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辉,张小培,杨昕岳,雒保军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新乡医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孝道是一套子女以父母为主要对象的特殊社会态度与社会行为的组合,即孝道是孝道态度与孝道行为的组合[1]。孝道文化是传统中国文化中最具有特色的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教育的起源,传统德育理论之基,这种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完善的人格[2]。那么,一个人对孝道的态度、认知对其人际关系有影响吗?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从孝道认知的角度探讨其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丰富孝道领域的研究,另一方面对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孝道认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研究对象。采取整群随机取样的方法,抽取新乡医学院和河南科技学院大一、大二、大三的本科生300人作为施测对象,回收有效问卷270份,问卷有效率为90%。
2.研究工具。(1)孝道认知问卷。本问卷由范丰慧等人编制[3],共32道题,分尊亲养亲、顺亲延亲、丧葬纪念、护亲荣亲4个维度;问卷的信度系数0.90,分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74-0.85之间,有较好的效度。(2)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该问卷由郑日昌教授编制[4]。共28道题,分测个体在交谈方面、交际和交友方面、与异性朋友交往方面、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程度。此问卷在研究中的信度系数是0.84。
3.数据的处理。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t检验、积差相关分析、多元回归等分析。
1.不同性别、生源大学生对传统孝道认知的差异比较。男女生在养亲尊亲、护亲荣亲、顺亲延亲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2.87,2.50,-2.43,P<0.05);城乡大学生之间在孝道认知及四个维度上差异不显著(P>0.05)。
2.不同性别、生源的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程度的差异比较。男女生在与异性朋友交友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4.37,P<0.05);城乡大学生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的总均分及交谈、交际与交友、异性朋友交友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2.26,-2.43,-2.16,-2.14,P<0.05)。
3.大学生对传统孝道认知与人际关系困扰程度的相关研究。(1)大学生对传统孝道认知与人际关系困扰程度的相关分析(见表1)。结果表明,养亲尊亲、护亲荣亲分别与交谈、待人接物、异性朋友交往及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总均分呈显著负相关;丧葬纪念与待人接物呈显著负相关;传统孝道态度量表总分与交谈、待人接物及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总均分呈显著负相关。(2)大学生传统孝道认知对人际关系困扰的回归分析(见表2)。将大学生对传统孝道认知的四个维度对人际关系困扰的影响进行逐步回归,结果养亲尊亲、护亲荣亲进入回归方程,回归系数分别为-0.188、-0.174,说明这两个维度对人际关系有正向影响作用,即越赞同养亲尊亲、护亲荣亲,其人际关系水平也越好。
表1 大学生对传统孝道认知与人际关系困扰程度的相关分析
养亲尊亲是当代孝道的核心内容,指的是孩子照顾父母和满足父母的物质及精神方面的需求[5];孝道的核心理想是孩子对父母义务的实现,满足父母期望,为
表2 大学生传统孝道认知各维度对人际关系困扰总分的回归系数
注:R2=.298,**P<0.01
社会做出贡献,为父母和家族带来荣誉,是现代人表现孝心的重要方面,也是护亲荣亲的主要内容;丧葬祭念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尊老、敬祖,对家庭团结有重要的意义;顺亲延亲强调了子女对父母的顺从和延续家族的责任。
研究表明,女生在养亲尊亲、护亲荣亲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男生,也就是说,女生更赞成养亲尊亲、护亲荣亲。随着社会的进步,“重男轻女”的思想在社会中已经淡化,男女在照顾父母、为家族带来荣誉等方面承担的责任都是一样的,父母在对子女的抚养教育中会给予女孩更多的情感温暖、理解,即使有过失也很少会受到像男孩一样严厉的惩罚,而且女生在情感上更细腻一些,因此,女生更愿意照顾、满足父母各方面的需求和期望。
由大学生对传统孝道的认知和人际关系的研究,我们得知,越是尊敬、照顾父母,满足父母期望,顾及家庭荣誉,在人际交往方面遇到的困扰越少。尊敬、照顾父母的同时,也就懂得和理解了如何尊重其他人,在与他人交谈时,在待人接物、与异性朋友交往过程中,则会注意自己的言行,有较少的困扰。父母从对孩子的教育中体现出对孩子的爱与负责,孩子接受了之后也会更加爱自己的父母,这是一个相互影响、互相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形地影响了孩子的待人接物和与异性交往的能力,提高了人际交往的能力。越想为父母增光,为家族带来利益与荣耀,在交谈、待人接物、与异性朋友交友方面遇到的困难越少。一般而言,在中国,孩子有成就(包括成绩好,人缘好,职位高),父母就会觉得很有光,其他人常会羡慕、夸奖父母、如夸父母会教育,夸父母有福气等,父母也常常以此为荣,感到很高兴。中国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会教育孩子待人接物、与人交往的一些技能,当父母教育孩子要有家庭荣誉感时,无形中提高了对孩子的要求,即对人际交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一个人想给父母争光,不辱没家庭的荣誉,他在平时的接人待物中就会注意技巧,更加的谨慎。子女越重视丧葬纪念,在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越少。这是符合社会的现状的。当亲人离我们而去后,如果我们特别在意怀念亲人或者纪念亲人,在待人接物过程中就会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一方面不会失去颜面,更注重外在的排场;另一方面,不会辱没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更注重内在感情。
[1]苏君丽.当代大学生孝道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9.
[2]吕延利,张莉蓉.高校德育与孝道文化[J].教育探索,2005,1:92-93.
[3]范丰慧,汪 宏,黄希庭,等.当代中国人的孝道认知结构[J].心理科学,2009,32(3):751-754.
[4]郑日昌.大学生心理诊断[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339-345.
[5]张 坤,张文新.青少年对传统孝道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6):1317-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