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丙军
(聊城大学体育学院,山东 聊城 252059)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跨学科知识整合特征
赵丙军
(聊城大学体育学院,山东 聊城 252059)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咨询、数理统计、共现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百年发展历程中的跨学科知识整合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百年来涉足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学科仍呈指数式增长,体育科学、生理学、康复学、营养学等学科的参与度较高;学科间的知识交流网络具有显著的小世界特征,但各学科间的知识整合总体上并不频繁和畅通,多为两两学科间的知识交叉与融合;国外力量训练研究历经了单学科研究起步、双学科研究拓展到多学科研究协同共进的过程,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新进学科与领域研究相对成熟学科间知识的跨学科整合是国外力量训练研究领域知识创新的重要机制。
力量训练;跨学科;知识整合;小世界网络;共现分析
学科是依学问的性质划分的不同门类,是由系列知识构成的有机整体。[1]跨学科研究是大科学时代的主要知识生产模式[2],它有利于知识的创新[3]。在跨学科研究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不同学科间知识的交叉渗透、交流迁移等知识整合现象。而对跨学科研究中的知识整合特征进行研究,不仅可使人们了解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亲缘关系,同时有助于人们明晰新知识生产及新学科衍生的微观机理。基于此,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孟祥宝以国外35种核心期刊的引文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图书馆学与情报学两学科间知识的交叉融合现象[4];邱均平等从跨学科发文的视角对我国图书情报学跨学科研究态势进行了揭示[3];杨良斌等构建了跨学科研究的测度指标体系[5],梳理了跨学科指标测度的数据集构建及数据预处理方法[6],分析了科研论文合作在跨学科研究中的作用[7-8],并运用引文聚类的方法对超敏反应和燃料电池两个领域的学科交叉状态进行了研究[9];等等。关于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有王琪等通过美国《锻炼与运动研究季刊》1930年-2009年期间发表的4 219篇论文数据,对国外体育学科结构及其形成过程中的学科内外关系进行了研究[10-12];黄璐对体育学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的状况进行了总结[13];卢福泉从非体育专业作者对体育学科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的文献入手,分析了体育与其他学科的知识交叉状况[14];赵丙军等从学科文献互引的角度探讨了国内体育跨学科知识交流的特征[15],并对体育学的亲缘学科进行了定量识别探索[16];等。综合分析相关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当前针对跨学科研究中知识整合的探讨,多是从引文分析和作者合作的角度切入。引文分析视角研究的基本假设是,若某学科文献的参考文献中存在来自其他学科的文献,则表明该学科与参考文献的来源学科间存在知识整合;作者合作视角研究的基本假设是,若来自不同学科的作者相互合作共同开展研究工作,即表征相关学科的知识间进行了知识整合。而学科共现同样可在一定程度上标识学科间的知识整合状况,其基本假设是若一篇文献在学科分类时被划分入两个或多个学科中,则说明该文献属跨学科研究,涉及学科间的关系为共现关系,相关学科间存在知识的交叉与融合。学科共现强度越大(即共现频次越高),表明学科知识间的关系越密切,相互间的知识整合程度就越高。但此类研究在我们的文献检索过程中尚未发现。因此,本文尝试从学科共现的角度出发,探讨国外力量训练研究领域的跨学科知识整合特征,无疑是对以往研究的一种有益补充。
1.1研究对象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相关论文7 891篇。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聊城大学图书馆的馆藏资料及中国期刊网、维普等网站的检索,收集相关研究资料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为研究的展开奠定基础。
1.2.2 专家咨询法
为尽可能保障国外力量训练研究论文收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通过咨询国内外体育领域专家学者,并结合数据库试检结果,确定研究的检索策略:主题= (“strength training”)OR主题=(“explosive training”) OR主题=(“power training”)OR主题=(“resistance training”)OR主题=(“muscle training”)OR主题= (“weight training”)OR主题=(“resistance exercise”);数据库=SCI-E和SSCI;检索时间跨度= 1899—2011年;文献类型=ARTICLE。于2012年4月28日以最终确定的检索策略在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进行了文献数据的检索下载,共获得相关文献样本7 891篇,分布在1912-2011年的100年间。根据发文量的变化趋势,我们又把其百年发展历程划分为1912-1970、1971-1980、1981-1990、1991-2000和2001-2011 5个时间段。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2003,对国外力量训练科技文献的学科类别分布进行统计分析。
1.2.4 共现分析法
利用CiteSpace软件中的学科共现分析功能,对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科研论文的学科共现情况进行分析,并构建了学科共现全景网和骨干网。通过对不同时段学科间的共现关系及学科在网络中的中心度指标的变化,探讨国外力量训练研究领域不同学科间的知识整合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2.1国外力量训练研究文献的学科分布特征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文献的学科分布特征,可揭示各学科知识与力量训练之间的关联关系。本研究收集的7 891篇文献中有7 885篇含学科字段,6篇该字段缺失。7 885篇文献共分布在110个学科中,其中出现频次200次以上的学科12个,分别是Sport Sciences (体育科学,4 323篇)、Physiology(生理学,1 528篇)、Rehabilitation(康复学,554篇)、Nutrition&Dietetics (营养学,514篇)、Endocrinology&Metabolism(内分泌与代谢,493篇)、Orthopedics(整形外科,404篇)、Medicine(医学,352篇)、Geriatrics&Gerontology(老年病学与老年学,340篇)、Neurosciences(神经科学,241篇)、Gerontology(老年医学,225篇)、Cardiac&Cardiovascular Systems(心脏与心血管系统,205篇)及Clinical Neurology(临床神经病学,200篇)。由此可以看出,体育科学、生理学、康复学、营养学4个学科的载文量明显高于其他学科,说明力量训练与这几个学科的关系较为密切。另据统计,5个时段涉足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学科分别为15个、11个、31个、83个和105个,不同时段的学科数量总体上呈现指数增长规律(Y =5.7472e0.5913x,R2=0.8698),昭示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目前正处多学科协同并进、百舸争流、欣欣向荣的发展阶段。
2.2国外力量训练研究跨学科知识整合的静态特征
WOS数据库对其收录的文献根据研究内容或研究方法等进行了学科标著。若一篇文献标著了多个学科,则学科间的关系为共现关系,说明该文献所承载的知识可划入多个知识分类体系,同时表明该研究的性质属于跨学科研究。换言之,学科共现揭示了特定研究领域涉及的学科以及这些学科之间的联系程度[17],本质是不同学科的知识、组织、思维模式、价值观的会聚[18]。跨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特征在于多学科知识的整合[19],反映的是不同学科间知识的交叉与渗透。国外力量训练研究领域历经百年发展历程,不同学科间的知识整合具有怎样的特征呢?为揭示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运用CiteSpace软件构建了国外力量训练研究领域的静态学科共现图谱(见图1),时间跨度选择1912-2011年,时间切片是把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百年历史作为一个完整的时间段,节点入选阈值为TOP100%。
图1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领域学科共现网络全景图谱
图1较详尽地展示了百年来涉足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学科及其知识的互动关系。该网络共有110个节点,337条连线,其中9个节点为“孤岛”型节点,说明这9个学科的知识在力量训练研究领域相对独立,从未与其他学科知识产生过联系。其他101个学科都与部分学科或多或少地产生过知识的关联,但从网络密度(0.0562)和节点平均度(5.45)分析,国外力量训练研究领域各相关学科间知识的交流总体上并不频繁和畅通,只是部分学科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知识交叉与融合现象。这种状况符合科学研究的实际,因为任何一项研究都有自己的侧重点,不可能面面俱到地从多个视角进行阐述和分析。此外,该网络的聚集系数为0.47相对较高,平均路径长度为2.771则相对较短,表明该网络具有明显的“小世界”网络特征,喻示涉足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各学科间实质上具有较为便利的知识整合条件。但从其度分布拟合情况(见图2)看,该网络并不具备无标度网络特征(注:无标度网络的特征是节点度分布服从幂率分布规律[20])。
为进一步揭示国外力量训练研究领域的优势学科,分别统计了点度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居前10位的学科。(见表1)
表1 点度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居前10位的学科
图2 学科共现网络节点度分布曲线拟合图
点度中心度是网络中与该节点直接相连的节点数目,该值越高,表明该节点在网络中具有越大的影响力和优势地位;中间中心度反映的是某节点位于网络中其他节点连接最短路径的概率,该值越大,表明该节点在网络中具有越强的控制信息交流的能力,是网络中的桥梁或枢纽型节点。[21]表1从2个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国外力量训练研究领域的相对优势学科,但从整个网络的点度中心势和中间中心势来看,网络中并不存在绝对的优势学科,说明国外力量训练研究具有多学科共进的特征,研究视角较为宽泛。
图3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领域骨干学科共现网络图谱
图1是国外力量训练研究领域学科共现网络的全景图,虽然能细致地展现各学科间的相互关联,但由于某些学科出现次数较少,错综复杂的关系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国外力量训练研究领域主要学科间的知识整合关系。为此,我们选择出现频次20次以上,共现频次10次以上的学科,并采用最小生成树算法裁剪掉次要链接,构建了国外力量训练研究领域骨干学科共现网络图谱。(见图3)
从图3中清晰可见,Orthopedics与Rehabilitation、Engineering、Surgery、Rheumatology、Primary Health Care 5个骨干学科,Sport Sciences与Physiology、Rehabilitation、Nutrition&Dietetics、Hospitality 4个骨干学科,Cell Biology与Genetics&Heredity、Biochemistry&Molecular Biology、Immunology、Biology 4个骨干学科,Public与Obstetrics&Gynecology、Medicine和Oncology 3个骨干学科,Medicine与Public、Biology、Pharmacology&Pharmacy 3个骨干学科,Oncology与Public、Nursing、Health Care Science&Services 3个骨干学科,Obstetrics&Gynecology与Public、Geriatrics&Gerontology、Urology&Nephrology 3个骨干学科分别高频共现。这种状况一方面印证了前面得出的“国外力量训练研究领域只是部分学科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知识交叉与融合现象”的结论,同时通过观察相邻学科间的链接模式可知,国外力量训练研究领域多为两两学科间的知识整合。由于标识学科地位的网络中心性指标受网络结构的影响,因此,国外力量训练研究领域骨干学科共现网络中各学科的中间中心度产生了一些变化,我们认为此中心度可能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各学科在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整合中的控制地位。(见表2)
表2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领域骨干学科共现网络中间中心度指标
2.3国外力量训练研究跨学科知识整合的动态特征
上一小节的研究,只是从总体上揭示了国外力量训练研究领域各学科间知识整合的静态特征,然而,不同时段各学科在力量训练研究知识整合中的地位变迁则更为重要。为此,我们分5个时段构分别构建了骨干学科共现网络图谱。
由于1912-1970年时段发文量较少(共20篇),涉及学科不多(共15个),出现频次最多的学科为Physiology和Medicine(各4次),学科间无共现现象,表明该时段的国外力量训练研究是以单学科知识为基础进行,尚未出现知识的跨学科整合。1971-1980年时段虽然发文量有所增长(38篇),但学科数却减少为11个,出现频次较高的学科是Sport Sciences(24次)和Physiology(13次)。以出现频次大于等于3次,共现次数大于等于1次为标准构图发现,Sport Sciences和Physiology两个学科间出现了共现现象(见图4),表明该时段的国外力量训练研究中此两个学科的知识出现了交叉渗透。
图4 1971-1980年时段国外力量训练研究领域骨干学科共现网络图谱
1981-1990年时段国外力量训练研究有了较快的发展,发文量达到了217篇,参与学科也上升到了31个。以出现频次大于等于10次,共现频次大于等于5次为标准构图显示,该时段的国外力量训练研究领域骨干学科的共现状况出现了较大的变化,除已有的Sport Sciences和Physiology外,Medicine、Orthopedics和Rehabilitation 3个学科也加入进来,并已初步形成了以Sport Sciences为核心的骨干学科共现网络(见图5)。
图5 1981-1990年时段国外力量训练研究领域骨干学科共现网络图谱
图6 1991-2000年时段国外力量训练研究领域骨干学科共现网络图谱
1991-2000年时段,国外力量训练研究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发文量陡增至1 535篇,参与学科数也跃升到83个。以出现频次大于等于15次,共现频次大于等于10次为阈值构图表明,该时段的国外力量训练研究领域骨干学科的共现情况又有了新的变化,在上一时段已有的5个学科基础上又增加了13个学科(见图6),且由于新学科的加入,使得原有学科间的共现关系发生了改变。如前一时段与体育科学具有共现关系的Medicine和Orthopedics两个学科在本时段内共现关系消失,而前一时段与体育科学无共现关系的Rehabilitation则建立了共现关系,在2个时段中Orthopedics和Rehabilitation的位置正好出现了倒置,说明学科间知识的整合出现了新的自组织现象。
新世纪初的11年间,国外力量训练研究呈现出更为迅猛的发展势头,发文量飙升至6 075篇,涉及学科数也达到了105个。以出现频次大于等于20次,共现频次大于等于10次为阈值构图发现,该时段国外力量训练研究领域骨干学科数目增至34个(见图7),在上一时段18个学科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6个,学科间的共现关系同时也出现了变化,如在前一时段与体育科学具有共现关系的Psychology本时段共现程度下降,而前一时段与体育科学无直接共现关系的Nutrition& Dietetics本时段共现关系则出现了大幅度的提升等。
综合分析5个时段国外力量训练研究领域骨干学科的共现情况发现,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跨学科性质不断增强,从学科知识整合角度审视其百年发展历程,基本经历了单学科研究起步、双学科研究拓展到多学科研究协同共进的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并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动态特征:(1)骨干学科数目不断增长。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骨干学科5个时段持续增长,即使学科入选的阈值标准不断提高,骨干学科的数目基本上仍成倍数式增长;(2)骨干学科地位相对稳定。各时段新进的骨干学科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均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学科地位,虽然某些学科在中心度等指标排名上会有所起伏,但均未退出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骨干学科行列;(3)学科共现关系呈现阶段性变化。在某一时段呈现强共现关系的骨干学科,在后一时段其共现关系可能会削弱,说明国外力量训练研究领域骨干学科间的知识整合具有阶段性特征;(4)以双核型骨干学科共现模式为主。从不同时段各骨干学科间的连线方式可知,国外力量训练研究领域的知识整合以双核型为主。当然,国外力量训练研究中肯定存在2个学科以上的多学科研究,但由于其出现频次较低,未达到我们设定的学科入选阈值,因此,图谱中并无标识多个学科共现的情形;(5)链接的倾向性。仔细观察不同时段骨干学科共现关系发现,它们间产生链接主要有旧旧链接、新旧链接和新新链接3种方式,其中新旧链接方式占主导地位,表现出一定的链接倾向性,表明国外力量训练研究中的新进骨干学科与该领域研究相对成熟学科间知识的整合是其知识创新的重要机制之一。
(1)百年来涉足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学科共110个且仍呈指数式增长,其中体育科学、生理学、康复学、营养学等学科的参与度较高。
(2)国外力量训练研究领域各学科间的知识交流网络具有显著的小世界网络性质,但并不具无标度网络特征;各学科间的知识整合总体上亦不频繁和畅通,多为两两学科间的知识交叉与融合。
(3)国外力量训练研究历经了单学科研究起步、双学科研究拓展到多学科研究协同共进的过程,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4)新兴学科与领域研究相对成熟学科间知识的跨学科整合是国外力量训练研究领域知识创新的重要机制之一。
[1]顾东蕾.论学科知识网络[J].情报杂志,2008,27(9):50-55.
[2]王晓红,金子祺,姜华.跨学科团队的知识创新及其演化特征——基于创新单元和创新个体的双重视角[J].科学学研究, 2013,31(5):732-741.
[3]邱均平,余厚强.跨学科发文视角下我国图书情报学跨学科研究态势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36(5):5-10.
[4]孟祥保.图书情报学交叉融合与发展——基于国外35种核心期刊的引文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2(5):50-58.
[5]杨良斌,金碧辉.跨学科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情报杂志,2009,28(7):65-69.
[6]杨良斌.跨学科指标测度的数据集构建及数据预处理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1):90-95.
[7]杨良斌.科研论文合作在跨学科研究中的作用分析[J].情报杂志,2013,32(6):80-84.
[8]杨良斌,周秋菊,金碧辉.基于文献计量的跨学科测度及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0):87-90,115.
[9]杨良斌.跨学科视角下研究领域的发展状态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4):41-46.
[10]王琪.西方体育科学起源与形成问题新探[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31(1):36-40.
[11]王琪,黄汉升.西方现代体育科学学科结构的演变研究——基于美国《研究季刊》1930-2009年文献共被引网络的知识图谱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 (3):26-33.
[12]王琪,黄汉生.美国体育科学发展历程的新解读——基于美国《研究季刊》1930-2009年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10):18-23.
[13]黄璐.体育学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概述与展望[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7(2):28-32.
[14]卢福泉.非体育专业作者的体育学科文献计量分析[J].体育学刊,2007,14(7):46-50.
[15]赵丙军,司虎克,王兴,等.体育跨学科知识流动特征研究——基于中国引文数据库(CCD)的分析[C].上海: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汇编(一),2011:70.
[16]赵丙军,司虎克.基于知识流动的体育亲缘学科定量识别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122-129.
[17]杨思洛,韩瑞珍.知识图谱研究现状及趋势的可视化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12(4):22-28.
[18]柳洲,陈士俊.从学科会聚机制看跨学科科技创新团队建设[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3):165-168.
[19]唐磊.理解跨学科研究:从概念到进路[J].国外社会科学, 2011(3):89-98.
[20]史定华.无标度网络: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39(5):644-650.
[21]汪小帆,李翔,陈关荣.网络科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58-160.
Interdisciplinary Know ledge Integration Features of Foreign Strength Training Research
ZHAO Bing-jun
(Liaocheng University,Liaocheng Shangdong,25205)
Depending on themethods of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expert consultation,mathematical statistics,cooccurrence analysis,the paper researches the features of interdisciplinary knowledge integration of foreign strength training in last100 years,with the result showing that disciplines related to foreign strength training research have seen exponential growth and among them,sports science,physiology,rehabilitation and nutrition are more involved.The knowledge exchange network between disciplines haswitnessed remarkabl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world,but the interdisciplinary knowledge integration on the whole is not frequent or smooth,with knowledge overlapping and fusion between two disciplines.Foreign researches on strength training began in the sequence of single disciplinary research,double 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then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with obvious phase characters.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between new research subjects and relativelymature disciplines is an important knowledge innovationmechanism in the field of foreign strength training research.
strength training;interdisciplinary;knowledge integration;smallworld network;co-occurrence analysis
G819.1
:A
:1001-9154(2014)05-0030-07
G819.1
:A
:1001-9154(2014)05-0030-07
上海市体育局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课题(综合类)(项目编号:11JT012)。
赵丙军(1966-),男,山东茌平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科技情报。
2014-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