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青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 年第1 期中撰文,聚焦于美国、德国、加拿大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政策与实践,从政策目标与行动框架、政策工具和实施机制三个维度对这三个国家的案例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并提出对我国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启示。
国际上产学合作培养人才政策与实践的成功案例对我国产学合作培养人才具有重要启示,作者在研究中选取、分析了以下三个成功案例:第一个是美国STW 机会法案与STW 体系。STW 法案的目标是“为美国所有州建立STW 机会体系提供一个全国性框架”,从而帮助青年就业。它以财政资助为政策工具,实施机制主要是政府主导的共同管理体制、自愿申请与合同管理的运行机制和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考评机制。第二个是税收抵免政策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合作教育。该合作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实现提高本省人才培养质量的终极目标。它以企业所得税抵免为政策工具,实施机制主要是大学与财税系统的共同管理体制、自愿申请的运行机制和利益相关者互相评价的考评机制。第三个是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和双元制。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目的是培养经济发展所需的技术人才,它以双元制为行动框架,以授权为政策工具,它的实施机制主要有政府主导的共同管理体制、平等自愿参与的运行机制和政府主导的考评机制。
作者指出以上各国产学合作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产学合作培养人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具体表现为:1.非常重视学生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2.具有被明确界定的全国性行动框架;3.以成本补偿为主的政策工具;4.政府主导的共同管理体制;5.采取自愿申请与合同管理的运行机制;6.严格完善的考评制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