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学生思维 抓住计算本质

2014-02-06 07:16侯艳红
基础教育论坛 2014年2期
关键词:泡泡糖加减法表象

侯艳红

孙晓天教授曾经说过:“那些形如‘想大算小’式的算理,多半会随着儿童的成长淡淡隐去,而伴随着一连串为什么发现的运算规律、道理和方法有可能长久驻留,成为伴随学生一生的本领。”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比重占到了50%左右,如此重要的教学,仅仅靠单纯的技能训练,让学生获得一种熟练的计算技巧显然是不够的。

学生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在不了解学生真实想法的情况下,仅凭主观感觉和经验推断学生的发展需要,实施的教学活动未必受学生的喜欢。由于学生生长的环境有差异,性格和领悟力也不同,因而在计算时的表现也有所不同。所以教师读懂学生就是要读懂学生学习的过程,面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算法,要深入分析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主观认识,已经掌握和尚未掌握的知识、技能,给他们一一进行剖析,引导他们找出最简单的计算方法,从而达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培养能力的目的。

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规律,构成整个的知识体系。在学习小数加减法时,由于学生有小数的意义和整数加减法的基础,所以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对学生来说并不是难点。因此我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使学生在不同方法的汇报交流、分析对比中,相互质疑、互相启发,从而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抓住了“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本质。

上课时,我首先出示了红茶、泡泡糖和饼干的实物,并出示价格:1瓶红茶2.45元,1袋泡泡糖1.2元,1盒饼干6.8元,让学生根据信息自主提出问题。然后先围绕“1瓶红茶和1袋泡泡糖一共用了多少钱?”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计算后,学生进行了交流、汇报,出现了以下三种方法:

方法一:

分析:这样的学生占到了班中约50%。他们结合生活中元、角、分的现实背景,进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利用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也就是结合生活实际来学习数学,把数学与生活实际建立联系,这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应该鼓励。

但是我也看到了,这类学生的思维水平还是停留在一个比较表面层次的水平,数学抽象程度不高。对于他们,应该帮助其将数学问题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来,逐步从现实背景中剥离出来,加强他们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关注,因为数学最终还是引导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走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因此,在后续的学习中,我特别关注此类学生对利用整数加减法推理小数加减法的理解程度,并多给他们口述算理的机会,加深他们对抽象方法的理解,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

方法二:

分析:采用这种算法的学生约占30%。这些学生有很好的理解方式,能迅速地从脑中提取小数加减法的表象支撑,并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计数器来帮助理解、说明,他们对于数学的理解是丰富的、鲜活的。

这类学生,数学学习对于他们而言,不是死记和模仿,而是一种建构。对于他们,重点应该放在由计数器的表象支撑转化到小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上。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让他们讲解、汇报,借助他们的介绍来启发其他学生逐步明白算理,也促进他们对算法更深层次的理解。

方法三:

分析:此类学生能利用整数加减法的方法合情推理小数加减法的方法,能把新知识转化为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具有较强的推理能力,这类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较高。但是,他们真的理解算法的本质吗?(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关于算理都能找到表象的支撑吗?

不同的知识、不同的学生思维起点不尽相同,但不管起点如何,我们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这种思维脉络清晰化,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就是要抓住思维的原始起点,找出表象的支撑,从而进行比较、分析,提高学生有条理、有根据的思考能力。因此对于学生出现的三类算法,必须要把他们算法上的共同点引导学生分析提炼,加强学生对小数加减法本质属性的理解。

在比较、分析中,学生逐步明晰: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要对齐。其实小数点对齐只是一种表征,其本质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后才能相加减,这才是整数、小数加减法的本质属性。此时,已经不是单纯的知识教学了,而是在向学生渗透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在计算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学生在具体实物情境中算理的建构,也要及时概括、归纳出计算法则,更要读懂学生学习的过程,深入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思维层次,决不能忽视让学生经历算理抽象成算法的建构过程,这样才是抓住了计算教学的本质,才会让计算课厚重而丰满。

猜你喜欢
泡泡糖加减法表象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做好课改“加减法” 提高课改实效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加减法的由来
“放管服”的加减法
泡泡糖飞船
透过表象看公式
粘泡泡糖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
吹泡泡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