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R模式视角下MOOC建设的路径选择 *

2014-02-05 23:27郑燕林马诗婧
中国电化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学习者教学内容信息

郑燕林,马诗婧,刘 爽

(东北师范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吉林 长春 130117)

SMCR模式视角下MOOC建设的路径选择*

郑燕林,马诗婧,刘 爽

(东北师范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吉林 长春 130117)

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可以视作一个信息传播过程。SMCR信息传播模式包含了信源(Source)、信息(Message)、通道(Channel)、信宿(Receiver)四个构成要素,提供了分析影响信息传播有效性因素的理论框架。该文在SMCR模式视角下探析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建设的有效路径。在信源维度——组建优秀的主讲教师团队是MOOC建设的基础,为此需要充分发挥主讲教师作为“信息把关人”的重要作用;要注重提升主讲教师的教育传播素养水平;在信息维度——开发优质的课程内容是MOOC建设的核心,为此需要在“成分与结构”层面保证MOOC教学内容本身构成的精致化,在“符号与处理”层面确保MOOC教学内容表征的精准化;在通道维度——选择适切的技术支持是MOOC建设的重点,需要考虑技术中介MOOC学习者感觉通道的有效性、中介教学活动的有用性与易用性;在信宿维度——促进MOOC学习者主动学习是MOOC建设的关键,为此需要重视MOOC学习者分析,有意识地为MOOC学习者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以提升其自身的网络学习能力,同时要加强MOOC师生互动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度。

MOOC;SMCR;MOOC学习者;路径选择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性在线课程)区别于传统的面向特定群体与特定教学情境的网络课程,指向服务于大规模学习者群体,支持课程资源开放获取、强调拓展学习资源的互动生成。MOOC本身被视作一种新型的网络学习资源获取与共享模式,其发展则被视作一种可以用于帮助人们寻求新的教育价值与学习意蕴、促进教育教学模式尤其是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深刻变革的重要途径[1]。自2012年以来,MOOC的意义与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教育机构、学习资源提供商以至多国政府的重视。把握MOOC的本质内涵,分析影响MOOC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探寻MOOC的发展路径,对于保障MOOC质量、优化MOOC应用绩效以最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SMCR是由贝罗基于对社会学、心理学领域相关理论的应用,在香农—韦弗提出的“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传播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广受研究者关注的信息传播模式[2]。SMCR模式的重要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清晰地界定了信息传播过程内含的四个基本构成要素;二是从不同的要素维度系统地分析了影响信息传播过程与效果的关键因素。SMCR模式中的“S”意即“信源(Source)”,是信息传播的起点,代表信息的发出方。在信源维度影响传播过程与效果的因素包括信源的传播技能(Communication Skills)、态度(Attitude)、知识(Knowledge)、社会系统(Social System)与文化(Culture)。“M”意即“信息(Message)”,是传播的内容。在信息维度影响传播过程与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信息本身所含内容(Content)、成分(Elements)、处理(Treatment)、结构(Structure)、符号编码方式(Code)。“C”意即“信道(Channel)”,包括听觉通道(Hearing)、视觉通道(Seeing)、触觉通道(Touching)、嗅觉通道(Smelling)、味觉通道(Tasting)。“R”意即“信宿(Receiver)”,是信息的接受方。信宿自身的传播技能、态度、知识、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也会影响传播过程与效果。

广义上,任何一个教学系统都可以视作一个信息双向传播的系统,其中教师主要担任信源的角色,学生则主要扮演信宿的角色,教师对教学内容(信息)进行适当的处理后,通过一定的技术通道将其传输给学生。本文在SMCR模式视角下,将MOOC视作一个融合了大众传播特征的教育传播系统,从信源(MOOC主讲教师)、信息(MOOC教学内容)、通道(MOOC所利用的技术通道)与信宿(MOOC学习者)四个维度探析MOOC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信源(Source)维度:组建优秀的主讲教师团队是MOOC建设的基础

无论在何种时候,学生的学习质量仍然首先取决于、最终取决于并且总是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在知识传播与人类创造力开发的过程中始终是主要的责任者,应该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3]。即使是在高度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学习环境下,教师的投入也仍然是保障网络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仍然是决定网络教育这种新型教育模式发展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在SMCR模式视角下,主讲教师是MOOC传播系统的“信源”,是MOOC信息传播过程的起点,不但是MOOC教学内容的提供者,同时也是MOOC信息传播系统的把关人,对于MOOC学习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组建优秀的主讲教师团队是MOOC建设的基础,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充分发挥主讲教师作为“信息把关人”的作用,提升主讲教师的教育传播素养。

1.充分发挥主讲教师作为“信息把关人”的作用

“信息把关人”是大众传播领域融合了传播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等众多学科视域观点而形成的关于信息审核与过滤的重要概念。根据SMCR模式,信源作为整个信息传播过程的起点,是信息传播系统的首要 “信息把关人”,对于进入传播系统的信息内容与质量负有评价与审查的责任,对于信息的传播方向与传播范围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信息把关人”在进行信息选择与过滤时,往往是基于一定的标准并且带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其自身的政治、社会文化背景、信息处理能力、与信息接收者之间的亲近关系、在把关过程中面对的情境、所使用的信息传播工具等都会影响到信息把关的质量[4]。

与传统学校教学环境、传统网络课程教学环境相比,由于MOOC强调学习者的“大规模化”,MOOC的信息传播过程更趋向于大众传播的过程,因此更需要重视MOOC主讲教师作为“信息把关人”角色作用。在MOOC教学情境下,作为“信息把关人”的主讲教师要基于一定的内容选择标准,对于MOOC学习内容的科学性、真实性与有效性负有设计与审查的责任,需要注意避免非科学的、不严谨的、无用的信息内容进入MOOC信息传播系统。与此同时,虽然MOOC的主讲教师因为面对的学习者规模较大,并不需要像在传统教育传播环境下负有对每一位MOOC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跟踪与评价的责任,但是对于MOOC教学内容的传播方向、过程与效果仍然负有监督的作用。

2.提升主讲教师在MOOC传播系统中的传播素养

由于目前较多MOOC课程是由高等教育机构与技术平台提供商协同建设的,并且趋向于将来自高等教育机构的主讲教师定位于“MOOC教学内容的提供者”,因而在表面上看并不强调主讲教师在技术环境下的传播素养,似乎只要教师精于讲授课程内容就可以生成高质量的MOOC课程。在SMCR模式视角下,除了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之外,教师的态度、传播技能、社会文化背景都是影响教育传播效果与质量的重要因素。MOOC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传播环境,要求主讲教师具有适应于MOOC教学的传播技能、知识准备、态度与社会文化背景。

首先,MOOC主讲教师应该对MOOC有积极的态度。调查显示,优秀的MOOC主讲教师往往对基于MOOC的教育模式持积极的态度,能够充分把握MOOC背后的教育理念,认可MOOC教育质量与效果,认为MOOC可以与实际的课堂取得类似的结果;认为未来MOOC可与传统学校的学分与学位体系相整合,并相信MOOC的介入会降低高等教育的成本,甚至认为“现代社会每个人的受教育经历中都将有一部分属于网络教育”,对MOOC的未来发展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认为MOOC的发展值得社会的宣传与推崇[5]。

第二,主讲教师应该具备适合于MOOC的教育传播技能。MOOC主讲教师虽然不一定是MOOC教学内容表现与传递的技术开发者,但需要了解MOOC的传播特征,把握基于MOOC的教学方式的本质特征,了解MOOC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与学习过程;能够精心选择、设计MOOC教学内容并能够利用适当的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简洁、准确、精炼地表述教学内容,知道教学内容适合于何种技术传递;能够利用适当的网络技术工具与MOOC学习者进行互动。

第三,在SMCR模式视角下,如果信源在某个知识领域有一定的学术声誉与专业地位,有一定的威信与影响力,则有利于优化传播效果。“学习来自一流大学最优秀教师的课程内容”不但是MOOC的起源,也是MOOC未来发展的动力。比如,有调查表明,绝大多数优秀MOOC的主讲教师本身在大学有终身教职,已经有多年的丰富教学经验,并且教学效果很好,因此,主讲教师并不是为了讲好课而选择MOOC,而是因为讲课好而选择MOOC将精致的教学内容传播给更多的学习者,让更多的学习者受益[6]。

第四,教师应该注意到MOOC学习者的大规模化特征,MOOC学习者来自于不同的国家与地域,有着不同的语言与文化背景。相应地要求MOOC主讲教师也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有全球化的视野,有理解与包容的心态,尊重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

二、信息(Message)维度:开发优质的课程内容是MOOC建设的核心

SMCR模式主要从内容、成分、结构、符号与处理五个方面分析了作为传播过程中客体的“信息”本身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信息”对应MOOC课程内容,优质的课程内容是MOOC建设的核心,保障课程内容构成的精致化与表达的精准化,不断提升课程内容质量是MOOC发展的原动力。

1.成分与结构: MOOC教学内容构成的精致性

SMCR模式中“信息”维度的“成分”是信息内容的构成,“结构”是指各内容成分之间的关联。强调MOOC教学内容的“成分”与“结构”是为了保障教学内容本身的精致性,意味着MOOC教学内容是经过精心选择与设计的,确保内容精良——尽可能是某个知识体系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同时指向明确的知识目标;结构合理——有严谨的知识体系同时又有适合于网络学习环境的灵活的技术结构支持学习者便捷地、泛在地获取学习内容。

MOOC之所以能够吸引广大学习者,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内容的精致性以及对学习者学习时间要求的灵活性。多数MOOC的学习时间在4-6周之间,学习者一般每周利用2-6个小时进行学习[7]。MOOC学习者期望精致的学习内容,但往往又并不能像在传统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者那样在固定的时间与固定的地点以固定的学习设备去获取教学内容,因此作为主讲教师需要精心选择最好的、设计最精炼的内容并能够以片断化方式表征(比如MOOC教学视频一般被表现为8-12分钟的视频片段),每一个内容片段都有明确的主题,而明确的主题则意味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同时每个内容片断之间应该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要明确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支持知识体系的动态生成。

2.符号与处理:MOOC教学内容表征的精准化

传播学视域下信源与信宿之间的传播关系在本质上具有间接性,双方是通过分析对方基于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传播行为之后的意义以“揣测对方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8]。换言之,信源与信宿双方需要从对方利用的符号的含义去判断要传播的意义。SMCR模式视角下的“信息”首先应该经过“处理”转化为适当的“符号”才能通过传播通道传递给信宿。MOOC学习环境下师生相对分离,更需要重视如何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宜的处理以保障其能够以适当的符号加以表征。MOOC教学内容表征的精准化并不是追求表现形式的精美化,而是追求符号利用的有效性,确实有利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一方面要分析特定的MOOC教学内容适合于用何种符号来表达。每一种符号都有其得到社会群体公认的、一般由定义表达的外延意义,同时也有基于社会个体情感与价值判断的内涵意义;符号可以是语言的或非语言的,可以是听觉的或视觉的;有些符号是有意发出的,有些符号则是无意发出的[9]。在MOOC传播环境下,在教学视频中主讲教师应该注意有效地利用清晰、准确、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够恰当地利用包括表情与手势等姿态符号来传播教学内容,同时要精心设计教学中用到的板书、PPT等教学资源中的符号。

另一方面,由于很多MOOC教学内容都需要用PPT表达,因此需要重点关注PPT课件中的各种用于表达教学内容的符号的呈现方式与时机,因为符号的呈现方式与时机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认知负载,影响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选择性注意、知觉与理解程度[10]。比如,根据Mayer的多媒体学习原则[11],文本(包括书面文本与声音)和画面(包括静止画面与由多张连续播放的静止画面构成的动态画面)适合于组合呈现;文本与画面适宜于邻近呈现、同步出现。

三、通道(Channel)维度:选择适切的技术支持是MOOC建设的重点

SMCR模式强调如何利用适当的媒介表达、传递信息以充分促进信宿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与味觉五种感觉通道的积极参与。MOOC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主要依赖于技术通道表达、传递MOOC学习内容,并且借助技术性交互系统(比如各种社交媒体系统)中介包括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各种类型的教学互动。MOOC教学环境下技术支持的“适切性”意味着重视技术的作用但并不以技术的应用为目的,不盲目引入技术而是注意技术在MOOC中的教学功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技术中介MOOC学习者感觉通道的有效性;二是充分考虑技术在中介MOOC涉及的各种教学活动时的有用性与易用性。

1.考虑技术中介MOOC学习者感觉通道的有效性

基于传播学视域下感觉通道作用于传播效果的机理,考查技术是否能够有效中介MOOC学习者感觉通道的积极参与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不同的通道有不同的传播优势,要针对每一种感觉通道的作用原理作深入分析,分析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到某种感觉通道的有效利用,比如视觉通道容易受到画面中内容对象的空间临近性(Proximity)、形状相似性(Similarity)、连续性(Continuity)与视觉特点的自动闭合性(Closure)等因素的影响[12],同时也需要分析每一个具体MOOC教学内容究竟适合于何种媒体形式表达刺激学习者的何种感觉通道才会让传播更为有效,比如有些教学内容更适合于动画、视频表现以同时刺激学习者的视觉与听觉通道;有些教学内容则可能仅适合于用图片表示以刺激学习者的视觉通道引起其内心的联想与思考;二是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为了优化MOOC传播效果应该尽可能在不同的教学环境调动MOOC学习者各种感觉通道的积极参与以增加学习的现场感,让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三是要注意避免感觉通道之间的冲突与干扰,注意各感觉通道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感觉通道通向大脑的路径往往在同时的情况下只有一个通道,意味着多种感官通道传播、加工的信息量并不单一通道所加工信息量的多倍,多个通道同时利用时容易存在通道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13]。

2.考虑技术中介MOOC教学活动的有用性与易用性

MOOC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活动都是基于技术平台完成的,比如教师需要利用技术表达与传递教学内容,学习者需要利用技术获取教学内容,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需要利用技术平台中介社会性互动。只有选择适当的技术支持才能够有效中介各种教学活动从而保障MOOC学习者的深度参与性、学习过程的对话性、实践性与高绩效性。

根据“技术接受模型”[14],影响用户对某一种技术接受程度(User Acceptance)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用户感知到的技术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即用户在何种程度上相信利用某种技术工具/系统会提升自己的工作绩效,影响用户感知技术有用性的因素包括:技术工具/系统是否能够让用户工作效率提升(Work More Quickly)、是否能够优化工作绩效(Job Performance)、是否能够提高生产力(Increase Productivity)、是否有效(Effectiveness)以及是否能够使工作变得更容易(Makes Job Easier)。二是用户感知到的技术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即用户在何种程度上相信某种技术工具/系统会易于熟练掌握而不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与时间专门学习其使用技能影响用户感知技术易用性的因素包括:技术工具/系统是否易学(Easy to Learn)、是否具有可控性(Controllable)、是否清晰易懂(Clear and Understandable)、是否具有使用灵活性(Flexible)以及是否容易具备高使用技能水平(Easy to Become Skillful)。

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技术的易用性,技术的有用性更容易影响用户对某种技术手段的采用。比如,如果某项技术能够满足功用,即使有一定的使用困难,用户也更愿意去努力利用这项技术手段。与此同时,无论是何种技术工具或系统,最终的有用性一定是建立在用户自己的体验与感知基础上的,而不是预设的功能与有效性,强调用户在使用技术过程中的主体意识[15]。在MOOC教学环境下,需要精心选择技术支持,为MOOC教师与学习者提供体验技术支持的机会,力求让其感知到技术的有用性与易用性。

四、信宿(Receiver)维度:促进MOOC学习者主动学习是MOOC建设的关键

虽然信息传播系统中看上去在关注信息的流向,但实际上在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关系,研究“人们之间怎样相互影响、怎样接受影响、怎样提供信息和接受信息、怎样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怎样愉悦别人和被愉悦”[16]。SMCR模式较之其之前产生的其它传播模式,最为重要的贡献之一便在于创新性地重审信宿的作用,考虑信宿的主动性,认为信宿的态度、传播技能、知识准备、社会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信宿接收、理解与使用信息的主动性与最终的信息传播效果。有研究表明,很多MOOC最初的注册人数往往数以万计,但绝大数课程最终仅有几百人能够完成整个课程的学习,极少数课程能够有一两千人坚持完成课程学习,这样的课程完成率让众多研究者担心MOOC是否真的有足够的优势保障未来的发展[17]。但另有数据表明,对于积极主动的MOOC学习者(Active Learner)群体,能够最终完成整个课程学习的学习者比例往往在50%以上,在一些课程中甚至能够达到70-80%;而且对于积极的MOOC学习者而言,有相当一部分人学习MOOC并不是为了获得证书,更多地是为了终身学习与兴趣发展,所以有些学习者即使是完成了学习过程,但是由于不用获得证书,而没有参加最终的测试,所以显示课程学习完成率没有达到更高的比率[18]。可见提升MOOC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是MOOC建设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在MOOC建设过程中要促进MOOC学习者主动学习需要特别关注以下三点:一是要重视MOOC学习者的特征分析;二是要有意识地提升MOOC学习者自身网络学习能力;三是要加强MOOC师生互动以增加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度。

1.重视MOOC学习者特征分析

虽然MOOC并不能像传统课堂教学或传统网络课程那样关注每一个学习者个体的需求与特征,但学习者分析尤其是针对MOOC学习者共性特征的分析仍然是激发MOOC学习者学习主动性的起点。唯有比较全面、准确地把握MOOC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才能设计、开发吸引学习者的内容、提供满足学习者需要的MOOC服务。

知名MOOC服务平台edX的CEO以edX学习者为例,分析了MOOC学习者具有的三个特征[19]。一是学习者来源的多元化。到2014年3月,edX学习者有200余万,其年龄层次则是从8岁到95岁有非常大的跨度,这些学习者来自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使用不同的语言,受教育水平从小学生到博士研究生不等。二是学习者学习目标具有多样性。有些学习者参与MOOC学习是为了帮助自己完成在传统实体学校的家庭作业,有些学习者是为了获得学习证书,其中56%的学习者是为了终身学习获得对某个或某些学科问题的理解,57%的学习者是想从世界上最好的教师那里学习,仅有27%是将获得相关学习证书作为自己加入MOOC的重要原因。三是学习期望的同一性。不管学习者来源如何多元、学习目标如何多样,MOOC学习者都具有三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对学习的渴望,对加入全球性社区的渴望,对在线学习内容与学习经历的渴望。

Fox基于自身的MOOC教学经验认为[20],MOOC困难之一在于难以为学习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指导与教师评价,MOOC学习往往依赖于学习者的自律性学习行为,不排除MOOC学习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诚实的学习者,甚至会以欺骗的方式进行学习,并且期望一切教学资源都是免费的。即便如此,Fox建议MOOC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在分析大多数MOOC学习者的共同特征、提升MOOC内容质量这一重心上以便为那些诚实的MOOC学习者提供高质量MOOC学习服务而不是去捕捉有欺骗行为的学生;MOOC教师要像在实体学校教学一样去关注MOOC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开发、利用基于技术支持的自动评价系统去评价MOOC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为他们提供有益的教学反馈[21]。

2.提升MOOC学习者自身的网络学习能力

如前所述,SMCR模式视角下,信宿的态度、知识准备、传播技能、社会文化背景等也是影响信息传播最终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MOOC学习者而言,这些影响因素则综合体现为其在MOOC学习环境下的网络学习能力,内含了对MOOC学习是否持积极的态度、是否具有自主学习能力、是否了解网络学习的特征、是否具备基于网络的互动能力等构成要素。提升MOOC学习者自身的网络学习能力有助于增强学习者进行MOOC学习的自信心、优化MOOC学习过程、提高MOOC学习质量。由此,在MOOC建设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通过提供MOOC学习准备课程、MOOC学习指导、评估MOOC学习准备与能力水平等多种方式来提升MOOC学习者的网络学习能力。

“伊利诺斯州在线网络(Illinois Online Network)”提议了成功的网络学习者应该具备的十项品质[22],可以用于指导MOOC学习者网络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否对网络学习持积极的态度,相信高质量学习也可以发生在传统教室之外的网络学习空间;是否具有开放的头脑,愿意将经验分享作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是否具有网络交流的能力;是否具有较强的自我驱动、自我管理能力,能够有效跟上网络学习的节奏;当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是否能够通过适当的方式即时“发声”与教师或学习伙伴进行交流;是否能够保障投入网络学习的时间;是否能够积极参与网络学习活动完成网络学习项目;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反应,能够认识到批判性思维与决策思维是网络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具备有效利用适当学习设备获取网络学习服务的基本能力;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学习反馈时是否进行了主动的、充分的思考,是否具备自己的想法与思想。

3.加强师生互动提升MOOC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度

师生互动的方式、频度与质量直接影响网络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度,是决定网络学习者最终学习绩效的关键因素[23]。由于学习者的“大规模化”,MOOC与传统网络课程之间的显著区别之一在于并不要求主讲教师为每一位学习者提供专业的个别化指导(UK Department for Business Innovation &Skills,2013),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求主讲教师设计与参与师生互动。在师生相对分离、学习者规模动态变化的MOOC教学环境下,更需要主讲教师精心地设计师生互动方式并积极参与师生互动,以提升主讲教师的“教学临场感(Teaching Presence)”,让MOOC学习者能够感受到作为学习内容信源的主讲教师的存在,从而激发MOOC学习者参与由师生互动中介的各种学习活动的主动性。

Weiss基于自己的MOOC教学经验总结了MOOC主讲教师在提升师生互动质量方面要特别注意的6个事项[24]:(1)确定师生互动方式(Identify a Communication Policy),明确告知MOOC学习者如何才能联系上主讲教师。比如,可以告知学习者是通过邮件还是论坛与教师联系?教师一般什么时间在线?教师一般要多长时间才能反馈信息?(2)每周之初给MOOC学习者发一个欢迎信息并且在每周末给MOOC学习者发送本周知识要点总结信息(Send a Welcome Message/Greeting and a Wrap-up Message),以帮助学习者形成更为合理的学习预期、回顾总结一周学习成果;(3)为MOOC学习者建设多个论坛并提供多个有价值的讨论话题(Incorporate Multiple Discussion Forums),确保论题具有一定的统合性同时又允许不同的学习者可以有不同的切入点进入话题讨论;(4)教师本身应该参与话题讨论(Participate in the Forums),关注MOOC学习者的讨论情况,适时地梳理、总结、展示MOOC学习者的主要讨论结果;(5)适当地利用聊天工具等实时互动手段进行实时的师生互动(Consider Doing Some 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以提升师生互动的临场感;(6)利用社交媒体通道(Use Social Media Channels)帮助MOOC学习者形成学习共同体,促进MOOC的社会化学习进程。

五、结束语

近年来,由于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与教育机构的关注、越来越多教师的参与、越来越多商业因素的介入,表面上看MOOC的建设变得越来越容易,甚至呈现出可以按照工厂生产流水线方式快速开发的趋势。但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是:MOOC本身并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大规模学习者对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话题,其本质上是一个关于信息化环境下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怎样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怎样重构教学互动结构推动教育教学全面、深入变革的话题。这样的一个话题首先需要我们审视学习的本质、学习者的个性化特征、教学方式、技术究竟如何作用于教学等关键问题,因此每一门MOOC的建设都需要我们回归到教育教学的本真情境下,针对MOOC的学习者“大规模化”特点,结合对技术优势的适切利用与对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考虑,深入分析其建设目标与实施路径。本文选择大众传播领域的SMCR模式作为分析MOOC建设路径选择的理论框架,从信源、信息、通道、信宿维度回归到MOOC在教学本质层面涉及的构成要素——MOOC主讲教师、MOOC教学内容、MOOC技术通道、MOOC学习者,探析MOOC建设的基础、核心、重点与关键,重点不在于讨论如何促进MOOC的快速生成与推广,而是期望对于重视审视MOOC建设的本质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1][7][17] UK Department for Business Innovation & Skills.The Maturing of the MOOC[EB/OL].http://www.gov.uk/bis/,2014-05-16.

[2][9][10] 南国农,李运林.教育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联合国教育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 Barzilai-Nahon,K. Gatekeeping: A critical review[J].Annu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43): 433-478.

[5][6] Kolowich,S. The Professors Who Make the MOOCs[EB/OL]. http://chronicle.com/article/The-Professors-Behind-the-MOOC/137905/#id=overview /,2014-05-05.

[8][13][16] [美]施拉姆 威尔伯,波特 威廉.传播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1] Mayer,R.E. Multimedia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12] Johnson,J.Designing with the Mind in Mind[M].Massachusetts: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2010.

[14][15] Davis,F.D. Perceived Ease of Use,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MIS Quarterly,1989,13(3):319-340.

[18][19] Agarwal,A. MOOC Learners: Who They Are, What Motivates Them[EB/OL].http://www.huffingtonpost.com/anant-agarwal/, 2014-06-05.

[20][21] Fox,A.What was it like to teach a MOOC? [EB/OL].http://teaching.berkeley.edu/node/1332,2014-05-05.

[22] Illinois online Network.What makes a successful online student?[EB/OL].http://www.ion.illinois.edu/resources/tutorials/pedagogy/studentprofile.asp/,2014-06-05.

[23] 郑燕林,柳海民.论网络教师在师生互动中的印象管理[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33-39.

[24] Weiss,A.S. Teaching a Journalism MOOC: 5 Tips and Techniques.[EB/OL].http://www.pbs.org/mediashift/2013/10/teaching-ajournalism-mooc-5-tips-and-techniques/,2014-05-05.

郑燕林: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现代远程教育(yanlinzheng@nenu.edu.cn)。

马诗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现代远程教育(masj195@nenu.edu.cn)。

刘爽: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现代远程教育(lius369@nenu.edu.cn)。

2014年6月23日

责任编辑:李馨 赵云建

Path Choi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OC under SMCR Model

Zheng Yanlin, Ma Shijing, Liu Shuang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117)

A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 can be regarded as a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process. SMCR classifies Source,Message, Channel, and Receiver as the four basic components of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provides a fundamental framework for the analysis of what factors influencing communication efficiency. This paper explores what paths should be chosen for the building of MOOC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SMCR model. In the Source dimension, the organization of an excellent teacher team is the foundation for MOOC construction, including highlighting teachers’ roles as “gatekeepers” and improving teachers’ communication literacy for MOOC teaching. In the Message dimensi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quality contents is the core for MOOC construction,including content refinement on the content and structure level and perfecting content representation on the code and treatment level. In the Channel dimension, adopting suitable technology support is an indispensible point for MOOC construction, including how to mediate MOOC learners’ effective sense channels and how to improve technologies’ perceived usefulness and ease of use in supporting MOOC learning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In the Receiver dimension, how to activate learners for active learning is key point for MOOC construction, including recognizing the meaning of MOOC learner analysis, consciously cultivating MOOC Learners’online learning abilities, and promoting teacher-learner interaction to engage MOOC learners.

MOOC; SMCR; MOOC Learners; Path Choice

G434

A

1006—9860(2014)10—0036—06

* 本文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境脉感知的虚拟实践社区知识服务模型及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3M530956)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学习者教学内容信息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订阅信息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展会信息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