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伟,黄美兰
(延边大学 图书馆,吉林 延吉 133002)
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使世界处于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不断加快,新文化的不断涌现对各种文化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这种复杂的社会结构下,社会的发展必然需要各种不同的文化来服务。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各民族在自己生息的土地上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民族高校作为地区的智力资源和文化信息中心,在保护、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的问题上更是责任重大。
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以下简称“国际图联”)于2006年8月批准,2008年4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署并提交,第35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体会议通过了《IFLA多元文化图书馆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宣言》对多元文化图书馆的基本原则、核心作用、服务目标、管理和运作、从业人员的职责等做了明确规定,对全世界多元文化图书馆及各类型图书馆开展多元文化服务工作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指导意义。
延边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地处位于中、朝、俄边境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是朝鲜族的聚集区和政治文化中心,也是“朝鲜—韩国学”研究前沿。其中,亚非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内培养朝鲜语言文学、文化艺术等领域专门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延边大学图书馆作为民族高校培养朝鲜族人才的重要机构,它以多元文化视野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为基本前提,积极开展朝鲜族文化信息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建设。作为延边大学“朝鲜-韩国学”教学和研究的重要辅助机构,如何根据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和专业设置特点,将那些具有馆藏特色的朝/韩文文献资源进行搜集、加工处理与整合,并转化为馆藏特色数字文献资源,以便于更好地为学校“朝鲜-韩国学”研究提供材料支撑,是延边大学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首要任务。本文仅以延边大学图书馆为例,探讨朝/韩文文献资源建设问题。
特色馆藏是指图书馆根据本馆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传统及主要读者群的需要,在收藏文献资料过程中有意识选择并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特点和优势的馆藏体系。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一个图书馆中独具特色的部分藏书,二是指一个图书馆总的藏书体系所具有的特点。[1]
少数民族地区虽然经济相对落后、文化发展相对薄弱,但却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由此,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文献资源就显得弥足珍贵。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拥有得天独厚的区域文化资源,不但服务于本校的教学、科研乃至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建设,而且对保存和弘扬本民族文化、保护本民族地区的文化遗产具有深远的意义。特色馆藏建设是开展特色服务的基本保障,从形式上看,它不仅包括期刊、图书、报纸等纸质文献资源,而且包括数字文献资源、媒体资源和实物等其他特色馆藏,它反映了本民族、本地区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人物等方方面面,既体现出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又反映了时代特色和社会发展的历程。民族高校图书馆建设特色馆藏不仅能够充分满足校内用户的多元文化需求,而且还可以通过对外开放、开展馆际互借、建立联机目录等服务,在满足其他院校和社会用户对馆藏特色文献需求的同时,促进本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因此,民族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大对地区文献资源的收集,开展服务创新,建立多元文化馆藏,让民族高校图书馆能够真正彰显自己的民族特色,形成自己的馆藏特色和独特优势。
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重点学科建设需要,延边大学努力加强东北亚研究与图们江流域开发、朝鲜族历史与文化、长白山天然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三大学科的文献体系建设,成立了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朝鲜—韩国学”文献资料中心。在逐步完善“朝鲜-韩国学”文献资料中心馆藏体系的同时,使该中心成为学校重点学科发展的强有力的支撑点。中心主要收藏国内出版的朝鲜文文献资料以及朝鲜和韩国出版的文献资料,同时还少量收藏日本、美国、加拿大、前苏联等国出版的朝鲜文文献资料。为了使“朝鲜—韩国学”文献资料中心更具有特色,延边大学图书馆积极拓宽文献资料收集渠道。在国内,争取同所有朝鲜文出版社、报社、杂志社建立长期稳定的购书、寄赠关系;在国外,加强同朝鲜、韩国的图书馆、研究机构、出版界和社会文化团体的文献资料交换关系,积极引进图书馆所需要的朝鲜和韩国出版的各种朝/韩文文献资料。经过图书馆的不懈努力,馆藏朝/韩文图书量从2002年前的6万余册,增加到2011年的10万余册,增长了67%。中心收藏有《李朝实录》、《朝鲜大百科辞典》、《朝鲜全史》、《备边史滕录》、《承政院日记》、《高丽史》、《朝鲜史》、《国婚定例》等珍贵的朝/韩文图书资料及《大众科学》、《中国朝鲜语文》、《韩国日报》、《朝鲜新报》等期刊、报纸资料。
特色文献是构成特色馆藏最基本的单位,特色馆藏是在不断增加特色文献的收集和入藏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延边大学图书馆只有不断采购和入藏具有本民族区域特色的文献,才能形成和不断完善特色馆藏。
1.朝/韩文特色馆藏文献资源的采购情况
延边大学朝/韩文特色馆藏文献资源不仅包括朝/韩文图书、期刊、报纸等纸质文献资源,而且包括朝/韩文数据库等数字文献资源。笔者下面用表格的形式对延边大学图书馆2008—2012年朝/韩文文献采购情况予以分析。
第一,朝/韩文纸质文献资源的采购情况,详见下表1和表2。
表1 延边大学图书馆朝/韩文图书采购、受赠情况统计表(2008—2012年) 单位:元
表2 延边大学图书馆朝/韩文期刊、报纸采购情况统计表(2008—2012年) 单位:元
数据来源:延边大学图书馆采访部2008-2012年每年上报数据。
从表1的数据显示,延边大学图书馆2008—2012朝/韩文图书采购及受赠状况起伏不定,总体上呈现经费严重短缺,朝/韩文图书入藏量不足,近1/3图书的入藏依赖国内外捐赠的情况。捐赠渠道主要来自中国朝鲜族科技工作者协会、国内团体和个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韩国昌原大学、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韩国忠北大学图书馆等机构、团体和个人。
表2的数据反映出2008—2012年延边大学图书馆朝/韩文期刊、报纸的采购品种和数量极少,投入经费严重不足。
造成表1、表2显示的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朝/韩文图书、期刊、报纸出版物数量少,采购中只依靠国内几个主要出版社,而用于朝鲜、韩国这些母语国家的采购经费微乎其微,朝/韩文文献入藏大量依靠国内外捐赠。
第二,朝/韩文数字文献资源的采购情况。
2004年5月,延边大学图书馆完成了固定IP申请和韩国文献检索区的测试工作,启动了“韩国情报学术志”的查阅系统。2007年,此通道关闭。
2012年末,延边大学图书馆购买了KISS韩国学术信息数据库。KISS是一个韩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也是韩国第一个学术刊物搜索引擎。
延边大学图书馆朝/韩文献数字资源在2004至2012年间呈现空白采购状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朝/韩文献数字资源少导致利用率相对较低外,国内朝/韩文数据库方面的空白,购买国外朝/韩文数据库所需经费庞大及学校对特色馆藏数字资源投入力度的严重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2.朝/韩文特色馆藏书目数据库建设情况
2006年6月,延边大学图书馆开始对6万册韩国出版的朝/韩文馆藏图书实施建库工作。
2006年11月,开始建设“中朝韩文化关联研究”数据库和“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资料信息库”。
2010年5月,延边大学图书馆作为CALIS联合编目中心的C级成员馆,获得了韩国语和朝鲜语书目数据的上载权限。
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重点学科发展建设的需要,2011年6月,图书馆成立了特藏文献部。在朝/韩文图书建库的过程中,率先在CALIS公布朝/韩文书目数据库录入原则前,对国内出版的朝鲜文图书采用CNMARC格式、对韩国出版的韩文版图书采用USMARC格式作原编MARC数据。朝/韩文图书的书目数据库的录入格式,填补了当时国内朝/韩文图书编目的空白。
2005至2010年间,延边大学图书馆朝/韩文书目数据库建设从启动到发展,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因没有特色数据库建设所需软件的支持,使得“中朝韩文化关联研究”数据库和“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资料信息库”两个特色库的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部分馆藏特色图书和校内许多朝鲜、韩国学方面的科研论文及尚未发表的科研成果还没有被收录。
3.延边大学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中的现存问题
通过对延边大学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历程的展现及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延边大学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采购经费严重不足。用于朝/韩文文献资源的采购经费与每年六七百万元的图书经费相比所占比重太低,馆藏纸质特色文献资源大量长期依靠国内外捐赠。
第二,特色馆藏文献资源不够丰富。朝/韩文纸质文献、数字资源建设因经费不足,无力购买一些新出版的或是比较有影响力的文献资源,只能被动地依靠受赠图书,现有资源及网络资源也未得到充分利用,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因无软件支持尚处于初级阶段,而且尚未开展朝/韩文方面的光盘、音像制品等媒体资源及实物方面的特色入藏。
第三,人力资源匮乏。当前朝/韩文特色书目数据库建设的最大困难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方面:特色馆藏文献部共有馆员7人,其中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的朝鲜族馆员只有2人;图书编目部共有馆员7人,其中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的朝鲜族馆员只有2人,这给庞大的朝/韩文特色书目数据库建设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第四,没有广泛开展特色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延边大学图书馆仅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可能独自保存完备的朝/韩文文献资源,馆藏朝/韩文文献资源也没有得到高效利用。所以,延边大学图书馆应与本地区及其他地区民族高校图书馆联手,延伸服务。
建设特色馆藏是民族高校图书馆开展多元文化服务的基础。国际图联要求提供多元文化服务的图书馆要建立自成体系的藏书和服务,要求提供读者需要的语种以及相关文化资料,除图书外,还要提供报刊、音像、地图、照片等资料,特别是录音资料。[2]国际图联1998年版《多元文化社会:图书馆服务指导方针》在资源中增加了CD-ROM、Web和联机数据库等。[3]民族高校图书馆要在满足本校师生知识信息需求的同时,做到一般读者与多元文化读者服务均等化,建设适合读者多元文化需求的特色馆藏资源体系。
为了保证民族高校图书馆多元化馆藏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应该加大对图书馆特色资源的资金投入力度,专门制定图书馆多元文化馆藏发展规划,从文种结构、选择标准、经费使用方面进行详细地界定。延边大学图书馆作为民族高校图书馆,应经常与朝鲜-韩国学学院的专家学者或这些领域的硕(博)士们保持联系,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获取各种有价值的“朝鲜-韩国学”方面的资料信息,制定采购策略。同时,继续整合各学院的图书文献资源,构建学院二级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最后,继续定期或不定期与朝鲜出版物输出社联合举办图书展,广泛开展图书资料的捐、受赠活动,提高知名度,丰富馆藏资源,以弥补图书经费的不足。
1.建设多元文化媒体馆藏
作为朝鲜族高校图书馆,延边大学各学院资料室收藏了大量学院各专业珍贵的音像资料资源,为了准确表达朝鲜族文化背景,延边大学图书馆需要对各学院的音频、视频资料进行确认、评估、筛选和收藏。此外,收集校内尚未发表的论文及著作、博物馆目录、专业学会简讯及具有朝鲜族文化的背景资料,甚至是反映朝鲜族历史文化的实物,建设独特的多元文化馆藏,以充分展现朝鲜族历史文化发展的全貌。
2.建设能够彰显本民族特色的专题数据库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三章第十一条中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教学、科学研究的需要,根据馆藏特色及地区或系统文献保障体系建设的分工,开展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和网络虚拟资源建设”。[3]在特色资源采购经费有限的前提下,延边大学图书馆只能充分利用校内资源、馆藏资源及网络资源,自建专题特色数据库。
第一,利用馆藏特色文献资源作为自建专题特色数据库的基础资源。
将馆藏特色纸质文献资源转化为数字文献资源,以创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民族高校图书馆在文献信息馆藏时不能拘泥于纸质文献信息,更应利用民族高校图书馆这一特色,通过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和保护,建设多元载体的少数民族文化信息资源库。延边大学图书馆应优先选择现有馆藏图书中使用频率高、具有较高价值的有关“朝鲜-韩国学”方面的书刊、报纸及馆藏电子资源作为数字化资源内容,要注意专业性、学术性、权威性资料的收集。延边大学图书馆“朝鲜-韩国学”文献资料中心收藏的300多种朝鲜文期刊、40多种朝鲜文报纸和10万册朝/韩文图书(包括朝鲜、韩国、中国国内出版的图书)可作为“朝鲜-韩国学”自建特色数据库建设的重要数据来源。为防止重复加工,应在加工扫描资源之前根据文献的题名、作者进行检索查重。
制定特色数据库的检索字段,可根据需要设置检索必备字段和可选字段。例如,将DC元数据中的题名(Title)、创建者(Creator)、主题(Subject)、出版者(Publisher)等设置为必备字段,语种(Language)、日期(Date)、来源(Source)等设置为可选字段。
延边大学图书馆馆藏电子资源中有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VIP中文科技期刊等几十种全文数据库。这些数据库收录了不少有关“朝鲜-韩国学”方面的资源,可作为“朝鲜-韩国学”专题特色数据库资源的补充。
根据建设专题特色数据库的需要,延边大学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搜索、引擎、搜集、筛选和下载与专题特色数据库有关的网络信息资源,对其重新进行二次加工、重组,整合成为馆藏资源,建立“虚实兼备”的新的数据信息资源体系,以突破传统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界限。另外,通过国际交流与朝鲜、韩国的各种学术情报机构保持联系,争取利用免费资源的资格,以丰富自建专题特色数据库。
第二,启动文库建设,全面收录本校师生的科研成果。
首先,延边大学广大师生是文献资源的利用者,同时也是文献资源的生产者、提供者,应全面收录他们在教学和科研中的成果作为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次,要重视收集本学科非正式出版物。建立专题特色数据库,关键要突出“特色”,做到“人无我有”。延边大学图书馆应注重收集学校正式出版发行的教师论著或教材,未经出版发行但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自编教材,学校师生发表的各类论文、研究报告、会议论文及专利、教学课件、学习元件等教学资源,并将其作为“朝鲜—韩国学”专题特色数库的重要内容全面收录。
第三,考虑参与CALIS专题特色数据库子项目。
CALIS“十五”建设子项目之一的全国高校专题特色数据库,为民族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共享提供了可靠的保障。CALIS中心提供的一系列建库标准和要求、软硬件平台、发布标准、数据加工、元数据标引格式规范等,对建设“朝鲜-韩国学”专题特色数据库将起到重要作用。
延边大学图书馆即将建设的“朝鲜-韩国学”专题特色数据库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地方特色和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数据库的内容完全符合CALIS“十五”建设子项目的标准,而且建库人员具有语言和专业优势,能够很好地完成“朝鲜-韩国学”专题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任务。
建设“朝鲜—韩国学”专题特色数据库意义重大,也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其中,确定合适的数据库制作软件是数据库成败的主要因素,尽可能地全面收集建设特色数据库所需要的资料是关键,及时配备建设特色数据库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是能否持久地建设好“朝鲜—韩国学”专题特色数据库的重要保障。
建设特色馆藏需要搜集、分类、加工整理、补缺和网络制作等多个环节分工合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这就需要馆员不仅具备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有较高的网络制作技术,具有敏锐的信息挖掘能力,能时时关注、补充、完善资源库信息,不仅如此,还需要熟悉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及语言能力。延边大学图书馆作为民族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现有的馆内方方面面人才,使他们都参与其中,建言献策,共同完成庞大的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同时,由于现有人才的匮乏,需要大力引进年轻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补充,加大人才培训的投入,采用合理高效的人才培养利用机制,建立能够充分发挥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积极性的鼓励机制,建成独树一帜的高质量的“朝鲜-韩国学”特色馆藏。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共存的国家,具有悠久的历史,民族文化成果十分丰富,单靠每个图书馆都不可能独自保存完备的民族文化成果,所以为了高效地利用现有的民族文化资源,更好地开展多元文化服务,民族高校图书馆应大力开展、实施馆际互借、互助合作,建立多元文化资源联合目录,开展多元文化资源共享。延边大学图书馆可在不断完善本馆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的同时和其他地区图书馆特别是民族高校图书馆建立区域联盟,开展馆际互借服务,甚至建立区域联盟馆联合目录,充分开展资源共享。同时,完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编目软件,使联合目录的编制在图书馆自动化和网络化环境下的实施具有极大的可行性,方便存储,适合读者的检索习惯,并能够担负起各民族高校图书馆共建和共享多元文化服务文献信息资源的重任。
总之,民族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只有通过加大特色文献采购经费投入、多渠道丰富馆藏特色资源、建设独特的多元文化馆藏、提升现有馆员素质、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建立多元文化资源联合目录、开展资源共享等方式,才能充分发挥其在血缘、地域、文化方面的优势,深入开展本土化研究,形成其独特的多元文化体系,为民族高校乃至本地区的发展提供保障。
[1] 马翠兰.民族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二三题[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3):157-159.
[2] 郑喜淑,米丽古丽.多元文化视野下民族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J].满族研究,2011,(3):55.
[3] 赵润娣.国内外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0,(3):9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3/200202/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