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新教材的思考

2014-02-05 09:09:44林宇超
考试周刊 2014年99期
关键词:新教材课程改革信息技术

林宇超

摘 要: 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推进已有数年,新教材的启用是新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新教材在内容、结构、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巨大变化,但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程改革 新教材

在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之前,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虽然也在不断变化,但都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为主。这种情况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之后有了较大变化,其中,新课程标准的提出起到了关键的指导作用。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不是简单等于课标加上教材,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由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组成。学生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堆积的过程,综合素质的提高、多维能力的培养、知识结构的构建、学习质量的评价等各方面始终贯穿于学习过程中。在信息技术课程上,提出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这一基本目标。

对比旧教材,新教材在诸多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内容的简单更替,更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一种颠覆,满足了提高学生素质的内在要求,体现了新教材在设计上的用心良苦。我认为,新教材之“新”体现在以下方面:

1.新内容。新教材将课程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必修课程《信息技术基础》,共由七章组成,每一章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乍一看好像每一章的内容都相对独立,其实这七个章节都是沿着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这样一条主线展开的。第二部分为选修部分,由五个模块组成。如果说必修模块讲究对知识“面”上的了解的话,那么选修模块则是针对其中的“点”进行深入讨论。必修强调知识之“广”,选修更重知识之“精”。由于学生是自选一个模块,在顾及学生兴趣的同时,不至于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体现了新教材设计的人性化。

2.新结构。新教材采用多维化的结构进行阐述。比如,在每章开头,都有导言帮助我们了解本章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结构;每一小节往往用有趣的小故事开头,吸引学习者注意力的同时引发学习者的思考,使之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正文增加了扩展阅读部分加深理解,还配有丰富多彩的图形、图像、表格等多媒体素材;提供不同类型的实践题,为学生应用所学、巩固知识、自主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操作范例。

3.新评价方式。“应试教育”最让人诟病的就是其单一的评价方式,成绩决定一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重视过程性评价,减少终结性评价,也就是要求任教者从学生的各方面表现进行综合评定,比如上课表现、作业情况、理论程度、操作技巧等。仔细研究可以发现,信息技术新教材的设计中,就体现了对这一评价方式的有力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书本对某一些知识点并不直接点明,而是采用引导或者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自行探索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得到充分锻炼,老师可以通过这一过程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全面了解,有助于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

(2)在新教材中,必修课内容以理论介绍为主,而选修课则设计较多的实践操作,在会考考察中同样体现了与之对应的侧重点,避免了学生出现重操作轻理论或者与之相反的倾向,可以对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进行全面评价。

(3)很多实践题需要同学分工合作才能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自身的短处,可以了解别人的长处,有助于学生自评和同学间的互评,老师可以对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做深入的了解。

虽然说新教材在很多方面都比旧教材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毕竟这只是处在实验阶段,在平日的教学教研过程中,能发现新教材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1.教材的兼容性。新教材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但是在农村,由于开课不规范,学生很难在初中得到系统的信息技术教育,这导致了学生之间水平差异巨大。作为一个技能型学科,软硬件设备的优劣,会直接影响一个学生的能力水平的高低。在这一方面,城市学生对比农村学生具有很大优势。新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对这个问题没有进行充分的考虑。

2.案例的可行性。新教材设计了很多实践题,对于学生应用所学、巩固知识、自主创新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有一部分的实践内容,相比很多学校的条件来说,可操作性不强。比如选修模块“网络技术应用”中第三章的组建小型局域网,如果从课时、软硬件条件、学生操作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将是很难完成的一个任务。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合理设计、布置实践题。

再比如选修课程的内容选择方面。信息技术开设了多门选修课程,这对比旧教材应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对于单门选修课而言,课程专业性很强,特别是理论知识方面,专业概念、术语、模型占了不小比例。要让学生积极学习并理解这些内容,缺乏必需的知识基础是比较困难的。

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巧,处理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和终身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应该从各个方面研究、学习新课改的精神,并将之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研究不仅是为上课做准备,而且是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精神的有效手段。只有掌握教材,才能掌握课堂。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做好教材分析,成为信息技术新课改的先行者。

参考文献:

[1]赵宏.走进高中新课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贾立杰.信息技术教材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李生元.信息技术基础实践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新教材课程改革信息技术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地理教育(2022年10期)2022-09-29 09:23:56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师道·教研(2021年2期)2021-03-28 02:20:53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34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商业会计(2016年13期)2016-10-20 16:18:54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