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尼尔受中国道家文化影响的背景探析

2014-02-05 23:06郑贤军
枣庄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奥尼尔道家

郑贤军

(厦门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一、引言

剧作家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l, 1888~1953)是美国戏剧的奠基人,也是迄今为止美国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剧作家,他是一位希望通过戏剧来展现真实人生,表达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严肃思考的作家,他在艺术上勇于创新,不受传统的束缚,不迎合当时的社会时尚所好,这一切使他在美国戏剧史上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奥尼尔善于博采众长,从多种不同的哲学思潮和文化艺术思潮中汲取营养,来酿造自己的剧作。在所有的哲学理念中,他最认同的无疑是道家思想,道家观念已经深深地影响到奥尼尔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剧本创作。奥尼尔不仅对道家无限敬慕和崇拜,还意识到它能帮助人类解决面临的各种社会难题,克服人类社会的身心痼疾。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道家思想早已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它不仅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的一部分,是上下五千年的智慧的凝结,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奥尼尔受中国道家文化影响的表现

奥尼尔从少年时期就对东方充满了好奇心,想去看看印度和远东地区,并希望在那里住一段时间,呼吸那里的空气。在写给朋友肯尼思·麦高恩的信中提到要到中国,因为欧洲似乎已没有意义。中国是他心目中向往的地方,在他多部剧作中也流露出了这种想法,如《天边外》、《泉》等中的主人公都向往东方,向往中国这样“被大自然隔开的极其宁静的地方”。在20世纪20年代,奥尼尔曾深入地翻阅过大量有关中国历史、宗教、诗歌和艺术方面书籍,对于老庄的道家哲学更是情有独钟,道家思想慢慢地渗透到了他的思想和作品中。

循环论是道家的基本观点之一,道家认为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循环运动,事物在运动中还会向着相反的方向变化,这是一条普遍的规律。奥尼尔的作品中有很多循环的例子,如人生的循环,事物的循环和生死的循环。在《安娜·克里斯蒂》中的老船长克里斯家多人葬身大海,他自己也饱尝了海上生活的艰辛,因而十分憎恶大海,说它是“老魔鬼”,决心让自己的女儿安娜远离海上生活,但女儿在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之后偏偏投向大海,把它当作是净化自己“罪孽”和做一个新女性的地方,还嫁给了海员麦特,这是一种人生的循环。《泉》中的喷泉每时每刻冲上去,又落下来,不停地循环;每天的日出生日落是宇宙有规律地运动,也是不停地循环。《天边外》中的罗伯特的死亡不是结束而是自由的开始,《马可百万》中忽必烈面对阔阔真的尸体说:“生的胚胎与死的归宿,是互相协调的,要与它们融为一体!”[1](P98)表明了死是生的结果,又是生的开端,生最终也都回归死亡,生死并不对立,是循环反复的,是同一事物两种变化着的存在形式。

道家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阴阳对立,“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之中都包含了阴和阳两种相对的力量,它们相互对立又相互并存,还不断向相反的方向发展,相互转化,最终发展到和谐统一。这种观念也体现在奥尼尔的总体创作方向中。

他前期的作品中常包含对立矛盾的主题和人物,例如《天边外》中的两兄弟罗伯特和安德鲁的对立,是精神与物质的对立;《大神布朗》的迪安与布朗的对立,是诗人与庸人的对立;《马可百万》中阔阔真与马可的对立,是东方与西方的对立;《安娜·克里斯蒂》中的陆地和海洋的对立,是罪恶和纯洁的对立;《毛猿》中地狱般的锅炉房和悠闲舒适的舱房的对立,是下层人扬克生存的地方和富豪千金米尔德丽小姐生活环境的强烈对照。

但在奥尼尔后期剧本中,阴阳对立的成分减弱了许多,难以找到完全对立的因素,那些原来对立的因素都和谐地统一起来了,在更高的层次上融合,使剧本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超然与和谐。如《送冰的人来了》、《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诗人的气质》、《月照不幸人》不再表现剑拔弩张的激烈的冲突,而是关注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这也源于道家“归根”思想的影响。剧本中的角色之间也不再充满紧张的斗争和矛盾,而是相互理解和同情,宽恕与和解。如:《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蒂龙一家的悲剧命运互为因果,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一家人彼此相爱却又彼此伤害,他们相互之间爱恨交集,爱中有恨,恨中又包含了爱,爱与恨交织融合在一起,但最终都摒弃前嫌,不再相互怨恨,变得互相宽容和理解。《月照不幸人》中杰米和乔西之间存在矛盾和误解,也因互诉衷肠而将矛盾化为同情和爱。

另外,他后期的戏剧创作已不再热衷于自然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意识流等各种流行的现代戏剧流派和表现手法,也不再运用面具、独白、分裂人格和分割舞台等戏剧手法,而开始了写实主义的回归,带有明显的具有道家哲理的返璞归真,尊崇自然的趋势。东西文化在这些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融合并产生了奇妙的效果,正是因为这种自然的融合,奥尼尔的后期剧作才更让人耳目一新,给人以新的震撼。正如我国学者刘海平和朱栋霖在他们的论著中指出:“正是庄子齐物论的思想使得奥尼尔后期作品含义朦胧,回味无穷。”[2](P24)

奥尼尔晚年住在山中的 “大道别墅”(Tao House)里,像一位远离尘世的道家隐士,潜心思考并创作出了巅峰剧作。“大道”取自道家宁静淡泊的意思,这个取名最能说明他对道家的理解和诠释,正如刘海平所说的:“用‘道’来命名一生中最后的一幢住房,对于奥尼尔来说,这不仅是个取名字的问题,而且是一种确认了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或者说是他为自己的灵魂寻找的一个归宿。”[2](P20)

三、奥尼尔受中国道家文化影响的原因

奥尼尔受中国道家文化影响,从历史和社会方面来看,是时代和家庭所致。奥尼尔所处的时代,正是一个处于喧嚣、迷惘和浮躁的时代。在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正式进入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规模化的生产,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使普通劳动者越来越处于被奴役的境地。日益精细的分工,使劳动者更加从属化,变成了简单的劳动机器,他们不能在劳动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的财富,他们生产出财富,自己却变得又贫穷又落后。在这里,“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3](P90)

奥尼尔认为作为一个现代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发展是失败的,尽管物质大量丰富,人们的精神却面临着危机,他曾说:“我坚持这一观点,即美国不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国家,而是最失败的国家,它完全失败了,因为它得到了一切,比任何国家得到的还多。它发展得那么快,可是却没有一个真正的根基。”[4](P22)他觉得资本主义国家企图不断地占有外界的东西,开发的那么快,拥有那么多的资源的同时却失去了自己的灵魂,这是没有用的。正如汪义群所说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旧的信仰,即对宗教的信仰,在一部分人身上,逐渐失去力量,而科学和物质生产又不能提供一个新的上帝来弥补人们心灵上的空虚。”[5](P101)于是社会上许多人的信仰产生了危机,觉得无所适从,感到迷惘和彷徨。作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剧作家,奥尼尔敏锐又痛苦地观察到失去精神信仰对于现代西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他觉得人类需要有一个道德规范指导自己的人生,否则人类就会迷失方向,产生困惑,甚至产生内在冲突,形成自我分裂。

除了时代的悲剧之外,奥尼尔在思想上的痛苦也来自于他自身在家庭中和社会上经历的痛苦,他从小就和母亲和哥哥一起跟随父亲的剧团到处巡回演出,常年住旅馆,没有安定的生活。母亲也为此长期孤独和压抑,尤其是由于父亲的吝啬而注射过量的吗啡染上毒瘾之后,她时常处于自责和悔恨之中,精神上感到极度的痛苦,如同自传剧《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玛丽一样。同样地,奥尼尔的父亲也是一个被生活所误的人,由于从小饱尝贫穷的滋味,以至于有钱之后变得十分吝啬,不愿花钱替妻子和儿子好好治病。他做地产投机屡屡亏损却不愿收手,总觉得地产是稳当的东西,又为名利所累,在事业上也没能有更大的成就。哥哥也放荡颓废一生,后自杀身亡。奥尼尔本人自小体弱多病,曾得过肺结核。后来,为了生活,奥尼尔又从事过各种职业,如当过淘金工人,去南非和南美当过水手,也当演员,记者等等,1920到1923年之间,父母、兄长相继去世,家庭的不幸遭遇在奥尼尔身上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痛苦的烙印。

另外,他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接触的都是些水手、码头工人、流浪汉等底层人民,深切地感受到潦倒的生活,饱尝了世态炎凉,知道了世间的冷漠以及人的命运的不可知。因此,他的作品很少有高雅的东西,表现的只是普通人的人生和命运,还有社会上存在的丑恶的一面如:吝啬、酗酒、吸毒、疯狂等,但所有这些,正如批评家罗伯特·F·惠特曼(Robert F. Whitman)说的那样,“对他来讲仅仅是这个‘罪恶的今日’的表象而已”[6](P56)作品中表现的往往是作者自己的感受,奥尼尔是个自传性很强的作家,在这些表象的后面,我们能感觉到剧作家的那种难以排遣的苦恼,一种无路可走,找不到归属的痛苦,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徒然的向往。

从思想和文化方面来看,奥尼尔的道家情结正是出于对天主教的绝望和对社会理想和文化身份认同的困惑,而遥远的东方智慧给了他理想的归属。20世纪前期是人类思想最活跃的年代,除了人们熟知的已有的各种宗教思想外,又新兴了各种哲学思想。奥尼尔不停地思考各种的宗教和哲学体系,想从中寻找能使他获得心理安宁的思想。作为天主教徒家庭的成员,他幼年在天主教教会学校读书,家庭和学校的熏陶使他从小就有浓厚的宗教意识。后来他发现尽管他时时为母亲祈祷,想让她戒掉全家人都为她担忧的毒瘾,但都不见效,他开始对上帝产生了怀疑,觉得像母亲这么虔诚的教徒,上帝都拯救不了她,那么宗教还有什么意义呢?最后,母亲企图跳河自尽这件事使他彻底绝望,并背弃了天主教的信仰。

奥尼尔远离天主教除了家庭原因之外,尼采哲学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奥尼尔曾经研究过各种不同的哲学思想,包括希腊哲学、尼采的超人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等等。 在普林斯顿上大学时,他就很痴迷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它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书。……自18岁以来,我一直带着它,它从未让我感到失望过……”[7](P18)尼采宣扬超人,认为人的意志力是最重要的,上帝已经死了,西方文明的传统道德结构已经彻底崩溃,人必须承认生命的虚无并服从生命和创造力。尼采的思想让奥尼尔以现代的新的观点看待世界,在他看来,宗教是禁锢人的本性的枷锁,人只有挣脱这些枷锁,才能获得彻底的自由。《拉撒路笑了》这个剧本就是宣扬超人哲学典型,奥尼尔把拉撒路塑造成具有一切非凡品质的超人,赞美了他的勇敢、乐观、慷慨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对于在宗教气氛中长大的奥尼尔,与天主教的决裂在内心深处无疑是痛苦的选择,一方面是坚决地与宗教的决裂,另一方面是强烈地渴望寻求新的精神寄托,其实他的一生都在寻找,寻找一种精神信仰来拯救他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困惑,使他摆脱心理的焦虑并获得心灵上的平静。当时,有很多西方知识分子对东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因此写出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奥尼尔曾读过不少这样的书。他与自己所崇拜的叔本华、荣格、斯特林堡和爱默生等西方有识学者一样,将目光投向遥远的东方。在广泛地研究了各种哲学思想和宗教之后,他最终找到了与自己心灵相契合的道家思想,他相信道家思想不仅能给他精神力量,也能医治西方物质主义的病根。

四、结语

总之,生活在20世纪前期的奥尼尔深切地感觉到美国在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战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之后,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已经彻底崩溃,现实社会中的人们醉心于物质的追求而逐渐丧失自我,逐渐被物化,这种社会环境使人们的信仰产生了危机,觉得无所适从,感到迷惘和彷徨。事实上,20世纪前期西方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为陷入精神危机的现代人类寻找出路。奥尼尔也在思想极度痛苦中开始信仰探索旅程,在研究了各种不同的哲学思想和文艺思潮之后,他认为道家思想正是这样一种力量,能给人面对生活的勇气和智慧。

[1]奥尼尔.奥尼尔文集(第3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2]刘海平,朱栋霖.中美文化在戏剧中交流·奥尼尔与中国[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J. S. Wilson, "Interview with O'Neil", Twentieth Century Interpretations of The Iceman Cometh.

[5]汪义群. 奥尼尔研究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6]Robert F. Whitman,"O'Neill's Search for' A Language of the Theatre'", John Gassner ed. O'Neill, A Collection of Critical Essays.

[7]Egil, Tornqvist."O'Neill's Philosophical and Literary Paragons."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Eugene O'Neill. Ed. Michael Manhei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奥尼尔道家
界与域的环境伦理思考——基于道家自然观之凭鉴
回归的心路历程——奥尼尔戏剧叙事研究
特里·奥尼尔:捕捉此刻
漫画道家思想
《庄子说》(二十五)
奥尼尔幽默解尴尬
奥尼尔幽默解尴尬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我是鲨鱼 沙奎尔·奥尼尔自传