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辅助辨治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研究

2014-02-09 01:07莫晨玲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肾阴六味地黄毒副

莫晨玲

(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结核科, 西宁 810000)

六味地黄丸是我国中医药的经典处方,始于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1]。顾名思义,6味地黄丸是以熟地黄为主的6味中药组成,包括山药、茯苓、山茱萸、泽泻、牡丹皮组成,以滋阴补肾为主[2,3]。近年来,六味地黄丸用于脑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缺血性中风、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失眠、癫痫、小儿脑功能障碍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4,5]。本研究根据中医学“肾生精髓充于脑,肾精不足,则髓海空虚”理论,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46例结核性脑膜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六味地黄丸辅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9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按入院单双顺位分为2组,单数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其中男22例,女24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41.5±20.5)岁;同时并发肺结核的12例,占26.09%;双数的4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六味地黄丸。其中男21例,女25例,年龄21~55岁,平均年龄(41.5±20.5)岁;同时并发肺结核的11例,占23.91%,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符合以下标准可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①患者临床有颅内压增高证候群及脑膜刺激征表现,包括颈强直、头痛、喷射状呕吐等;②有结核中毒症状,包括盗汗、 乏力、午后发热、食欲下降、消瘦等;③脑压>1.96 kPa;④有嗜睡、意识障碍或谵妄,严重者发生昏迷;⑤颅 CT检查提示颅底有渗出物或出现脑水肿;⑥脑脊液检查细胞数>300×106/L;糖和氯化物<2.5 mmol/L;蛋白>450 mg/ L;氯化物<120 mmol/L。

1.3 临床表现

本组9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头痛91例占98.91%,发热69例占75.0%,颈项强直78例占84.78%,呕吐51例占55.43%,盗汗19例占20.65%,意识障碍17例占18.48%,精神异常16例占17.39%,尿便障碍、失语、抽搐及视物模糊发生率分别为7.61%、3.26%、4.35%及6.52%,克氏征、布氏征阳性42例占45.65%。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采用抗结核治疗方案:利福平+异烟肼+ 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同时给予20%甘露醇、鞘内注药50 mg异烟肼+2 mg地塞米松,每周1次。地塞米松10~15 mg,并每周逐渐减量1~2 mg至5 mg后,改用泼尼松30 mg/d,每周减量5 mg,直至减完。

1.4.2 研究组治疗方法 本组46例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6 mg六味地黄丸口服,2次/d。

1.5 观察指标

1.5.1 治疗效果指标 结核中毒症状消失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颅内高压消失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

1.5.2 毒副反应指标 对主要毒副反应指标包括头晕、纳差、呕吐、关节痛、皮疹等症状进行评分,各指标评分标准:0分:无症状;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

1.5.3 激素治疗反跳指标 比较2组患者激素治疗反跳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指标比较

表1显示,比较2组治疗效果主要指标显示,研究组结核中毒症状消失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颅内高压消失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表2显示,比较2组治疗过程中主要毒副反应显示,研究组头晕评分略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毒副反应包括纳差、呕吐、关节痛、皮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后主要效果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2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治疗过程中主要毒副反应比较

注:和对照组比较:*P<0.05

2.3 激素治疗反跳率

比较2组治疗后激素反跳情况,研究组无1例发生激素反跳,对照组3例,反跳率为10.8%,对照组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我国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近年来对中医中药的深入研究[6],使中医在部分疾病特别是慢性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7]。中医的治疗原则是内外兼顾、辨证论治,因此在用药上根据病机、病因进行综合分析,在考虑外因致病的因素外,更多地着重于机体阴阳气血功能的平等,认为多数疾病的起因是内部器官功能失调所致, 结核性脑膜炎的病因是结核杆菌侵入脑部,而病机则是精血耗损导致肾精不足、水不涵木、肾阴亏虚,肾的运血、藏血功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而致病菌侵入。六味地黄丸是临床治疗肾阴不足的中成药物之一,其主要功效是滋补肾阴,用于肾阴虚所致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手脚心发热、遗精盗汗等症的治疗及辅助治疗,本方最大的特点是“三补三泻”[8]。方中熟地黄为君药,其主要功效是滋肾阴、益精髓, 山药滋肾补脾,山茱萸滋肾益肝,此为“三补”,三泻分别为丹皮清泻肝肾虚火,茯苓、泽泻淡渗利温。同时六味地黄丸不具有补中有泻的特点,三阴并补,即茯苓配山药而渗脾湿,丹皮配山茱萸以泻肝火, 泽泻配熟地而泻肾降浊, 从而达到以补为主、补泻并用、补肾治本之功效。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普遍具有结核病中毒症状[7],其主要临床表现初期有午后低热、全身乏力、盗汗等, 随着其病情的进展继而出现头痛、高热、喷射状呕吐等,其病机为肾精不足、水不涵木、肾阴亏虚,肾的运血、藏血功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8],符合六味地黄丸辅助治疗的症状。从研究组46例患者采用六味地黄丸辅助治疗效果显示,研究组结核中毒症状消失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颅内高压消失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的同时,通过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进行调节,大大提高了患者机体功能,增强了机体应激与自我保护能力,从而加快了对过氧化物质和有毒自由基的清除速度,提高了治疗效果。

现代药理学研究已证实,六味地黄丸的作用不仅在于滋补肝肾,同时对许多重要系统发挥作用,表现在对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六味地黄丸通过改善微循环,使脑血流量增加,从而提高大脑血氧的供应。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可改善内分泌功能。鉴于六味地黄丸对上述各系统的综合作用,最终促进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恢复,降低了毒副反应。

[1] 劳献宁,方琼,姚丹,等.六味地黄丸类方辅助治疗对结核菌阳者免疫影响的研究[J].新中医,2007,39(6):31-33.

[2] 侯燕玲,蒋淑贞.六味地黄丸辅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6):742-743.

[3] 朱孝轩,朱琳,田珂,等.六味地黄丸合灭痨丹1号治疗胸腰椎体结核189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5,37(10):28-29.

[4] 廖圣宝,戴敏,刘光伟,等.二肾一夹高血压大鼠模型中医证候属性的探讨及药物作用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2):34-37.

[5] 史正刚,潘曌曌,张士卿,等.知柏地黄丸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型肾阴虚幼龄大鼠血浆CORT、ACTH、CRH及肾上腺指数和组织学结构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3):167-171.

[6] 杨亚琴.从肾气丸、地黄丸谈补肾之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10):3,15.

[7] 曾庆敏,吕福娟.六味地黄丸结合西药治疗青少年初治涂阳肺结核30例[J].吉林医学,2010,31(34):6265-6266.

[8] 刘永莉,许序云,刘才,等.六味地黄治疗肺结核盗汗85例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2):151.

猜你喜欢
肾阴六味地黄毒副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作用机制
冬季熬夜比夏季 更伤肾
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您可以服用吗?
大剂量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毒副反应分析
从脾论治干燥综合征
基于《医宗粹言》探析新安医家罗周彦“元阴门”学术思想
胸苷酸合成酶变化与结直肠癌5-氟尿嘧啶化疗敏感性及毒副反应的关系
六味地黄丸(汤)治疗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灵芝孢子粉对恶性肿瘤放化疗的减毒作用
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