂中药物之间的关联度[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9):706.
[3] 李玉和.延胡索药对治疗痛证的临床应用[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12):2346-2347.
[4] 顾向东.良附丸加味治疗慢性胃炎60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2008,21(11):45.
[5] 刘洋.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犯胃型胃痛53例临床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10,39(5):14.
[6] 黄锦煜,方敏,李嫕婧,等.延胡索在三叉神经痛大鼠模型中的镇痛作用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9):2161-2164.
[7] Zhang Y, Wang C, Wang L, et al. A novel analgesic isolated from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 Current Biology, 2014, 24(2):117-123.
[8] 鲁春梅,张春森,姜立勇.延胡索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5):126-127.
[9] Yang HJ, Shen D, Xu HY, et al. A new strategy in drug design of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method and techniques [L]. Chin J Interg Med, 2012, 18(1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