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胡 静 点评:马丽娜
【教材分析】
“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包含“排列”和“组合”两个既有联系又有不同的内容。教材通过一些生活中不同的简单实例呈现出来,使学生在感悟排列与组合的不同中,体会到有顺序、全面地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此内容也是三年级继续学习更多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的基础,也是学习八年级概率的基础。
【我的思考】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及对学生的前测,我想通过以下几点完成本次教学:
1.以生活场景为载体,通过猜想、操作、验证,引发矛盾冲突,让学生在参与游戏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有序思考的价值。
2.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好处,并说一说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理由。
3.通过一系列的生活场景游戏,让学生经历描述与表达、交流与纠错、评价与感悟的完整过程,使学生不仅获得正确的结果,还能感悟和收获数学活动的体验与经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3.在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在合作、交流中突破难点。
【教具学具】写有1、2、3的3张卡片。每组学生准备3张不同的数字卡片。
【前测题目】
1.用1、2 两张数字卡片能摆( )个不同的两位数,他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2.小朋友在操场上排队,想一想,做一做:
(1)两个人排队,有几种不同的排法?
(2)有甲、乙、丙三个人,如果每两个人排成一竖排,最多能排成几种不同的情况?(此题是分别找了25名同学,实际在操场上进行的操作访谈。)
3.甲、乙、丙、丁四人,任意2人分为一组,会有几种不同的分法?(此题是课间发现班上有4人在玩“跳皮筋”,做的随即前侧。)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猜名字:渗透找排列数与组合数的两种基本的方法和思路。
1.猜学生名字,渗透交换法。师:我猜咱班几个同学的名字,你们只告诉我猜得对不对。记得她叫娜李?(生:不对!)李娜?(生:对了!)我把这两个字“交换”一下,就对了。
2.猜学生名字,渗透固定法。师:告诉我你姓什么?(生:张!)张字肯定得“固定”了猜,你叫张帅?(生:不对!)张帅不对,固定张、你叫张鹏。
3.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会记住很多孩子的名字。不过,刚才猜名字时用到的方法——“交换”和“固定”,说不定我们数学中也能用到呢。
(设计意图:课前,从猜名字及出示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礼物盒入手,不仅渗透了方法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抓住了“童心”。)
一、破解密码,感知排列
1.出示礼物盒,由信件引发矛盾
我们先把礼物盒打开看看!(做动作,打不开。)噢?是个密码锁,密码放在了这个信封里了。(老师读信。)“小朋友你们好,这个礼物盒的密码是由信封里的两张数字卡片组成的一个两位数,你们能破解吗?”
(设计意图:从孩子们感兴趣的礼物盒引入,到必须破解密码打开,再到读神秘的信件,激发孩子想破解密码的学习内驱力。)
2.两个数的排列
(1)出示密码盒及两张数字卡片□1 □2。“盒子的密码是由数字□1 □2 组成的一个两位数,是几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23也是两位数干嘛不猜它?11呢,也不符合要求?
(3)试密码打开礼物盒。
(设计意图: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产生兴趣,为找到三个数的排列数做好铺垫。此情景作为学习新知的迁移,学生既感兴趣又不会陌生。)
3.三个数的排列
(1)出示密码本。这个密码本的密码也是个两位数,是由1、2、3这几张卡片组成的两位数,要找到密码,我们必须知道用他们能组成哪几个两位数?
(2)学生4人小组用卡片□1、□2、□3 想、试,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3)汇报讨论,探究规律。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体会有序思考的优势与方法。怎么摆能保证不重不漏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
a.每次拿其中的两个数字,先摆出一个数,然后用调换的方法得出另一个数,得到6个数。取名为交换法。
b.先固定一个数在十位,把1放在前面,后面摆2,是12,摆3,是13;然后再把2放在十位,个位摆1,是21,个位摆3,是23;同理31、32。取名为固定法。
c.组织学生讨论:在摆的过程中,随便写,想起哪个写那个,会有什么缺点?
(4)小结。通过课件再次梳理与回顾交换、固定这两种有序思考的方法。
(5)打开密码本。密码是这些数中最大的一个。
(6)延伸巩固,体会数在变、方法是不变的。用9、7、3可以摆出几个两位数? 用5、6、7呢?从1~9这9个中任意取三个数呢?
(7)用3个数可以写成6个不同的两位数,4个数呢?5个数呢?有兴趣的同学,回家试一试,这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还会遇到。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找密码、开密码、拓展巩固到其他各数几个环节,使孩子们在经历中发现找排列数的方法及有序思考的方法。但为了不让孩子形成思维定势,适当地把知识从点延伸到面,这样孩子学的知识才会更活,并能激起学有余力的孩子的兴趣。)
二、活动体验,感知组合
活动一:握一握
1.创设三人握手的情境。
(1)提出问题:如果3个人,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通过演一演,解决这个问题。
(3)用教具示范,渗透连线的方法。
2.提出疑问,引发思考。数字卡片用3个数可以摆出6个不同的两位数,握手时3个同学却只能握3次。都是3,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
3.根据学生的讨论,得出结论——摆数与顺序有关,握手与顺序无关。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猜一猜握手的次数,把问题抛给学生。再抓住错例进行分析,在演示中认识到只要两人握了就行,它与顺序无关。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排数和握手一个是有序、一个是无序的思想。)
活动二:赛一赛(球赛)
1.邀请打乒乓球,提问:3个人,每两个人比一场,一共要比几场呢?
2.学生交流汇报。
3.如果老师也来参加比赛,4个人每两个人比一场,一共要比几场呢?怎样在本上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球赛活动分了两层,在3人比赛的基础上增加一人,从开始的动手连一连改为用数学符号来表示,顺理成章地渗透“数学符号化思考问题”,真正让学生从生活中走入浓浓的数学课堂,掌握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
三、联系生活,应用拓展
搭配服装——故事呈现(老师边讲故事边简笔画出场景图):
在一片树林里,住着小白兔、小松鼠两户人家。要过年了,松鼠妈妈带着小松鼠买了这些新衣服。快看看,都买了什么衣服?(贴出两件上衣、三件裤子的图片。)妈妈想让孩子搭配着穿。回到家,小松鼠就向小白兔炫耀自己的新衣服。小白兔问:你的新衣服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是呀,小松鼠的衣服,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同学们用连线的方法连一连这几种穿法。
四、全课总结,巩固延伸
1.在数学广角中还有许多知识等着大家去探索。只要你善于观察、善于动脑,就会发现在我们的身边蕴含着很多丰富的数学知识。我们今天所学的有关数字的排列,以及握手时用到的组合知识,就是我们数学书99页第8单元数学广角上的内容,有关这些知识我们以后还会进一步的学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2.看书99页,之后把做一做的两道题直接填到书上。
教学点评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现实而有趣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通过一系列的游戏:“破解密码”“握手祝贺”“球技比赛”“衣服搭配”,让学生经历描述与表达、交流与纠错、评价与感悟的完整过程,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对排列数与组合数的一个感性认识。具体体现在:
一、精心预设,激发兴趣
本节课处处体现了胡老师精心的预设,特别是她精心设计的课前准备环节,通过猜老师、学生的名字渗透“交换法”及“固定法”,为接下来学生能有序地找全排列数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不仅渗透了方法还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了“童心”。
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胡老师设计了“破解密码”的活动,不仅使得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产生了兴趣,在活动中得到启示,同时为找到三个数的排列数做好铺垫,给了不同程度的孩子一个思维的支撑。正是有了此环节的精心预设,才有了学生能有序找全排列数的精彩生成。
二、调控生成,因势利导
在第二环节“活动体验,感知组合”的互动中,从第一个活动“握手祝贺”,学生自然地通过动手连一连寻找到答案。再到第二个活动“球技比赛”,在3人比赛的基础上增加一人,每两个人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几场?学生自然内需出要改为用数学符号来表示,这样简单清晰好描述。至此,老师又顺理成章地渗透了“数学符号化思想”的方法,真正让学生从生活中走入浓浓的数学课堂,并掌握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学生良好思维方式的一个提升。
三、提炼方法,评价引领
本节课的设计层次清晰,第一环节通过两次“破解密码”来感知排列,再通过第二环节的“握手祝贺”和“球技比赛”等活动感知组合,胡老师一直在用肯定、激励的方式去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同时,她又时刻通过借助手势、多媒体演示、形象的语言教方法,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寻找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的方法。有关排列、组合的内容难度还是很高的,但在,胡老师能把有序的数学方法变得很简单,让孩子们有信心学好,让学生在参与游戏中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感受到有序思考的价值,能够在解决问题中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达到全面性。在活动中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好处,还能通过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