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职业教育体系的生态失衡:问题及对策——基于生态文明的视角

2014-02-06 03:23张洪华
职教论坛 2014年16期
关键词:职业生态发展

□张洪华

根据进化论的思想, 每一物种都有其产生、发展、成熟、衰退并最终消亡的过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时间短,办学经验不足、社会认同度不高且支持保障体系不健全,与普通教育相比目前仍然处在确立地位的初级阶段。职业教育的部分功能还隐含在其他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之中,当前职业教育体系还缺乏整不同组织机构并提供系统化职业教育的魅力与实力,甚至现有职业教育机构所承担的某些职业教育功能还有被其它教育机构或社会机构取代的危险。

一、我国当前职业教育体系的生态失衡问题

职业教育既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联接社会与职业的桥梁。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结合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断与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发展沟通,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复杂体系,包含各级行政组织、职业院校、行业协会、课程设置、师资管理、人才培养、经费筹措、校企合作、教育科研等子系统。 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相对独立的质的规定性,其发展需要与社会人口、科技、经济发展相适应,需要与其他教育类型相协调,共同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各层次人才,满足受教育者对终身学习的多样化需求。 尽管职业教育已经初步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但是还不成熟,还存在一些结构失衡问题。

(一)职业教育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失衡

教育资源是职业教育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基本内容,只有建立起相对稳定的“输入—输出”比例关系,才能确保职业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成本要显著高于普通教育,然而各地政府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投入方面却存在非常明显的倒挂现象,从“输入”上来看,职业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近年来,国家实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职业教育发展迅猛,但经费增长却远远不足,且存在非常明显的结构性差异。 2009 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总支出为1052.4 亿元,与2003 年的424.5 亿元相比,增长了147.9%;2009 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总支出为714.6 亿元,与2005 年的288.3 亿元相比,同样增长了147.9%。 然而,其增幅与普通教育相比仍然较低。 2007 年, 职业中学生均预算内经费为562元,与2002 年的220 元相比,增幅为124%,明显低于普通高中155%的增幅。 2009 年,地方普通本科学校生均预算经费为3394 元, 地方高职院校为1895 元,普通本科学校是高职学校的1.8 倍。 1998年, 中等职业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支出的比例为12.0%,2002 年降为7.8%,2006 年降至最低6.6%,2009 年略有回升为7.1%。 我国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与职业教育的高成本不相适应, 比例严重失衡,这与职业教育的培养成本远高于普通教育的事实是不相符的,必将严重影响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1]另一方面,从“输出”来看,职业教育尚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数量与质量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方面,盲目迎合市场需求,缺乏超前思维、创新思维和长期战略,脱离经济结构与技术结构,不能兼顾社会的隐性需求;在专业设置方面,一些热门专业发展较快,各职业院校蜂拥而上且多雷同,若干年后市场饱和将导致人才培养的浪费;但同时,一些社会必须但需求量较小的专业,由于投入多, 短期内难见成效而在职业院校受到冷遇,发展相对滞后。

(二)职业教育与教育系统之间的失衡

从理论上讲,凡是关系到人的谋生、就业、职业能力提高方面的教育与培训都具有职业教育的属性。因此,温家宝同志不止一次地反复强调:职业教育应该是面向人人的教育。 然而,由于资源弱势以及社会认可度较低,职业教育在年轻人及其家长的教育选择中处于弱势也是不争的事实。在教育系统内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具有各自不同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然而这些都是相对的,并非截然分开。在教育实践中,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中广泛存在职业教育的因素,如对学生进行职业陶冶、职业指导和社会实践。 在人才培养方面,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终身教育、企业等都不同程度的承担着培养社会所需技术人才的任务,大中型企业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某些方面还有很多优势。社会上重学术轻技术的文化观念以及教育系统内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资源占有的失衡、分层录取的招生制度,使得职业院校难以招到优质生源,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次等教育”的地位, 与《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 号)所提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的要求不相匹配,不利于职业教育功能的发挥。

(三)职业教育系统内部结构的失衡

合理的结构是系统功能发挥的前提,如果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缺乏衔接或者比例失衡,就会导致系统功能障碍。 从层次结构上看,职业教育内部不协调,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不稳定,且中高职缺乏有效衔接;在高等职业教育层面,专科与本科教育发展较快,研究生教育相对滞后。从专业结构上看,盲目迎合市场需求,缺乏超前思维、创新思维和长期战略,脱离经济结构与技术结构,不能兼顾社会的隐性需求。 在区域结构方面,在经费投入、实训设施、校企合作、办学成效等方面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东西部差距,中心城市与非中心城市的差距也很明显。 另外,许多学校还存在软硬件严重不匹配的情况。在行政命令和政绩工程的推动下, 有些地区在短期内修建了美丽校园,引进了新设备,然而“双师型”教师紧缺、课程设置陈旧、教学方法滞后等问题仍严重影响并制约着职业教育教育质量与人才培养的水平。

二、生态文明是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方法论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高级形态。 根据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化自然发展的不同水平,有学者将人类文明分为: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四个阶段。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条件下的转型和升华,是人类迄今为止的最高文明形态。 生态文明揭示了工业文明发展的方向,比工业文明更进步、更高级。 工业文明时代,对自然的超限度开发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进而影响到了人类自身。 生态文明时代,人与自然将实现和谐发展。 2003 年7 月,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与自然生态保护相协调,发展不能破坏生态平衡,不仅要与现有的自然条件相适应,还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科学发展观是生态文明思想的体现,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研究生态文明、生态思想。在某种意义上,以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eco-) 一词源于希腊文中的词根“oikos”,本意为“房屋”或栖息地”,寓意为家庭成员能够彼此和谐相爱、彼此负责任。“生态学”(ecology)一词由“oikos"和“logos”两个词根组成,本意是研究生物住所和环境的学问。“生态位”是生态学的重要概念,最初被定义为“恰好被一个种或一个亚种所占据的最后分布单位(ultimate distributional unit)[2]”,后来,有不少学者对“生态位”概念进行了拓展,但都包含着一个基本思想,即生态位是生物单元在特定生态系统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地位与作用。 1868 年, 德国生物学家海格尔(Haeckel,E.)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动物与其无机环境和有机环境的全部关系的科学。 后来,这一概念逐渐延伸到人与自然关系的领域。[3]20 世纪初,生态学发展为一门出具理论体系的学科,生态学的基本原理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被运用到社会科学领域。 1921 年,帕克和伯吉斯首次提出了人类生态学的概念,以此为起点,专家学者开始运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一些较深入的研究逐渐从人类生态学中分化出来,成为城市生态学、人口生态学、社会生态学、行政生态学等独立学科。

运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教育问题始于心理学特别是有关人类行为问题的研究。 1944 年,心理学家勒温发表了一篇题为《心理生态学》的论文, 研究行为随人和环境两大因素而变化的问题。实际上,有关人类行为与生态环境的研究大都关注学校情景中个体行为与环境的关系,成为教育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966 年,英国学者阿什比首先提出了“高等教育生态学(ecology of higher education)”的概念,提出应该以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考虑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特别要把握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生态平衡、生态位态、协同进化的原理与机制,从而开启了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研究高等教育的先河。[4]1976 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前院长克雷明在其《公共教育》一书中明确阐述了教育生态学思想,得到了国际教育评价协会主席胡森的高度评价。 此后,教育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引起了教育研究者的密切关注, 研究范围更加拓宽,并向纵深发展。

职业源于社会分工。随着行业分化与技术革新的进步, 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有关职业技术教育的活动最先在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活动中展开,出现了家传世袭、师徒相传等形式。工业革命以后,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劳动。 对技术工人进行集中教育与培训开始成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有的在学徒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有的从普通教育中分化出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教兴国成为许多国家政府的战略选择,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积极发展职业教育。

进入21 世纪,科技发展与职业更新越来越快,职业教育在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巨系统,其内部制度、规则、机构、人员、设备、课程、教学等协调运行,外部经济社会发展、市场机制、政策调整、产业升级、文化观念等更大系统的影响,都需要职业教育运用生态学的思想,科学分析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并进行科学的定位,提升职业教育的自适应性和自组织能力,积极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与特色。 因此,生态文明是职业教育研究与发展的重要方法论基础。

三、实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存在诸多生态失衡问题,确立和强化职业教育生态观非常重要,树立职业教育生态观,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职业教育发展问题,指导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一)构建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需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改变重学术轻技术的教育思想, 坚持多元智能理论,树立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第二,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第一位,遵循市场规律, 自觉提高职业教育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质量、规格需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尤其是应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第三,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建立健全国家宏观调控机制。通过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健全职业教育法规、完善职业教育政策、促进校企合作、加强社会参与等途径与措施,使社会适应并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为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坚持多样性,确保不同教育类型共同发展

在自然界,任何物种都会以自己特定的生态形式生活在特定的时空,自然界利用空间错位等形式使生物各得其所,即使不同物种出现在统一“生态位”上,也会产生不同的生存方式。生态位的理论与方法不仅能广泛用于自然生态系统, 而且对于社会、经济、教育生态系统也具有重要意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首先需要协调好教育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需要进行合理定位。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纵向的历史发展过程来说, 教育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和当代社会教育等历史形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职业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地位是不同的;从教育对象来看,教育有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之分,职业教育通常与之相提并论且相互衔接互有交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界限开始模糊,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也日益难分;从教育场所来看,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职业教育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从规范程度上来看,有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和制度化教育,职业教育也是如此;按学历分,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同样也有正规的学历教育和非正规的社会培训;另外,还有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缭乱的教育概念,如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应试教育、技术教育、精英教育等也都与职业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何在众多的教育类型中,合理确定职业教育的生态位,并处理好与其它教育类型的关系,是职业教育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

在教育类型上,需要坚持多样化,既要发展普通教育,也要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形成合理的层次结构, 不同教育类型相互依赖,彼此影响,构建终身教育立交桥。 政府部门分类指导、科学管理,通过促进不同教育类型的充分发展,确保整个教育系统稳定而强大的自组织能力。 职业教育在教育系统健康发展的基础上,立足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在自己的生态位上,积极作为谋求发展。

(三)优化职业教育系统内部环境

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定位问题而产生的同质竞争、雷同发展,导致某些功能相互谮越,以致出现结构性过剩局面。无论是静态的发展状况还是动态的发展进程,职业教育的规模与质量都是评估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指标。 根据生态学的观点,表征生态系统中种群健康发展的重要因子——种群数量和质量二者是辩证的、统一的:一定的种群数量是质量的基础,没有一定数量,质量就无从谈起;质量是关键,没有质量,再多的种群数量也没有任何意义。[5]职业教育规模发展不能以牺牲教育质量为代价。 当职业教育“量”的扩张达到一定程度后,必须走以“质”为主的路子。 要确保职业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需要优化职业教育系统环境,在管理结构、形式结构、专业结构以及层次结构方面进行优化, 不仅要满足社会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还需要满足教育的个体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与文化功能。 坚持多样化多层次发展战略,将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以及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企业与社会培训等不同类型组成合理的教育生态链,相互支持,资源共享,共同承担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职业技术人才的重任。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院校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本校实际,自主设置专业和办学特色,调整发展规模,使得整个职业教育的层次、类型更加多样、合理,职业教育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能量与信息的输入输出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1]张晨,郭文富.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水平的地区差异分析[J]. 职教论坛,2011(25):22-26.

[2]朱春全.生态位理论及其在森林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J].生态学杂志,1993(4).

[3]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4.

[4]Eric Ashby. Universities: British, Indian, African; A Study in the Ecology of Higher Education[M]. London: The Weldenfeld and Nicilson Press,1966.

[5][美]克雷布斯(Krebs. C. J.)著(影印本).生态学(第5 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15-133.

猜你喜欢
职业生态发展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职业写作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我爱的职业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