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荃 王若言
职业教育质量研究是职业教育领域基础性的问题。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发展质量不高,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和相关体系建设相对较薄弱,需要从职业教育的各个层面来查找问题,找寻解决办法,使我国职业教育能在人力资源开发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我国目前非常缺乏既懂理论又会操作的技能型人才,而专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职业学校招生却非常困难,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培养质量不高,难以满足社会用工需求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如何提高或保证职业教育的质量,每个国家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但实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建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实施质量评价却是基本的共识。
城镇化下背景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质量评价研究需要从概念上对研究内容进行分析界定,理清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质量评价是在哪种背景下进行,需要关注哪些主要的因素。
城镇化,是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传统落后的农村向现代城市和现代工业逐步转化,在这过程中,农业经济活动的比重下降,一种以非农业生产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出现,其满足了经济发展中第二、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需要,这样的一个系统性过程被称为城镇化过程。[1]城镇化人口是由一批并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口为主体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界定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因此,职业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或实业教育。职业教育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块之一。在本研究中,职业教育是指学历性的职业教育,主要为中等、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指企业与我国职业教育中进行学历性职业教育类学校的深度合作。
质量评价是对实体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其满足规定要求能力的程度作系统性的检查,有特定的评价对象,由独立的第三方组织[2](在职业教育评价中,第三方组织应由政府代表、行业企业代表、职业教育专家、职业院校教师组成)进行公正的、科学的、系统的说明、评定和预测。
我国职业教育的评估在近几年才刚刚开始开展,还处在起步阶段,目前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由政府主导、结合学校自评,包含评价任务、评价内容、工作程序、评价标准与方法、评价结论在内的,相对独立的、成体系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2004年,教育部发颁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规定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本地区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保证五年内完成对本地区所有高职高专院校的第一轮评估,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估工作正式开始实施。该《通知》还制定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将评估分为四个等级,即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从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与利用、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管理、教学效果六个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考核指标。2008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规定所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自《评估方案》发布起,每学年度须按要求填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该《评估方案》对评估的目的和意义、评估的指导思想、评估工作的基本任务、评估原则、申请评估的基本条件、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结论、评估实施办法进行了界定,其中《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包括学校的基本信息、学校领导、基本办学条件、实践教学条件、办学经费、师资队伍、专业、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社会评价九个方面的详细情况。
2011年,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标志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估工作也正式开始实施。该《督导评估办法》规定了督导评估内容、督导评估程序、表彰与问责,还制定了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标准、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有关情况调查表,包括政策制度、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发展水平四个方面情况的指标。
城镇化是以乡镇工业发展为动力,以工支农,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持续转移的过程。城镇化的途径即将农村适龄学生和剩余劳动力通过职业教育的培养使其进入第二、三产业,使农村就业结构、产业结构、地域结构发生转变。[3]城镇化使得社会分工越来越复杂化,意味着农民职业的转换,把农民直接培养转变为工人,提高他们的生产技术水平,这种转变需要职业教育的支持和帮助,只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才会使城镇化水平不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
近年我国职业教育有了大的发展,在城镇化进程中,更要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各岗位所必须的技能人才,更需要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与企业深度合作,但目前在这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本研究以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为基础,从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入手,探讨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以教育部组织的职业教育专家的评估为主。评估对于职业院校建立办学规范和教学秩序,提高管理水平和制度建设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评估活动中,评估专家不仅评估学校,同时也在研究、总结被评学校的办学经验。但目前的职业教育教学评估存在形式主义倾向,特别是各院校的自评,导致了一些弄虚作假现象的出现,从评估的成绩上很难真正看出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来。而且职业教育是为行业企业培养一线技能人才,其办学质量很大程度上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现行评估制度对这些公开信息和客观指标的采用不够。现在我国还没有出现任何对高等职业院校与中等职业学校进行综合评价排名的民间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职业院校的办学行为和公众对各职业院校的选择。
职业教育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培养的是技能人才,直接满足企业对一线技术工人的需求,这与普通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区别,其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专业设置与企业的用人标准有高度对接性,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应该与企业就业岗位对接,企业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只有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实施及质量评价,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得以保证,才能真正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政府评估是我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现有方式,政府是评估的主体,政府组织职业教育专家、职业院校的代表参与质量评估,评估缺乏行业企业的参与。政府评价容易忽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导致我国职业教育无法遵循企业和社会的需求,而是按照政府的预设轨道运行。因此,需要改革我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强调行业、企业的加入,把属于行业、企业的最终质量评判权提前给予行业、企业,让行业、企业在教育实施中掌握主动权,而不是最后被动接受职业院校毕业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用工需求,使我国职业教育有着持续发展的动力。
我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主要是在职业教育领域内进行,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各职业院校的一种行政评价,质量评价实施的组成人员主要来自教育系统,评价结果在教育媒体上公布。职业教育领域外的人员(特别是行业企业、家长、学生)不仅无法参与评价过程,并且对评价结果也无从知晓,导致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缺乏透明性和公开性。
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其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程序、评价结果都向学校、行业和社会公开。评价结果在评价结束后按照规定的期限公开发布在网上。无论是职业教育领域内的人,或是其他对职业教育关注的企业或个人都可以从官方网站上获得关于各种学校的评价报告。
我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数据多来自于各职业院校自己提供的相关信息,这可能导致部分学校在数据征集中作假,使得评价所依据的数据缺乏真实性,致使最终评价结果丧失权威性。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强调采集充足的第一手原始证据,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评价的数据除了部分来源于各职业院校的数据库(数据库包含一些客观数据,如就业率、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等)外,其他来源于评价人员通过实地考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从雇主、教师、家长、学生获取的第一手资料。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为改进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推动社会经济的繁荣。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方式主要是静态的总结性评价,评价过程处于封闭状态,评价是为了考核被评价对象是否达到预设目标,以简单的优劣等级来阐述结果,忽视了被评价对象的进步程度,不能体现职业教育质量的动态性变化,不利于真正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
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质量的保障来自于校企合作,来自于对教育质量的考核评价。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多体现在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评价方面,大体经历了政府评价、学校自我评价到自我评价与第三者评价相结合的演变过程,采用的方式基本为国家认证及社会评价。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对职业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应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借鉴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在职业教育实施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让质量评价在过程中做到更全面、更透明,让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更具有权威性,对社会选择职业教育更有参考价值。
国家质量认证是通过政府制定职业教育质量标准,实施质量评估来保障职业教育质量,主要目的是促进各职业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使学生、企业等相关利益群体了解其质量情况,并为政府的投资提供决策依据。我国现有的普通教育的质量认证发展比较成熟,而职业教育的质量认证近年来才开始受到关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其属于不同的教育类型,有着不同的教育目的,办学方式也存在差异,因此,职业教育质量认证不能简单地套用已有的普通教育质量认证,而应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质量认证标准。
强调行业、企业的参与。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学校的毕业生毕业后多分布在行业企业的相关岗位上,因此,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在评价职业院校学生的工作能力及职业道德、与同类学校毕业生的比较优势方面最有发言权,因此,要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评价中的作用。政府应大力强调行业企业的参与,由劳动部门、教育部门、行业、企业共同制定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实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保证职业教育质量既能够符合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又能满足个体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使企业对雇员的实际操作技能、知识水平及职业态度等要求能够融入到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当中,有利于解决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同时有利于企业与个体的发展,一是企业不再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对新聘任的员工进行企业内的上岗培训,二是学习者不用再花费时间和精力重新学习上岗实践技能。最重要的是加强行业企业的参与,有利于提高行业企业对我国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认同,从而拓宽职业教育的就业途径,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评价标准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确立具有公信力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是开展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前提。质量标准的制定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家长、学生等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因此,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确定不是简单由职业教育专家从理论的角度来考虑,而是在广泛吸纳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再由职业教育专家权衡协商进行制定。职业教育质量标准要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多样性,体现多样性与统一性的有机结合,对职业院校实行分层、分类评价,但是对于同一类型的职业院校要有统一的标准。
鼓励独立的职业教育评价机构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质量从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建立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质量评价排行榜。质量评价排行榜的建立能引入社会竞争机制,是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质量评价往往能暴露出学校在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教学、实践、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可以动态地反映学校运行的轨迹,准确地找出学校的发展潜力。因此,质量评价排行榜的建立应从不同的角度对学校的发展状态进行考核评价,从中看到优势和特点,找出弱点与不足,找准学校的定位,办出学校的特色,不断提高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机构的建立。职业教育评价机构应通过国家审核认证,具备独立性、公正性和学术上的权威性,可从职业教育研究的相关组织或机构中产生,评价机构成员由职业教育专家和各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员以及行业企业管理人员、企业师傅组成。评价机构可实行团体会员制,参考国外普通教育排行榜的实施,会员主要来自各职业院校,凡希望参与质量评价排行的院校加入评价机构成为会员,每年缴纳会费和评价费,用于职业教育评价机构开展各项质量评价活动的主要经费来源。职业教育评价机构的评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校的发展方向及社会对学校的选择。
职业院校数据库的建立。职业教育应建立国家统一管理、规范、真实而又动态更新的各院校基本情况数据库,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质量评价的实施提供统一的数据平台,防止质量评价最终结果误导公众,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职业院校数据库应包括教学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学生成绩、教学学习资源、科研项目、学校教学管理等内容。该数据库应保证学校各数据的真实性,能比较客观地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鉴定和评估,评价结果能赢得政府、雇主、学生及其家长的信任。
质量评价结果的公开性。质量评价结果应对社会完全公开,让公众了解各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准和质量,使学生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学校,使企业能根据评价选择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并最终促进职业院校不断改善教学质量,提升自己的办学质量排名。质量评价结果的公开可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干预性,社会评价结果可干预学生选择学校、政府拨款和社会团体捐赠,可干预学校办学的目标定位、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等;二是透明性,社会中介组织公开评价内容、标准、方法、程序、评价人员名单,向社会公布最终评价结果,增加社会对学校办学情况的了解,使整个评价过程具有透明度。
[1][3]封伟强.城镇化建设对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5.
[2]李义丹,马君.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困境及其消解[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3):18-21.
[4]吴雪萍,金晶.英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探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3(2):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