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媒介批评话语分析——奥运后英媒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

2014-02-08 07:02佳,于
关键词:语料库国家

刘 佳,于 洋

(大连海事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一、引 言

国家形象是一国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对该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地理等方面状况的认识与评价,可分为国内形象与国际形象,两者之间往往存在很大差异。[1]国家形象在根本上取决于国家的综合国力,但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国家的实际状况,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被塑造的。传统以来,关于中国国家形象论述的焦点之一在于中国形象存在“国内佳、国外不佳”的问题。[2]先前研究[3]表明英美主流新闻媒体的国际报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长期以来,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大多数是富有争议、消极、负面的,而这种不公正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人民对中国形象的客观认识。

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显著提升,中国在国际范围内的形象也亟须改善。如今,中国从国家主体层面的形象传播行为已经日渐普遍化,如北京奥运宣传、纽约时代广场中国国家形象片播放、2012官方首次发布中国国家形象报告(China National Image Report)等。然而,这些国家层面传播行为是否达到了预设效果,英美主流媒体又是如何对变化中的中国进行形象解读和建构则成为中国软实力提升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

于此背景下,关于国家形象的研究已日益成为一个热门话题。[4]国内学术界针对国家形象的研究主要是小型的、主观的定性研究,量化研究则较少,同时研究对象多为美国主流媒体。本文将研究对象扩大到同样引领世界话语权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同时借助语料库语言学,试图弥补以往研究中评价过于主观判断的缺陷。[5]此外,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是进行新闻文本分析的有效方式,[6]源于批评话语分析学者认为话语是社会实践,并且需要分析话语产生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意识形态以及权利关系,并分析话语实践是否能够复制或重建现有的话语秩序和社会实践,批判和重建话语的意识形态和霸权功能的意识形态和霸权。[7-9]英国语言学家费尔克劳[10]提出批评话语分析三维模式,进行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三个层面的分析。

结合语料库语言学和批评性话语分析来探究媒体文本已经成为趋势,国内已有学者[11-12]开展过此类研究。本文将语料库语言学与批判话语分析相结合,以英国主流纸媒在奥运后涉华报道为对象,通过建立语料库的方式,从文本、话语实践及社会实践三方面入手,利用词频、主题词、类联接等语料库提供的文本语境信息,试图剖析英媒针对中国国家形象报道时的建构立场、议程设置及意识形态,而进一步阐释英媒涉华报道的语言特征及倾向。基于文献回顾结果,本文主要讨论以下研究问题:中国国家形象是以何种话语方式被英国主流纸媒所传播的?即英国三大纸媒是通过哪些话语策略对其加以形象建构的?其针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有何特征及倾向?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借助以语料库为基础的批判话语分析方法来研究英国主流纸媒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并反思其媒介话语建构及潜在媒介偏见。作者基于LexisNexis学术数据库,以China为新闻标题检索词,收集了《卫报》《每日电讯报》《泰晤士报》三家英国主流纸媒自北京奥运会闭幕起2008年9月18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的涉华报道,建立了约379万词的专用语料库。选取这三份媒体主要缘于这三份报纸历史悠久、覆盖面广、影响力最大,且分别代表中立偏左、偏右以及中立不同政治立场。[13]研究者利用WordSmith软件进行语料分析,通过词频分析、关键词分析、索引分析等方式,科学量化分析英国主流媒体关于报导中国形象的议程设置、言语特征,以及奥运后英媒涉华报道的报道风格以及潜在立场的变化。

三、数据分析

1.高频词指向及议程设置剖析

基于语料库分析软件WordSmith,笔者对所选取三份英国主流纸媒进行高频词排序,去除常用介词、连词、be动词及常用报刊用词,得出前15位高频实词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高频词实词排序

由表1可见,经济、政治及中英关系是英媒涉华报道的重点。三份报刊在涉华报道方面的关键词十分相近,居于前四位的关键词完全一致。经济方面,三份报纸都将中国经济(economy/economic/growth/market)作为涉华报道的重点,其中涉及中国经济的腾飞、发展瓶颈及问题。政治方面,英媒着重报道中国政府(government/state)的执政措施及政策,尤其强调其在全球化背景下(global/world)的中英关系状况(London,Beijing和 Shanghai);同时,高频词“rights”位居三份报纸前列,说明针对中国的人权和公民权益报道也是英媒涉华报道的重点。

对英媒涉华报道量进行统计,发现2009、2010、2011年涉华报道量相对偏低,分别为868、824、715篇,2012年达到了奥运后最高峰,共计1312篇,2013年有所回落,为1010篇。2012年对于英国来说注定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从伦敦奥林匹克运动会、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登基60年钻石庆典到狄更斯200周年诞辰,而英媒涉华报道的数量及议程设置则是与中英关系紧密联系的。从政治因素考虑,2012年是中英建交40周年,两国领导层交流更为频繁;从社会文化因素考虑,伦敦继北京之后举办奥运会,经验交流及相关对比报道也较多;从经济因素考虑,2012年欧洲陷入全面经济危机,欧元区部分地区深陷债务危机,而这与占据大比例出口额的中国及其货币经济政策则是紧密相关的。2013年,欧元区渐渐开始复苏,中国在欧元区的影响也趋于减弱,故报道量趋于减少。

2.关键词指向报道事件剖析

笔者搜集China Daily同时期所有标题包含“China”的报道建立参照语料库,并应用WordSmith生成英媒涉华报道语料库关键词表后,基于关键值高低进行排序。除去常用报刊用词及英媒特殊用词,如“edition”“guardian”“telegraph”“daily”等,同时除去常用人称代词和语法词be动词、冠词,关键值居于该语料库前20位的关键词实词依次为London,Bo,yesterday,Britain,UK,Heywood,police,family,internet,Lewis,Leo,death,man,Cameron,wife,children,old,Gu,Ai。

笔者认为关键词表非常直观地反映了英媒涉华报道的议题倾向。显而易见,Bo,Heywood,Gu高居关键词表前列,说明英媒在涉华报道中着力报道“薄熙来”事件,随后出现的关键词Xilai更证实了此观点。笔者认为,由于意识形态及政治体制的差异,西方媒体长期以来有报道中方政治敏感问题的传统,并在很多情况下对涉华报道表面持客观中立态度,实则与中方主流报道相对立,与中国媒体“报喜不报忧”的传统恰恰相反。不仅如此,话题艺术家艾未未(Ai)处于关键词表前列也证实了外媒针对中国敏感事件的猎奇心理。其中,“luxury”一词也居于关键词表前列(第36位),这反映出当今中国旅客及留学生购买奢侈品,逐步成为奢侈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之一。笔者暂且不对国民痴迷购买奢侈品的现象进行原因剖析,luxury高居关键词表榜首说明在英媒眼中,中国及中国国民已经成为全球奢侈品消费主要市场这一经济现象,而奢侈品一词也与中国的新贵阶级紧密相连。

3.S+V+O(China)+C类联接分析

语料库中“类联接”即语法层面的搭配关系,涉及抽象的语法概念和范畴。[14]SVOC句型,即“主-动-宾-补”结构句型,可解释为 attributor/assigner+process+carrier/token(China)+attribute/value,是语言学语法中最常见的五大句型之一,而此句型结构中的宾语补语成分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主语具有何种特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选择通过在自建语料库中对最能体现“是什么让中国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这一特殊关系从句结构“S+V+O(China)+C”进行观察。鉴于本研究目的在于分析是什么致使中国具备何种特征,因此该从句中的V动词应为使役动词或者感官动词。研究者选取了18个作为常用此类动词,并设置“have/make/keep/see/leave/get/eye/name/label/describe/consider/ensure/guarantee/prove/confirm/perceive/call/declare+China”作为检索项,设置window size为50,人工去除不属于SVOC句型的检索,共剩余88项检索行作为分析对象。

(1)属性语义分类。

SVOC句型中宾语补足语成分可反映主语的属性和特征,笔者对所有符合条件检索行中该成分进行标注,后进行语义归类,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SVOC句型宾补成分语义分类

对所有SVOC从句中的宾语补足语进行语义归类后发现:关于中国经济属性的描述高达34次,占总检索数量的38.63%,再次说明经济是英媒涉华报道的绝对重点。其中,报道既包括对中国经济腾飞的认可及正面描述,如“the world’s second largest economy”,同时也指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发展瓶颈,如“the world’s second economy with weak regulation,corruption”“reaching the Lewis turning point”等。其中,货币政策又是涉华经济报道中的重点,参见“make RMB convertible”“currency rise to reflect economy”等。尤其值得注意,英媒对中国货币政策的阐述持有负面倾向,报道称中国政府“蓄意遏制人民币升值”“人民币价值严重被低估”,其中单单“货币操纵(currency manipulator)”这一负面属性就出现8次,占总属性比例的9.09%,例如:

A.With Republican candidates and the Democrat-controlled US Senate clamoring to**LABEL CHINA** a currency manipulator,trade and investment frictions are bound to increase.

B.The report stopped short of**CALLING CHINA** a“currency manipulator” -a move analysts feared could have sparked a damaging trade war that could have hampered the sluggish US recovery.

C.He has urged China to adopt amore“marketrelated exchange rate”and is consideringwhether to go a stage further and**NAME CHINA** as a“currency manipulator”.

D.Republican candidate Mitt Romney had vowed to**LABEL CHINA** a currency manipulator from“day one”,amove thatwould have entailed trade sanctions and an ugly turn in superpower relations.

(2)属性褒贬倾向分析。

笔者对库中SVOC宾语从句中宾补成分进行褒贬属性归类后得出结果:正面评价占22%,中立评价占37%,负面评价占41%。由此可见:①报道中处于中立的评价比例较大,这与新闻报道语言要尽量保持客观中立的新闻理念一致。②关于中国的负面评价数量高于正面评价数量,这说明英媒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具有负面倾向。但考虑到西方媒体“muckraking(扒粪揭丑)”的报道风格,负面倾向并不算十分明显。③与早期西方媒体涉华报道相比,正面报道率已得到提升。根据李希光[15]等学者20世纪末的研究,中国在欧美国家的形象被严重扭曲,常常被描绘为“威胁美国和邻国”“民族主义在死灰复燃”“偷窃知识产权的海盗”“威胁全球经济的奸商”和“践踏人权的警察国家”等。[5]

针对中国形象的正面评价几乎全部集中在中国经济发展崛起方面及国际合作方面,而针对中国的负面评价主要涉及货币操纵、经济前景预测、政府执政能力、文化交流及国际合作以及中国威胁论六个方面,详见表3。

表3 褒贬色彩语义细分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威胁论”也成为检索结果中的高频主题。该理论是在苏联威胁消失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崛起”“强国战略”等字眼充斥媒体,对处于不同意识形态和体制下的欧美国家产生威胁的背景下产生的。英媒针对“中国威胁论”则采取了十分辩证的立场,时而强调中国经济崛起赋予其机会“China’s rise an opportunity”“Choose to see China’s rise a threat or opportunity”,时而显示出对中国崛起的担忧“see China growing and they are nervous”“the country that represents the greatest danger to us”,并无绝对性立场。然而,针对其盟友美国如何看待“中国威胁论”,英媒则这样描述:“Americans see China’s emergence as a world power threat.”“see China’s emergence as a world power as amajor threat to the United States.”

基于语料库关键词分析、词频分析、SVOC句型分析,研究者得出以下结论:①英媒涉华报道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因此经济建构是英媒对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主要方面。英媒对中国经济的理解既体现在对中国经济腾飞的认识,也体现在现今中国经济的瓶颈及弊端方面,以及传统欧美国家对中国经济威胁崛起的认知。②英媒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报道稍带负面性,这部分归结于中西意识形态的差异,但也是由于西方媒体倾向“除恶揭丑”和“猎奇”的传统相关。相较于奥运前早期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相比,中国在国际范围内的形象已经得到相应提升。③英媒涉华报道鲜有涉及文化方面,并不能反映中国身为一个文化强国的国际形象,“孔子学院”等官方主题文化推广作用并不明显。例如,英媒用带有贬义的“政治宣传”(propaganda)一词来形容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bringing in propaganda right into NY Times Square),也从侧面说明从国家层面直接进行形象传播的争议性。

四、结 语

综上,相较于早期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中国在国际范围内的形象已经得到相应提升,但英媒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报道仍然稍带负面性,笔者认为中国国家形象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国家层面的形象宣传能够引发话题性,适合在宏观方向进行指引;而其有效提升则更大依据于民间组织和文化类项目潜移默化的传播,以及普通民众在跨文化交际中正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国民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即国家形象的提升更加依靠政府、组织,尤其是民间群体的共同努力。

同时,鉴于时间、人力等因素制约,笔者只抽取三份主流英国大报建立语料库,并不能全面代表英国所有媒体。若能增加选取语料,同时扩充搜索词,语料库会更具有代表性。今后的研究可通过建立英媒大报小报平行语料库进行对比,或者英媒美媒平行语料库进行对比,笔者认为会取得更有意义的结果,这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并为中国国家形象的有效提升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

[1]孙有中.国际政治国家形象的内涵及其功能[J].国际论坛,2002(3):14-21.

[2]潘一禾.“国家形象”的内涵、功能之辩与中国定位探讨[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5-80.

[3]管文虎.国家形象论[M].北京: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79-147.

[4]孙有中.解码中国形象——《纽约时报》和《泰晤士报》中国报道比较(1993—2002)[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1-29.

[5]TEUBERTW.My version of corpus linguistic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2005,10(1):1-13.

[6]VAN D.News analysis:Case studies of international news in the press[M].London: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1998:70-144.

[7]STAMOU A G.Words and phrases:Corpus studies of lexical semantic[M].Oxford:Wiley-Blackwell,2001:30-79.

[8]KUO Saihua,NAKAMURA M.Translation or transformation?A case study of language and ideology in the Taiwanese press[J].Journal of Discourse & Society,2005,16(3):393-417.

[9]MARUTA K.Pro-and anti-whaling discourses in British and Japanese newspaper reports in comparison: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J].Journal of Discourse & Society,2007,18(6):741-764.

[10]FAIRCLOUGH N.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M].Cambridge:Polity Press,1992:92-139.

[11]杨娜,吴鹏.基于语料库的媒介话语分析——以《纽约时报》对华妇女报道为例[J].国际新闻界,2012(9):48-58.

[12]唐岚.美国媒体对华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5-19.

[13]PARTINGTON A.The changing discourses on anti-Semitism in the UK press from 1993 to 2009.A modern-diachronic corpus-assisted discourse study[J].Journal of Language and Politics,2012,11(1):51-76.

[14]梁茂成,李文中,许家金.语料库应用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119-131.

[15]李希光.妖魔化中国的背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124-167.

猜你喜欢
语料库国家
国家公祭日
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国家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基于语料库“隐秘”的词类标注初步探究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基于COCA语料库的近义词辨析 ——以choose和select为例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