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提高教师远程研修的实效性
——以“国培计划”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整合项目培训为例

2014-02-05 23:09史红桃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4年12期
关键词:国培计划济源市教研组

史红桃

(济源市教育局师训科 河南 济源 454650)

教师远程培训是有效整合教师教育资源、利用网络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对广大教师开展大规模、高效率培训,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实际的远程培训中,由于受远程管理和网络技术的局限,难以调动学员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远程培训中来。如何提高教师远程研修的实效性,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亟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济源市从2008年开始,与中国教师研修网、全国继教网、北师大网、奥鹏网等多次合作,先后组织教师参加了教育部中小学万名班主任远程培训、教育部——携手助学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远程培训,连续三年实施了“省培计划”地方项目——济源市学科素养远程培训、济源市班主任专题远程培训等,在远程培训的内容、形式、管理、辅导、研讨、考核等方面做了大胆尝试,探索创新,逐渐形成了“远程学习+集中研讨+实践研修”的三环培训模式,构建了“两线五级”的管理模式。

近几年,“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增多后,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机制,培训实效显著,多次荣获“国培计划”远程研修先进单位,多名辅导教师和学员荣获优秀个人,尤其是2013年我市100名幼儿教师参加的“国培计划”——幼儿骨干教师远程培训,百分之百获优秀学员,1126名中小学教师参加的“国培计划”——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中,在全国率先达参训率、学习率、合格率三个百分之百的好成绩,济源市项目办在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组织的“研修网事感动2013”活动评选中荣获优秀团队,9人获先进个人,占河南省获奖人次的二分之一。2014年国培骨干培训者培训中,济源市项目办先后应邀给湖北省、海南省、河南省各地市的管理者们做远程培训管理经验介绍,并受中国教师研修网邀请,将我市的管理经验录制成网络课程。同时,济源市的远程研修受到河南教育网等多家媒体的关注,《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济源市:问题解决让远程培训更接地气”,《中国教师报》刊登了关于我市远程培训的经验文章“让教师‘爱上’远程学习”。下面就以2013年济源市参加“国培计划”——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培训整合项目为例,阐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逐步构建的五个工作机制。

一、强化团队建设,构建“五案两选”的管理机制

济源市教育局领导非常重视每年“国培计划”的培训项目,每次参训学员的遴选、培训管理方案的制订都采用专项选拔、专人负责管理,以确保培训质量。

一是专门成立了以教育局副局长李伯勇为组长的项目培训领导小组,本项目由师训科副科长史红桃担任具体责任人,直接管理9个学校的研修工作,具体研究确定本项目实施的工作思路、实施方案,指导本市各学科协作组组长制订本学科的研修计划,并负责及时了解整体项目情况,与学校联系沟通,为学员创造校本研修条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改进校本管理措施。在项目实施中,我们了解到各校的骨干教师每年都有具体的研修任务,原有政策是不再参加普通教师的岗位培训,但本项目中校本研修主要依靠学校教研组开展网上网下教研活动,教研组中缺少了骨干教师的参与,教研质量就会大打折扣,为此,我们决定暂停骨干教师本年度的研修任务,参与到本次研修活动中,一方面减轻骨干教师的负担,另一方面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提升研修活动的质量和内涵。

二是指定各校校长为项目负责人,分管师训的副校长或教导主任担任具体责任人,他们负责具体制订本校研修计划,负责遴选本校各参训学科教研组组长,组织本校研修线下研修活动,关注本校学员研修情况,督促学员上线参训,保证本校的校本研修活跃度及研修质量,整理本校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改进本校管理措施,总结管理经验。

三是项目初期就制订了实施方案、遴选方案、学员考核方案、教研组考核方案、学校考核方案等“五案”。根据我市历年教师远程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和学校校长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我们分别在农村和市区遴选出小学、初中共9所远程培训先进学校参加本次培训。根据教师的专业水平、组织能力和在本学科中的知名度,在全市名师、学科带头人中优选16名教师作为市级学科导师。一方面充分发挥本市优质师资的力量,让他们制订本学科研修计划,牵头主持本学科协作组工作,设计校本研修活动(或课程),组织参与引领性主题研修活动,并根据本地教学实际,开展线上、线下的研修活动,保证协作组活跃度及研修质量。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平台扩大他们在教师中的影响力。这支团队中每位成员都具有极强的责任心、极高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过硬的管理团队和专业的辅导团队是研修效果的重要保障。在各类考核方案中,我们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尤其是注重过程评价,我们通过项目办工作简报、学校工作简报、学科工作简报、校讯通、项目办qq群等方式通报各单位各阶段的学习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学校、学员和辅导教师中的特色活动、特色作品、特色工作简报、特色教研组、特色学校,及时用幽默风趣和人性鼓励的语言通报激励,让大家在远程学习中找到自信和学习的乐趣。

二、强化管理重心下移,构建“两线五级”的管理模式

在管理模式上,我们逐渐形成了以教学管理和教学辅导两条线的“省—市—乡—校—教研组(年级组)”五级管理体系,明确分工和职责,让每一级都清楚自己的职责,给他们充分的管理职能和“话语权”。要求各校选派一名远程培训专职人员(要求分管师训的副校长或教导主任承担),负责日常工作,协助上级进行管理,建立远程培训学习、定期通报、信息反馈等各项制度,并把培训成绩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充分激活基层管理,激发教师参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次培训开始,各校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管理职能,积极开展活动,促进教师深入研修。如济水一中学校在管理中,没有采取硬性措施,而是采用引领的办法使教师们在团队的合作中抱团发展,一起前行。每周学校教科室都要把管理后台中各教研组、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对比,打印出来,张贴在学校的公告栏内,表扬先进和典型,鞭策后进,让暂时落后的学员觉得不好意思,因为拉了教研组这个团队的后腿,他们就会利用上课之余、晚上和双休日时间迎头赶上,现在大家见面的交际口令就变成了“嘿,你学习多长时间了,得多少分了,你的那个资源和日志怎么就写得那么好呢?”等等。学习的事情一旦投入进去,就有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相互比较,抱团发展,在相互比较过程中不断地提升着教研组的团队精神。

三、强化问题解决,构建“月集中,段交流”的分享机制

网上交流评价是一种跨地域的有效交流途径,面对面实地交流更是一种快速解决问题的方式。北京培训回来,我们项目办坚持一月一汇报制度,每个月我们都要向局班子成员汇报我市参训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方法。参训单位和学科导师们坚持一月一次集中,一个阶段一交流。针对网上大家反映的共性问题和困惑,进行交流学习,面对面、手把手解决疑难杂症,培训期间共组织8次集中交流活动。培训开始前,我们召开学科导师和学校负责人专题培训,解决账号注册和平台技术使用问题;培训开始,我们要求各单位进行集中观看开班典礼,并组织学员集中进行平台技术培训和实施方案解读。各校建立各学科教研组后,我们及时召开了全市66个学校教研组长和26名市级学科导师、项目校负责人交流会,解决平台、学习、教研活动组织等16个问题,让大家清楚各自的工作目标和考核要点。培训开始一个月后,组织学科导师和项目校负责人集中交流,汇报各自的管理方式和成效,提出不足和努力方向,在这次研讨会上,大家提出学校教研组长们在活动设计和简报制作中急需培训,我们就及时开展82名教研组长专题培训,内容为教研活动的设计和工具的使用、视频案例的上传和工作简报的制作等,及时帮助解决技术问题。2014年春季开学,第六阶段自主研修阶段开始,针对每个学校该如何发挥自己的特色开展自主研修活动,大家又有了研讨交流的话题,我们对此及时组织交流各单位的自主研修方案,大家相互交流启迪,碰撞智慧,丰富方案。总之,每次的集中交流大家都积极投入,收获颇丰,也为更好地完成下一阶段的任务指明了方向。

四、强化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构建“网络与校本整合”的常态研修机制

为了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济源市各学校与线上学习相结合,定期进行各种各样的线下教学研讨活动,研讨主题多为广大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济源市实验中学在第三阶段“以学定教,设计教学”分学科研修时,就充分把线上和线下的教研活动进行有机结合。2013年11月23日市教育局要组织全市教师参加课标考试,教师们的学习时间相对紧张了,学校就提出两大策略:一是提出分散交流看课方法,要求以备课组为单位,每人先看一个内容,然后组内交流,确定一些和学校教学实际结合紧密的内容重点看、反复看,其余内容选择看,并利用集体备课时间进行交流研讨,提高看课的效率;二是开展网上交流研讨:学课标是为了用课标来引领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学校名义在网上发起了“如何吃透课标,引领有效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围绕学习课标来谈感受,围绕有效教学设计“课堂有效教学”问卷调查,进行交流学习。这个活动战线拉得比较长,但是切实把线下研修与线上学习进行了有效的结合,让枯燥的看课标变得实实在在。

各学科导师和教研组长更是力争引领学员求实效,在本次研修中,他们已不仅仅是督促学员们学习,更重要的是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研修过程中,每个人都力争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第一时间制订本协作组的研修计划,并倡导教师们自己根据组计划制订个人研修计划;二是坚持通过发布公告的形式来告知学员阶段研修任务和发起的活动消息;三是坚持每天登陆自己管理的协作组,及时点评上传的资源并在小组对优秀资源推优等;四是坚持通过发布简报、公告、校讯通、组建qq群,以发布群消息的方式对学员的阶段学情得分等情况予以通报,并对优秀资源和优秀日志予以宣传和表扬;五是坚持结合每阶段研修任务,紧扣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发布教学设计方面的研课磨课和专题研讨活动,使教师们有话题可讨论、有问题可研究,从而使校本研修活动真正落在实处。

五、注重培训实效,构建“成果资源“的生成转化机制

细致的层级管理、温馨的表扬激励,使得培训效果展精彩。济源市的参训率和研修率在全国率先取得“双百”,合格率也是全国第一个达到100%的地市级市,多次受到“国培”项目办和省级项目办的表扬。在学习过程中,我市的管理员、学科协作组长、学员都在全国得到风采展示,他们的工作简报、学科简报、研修活动、学习日志等都多次被推荐为精彩,荣登项目办的“四特”和“五果”展示。在“国培计划”学情会和河南省项目简报中,史红桃副科长做了优秀管理经验介绍,并获特色研修之星,济水一中、济渎路学校、沁园中学、实验中学被推荐为特色学校,王艳艳、琚东娥老师的教研活动被推荐为特色活动和特色教研组。在2013年研修网先进单位和个人评选中,我市9人获评“年度人物”,8篇梦之声征文获奖,占河南获奖人数的二分之一,济源市项目办荣获“优秀团队”。教师们的学习成果荟萃为“精品教案”“精彩课堂”“精益评析”等生成性资源,供教师分享。

除了在培训过程中取得骄人成绩之外,我市参训教师对网络培训的认识、教学行为的改进、学习视野和习惯都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很多教师针对本次培训,有两点感悟最深:一是新颖的方式让教研组的每位教师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本次的研修有两种形式:引领性研修和自主性研修。引领性研修由项目组发起并提供,每位教师依计而行即可;自主性研修则由每位教师所参加的协作组安排,需要每位教师都积极参与进去。二是有效的变革让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变得丰富多彩。教研活动形式多样了。以前教研组活动主要是面对面活动,现在不仅有“教研组”面对面的教研活动,还有网上“协作组”的小组资源、专题研讨、观课磨课、视频案例等多种网上活动形式,以及网上、网下结合的混合式研修;教研内容拓展了,以前教研活动主要集中在教材分析及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策略等具体问题的研讨与解决,网上研修开展后,在此基础上,加大了对学科教学中重难点问题的持续关注与深入研讨;教师参与广度、深度拓展了,以前教研活动主要局限在本年级组或本教研组教师之间,而现在,外校的或是外省的乃至全国各地的教师都可以参与网上教研活动,不仅能和同行(包括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进行交流探讨,还能和专家交流自己的想法,对同一教学设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发表看法,集众人的智慧,纳众人的优点,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校本教研的发展;教研的时间变长了,以前我们每周一次集体教研活动,由于受时间限制,交流起来有时还不充分,网上研修后,可以使教师在网上对于一个问题的思考更充分,如果趁热打铁甚至都会到夜深人静,可以将比较成熟的想法与同伴发自肺腑地交流,这样使问题研究易于深入,有利于教师不断成熟;交流学习的顾虑比较少了,以前当教师面对面进行教研时,或许由于心理压力、面子等问题而顾虑同事的感受,没能说出真心话,通过网络交流,减少了教师面对面交谈时的心理压力,能够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把自己的想法谈出来,并得到多位教师的指导,使自己的能力真正得到提高;教研、培训深度融合了,网上研修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与教师日常教学的紧密结合,提高了继续教育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同时也促进了日常教研活动的系列化和课程化。教研和培训从各自为战到全盘联动,减轻了教师学习的负担。▲

猜你喜欢
国培计划济源市教研组
济源市关工委领导看望帮教失足青少年
王者之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
济源市
王者之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
村社贸易的形成与社庙演剧的传承*——以济源市南姚汤帝庙为例
全民健身背景下济源市业余太极拳开展现状研究
E-learning: 在“国培计划”教师培训中的应用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与“国培计划”顶岗置换实效性研究
“国培计划”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