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2014-02-05 23:51
职教论坛 2014年7期
关键词:教育领域改革学校

朱 虹

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年。认真研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目标任务、路径举措和具体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开阔思路、交流经验,更好地形成改革共识,凝聚改革正能量,全力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当前教育工作的主旋律。

一、深刻领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意义

全面深化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的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行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同时对深化教育体制综合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深刻领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意义,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牢牢把握方向,大胆实践探索,形成改革合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一)改革是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从教育领域开始启航的。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率先开启了我国改革的序幕。然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地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方针;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构建充满生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强调要围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作出了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部署,形成了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教育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

三十多年来的成就和经验充分表明,改革创新是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从江西的情况看,近年来,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育改革顶层设计明显增强,教育投入显著增加,重大项目改革试点顺利展开。这两年我省博士培养单位一次性由建国以来的4所增加到9所,培养单位数在全国排名由第26位跃升至第12位;一次性有3所公办学校和2所民办高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全省普通本科院校也由原来的24所增加到29所,一次性评审增报2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这些成绩的取得,完全得益于持续深化的教育改革所注入的活力。

当前,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国内改革开放日益深化,教育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也面临着深层次的体制制约和矛盾障碍。教育要发展,根本还要靠改革。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准确把握形势,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起点上,顺势而为,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的深化。

(二)教育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江西省委第十三届八次全会在研究部署2014年全省各项工作尤其是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时,提出了“1+N”文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方案,“1”就是《中共江西省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N”是指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制定若干配套实施意见。其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是“N”个配套实施意见之一。

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为配合全省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江西省教育厅在组织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反复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已经拟定了《江西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意见》(送审稿)。目前,该《意见》(送审稿)已报江西省政府,近期江西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委常委会议将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将向社会公布。这个《意见》可以说是江西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的行动纲领。这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因此,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仅是破除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教育体系自身完善的需要,也是与各项改革相互配合、协同攻关,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江西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目标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的迫切需要。

(三)教育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内在要求,其核心就是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四方面的协调发展。近年来,江西提出要树立科学的教育政绩观、正确的教育目标观、正确的教育评价观、正确的人才观、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正确的教学观,稳步推进素质教育。全省各地各学校认真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和这“六观”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在现阶段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和背景下,推进素质教育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一些地方和学校德育、体育、艺术教育等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很多农村边远地区学校的音、体、美老师奇缺;教育评价体系相对单一,片面追求学业成绩和升学率的倾向在一些地方和学校仍不同程度存在;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依然过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因此,加快推进素质教育仍然是教育发展急待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把封闭式、灌输式、应试式的教学转变为开放式、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需要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从方法上改起,从建立规范教育体系、改进课程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着手。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有效突破实施素质教育的体制机制障碍,把教育发展引导到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四)教育改革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可靠保障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教育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群众“有学上”、“有书读”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上好学”、“读好书”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问题。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由“单一”也转向“多元”,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认识由“阶段性学习”向“终身教育”发展,终身教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广大人民群众对通过接受良好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发展能力、改善生活质量以及更好地服务国家社会的愿望愈加迫切,也更为多样化。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就是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依归,尽快破解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建设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公平教育、多样化教育和终身教育,在深化改革中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的现实需求。

总之,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我省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又一重大历史机遇,是破解当前各种发展难题、实现江西教育进位赶超的关键一招,也是今年我省教育工作的主旋律。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集成改革合力,攻坚克难,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打破体制机制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程度地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力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二、准确把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目标任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国家改革的总目标,也是各领域改革的总要求。教育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一切改革的举措和行动,毫无疑义都要围绕这一总目标、落实这一总要求,从教育部门自身改起,完善科学规范的教育治理体系,形成高水平的教育治理能力。

(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中央对教育改革发展阶段性特征和现实需要的准确把握,更好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我们说,教育的根本对象是人,根本目的是人,根本任务是育人,坚持立德树人,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古人十分重视“立德、立功、立言”,尤其是将“立德”摆在第一位。目前全省各级各类教育中的一些现象,似乎与立德树人的目标南辕北辙,我们的教育教学在立德树人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与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的差距,比如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不强,学生的体质逐步下降等等。这些问题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群众不满意。面对未来还有许多新的挑战。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通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扭转这种现象,真正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改革的重点是加强“五个统筹”,实现“三个转变”,抓好“五项举措”。

五个统筹:一是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和研究生五个学段,使各学段的育人目标和教育内容有机衔接;二是统筹品德、语文、历史、艺术和体育五个学科,使各学科相辅相成,发挥综合育人功能;三是统筹课程、教材、教学、评价和考试五个环节,使各环节有效配合,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四是统筹教育专家、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一线教师、社会人士五支力量,齐心协力做好育人工作;五是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和社会五个阵地,形成互相配合、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

三个转变:一是转变教育观念。扭转重智育、轻德育,重理轻文和单纯追求考试分数等倾向,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切实摆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位。二是转变育人模式。扭转重知识传授、轻育人等倾向,由学科导向转向教育导向。三是转变人才培养体制。扭转学科分割、资源分散、保障不力等问题,构建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科学完备的教育教学体系,以及职责明确、保障有力、运转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

五项举措:一是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行教师师德全员考核、学校师德建设全覆盖监测,严格执行教师师德一票否决制。二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和校园文化建设中,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创新“三爱”(爱学习、爱劳动和爱祖国)、“三节”(节水、节电和节粮)以及中小学“素质教育月”、“青少年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三是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改变教学方式,在全省中小学开设劳动技术课,充分利用江西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绿色生态资源和独具魅力的赣鄱文化资源,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社会体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是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小学一至三年级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布置一些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小学其他年级要将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初中书面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90分钟。小学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从四年级开始,除语文、数学每学期可举行1次全校统一考试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统考,每门课每学期测试不超过2次。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向老师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升学率、考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对教师进行排名和奖惩等。五是改进音、体、美教学,按要求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保证中小学学生每天在校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开齐开足音、体、美课程,尤其要配齐农村学校音、体、美教师,加强农村学校的学生音、体、美教育,提升青少年审美和人文素养。

(二)加快普及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教育体系基础中的基础,优先中的优先。当前,我省学前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现阶段的改革目标是:扩大资源,健全机制,提升质量,使每个适龄儿童都有机会接受公平的学前教育,都能够在幼儿园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首先,扩大资源是基础。当前,江西学前教育最大的矛盾还是资源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公办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公办幼儿园的数量只有3%,公办幼儿园的入园学生只占30%左右。下一步在扩大资源上主要是做好两件事,努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一是发展公办幼儿园。充分利用国家今年将启动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契机,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布局,逐年安排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确保每个乡镇至少建设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为农村学前教育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要对小区配套幼儿园的规划、建设、移交、举办以及回收、补建等作出规定,鼓励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优先用于举办公办幼儿园。创新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参照公办幼儿园财政投入和教职工管理政策,出台支持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的具体措施,提高其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二是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制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政策,通过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和培训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和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可参照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给予补贴。各地要根据自身区域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普惠性资源的布局和老百姓的入园需求,认定一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逐年提高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民办幼儿园中的比重。

其次,健全机制是关键。要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分担和运行保障机制,合理确定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成本的分担比例,切实做到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转、保发展。完善用人机制,健全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核定、补充制度,完善教师资格、职务职称评聘制度,制定保障教师工资、社保等措施。建立健全幼儿教师培训体系,实施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全员专业培训。在全省规划设置1-2所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再次,提高质量是核心。坚决克服“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模式,加强幼儿园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切实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幼儿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游戏,要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合作,在游戏中培养基础能力和行为习惯,促进孩子快乐生活,健康成长,至于写字和算术等文化知识的学习,则不必也不应该有过多的要求。一般而言,在幼儿园大班的下学期,教师一般都会对幼儿进行幼小衔接的教育教学内容,如教一些汉字的书写笔画和简单的汉语拼音,以及10以内数字的分解与组合等。

(三)推动基础教育改革

基础教育:是为一个人发展打基础的教育,在个体全面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在整个教育体制中具有基础地位,带有全民性、全局性和义务性。我这里说的基础教育主要是指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基础教育的改革目标就是要兜底线,保障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保基本,使每一所学校都达到基本办学条件;上水平,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步伐,推进教育公共资源均等化。

义务教育:一是推进标准化建设。江西高度重视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从2013年起,省财政三年内统筹50亿元,以村小和教学点建设为重点,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工程,全面改善一万个农村学校和教学点的办学条件;从2014年起省财政两年内统筹30亿元,将改造城区1000所薄弱学校,缓解城区义务教育资源不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难和“大班额”问题。据了解,今年,国家还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全面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用3-5年的时间,使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标准。这对义务教育发展是难得的机遇,江西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做好基础性工作,摸清家底,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主动争取国家更多支持。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出台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措施,推进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进一步提高和落实艰苦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要让优秀老师真正“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三是推进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制对口招生,从2014年秋季新学年开始,全省各地必须严格实行义务教育划片招生,民办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办学特色与需要自主、合理设置招生范围,任何义务教育学校包括民办学校都不得举行义务教育阶段入学考试或变相考试,不得设重点校、重点班,不得擅自附加条件作为选拨新生入学的依据。四是加快信息化建设。要将信息化作为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之间教育差距、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手段。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另外,各地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村(居)委会和青年志愿者等作用,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女童保护措施。

特殊教育:国家非常重视特殊教育,前不久,国务院专门召开全国特殊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出台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以贯彻,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制定 《江西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本着“特教特办、重点扶持”的原则,统筹安排相关资金,合理配置特殊教育和康复资源,切实解决好制约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各市、县(区)也要制订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二是将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和特殊教育保障水平纳入江西教育督导评估范畴,加强督导检查,开展评估验收,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不达标的县(市、区),不得评为省级综合督导评估优秀单位,不得申报全省、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三是实施特殊教育重点项目。继续实施特殊教育改善办学条件项目,加大对承担随班就读学生较多的普通学校设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中心)、薄弱特殊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启动孤独症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部)试点建设工作。

高中教育:一是要以开展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试验改革为突破口,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2012年,江西确定了44所普通高中开展特色发展试验改革。各地要进一步完善特色发展试验方案,结合实际和办学传统,科学确定试验方向,努力在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办学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勇于实践,不断推动全省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今后要把高中多样化发展作为评价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改变办学模式单一的现状和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升学率评价高中教育的做法。同时,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必须坚持规范办学,不能因特色发展而违规招生、违规补课、违规收费。二是深入推进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水平的主要依据,是反映普通高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是高等院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推进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要贯彻落实普通高中新课程的要求,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建立健全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三是完善高中投入机制。有关部门要研究调整高中收费标准。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积极做好化解高中学校建设债务的基础性工作。另外,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渗透职业意识、职业能力教学。探索教学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推进选课制、走班制、学分制。

(四)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西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民办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办学基础能力显著提高,中、高职教育衔接呈现良好势头。但从全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看,发展理念相对陈旧,资源分布比较分散,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落伍,层次结构不尽合理,职业教育体系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不能很好地适应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的要求。尤其是当前实体经济竞争的需求、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发展终身教育的需求,正在汇集成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前不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江西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以战略眼光、先进理念和国际视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加快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职普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江西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重点抓好以下改革:一是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逐步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近期江西将启动普通本科高校与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行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试点工作,3月底确定试点项目。继续探索五年一贯制、“3+2”、“联合招生、分段培养”等多种教育方式。推广弹性学制,实行工学结合,完善顶岗实习办法。继续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建立符合江西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二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做到学以致用。三是研究出台推进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政策意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集团化、园区化办学。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政策,继续坚持推行企业和学校领导“双向挂职或交流”制度,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四是整合资源,采取撤并、共建、联办、划转等形式,对全省中职教育进行布局结构调整,着力解决江西中职教育“散、小、差”的问题,3年内将全省中职学校调整至100所左右,每个县集中力量办好一所中职学校。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五是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快研究出台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加强职业学校达标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办好一批高水平的示范校。

(五)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近年来,江西高等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下一步,要继续围绕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这个目标,按照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均衡推进向重点突破转变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办学特色,增强创新能力,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打造高校品牌,培养应用性人才,提升管理水平,推进高校内涵建设。

重点抓好以下改革:一是促转型。按照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思路,推动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转型发展,引导高校科学定位,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二是重质量。大力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强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卓越教师、卓越农林人才、卓越法律人才等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三是调结构。调整教学结构,增加实践教学比重,重点建设一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加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调整学生结构,逐步压缩本科生培养规模,积极扩大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调整教师结构,今后,本科高校除体育、艺术等特殊专业外,担任教学的教师一般要有博士学位,担任学校行政工作的一般也要有硕士以上研究生学历。四是抓创新。深入实施高校“2011协同创新计划”。高校要转变思路,在协同中心的建设中不要等评定,而是要自己打好基础,先动起来。政策层面上主要是大力支持认定取得一定成效的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尤其对目前“具有解决重大问题能力、运行良好、培育成效明显、高水平、有特色”的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要给予重点支持,力争实现在国家层面的突破,增强江西科技创新能力。五是强社科。根据江西高校的自身特点,大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计划,加快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六是搞开放。加大公派留学力度,加强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机构的监管和引导,办好一批高起点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扶持办好一批高水平的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吸引国外优秀学生来赣留学、优秀教师来赣任教,鼓励国外优秀人才回赣创业。

(六)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

推进管办评分离是现代教育管理制度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的制度保障,也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下一步要按照“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原则,以改进管理方式、开展第三方评价、支持学校自主办学为着力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不断完善教育治理体系,形成高水平的教育治理能力。

重点是三个方面:一是切实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把政府该管的事管好,该下放学校的权力下放到学校。要加强省级政府的统筹权,进一步完善督学、督政、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探索实施督学责任区制度,加强督导队伍建设,全面实施市、县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每5所学校落实一位责任督学,实现全省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全覆盖,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二是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要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推进高校“一校一章程”建设。要坚持“学术立校、教授治学”的办学理念,认真落实好《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加强高校学术委员会建设,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促进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对分离。最近颁布的《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学术委员会国家规范,《规程》规定,学术委员会是高校最高学术机构,对学术事务享有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其中,担任学校及职能部门的党政领导不超过总人数的四分之一,不担任党政领导职务及院系主要负责人的专任教授不少于总人数的二分之一。三是接受社会评价和监督。整合现有监测评估机构和资源,建立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鼓励和支持相对独立的专业机构开展评估,实行管办评分开,逐步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的机制。

三、切实找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突破口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取得成功,必须在科学分析形势的基础上,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敢啃“硬骨头”,集中力量攻坚,尽快取得更具标志性、有较高显示度的成效。重点一旦突破,其他方面问题相应就会迎刃而解。江西教育改革当前要力争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率先在全国进行突破,取得成效,形成示范。

(一)在高考改革方面取得突破

高考改革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涉及人才培养模式,涉及教师教书育人,涉及学生全面成长,涉及国家对人才的选拔,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涉及千家万户。高考如何改,社会高度关注,群众非常期盼,现在国家正在研究出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高考、外语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考评、考试招生违规处理等五个配套实施意见,江西教育考试院也正在积极研究论证高考“减少考试科目”、“不分文理科”以及“外语科目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等具体实施办法,合理确定我省高考各科目的分值,适当降低英语科目分值,真正减轻学生应试压力,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总的思路是: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和“三年早知道”的原则,对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实施“外语考试社会化一年两考”改革试点,2017年高考时,其他高考科目仍按照现行高考办法执行;2015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在推行外语考试改革的基础上,实施“高考统考科目减少为语文、数学,不分文理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上升为国家教育考试,开展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校招生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参考依据等改革试点,2018年高考按照新办法执行。江西高考改革方案争取在国家方案正式出台后的第一时间出台,2014年秋季开学前向社会公布。相信这一改革新政的出台,将会扭转应试教育倾向,为素质教育创造良好条件。

继续推进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试点和中高职对接,继续实行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分类考试招生,进一步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制度和以专业对口为原则的自主招生制度。切实加强高校自主招生管理,确保公平公正。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参加中考、高考政策。

(二)在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方面取得突破

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破解“择校难”的一个重要举措,江西省教育厅目前已经会同省人社部门拿出了《江西省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实施意见》的征求意见稿,正在征求地市和省直有关部门意见。总的要求是,通过改革义务教育教师管理制度,探索推广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用”的教师管理制度,使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真正让校长教师在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流动起来,率先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通过顶层制度设计,抓好保障机制的落实,搭建一条推进校长教师流动的“生态路”,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或任教达到10年的校长或教师,原则上均应进行交流;通过实施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手拉手、教育集团、对口支援、教师走教等方式,扩大校长教师交流的覆盖范围;对下派参与管理和任教的教师给予资金补贴。严格任职及评审条件,今后规定,从2016年开始,凡是新任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应有2年以上农村学校交流轮岗经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申报评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名校长时,须具有2年以上农村学校交流轮岗经历。鼓励返聘退休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任职,逐步取消代课教师。这项具体措施争取上半年出台。

(三)在推进民办教育发展方面取得突破

民办教育是江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也是江西教育改革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重要领域,要敢于先行先试,取得突破。改革开放以来,江西民办教育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少到多的发展过程,截止到2013年底,江西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 (含幼儿园)共计10226所,占全省学校数的41.38%;在校学生数183.46万人,占全省受教育人口的41.5%,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江西一张亮丽的名片和全省改革开放的一个标志,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民办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民办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下步改革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树立“教育只分质量不分身份”的观念,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完善民办学校管理机制,进一步清理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性政策,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地位,完善财税、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和捐赠教育的激励机制,健全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障制度;引导民办学校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培育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民办高校,形成品牌和特色优势,提升民办教育发展水平,保持江西民办高等教育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今年,江西将召开全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座谈会,研究部署全省民办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制定出台支持和鼓励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法人属性、产权归属、教师保障、财政扶持等政策问题。今年,江西省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在去年300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将统筹8000万元,用于促进全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激发民办教育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四、全面加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组织领导

深化改革,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应该说,当前,江西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目标已经明晰,任务已经明确,重点也很突出。但改革正处在“攻坚期”和“深水区”,阻力较多,难度较大,如何真正落实和完成好改革的目标任务,使教育改革朝着正确方向顺利推进,无论思想观念、精神状态,还是知识储备、工作方法,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还有许多不适应之处。一定要增强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切实加强学习,增强本领,确保改革的方向性、科学性、时序性、系统性。

(一)深化学习领会

教育战线的同志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学习国家和我省有关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具体部署和要求,作为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具体工作,作为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强大思想武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全面系统领会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要深入调研、集思广益,增强改革决策的科学性、针对性,提高推进改革的驾驭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行家里手。要真学真懂真改。切实搞清楚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不能跟着感觉走,确保改革方向正确。

(二)积极稳妥推进

改革就是闯新路、开新篇。要鼓励创造、鼓励创新,只要有利于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只要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只要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坚决破、坚决改,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对全面推开条件暂时还不成熟的,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各地各校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对试点探索取得的成功经验,要加大推广力度。对教育发展基础好、管理规范、改革积极主动的地方和学校,鼓励先行先试。总之,推进改革既要积极主动、不等不靠,同时也要稳打稳扎、步步推进,既要解放思想、逢山开路,也要把握规律、遵循规律,真正按照中央精神做到“蹄疾而步稳”,有条不紊地推进。

(三)落实责任主体

各地各部门各学校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一项工作的部署一定要明确任务、明确时间节点、明确具体责任人。省级层面改革,要在江西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点工作、重要政策、重大项目进行决策。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协同配合,齐力同心,积极参与、关心和支持教育改革。各地也成立了相应的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并设立日常协调办事机构,要充分发挥好这些协调机构的作用,全力推进深水区的教育改革。各校也要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加强对教育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推进教育改革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落实改革措施,加强统筹协调,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教育改革顺利推进。同时,省教育督导部门要建立健全教育改革重点督查制度,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检查评估,掌握改革动态,引导各地各校增强改革意识、责任意识、进取意识,确保改革不折不扣地落实。

(四)改进工作作风

要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坚决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永远保持为民、务实、清廉本色,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力量。要按照改革确定的路线图、时间表、责任制,精心组织实施,一项一项地抓好落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始终把全面深化改革的主导权主动权抓在手中。要完善民主科学决策机制,重大教育政策和改革措施出台前,尽量充分听取各方意见,进行合法性审查和风险评估,必要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增强决策的透明度,扩大公众的参与权,避免出现大的偏差。要切实根据不同改革事项的成熟程度、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和不同教育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推进策略,避免“一刀切”。对改革成效显著的地区、单位和学校,可考虑给予特殊支持政策,在资源配置等方面予以倾斜。

(五)维护改革环境

良好的改革环境是加快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要保持校园和谐稳定,没有和谐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江西全省大中小学生数大约是1000万人,各级各类老师数大约是50万人,教育人口占全省人口总数的近四分之一,确保学生安全上学下学、安心学习生活、健康成长进步,解决好教师合理合法利益诉求,是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也是推进教育改革的头等大事,一刻也不能放松。另一方面,要加强舆论引导,舆论氛围好不好,关键在引导。要更好地唱响主旋律、提振精气神、激发正能量。要准确解读教育改革政策措施,理性分析教育改革焦点难点,提高宣传报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要建立覆盖报刊、广播、电视、新兴媒体在内的教育新闻宣传大格局,把网络舆论工作作为教育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生态。

猜你喜欢
教育领域改革学校
人工智能视阈下教育领域各层次的战略管理框架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基于文献计量的数据素养及其教育领域研究态势分析
学校推介
改革创新(二)
江江西率先突破高考、教师交流、民办教育深化综合改革
反差——阿伦德
瞧,那些改革推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